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文为友,我手写我口

 邓云图书馆 2014-07-19

与文为友,我手写我口

金玉

内容摘要:

写作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这样才能与作文做朋友,自信、自然地表现生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关键词:

语言感受力  读书厚度  作文材料  真情实感  多练多写 

作文难写,面对小小格子的作文本,脑里一片空白,如迷失在森林中,找不到出路一样。这是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心声,也是当今中学生作文写作的客观现状。但作文写作又不可以等闲视之,它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讲,写作能力就是语文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学生觉得作文不好写,可还得无可奈何地写,写的每篇作文都是似曾相似,换汤不换药。作文似乎成了食之无味弃之不甘的鸡肋。 

要跟作文这个不太主动的朋友做朋友,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语言的感受力 

语感是学生在长期对各种语言作品反复体味的过程中习得的。语感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在现实语言情景中感悟到规律和意蕴,并使语言规律和意蕴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他们心灵中的一种积极、创造的力量。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在各种听、说、读、写活动中有强烈的作者、读者角色意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听、读能力严重缺失。 

听,少得可怜,对优秀的朗读作品的忽略,这是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读,现在的学生大多在读“哑口语文”,多是在默读课文。听、读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能动参与积极性发挥得怎样,决定了学生的语言感受情况如何。学生通过听、读的训练能在脑中建立一种语感直觉、语言习惯,才能将有意识的语言知识、规则等变成无意识的感觉。在与作文交朋友过程当中,就要去感受词语,培养默契:每天做到读半个小时,做到李阳“疯狂英语式”的大胆开口朗读;遇到好的文段、好的诗词、好的句子、好的词组不妨背起来,在心里慢慢品味;可以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多听,如新闻联播、环球45分钟、好望角、地行、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在听、读的实际训练中,把语言还原到一定语言环境和生活情境中加以模拟、演习和创造,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 

二、增加读书的厚度 

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与文为友,读书和作文的关系实在难以说清,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为依存,不可分割。鲁迅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或可作为注脚:“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决不说坏处在哪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但偶然之间,也会不知怎么一来——真是‘偶然之间’而且‘不知怎么一来’,——卷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的少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 当然,作文远非先生说的那么简单和模糊。文学是对生活的集中反映,虽高于生活却源于生活——生活才是学习语文的好老师,由此可知学习写作应以生活为内容。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够丰富,情感体验比较单纯,就像小马过河,只不过刚到脚踝,故而对复杂的生活内涵、微妙的情感纠葛缺乏直接的体验。 

生活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米下锅是写作的前提,用来写作的“米”就是生活。没有人能脱离生活而存在。只有深入本质的生活才能进入作文,才是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思想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日益成熟。但初中学生实在是等不及,需要提前支取,而提前支取的一个最好的办法是读书。读书不仅是读文字,读故事,更是在和作者对话,进而和自己对话,从这个角度讲,读书就是“读脑”,读别人的脑子,进而丰富和砥砺自己的思想。 

自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大千世界内容丰富,初中学生靠直接体验所获得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角,显然,现实生活和进入作文的生活不是一回事,这就需要借助阅读来大量补充。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生活积累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人生活成果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填补自己的空白。读过余秋雨、周国平、爱默生、里克尔等的文章的学生肯定会有这样的感受:读书能加速人的成熟。而人一旦对生活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作文也就自然与众不同了,因此,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 

三、加厚作文的材料 

从学生的写作心理过程分析,一般来说学生看到题目,相关的材料呈现于脑际,然后将材料归类梳理,根据题意分清主次,从中立意后决定取舍,形成提纲,才动笔写作。但学生囿于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多,许多人往往无法根据题意去选取平时生活中的村料,从而感到自己想写却苦于言之无物,感到害怕,激不起写作兴趣。可见,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是学生增强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这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和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写作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自觉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初中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把观察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许多同学总觉得生活很平淡,没有什么可写的素材。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少感人的事情,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体会,其实不一定非要大事情才感人,只要认真观察、体会,用心感悟,生活中到处都有很好的题材。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反映出来的。而最能撩拨我们心弦的,也往往是一些小事。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四、体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于漪曾经说过,尽管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创新和求异,但作文中有些精神的东西,是不必质疑的,更是不可缺失的。这个精神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真情实感。但是,综观学生的作文,在抒情方面确实问题不少。或无情可抒,苍白单薄,或机械模仿,情感失真,或感情不够健康。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怎样才能写好“真情实感”呢? 

寻找本源,大胆写“我”。现在的学生作文存在两大毛病:一是崇尚空谈,二是不敢写“我”。这就意味着这些作文势必流于空而不真、华而不实。只有大胆写“我”,才能做到“感情真挚”。这也是学生的“私人作文”(日记、随笔、书信等)却能表现出较高写作水平的原因。由于写了“我”,写了我之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以及种种喜怒哀乐,从而表现出最大的真实和可信。叶圣陶先生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乎世理的真际,切合生活的状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假如能像叶老要求的那样,把“求诚”作为作文的第一要着,把不吐不快、一吐为快作为作文的兴趣、动力,并把从前那种被动作文痛苦作文变为主动作文愉快作文,作文的现状必将大大改观。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要写好真挚的感情,就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起码必须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抒情自不待言。描写,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表达感情无疑也有直接的效果。适当的议论,能使所抒之情得到升华。高明的记叙,本身也是一种抒情方式,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都没有刻意地渲染感情,而是通过对事的记叙、对人物的追忆,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倾泻出父子情、师生情。 

五、多练多写增强语感 

以上所述的各种途径均属无形积累,储存于大脑中,使用时不仅要再现、梳理、选择,还得考虑文字表达,因此,要提倡练笔积累。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写作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做不可。写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产经验的文章,作抒发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必须做的。”因此除了课内训练,还应让学生养成课外练笔的习惯,可以随时随地写,长短不限,久之便能加强语感,形成自觉的写作要求,从而提高写作的质量。 

悲欢离合真生活,喜怒哀乐皆文章,要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观察者、表现者和创造者。在学习语言中让学生与作文做朋友,并真正爱上作文,在写作中更自信、更自然地表现生活,我手写我口,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读美国语文有感:语文原可以如此丰富美好【杨林柯】
教师如何写好教育随笔
新高三如何“投资”首轮复习获得高分收益
四川一楼盘打雷人广告语:买房送老婆
新版语文教材核心意义是“回归”
2014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守正显本色,出新求发展——201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六美”感悟
乐在识字中——一年级识字教学谈
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亮点探幽
程予东:语文是教人聪明的学科
孙长江:笔答《icom云中往来》杂志有关高考五问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体现你的思辨力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
“不限文体”不是写“四不象”作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