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守望者《培养孩子就如同种庄稼》
今天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很会“跟风”。听说钢琴能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赶紧买来钢琴让孩子学;听说绘画能让孩子的眼、手、脑密切配合提高观察能力,拓展想象能力,赶紧让孩子学画画;说舞蹈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又赶紧让孩子学舞蹈……听说“成功人士从优孕开始”,立马购买胎教音乐,孩子尚未出世,教育已经开始。有的家长想走捷径,于是有学“狼爸”的,有学“虎妈”的,可到头来却发现什么都不是。
其实,培养孩子与种植庄稼有很多相似之处。 农民身居一方,无法选择土地,但是他们会根据田地的高低,土质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庄稼。低洼潮湿的地方种水稻、慈姑;沙质的土地种薯类、花生。我们无法选择孩子,但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内容。你的孩子适宜“种”什么,考虑过吗?是不是钢琴、绘画、舞蹈都适合呢? 农民从他的祖先哪儿吸取了“揠苗助长”的教训,懂得庄稼有其自身的生长规律。而我们的家长却忽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总想赢在“起跑线上”,把“起跑线”向前一移再移,在起跑线上赢了,在过程中却输了。其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点的输赢与结局并无太多关系。 农民种植庄稼注重平时的田间管理,施肥、浇水、修枝、治虫……我们培养孩子有的只注重生活上的关怀;有的只看重考试分数的高低。疏于情感的培养和道德上的引领,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不能及时发现,以致错过最佳矫正期。要知道没有平时的“精耕细作”哪来最后的“丰硕成果”。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管理孩子是爷爷奶奶的事,赚钱养家才是他们的事,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这些家长通常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有的甚至“全托”给校外的辅导人员,让他们充当学生的监护人,他们错误地认为给了钱就能换来孩子的健康成长。 种庄稼很讲究基肥,基肥下得好,能减少平时很多的管理。我觉得庄稼的基肥就如同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生受用。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庄稼也有“青春期”——孕穗期。这一时期如果管理不当,将直接导致减产或颗粒无收。因为这期间常常遭到暴风雨的袭击。为了预防庄稼倒伏,农民会清沟理墒、修枝剪叶,会视其长势追施肥料。他们知道庄稼长势过旺,会叶大招风;长得过瘦,会根基不稳。人生的青春期何尝不是这样。这一时期的孩子随着身体的变化,心理特别的烦躁不安,加之社会上不良现象侵蚀,孩子良莠不分,很容易招架不住误入歧途,这样的事例已经屡见不鲜。作为家长应及早防范,勤于疏导,切不可听之任之或与孩子情感对抗,这样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终生遗憾。 让我们向农民学习,用对待庄稼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吧! 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父母不要让最“差”的孩子自卑! 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日思夜想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是否应该思考孩子心灵深处有什么需求?怎样才能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父母不应一味指责孩子,应反思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外界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也要更新教育观念。也许父母不是天才,但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做父母的不可能选择孩子,但可以改变教育孩子的态度。态度变了,孩子的命运也许会发生巨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