陈方 《 光明日报 》( 时下,中国正在上演残忍的“拼妈风”,很多年轻的妈妈们也在自我调侃,“时下当妈标准”要“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教得了奥数,改得了作文,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情绪崩溃,熬得过岁月沧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拼妈比赛”的起跑线越拉越靠前。即使在幼儿园,一块蛋糕、一张贺卡,也成了考验妈妈的“关卡”。 但观察那些“拼妈族”们的表现会发现,很多焦虑其实都是她们自身引发的。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比别人强,这是压在她们心底的一根底线。比如,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她会注意孩子的手工作品是不是超越了其他小朋友;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她们会强调孩子的作业是不是比其他同学做得更好。她们都希望孩子“最好”而不是“更好”。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变成“最好”的那一个,她们往往先累自己,再去累孩子。 一个健康的社会,“拼爹”要不得,“拼妈”也要适度,最重要的还是要鼓励孩子“自拼”。“拼妈”一旦过度,就会呈现出各种焦虑,这种焦虑会很容易传染给孩子,并且无助于树立孩子的“自拼”意识。所以,尽管报道称中国的“拼妈”现象有些残忍,但“拼妈族”们也应当反思,这种“残忍”有多少是社会因素逼迫的,又有多少是自身问题造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