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彩中医案录(14)

 雁鸣阁 2014-07-19
博文分类:
标签:

精彩中医案录【封万富】

                                                 

                                                 陈喜刚

 

 

    李某某,女,37岁,患荨麻疹数年,每日必发,疹出如粟,逢汗出遇风时加重,病发则全身肌腠不舒,经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显。虽为小疾,但病发时搔痒难忍,心中作烦,颇影响工作与休息。辨证:腠理疏松,风入毛窍,阳气外泄。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再加防风15克。共服20余剂,基本告愈。

 

 

 

   习案要点:桂枝加葛根汤证----肌腠不舒,逢汗遇风加重。

 

     2014/3/22于银川  

       

标签:

精彩中医案录【秦天富】

                                                 

                                                 陈喜刚

 

 

 

    赵某某,女,6岁,1984年10月l0日初诊。其父代诉:患儿于三月前外出途中,因感风寒,当晚发烧,三日烧退后,遂发现双眼睑下垂。经省、地等医院诊为“重症睑下垂”。口服维生素BI,间断注射新斯的明,仅有短暂之效,须臾复垂,且逐渐加剧。刻诊:患儿发育一般,舌脉末见明显异变,唯形气较弱。只见患儿每有仰头视物的姿态,偶或为了瞻视而以手指将眼皮扶起。余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服三剂,毫无效果。细思之,眼睑乃足太阳膀胱经脉所起之处,患儿初因受风,伤于太阳之脉,遂至太阳经输不利,经气不振,故使眼险下垂。以通阳疏络,调和营卫法治之,处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9克,炒白芍9克,炙甘草6克,葛根10克,枳壳15克,防风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3剂,日1剂。

    药后明显好转,已能平目视物。因形气较弱,又以原方中加黄芪l0克以复正气,3剂。半月后其父来告,眼睑完好如前,随访一年末见复发。

 

 

 

    习案要点:桂枝加葛根汤证----感风寒,伤太阳,眼睑下垂。

 

     2014/3/22于银川  

标签:

精彩中医案录【金树武】

                                                 

                                                 陈喜刚

 

 

    魏某,女,45岁,1987年4月25日初诊。自述右侧面部肌肉瞤动,且有麻木感,口眼歪斜一年。一年前由于汗出伤风而后突感右侧面部肌肉颤动,项背强几几,右侧面部麻木,逐渐出现口眼歪斜,时有自汗、恶风、手足麻木等症。曾去某某等医院均诊断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服西药(不详)及中药镇肝熄风场、牵正散等不效。乃来我院诊治。检查:神志清楚,面色微黄,两目有神,右侧面部肌肉瞤动,无明显口眼歪斜,舌淡红,苔薄白,脉弦。风邪侵袭,营卫不和,分肉不利,筋脉失养。仍以法风调和营卫,解痉舒筋为法。处方:

     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l0克,生姜3片,大枣4枚,葛根50克。

     服后吸热粥200毫升,取微汗避风。6剂后症状大减。又因劳累汗出当风而复发加重,仍守前法治之,复投本方21剂,诸症痊愈。

 

 

 习案要点:桂枝加葛根汤证----项背强几几,肌肉瞤动,时有自汗,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014/3/21于银川 

标签:

精彩中医案录【张振东】

                                                 

                                                 陈喜刚

 

 

 

    王某,女,52岁。平素易汗出,1985年l0月感下肢抽搐疼痛,渐至颈项强,下肢僵直瘛纵,不能下地,伴发作性呼吸困难,甚则窒息。经某医院诊断为僵人综合征。诊时头项强直,转侧不利,全身瘦弱,面色苍白,言语欠清,神情淡漠。双眼内收外展受限,双胸锁乳突肌、腹肌紧张,四肢张力高,反射活跃,双脚趾向足心拘挛。全身湿润有汗。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荣卫不和,汗出伤津,筋脉失养。治以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30克,桂枝、生姜各10克,白芍12克,甘草5克,大枣5枚。

    连服30剂,汗止,周身有柔和感,加全蝎3克,研末冲服。又服30剂.全身拘急缓解,肌肉松弛柔和,语言清晰,虽尚有脚趾拘紧,已能下地行走。

 

 

    习案要点:桂枝加葛根汤证----颈项强,湿润有汗,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2014/3/20于银川  

标签:

精彩中医案录【王立恒】

                                                 

                                                 陈喜刚

 

 

 

 

   王某,男,32岁,1980年8月5日初诊。自诉5小时前,无故突然头呈阵发性、不自主地向右上方倾斜。曾在某县医院肌注氯丙嗪50毫克,庆大霉家8万单位治疗,病情无好转,急来我院诊治。察舌质淡,苔薄白,脉缓。体检:发作时先是头呈不规则的细小的动摇,继则头逐渐向右上方倾斜或后仰,下颌向对侧扭转并稍上,口张难合,两目上翻,并伴有项背强急,自汗,恶风,咽干。每5—10分钟发作一次。西医诊断:痉挛性斜颈。中医辨证为外邪侵袭,营卫失调,太阳经输不利,津液不布,筋脉失养。治宜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流利经脉,方用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15克,桂枝12克,杭白芍30克,炙甘草l0克,大枣5个生姜3片。水煎服,1日l剂,分2次服。服药2帖,病告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

 

 

   习案要点:桂枝加葛根汤证----颈项强,自汗,恶风,咽干,舌质淡,苔薄白,脉缓。

 

     2014/3/17于银川  

标签:

中医杂谈录 中医的未来在哪里?

                           陈喜刚

 

   有人说:中华5千年文化,说文雅点就是通俗文化,说难听点就是垃圾文化。咋一听,没人接受;细想一下,多数人会理解。

   我是中医,说说中医里的垃圾文化。近读几本解读张仲景的书,每当谈到甘遂甘草汤时,总要附言,甘遂甘草属18反之一,用时谨慎一类的提醒语。作者的心态似忽很善意,但其实质是中医垃圾文化的表现。把这些学者的形象和心态及行为作一简单的勾画:读着圣言,说着胡话;开着瞎方,下着错药。

   中医只有一个圣人,那就是张仲景。18反一类的糟粕,早在仲景以前就已大行其道,可仲景并不惧怕,而是率先突破。这种大无畏的创新精神,才是中医的灵魂。读伤寒论,不仅读的是8纲辩证,同时学习的是创新精神。

    中华5千年文化,只有4大发明,一千年还平均不上一个;而西方在几百年间的重大发明是我们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为什麽会有这样大的差距?其根源就在于文化的品质。中华文化是利己文化,守旧文化,奴性文化。而西方文化是利他文化,冒险文化,强盗文化。

    文化是群体性的社会属性,说中华文化是守旧文化,并不代表没有创新的个体。张仲景就是中医领域里的代表人物。而中医的繁荣仅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中医几千年,从医人数如过江之鲫,又有几人脱頴而出呢?不是人不聪明,不是人不努力,是文化的劣势毁灭了这些人中医理想。

    远的不说,就说18反,有几人敢越雷池一步?,不肯扬弃糟粕,却可以高喊打倒孔家店。缺乏继承精髓的勇敢,却有着破坏精华的鲁莽。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标签。

    18反是糟粕,这不是我陈喜刚下的结论。而是医圣的煌煌圣言。早已有人明言,18反都是治病的良药。编造18反的人别有用心,就象此地无银300两一样,是自欺欺人的把戏。遗憾的是,又有几人看破?18反成了中医的主流声音,到处可见18反的戒条,懂点中医就知道18反。18反不知反掉了多少天才中医的梦想,不知误了多少性命。悲哉,18反,悲哉,中医。

    李可老先生一直怀有一个梦想,用中医拯救绝症。可我们现在的中医,阳奉阴违地读着伤寒论,循规蹈距的守着18反,李老的愿望能看见天日吗?

    中医源于中国,他的根在中国,这没错!但他的发展可能在西方,他的未来可能在西方,原因很简单,西方人不会囿于18反。

   

 

     2014/3/20于银川

标签:

精彩中医案录【程昭寰】

                                                 

                                                 陈喜刚

 

 

 

 

   马某某,男,18岁。患落枕,每年3—5次,发作时头不能侧顾,颈项强及有背拘急疼痛,每次发作针刺按摩3—5次,即能获效。但偶感风寒,旋又发作,偶有汗出、怕风,要求服中药断其根,乃用汤药。就诊时见: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迟。余曰:疏一方,发作时服3剂,再发再服。疏方;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3片,大枣5个,炙甘草9克,葛根15克,当归12克。

   如此服用2次,遂不再发。

 

 ,

   习案要点:桂枝加葛根汤证----颈项强,偶有汗出、怕风,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迟。

 

     2014/3/17于银川  

标签:

精彩中医案录【蒲辅周】

                                                 

                                                 陈喜刚

 

 

 

 

 

 

   陈某某,男,4岁半。1963年8月15日突然发热,恶心呕吐,4小时内抽风2次,因昏迷而急诊入院。患儿大便呈脓血样,有里急后重现象,当时诊为急性中毒性痢疾,用冬眠药物及温湿布裹身。翌日,面色转灰,寒战高热,呼吸微弱,经人工降温16小时,方得呼吸均匀。复温后第二天开始,每日上午发生寒战,且有紫绀,肢凉,午后高热(42—43℃)无汗,时有谵妄躁动,每日下利脓血便20余次,腹胀,里急后重,无呕吐,食欲尚可。血检:白血球逐渐减少,出现粒细胞减少征(白血球总数600/立方毫米,中性30%)。大便培养:福氏痢疾杆菌阳性。耐药试验:对多种抗菌素等药物不敏感,于26日请我院中医会诊。诊时息儿呼吸促迫,唇色淡红,腹满不硬,午前寒战,午后高热,右脉沉滞,左脉弦大而急,舌质色淡,苔薄白而腻。证由暑湿内伏,新凉外加,表郁里结,以致升降阻滞,营卫不通。若单治其里则伏邪不得外越,内结必然更甚,病为正虚邪实。幸胃气尚存,津液末竭,急宜升阳明,和营卫,开玄府之闭,达邪外出而解里急。方用桂枝加葛根汤:

    粉葛根6克,桂枝3克,白芍3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2枚。

    上药用文火煎取180毫升,每4小时服30毫升。药后另服荷叶、炒粳米煎汤。仿桂枝汤服法以助汗。药后当夜漿漿汗出,但小腿至足无汗,体温渐降,四肢转温,今晨无寒,但仍有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前方去桂枝、白芍,加健脾化湿之品调理一周而愈。

 

 

 

 

    习案要点:桂枝加葛根汤证----右脉沉滞,左脉弦大而急,里急后重,舌质色淡,苔薄白而腻。

 

 

     2014/3/17于银川  

标签:

精彩中医案录【刘渡舟】

                                                 

                                                 陈喜刚

 

 

 

 

 

    刘某,男,41岁。患病已三月,项背强紧,顾盼俯仰不能自如,自汗出而恶风。问其大便则称稀溏,每日二三次,伴有脱肛与后重等症。切其脉浮,视其舌苔白润。辨为桂枝加葛根汤证,其大便溏薄,肛肠下坠后重,则为阳明受邪升清不利之象,为“太阳阳明合病”。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葛根16克,生姜12克,炙甘草l0克,大枣12枚。服药后,不须吸粥,连服7剂,诸症霍然。

 

 

    习案要点:桂枝加葛根汤证----项背强紧,脉浮,舌苔白润,自汗恶风,大便稀溏。

 

 

     2014/3/17于银川  

标签:

精彩中医案录【魏承朴】

                                                 

                                                 陈喜刚

 

 

 

 

   高某,女,36岁。右眼干涩两周,有感冒史,曾在他院治疗无效,l990年3月20日就诊。检查:右眼远视力0.6,近视力0.6/30cm。球结膜混合充血(十十),角膜中央见点状灰白色浸润,2%荧光素染色(十十),角膜知觉减退,KP(一),房闪(一)。兼见鼻塞流涕,恶风汗出,舌质谈红,苔白滑,脉浮缓。诊断:右眼单疤病毒性角膜炎。证属:右眼聚星障。治宜琉风祛邪,调和营卫,退翳明目。处方,桂枝、白芍各9克,生姜3片,炙甘草3克,大枣5枚,蝉衣6克,每日l剂,水煎服。服6剂,远视力0.8,球结膜充血减轻,角膜轻度混浊,2%目光素染色(十),鼻通涕止。又服5剂,远视力1.0,球结膜充血失,角膜透明,2%荧光染色(一)。追踪观察2年以上未见复发。

 

 

习案要点:桂枝证----恶风汗出,舌质谈红,苔白滑,脉浮缓。

 

 

     2014/3/17于银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