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味基层,感受百味人生

 指间飞歌 2014-07-20
品味基层,感受百味人生

2014年07月20日 19:27:19
来源: 求是理论网 作者: 朱勇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传家宝。党和人民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关键就在执政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走基层”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一次“生动实践”。基层是实践的“主战场”,基层是路线、方针、政策的“原产地”,党员干部的真正舞台在基层,唯有“接地气”、听民声、多走基层,才能了解百姓疾苦,增强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做出的“作品”才会“冒热气”,做出的“成绩”才会“增底气”。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基层一线是党员干部工作的源头活水,蕴藏着丰富而鲜活的“资源”。党员干部工作的落脚点在基层,工作的“素材”来源于基层。党员干部唯有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走进基层的广阔天地,走进群众的“茅家小屋”,才能挖掘到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做出打动人心的“精品业绩”。践行群众路线,需要党员干部多往基层跑、多向基层看、多替基层想。唯有多向基层“取经”,才能了解百姓疾苦,增强对基层群众的感情,为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基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基层苦,条件差,干事成事难!”这是如今许多年轻人的感叹。但基层虽苦,却是耕耘理想的一片沃土,只有深入基层,到达艰苦的地方,才能锤炼忠诚无畏的品格,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积聚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

基层,是增长才干、提升能力的巨大舞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对百姓生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才能弥补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才干,为以后工作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

基层,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现实是最好的老师,从“象牙塔”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只有当党员干部俯下身去,才领会内心深处“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有了“知行合一”的基础,党员干部的肩膀,才能扛起艰难和挑战,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才能够“施展才华、开拓创业”。

只有把理想植根于现实的沃土,在生活的最前沿,获得厚重的体验,得到扎实的锻炼,才能够拓展人生的疆域和生命的境界。干部走基层听民生、解民忧,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切莫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走了形”、“变了味”,干部走基层不能“看一看、转一转、念一念”了事,而要“带着真情沉下心、带着实干沉下身”,在走中使“身心”共入基层、共入民家。

干部走基层不能“一走了之”,走基层是为了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走”是为了找问题,而“走出”问题之后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才是目的。领导干部走基层,要动真情暖民心、用真心解民忧。深入基层不能蜻蜓点水,需坐下来聊家常,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声音,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把解民忧作为走基层工作的落脚点。走基层的最终目的是为民服务、为民谋利,核心是“办实事、求实效”, 必须秉持务实作风,带着真感情、带着责任,多想为民解难的办法,多练为民办事的本领,真正做到群众有难不推脱,帮扶政策不打折。只有少讲“排场”、多干“实事”,真正到基层解民忧,真诚把基层所需所盼之事办实、办好,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只有真正深入到基层,了解百姓的疾苦,倾听到百姓的心声,干工作才能真正把准时代“脉搏”,与群众心灵共振,真正反映出百姓关心、群众爱看的“剧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白群众都在想些什么,期盼什么,什么是他们感觉最难的,以及生活中最希望的,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带有泥土的芬芳、充满生命力的“活鱼”。

干部走基层需细细品味基层的味道,初品基层,总是会让人有苦涩的味道,然而细细地品尝,它又味道醇香,让人回味无穷。品味基层是一种享受,需要党员干部带着真心实意地去品,基层苦中带甜但却蕴含着“生命”的真谛。

(作者单位: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委组织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