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跑步装备系列(1~14)仅供参考

 兰之道 2014-07-21
(一)紧身裤,(二)内裤及其他,(三)T恤和紧身衣,(四)跑鞋,(五)鞋垫,(六)袜子,(七)压缩裤,(八)其他上装,(九)头部装备,(十)纯心率手表,(十一)GPS心率手表,(十二)各种配件,(十三)运动防护,(十四)完结篇。
 
跑步装备系列(一)紧身裤
紧身裤和压缩裤最大的不同就是对肌肉的压力差异,其主要注重的是良好的贴合性,大致列举几个特点:
A. 贴身:之所以说宽松衣裤功能性差,主要是因为紧身裤的良好贴合性可以带来跑动中的无负担感,恩,就是裸奔的赶脚~
B. 导汗:和压缩衣一样,紧身衣的导汗性和透气性也很出色,在夏天可以将汗水迅速排出,避免在体表聚集汗水引起不适。在冬天汗水排出后会在衣服表面风干,而衣服同时起到了隔离层的作用,避免汗水被冷风风干时带走体表温度。可谓冬暖夏凉~
C. 防寒:不会兜风,也不会从裤腿里面灌风,而且在寒冷或大风的天气可以避免冷风直接冲击到皮肤表面,而且部分紧身裤针对大腿和膝盖部分有加厚层。
1、紧身裤的推荐品牌
相比对制造技术要求较高的压缩裤,紧身裤基本是个运动品牌都有所涉及,如果一一介绍不知何年何月。而且大多数知名品牌的紧身裤价格并不低,比如我个人喜欢的Under Armour,其紧身裤售价可以和CW-X媲美,着实不敢推荐,何必呢?何苦呢?所以在这里我想写几个我个人比较推荐的紧身裤品牌给大家做个参考。
1)迪卡侬
作为著名的运动超市,其产品线覆盖相当全,商品虽然算不上多白菜,但其用料和做工着实不错,可以说物有所值,所以我不可避免的会推荐迪卡侬的商品。
迪卡侬的紧身长裤价位从100到400元都有,但是区别主要是是否有保暖材料,是否有简单的材料拼接实现所谓的支撑性,不过哪怕最高端的那款依旧也只是紧身裤的范畴卖了个压缩裤的价钱。个人觉得买条低端款的足矣,如果穿着一段时间后有更高需求就直接上压缩裤吧。
2)Crane
Crane是德国最大的连锁超市ALDI旗下的运动品牌,该超市以经营廉价折扣商品为主,主推优质低价商品。Crane品牌的运动商品在淘宝上卖的比较多,跑步裤价格基本都在40元左右。都号称是原单厂货,据说是因为德国人对品控要求比较高,很容易就算成不合格商品了,而对废品的处理没有过多监管就流出来了。这种说法无从考证其真实性,但是我第一条紧身跑裤就是在淘宝上买的Crane,我来说说使用感受也许能更有参考价值。
买的时候在商品描述中看到的就是膝盖防风材料部分有起胶所以当成厂货瑕疵品卖,到手后包装和吊牌都有,而且印刷纸板+塑料袋的包装颇有超市范儿。材料柔软有弹性,贴身和透气性还不错,膝盖和大腿处有防风加厚材料覆盖,脚踝处有反光logo,裤脚口也就是脚踝内侧有防滑皮筋,后腰处有拉链口袋方便放置钥匙等小物件。整体做工还算不错,材料号称有莱卡成分。整体设计还是不错的。作为白菜价的跑步裤怎么折腾都不心疼,所以平时锻炼都穿它,只有高强度运动的时候我才穿压缩裤。
3)TCM
TCM是Tchibo旗下的服装品牌,Tchibo也是德国一个著名的零售业品牌,据说大陆订单的品控比ALDI更变态,不过价位差距不大。其淘宝上的商品种类覆盖更加广泛,单看跑步裤的话和Crane的定价以及材料、版型和细节处理都很接近,所以大家可以不必纠结这两个品牌,哪个便宜好看买哪个即可。
Crane和TCM的跑裤从做工和材料来说也就是个入门级随便穿穿,如果对外观或材料或其他方面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话还是建议买迪卡侬或者其他著名运动品牌的紧身裤。
2、如何选择好的紧身裤:
1)材料:速干,弹性好。
2)版型:合体的剪裁,保证良好贴身性。
3)细节:反光条,小口袋,裤口防滑条。
3、关于紧身裤和压缩裤的区别:
可能只有我们穿上以后才能感受得到。而穿上以后的感觉有多明显有的时候就是见仁见智了,比如你买个大一码的压缩裤可能和你穿紧身裤的感受差不太多,这也就是我一直建议在尺码矩阵中灰色区域的同学选小不选大的原因。我相信每个品牌把自己的紧身裤改名都叫压缩裤以后可能销量和关注度都会上升,这也是一种宣传手段。而且我也没有真的穿过多少跑步裤无法告诉大家那些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货,我也没必要砸某些大牌的场子。
4、建议:
就是如果你拿不准这个是不是压缩裤,那你就当他是紧身裤来买,如果你冲着压缩裤来的,那就选连载三中提到的品牌这样更有保障。如果非要我说个粗糙的鉴别方法的话,那就是关注这条裤子是否容易出现褶皱,如果出现了说明其压缩性不够到位,紧身裤的可能性很大。
比如上图中膝盖处和脚踝处的皱纹你看到了吗?哦,对了,还有一点就是同尺码的压缩裤比紧身裤还瘦小一些。以上纯属个人土方法,仅供参考!
 
跑步装备系列(二)内裤及其他
1、内裤
这货的重要性还是很高的,首先是保护作用,防止摩擦,你们说对吧~~~其次还是紧身的比较好,不能乱晃啊……然后依旧是要有良好的贴合性和快干性。至于纯棉之类的日常穿着内裤就算了吧,跑步运动穿纯棉制品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关于产品可选择太多了,我个人穿的是迪卡侬买的79元两条装平角跑步内裤,每次跑步都穿,接缝处处理的很到位没有异物感,排汗和速干性也不错,缺点是洗水标太扎,必须剪掉。
跑步内裤的选择:
只要注意是速干面料,尽可能少的接缝就行,而且个人觉得平角更好些,还要注意就是正规地点购买的,这种贴合重要部位的商品个人不建议从淘宝小商家处购买。
2、短裤
这货基本就是为了遮羞和更凉快而出现的,比内裤长点有限……虽然有压缩短裤,但是由于其对大腿的覆盖都不全,所以并不建议购买,买条速干紧身的就行。天猫双12的时候我曾经推荐过迪卡侬的跑步短裤,简单说下感受:做工相当不错,贴合度和舒适度很好,有系带,还有小内兜适合放零钱或者钥匙,而且内兜还有小盖子,防止东西跑出来,设计很到位。面料轻薄但不透,对排汗很有帮助。侧面的大logo涂有反光材料,夜跑更安全。夏天穿的话相比宽松短裤更加舒服,裸奔的赶脚有木有~
3、中裤
比短裤长点有限,在膝盖上方结束,适合较凉爽的天气,对于压缩裤来说,主要是注重大腿和腰部的支撑和恢复。很多铁三和骑行爱好者喜欢穿短裤或中裤。
4、3/4(七分)裤
比中裤再长点,延伸到接近小腿一半处,相比长裤更凉爽,而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尽可能多的肌肉尤其是膝盖部分。个人比较喜欢CW-X的这款3/4,其实冬天只要热身好了穿3/4依然可以进行户外跑步。我感觉CW-X与其他品牌最大的不同和优点就是支撑性,在膝盖处感受尤其明显,而这款3/4裤过膝盖的设计完整的将这一特性保留了下来,虽然没有小腿完整的压缩覆盖但是这个因人而异,有人更喜欢穿3/4配合压缩腿套跑步。
在这里要特别提示不建议购买迪卡侬七分紧身跑裤,这款裤子在裤腿口处没有设计防滑条,由于紧身裤和身体的贴合性并不如压缩衣那么紧密,导致在运动过程中裤脚处会往膝盖上方跑,忒烦人。如果想买3/4的话最好确定一下它是否有防滑条。
5、腿套
CEP也是著名的压缩运动装备生产商,其口碑和使用效果丝毫不亚于连载三中提到的那几个品牌,其最出名的还是压缩腿套和压缩袜系列。
压缩腿套主要是针对小腿部分压缩,缓解疲劳,尽快排解乳酸。通常由于压缩长裤对膝盖部分有包裹,而有些人并不适应,或者所参与的运动需要解放膝盖的束缚,则需要使用短裤配合腿套来实现。
6、压缩袜
虽然是袜子但是我并没有在袜子的连载中提到它,因为它更适合划分达到压缩腿套的范畴中去,但压缩袜又和腿套不同,其覆盖范围从小腿延伸到整个脚部,尤其是对脚踝处有压缩,这一点是压缩长裤也无法顾及到的。而且经常站立工作的人士也可以购买,可以防止静脉曲张。有人甚至推荐坐长时间飞机的商务人士也穿着它,防止腿部肿胀酸痛。

跑步装备系列(三)T恤和紧身衣
今天开始介绍上半身的装备,后续还会有各种配件和运动防护装备慢慢呈现给各位,其中有很多有趣、奇葩和高科技的玩意儿,有白菜价的也有高端秀的,其重要性也丝毫不亚于前几篇中提到的装备们。比如前几篇中既有“白菜党”—毛巾底袜子;也有“高端秀”—CW-X revolution压缩裤,后面的连载中除此之外还会有“怀旧族”和“奇葩物”甚至“折腾狂”等等,所以越到后面好玩的越多,还望各位多多耐心些~
1、T恤
跑步T恤(常规宽松款)算是再常见不过的东西了,本不想拎出来说,但是有感于穿过的几件厂商赞助的跑步T恤,还是稍微废话几句吧。它作为价格最平易近人,外观最容易接受的装备基本上大家跑步或进行其他运动的时候都会穿,但是很多人并不在意其材质和剪裁,那么造成各种不适也是意料之中的。
从材质上来看,最不建议穿着的就是纯棉的,虽然第一触感很舒服但是一旦打湿之后,透气性、舒适度都会变得很差,如果是寒冷大风天会更容易着凉,而且对皮肤的摩擦也会加重。各个运动厂商推出的速干材质T恤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如果像是上马Nike提供的那种含棉58%的所谓Dry-Fit上衣,真的无力吐槽,我反正是果断送人了……个人建议选择100%聚酯纤维(涤纶)材质的,如果不得不选择混纺的,那么含棉量越低越好。满足这种要求的产品实在是太多了而且都不贵,大家自行选择吧~
2、压缩(紧身)衣
在上面的连载中对压缩裤进行过介绍了,想必大家都对这种凸显人体优美曲线的东西比较了解并且又爱又恨了吧,爱其在妹纸身上显得如此诱人,恨其在自己身上显得如此无型。如果说压缩裤有半数人还可以接受,那么压缩衣估计能接受的就很少了,毕竟不是每个亚洲人都能像欧美人那样要胸有胸、要胸肌有胸肌,不过我们可以外面套一件嘛~好了,来说说压缩衣的用处吧,很多人都对此有质疑,觉得不如压缩裤实用,确实是,但是绝对不能说没用。
之前也提到过,由于部分紧身衣压缩效果较好被不少人当做压缩衣,也有一些压缩衣的低端产品其效果一般也就是紧身衣的水平,所以在这里就不严格区分了,统称“压缩衣”,至于哪些算压缩衣哪些算紧身衣还是亲自感受一下比较靠谱。
1)、压缩衣的功能
A. 压缩:压缩性的作用就是能够提高肌肉的力量,缓解乳酸堆积,使得运动更加持久。如果上身肉多的话可以起到固定作用,避免无效振动引起额外负担。
B. 支撑:我个人觉得这个作用是最重要的,当长时间跑步造成疲劳时,跑姿就会不由自主的变得不协调,压缩衣可以在这个时候对核心肌群和后背等部位起到支撑作用,保持身体正直。
C. 贴身:优秀的贴合性,裸奔的感觉~在寒冷大风的天可以避免冷风直接冲击到皮肤表面,在冬天尤其实用。
D. 导汗:压缩衣的导汗性和透气性十分出色,在夏天可以将汗水迅速排出,避免在体表聚集汗水引起不适。在冬天汗水排出后会在衣服表面风干,而衣服同时起到了隔离层的作用,避免汗水被冷风风干时带走体表温度。可谓冬暖夏凉~
E. 恢复:以Skins为代表的压缩衣在运动后还有辅助肌肉快速恢复的功能,甚至可以穿着它睡觉。
而且压缩衣不只是在跑步的时候可以穿,在健身房进行器械练习的时候更加推荐穿着,压缩和恢复作用体现的更加明显。
2)、常见压缩衣的品牌
在压缩裤介绍中对Skins,CW-X,2XU这三大常见压缩衣已经做过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在这里就不ctrl c+ctrl v了,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三大品牌在压缩上衣上的型号分类和区别吧。然后再介绍一个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品牌Under Armour。
(1).Skins
Skins压缩上衣在产品线上基本和压缩裤一致,分类细致,有很强的针对性。
产品分类:
A. A400:高端型号,适合每周运动超过10小时的人群。利用生物力学原理进行缝制,在脊椎、肩胛骨倾斜部位提供可控、一致的支撑力,还采用了腋下弹力拉伸透气网和硅胶条防止衣服上卷。
B. A200:A400的简化版,为大众运动人群设计的,适合每周运动时间不超过10小时的人群。相比A400,其压缩技术更加粗放一些。
C. C400:是A400衍生出来的骑行系列,专为骑行设计的背部更低,腋下弹性网面材质保证运动无束缚。提供了小口袋方便在骑行中放置钥匙,能量胶等随身物品。
D. TRI400:是针对铁人三项的系列,在脊柱和三角区域处嵌有Memory MX面料从而提供稳定支撑 。
E. RY400:是在A400系列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恢复系列,可以运动之后减轻肌体酸痛,号称新一代睡衣。
F. G400:是针对高尔夫运动设计的,能够增强躯干和手臂的血液循环,通过高尔夫挥杆动作中所有运动肌群的配合统一,提升力量、稳定性和动作规范性。
G. S400:针对寒冷天气的保暖系列,外置弹性合成纤维,内置空心抓绒,兼具高拉伸性能、防起球,透气柔软。内部抓绒纤维帮助将热量保持在服装内部,在寒冷天气中也能保持温暖。 针对躯干的压力可以增强运动中的稳定性。
(2).CW-X
CW-X在压缩裤上的建树绝对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上衣上分类却大大收缩了,而且其强调的基本都是凉爽透气,这点从其仅有的几款上衣都被冠以Ventilator就能看得出来。同时其强大的支撑性依旧是最重要的买点。
产品分类:
A. Ventilator:分为长袖,短袖款,采用了特殊的材料和编织技法打造了所谓的“外骨骼”支撑系统,针对后背部、肩胛骨和斜方肌进行有效支撑,提升运动中的姿势和平衡性和肩部臂部运动的稳定性。网状材质提供了出色的透气性。
B. Ventilator Tri:针对铁人三项的系列,可以看作是基本系列的无袖款。最大限度的提供了凉爽性。
C. Insulator:相比基本系列增强了保暖性,采用特殊温控材料保证了体表温度相对恒定舒适。
(3).2XU
2XU的压缩上衣基本沿袭了其在压缩裤中的产品线分类,小臂处的X印花依旧拉风霸气。
产品分类:
A. Compression:基本款的压缩衣,针对胸肌、三角肌、二头肌、三头肌、前臂以及核心肌群有支撑性。
B. Elite Compression:高端款,采用材料拼接技术强化了核心肌群和上臂的灵活性,此外在前臂处也有针对性的增强了支撑性。
C. Elite Golf Compression:针对高尔夫运动设计,在背部采用网状材料提供了良好的透气性。
D. Thermal Compression:保暖款,适合寒冷天气穿着,同样适合运动后恢复。
E. Recovery Compression:恢复款,尤其适合游泳爱好者,在前胸和后背处采用特殊材料提供了良好的透气性。
(4).Under Armour
Under Armour是美国著名的运动品牌,拳头产品是紧身内衣,具有透气、快干、舒适、减少摩擦以及协助肌肉发力等特点。旗下紧身衣主要分为:HeatGear,ColdGear两个系列,此外还有个All Season Gear系列,其产品主要是宽松外套之类,分别对应夏季,冬季以及全季节穿着。
Under Armour T恤的功能性虽比不上Skins的梯度压缩,也赶不上CW-X的肌肉支撑,但是其价格优势很大,100元出头就能搞定一件,性价比十分出色。整体而言UA的压缩性不像其他品牌压缩衣那种“皮肤一般紧实”,但是舒适性很好,本人多次马拉松验证过其强大功效。
产品分类:
A. HeatGear:针对夏天炎热天气的系列,采用轻质4维拉伸构造更舒展,更快干;标志性排潮系统技术保持干爽舒适;防臭防菌技术保持清新持久;30+ UPF防止紫外线晒伤。
我有一件HeatGear的Metal款,在夏天跑步时排汗性很棒,而且HeatGear面料十分薄,弹性很大,贴身感十分舒适,在宽松短袖T恤里面穿上HeatGear不会有多穿一件衣服变热的感觉,但是几乎完全避免了宽松Tee在跑动过程中在身上蹭来蹭去的不爽感。
B. ColdGear:针对冬天寒冷天气的系列,采用双层布料,带来格外温暖光滑的内层和顺滑快干的外层,平滑锁边缝线和无肩线套袖设计使得活动更自如,并防止皮肤摩擦。
这个我也有一件……其内侧有类似毛巾材质的致密吸汗材料,本人曾经测试滴水在内侧,看到水瞬间被吸收渗透到了外侧,用手摸内侧依旧干爽,在户外室温5度左右,上衣ColdGear,外面套一个无袖T恤(避免过于拉风),下身CW-X Stabilyx不感觉到冷。跑完10公里没有潮湿感,摸ColdGear内侧是干爽的,外侧有些潮,说明其排汗性很好但是并不会顺带造成体温降低。
衍生分类:
A. Tactical:战术款,和基本款的主要区别就是logo采用低调的“隐藏”印花,适合穿着在制服里面,可以认为是“秋衣款”……
B. Stretch Woven:主要隶属于HeatGear系列,从外观和技术上看应该是和我之前提到的Metal子分支类似。引入了特殊材料,提供了更强大的耐用性、延展性和透气性。
3)、选购建议:
A. 高端or低端:作为压缩跑步上衣,个人觉得重要。
跑步装备系列(四)跑鞋
本文主要目的不敢说是起指导作用,权当做个介绍,资深跑友还请多多指出不足,跑步新人可以了解下如何选购,对跑步不感兴趣的网友就当看个热闹,看看我们这帮喜欢跑步的家伙们都玩神马物件儿吧。
一说跑步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跑鞋,而跑鞋的选择面却又是最广的,所以我们必须从跑鞋开始:
一、跑鞋简介
一说跑步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跑鞋,而跑鞋的选择面却又是最广的,简单归纳一下常见的分类有越野型,缓冲型,支撑型,控制型,比赛型,赤足型等等,这些类型不是独立的而是一定程度上相互交叉的。
其实受众面最广的就是缓冲,支撑和控制这三种类型,其中缓冲型的跑鞋由于适合正常足型和更好的第一脚感销量最高。这也是为什么美津浓Wave Rider作为一个缓冲型的次顶级跑鞋成为跑友普遍推崇的一款跑鞋。关于这三种跑鞋的选择大家可以去美津浓的官方测试网站(
http://www./test/welcome?lang=zh_CN&noAnswerSelected)进行测试,根据推荐结果可以得知自己的适合哪种类型的跑鞋。然后在搜索其他品牌的同类型跑鞋即可。关键字可以用“品牌名 矩阵”,矩阵这个关键字是指一个品牌在产品系列上的指导表格,从缓冲到支撑,从低端到高端各个类型都有覆盖,很直观。
越野型的跑鞋由于其针对性,鞋底构造与传统跑鞋不同,作为日常公路跑步或者比赛用鞋并不适合。
比赛型和赤足型在设计上为了追求速度强调轻量化,而保护性方面就薄弱些,需要有强壮的腿部和足部力量才能驾驭,适用于有训练基础的跑者。而且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跑鞋的品牌比较多,比较常见且知名的有(按英文字母排序)Adidas,Asics,Brooks,多威,李宁,美津浓,New Balance,Nike,Salomon,Saucony,Vibram FiveFingers等等。
二、经典跑鞋推荐:
缓冲型:顶级缓冲New Balance MR1080
NB是世界四大跑鞋品牌之一,这款为其缓冲跑鞋的顶级型号,它的老版是1064,同样有N-ERGY,N-durance,ABZORB等技术,说说1064的脚感吧,首先是鞋底的缓冲效果不是盖的,走起来有明显的弹性(不要想象弹簧的效果,没那么华丽……),后跟的包裹性也很好,忘了是不是NB有个lock技术,贴合脚型。有人反映这款鞋适合大体重的,个人感觉我还是能压得动它,我体重算轻的(多少不告诉你们)。缓震系列跑鞋的脚感和其他类型跑鞋最大的不同就是脚底的力回馈,而这种力回馈是奔跑一定距离后才能明显感觉出来的,本人要到将近10公里左右才能明显感受到后期对体力的明显辅助。而平时穿着的舒适性就要看整个鞋的设计。但是唯一的遗憾就是比美津浓的Rider要重,透气性也稍微差些 。由于Rider上个月已经光荣退役,1064现在成为了我的平时训练鞋,习惯了以后重量并不会有明显负担。
次顶级缓冲Mizuno Wave Rider 14:
美津浓是专注各种运动装备的日本运动品牌,在上海和北京马拉松上经常能够看到穿着美津浓跑鞋的跑步爱好者,其经典的Wave Rider系列,多次获得跑鞋大奖。在各大跑步论坛上Wave Rider也是深受各位跑友的喜爱。Wave Rider是其适合轻体重和中等体重的缓震跑鞋。
本人3年前入手一双rider 12,谈谈感受。本人有多款跑鞋,但是和Rider同类型的就是New Balance的顶级缓震NB 1064,个人感觉虽然1064是顶级缓震,但是弹性过大的缓冲胶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跑者。而rider给我的感觉是轻,透气性好,穿着舒适,可以保持较快的奔跑速度。如果让我购买下一双跑鞋的话,我还是会选rider系列。
支撑型:顶级支撑Asics GEL-KAYANO16
Asics 同样是全球四大跑鞋品牌之一,在跑友中一向备受推崇,GEL吸震胶就是其众多技术中被谈论的最多的之一。脚感十分优异。Kayano系列甚至被部分跑友尊为跑鞋之王,可见其威武程度有多高,但是这款鞋体重不大的话驾驭起来比较吃力。
赤足型:Vibram FiveFingers TrekSport
比较了解我的网友都知道我对这种奇葩的鞋十分情有独钟:)五趾鞋是当今比较推崇的赤足跑伴随的产物,使人类可以使用更接近自然的方式运动,长久训练对足部腿部和跟腱等人体重要器官都有强化的效果。而vibram是五趾鞋品牌中的战斗机,可以说淘宝上大部分山寨五趾鞋都是仿照vibram来做的。虽然五趾鞋看着很简单,但是由于没有普通运动鞋对脚部的保护和缓冲,五趾鞋的设计尤其重要,要在不增加非自然辅助作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贴合脚部并不让脚部磨伤或者划伤,而且劣质五趾鞋还有可能对训练起到反作用。这款的定位是适合健身,跑步,休闲旅行,徒步越野,从国内1150元的售价来看也是中高端款了,虽然bikila是专门为跑步开发的一款鞋,但是和这款相比从脚趾包裹性和鞋底的防滑以及整体设计来看,感觉和treksport的跑步感受差别并不是很大。相比sprint来说鞋底更厚,保护性更好。个人感觉这款比bikila实用性更强,虽然bikila很好看。自从入手TrekSport白天上班晚上跑步基本都在穿着,刚开始穿的时候会有小腿酸痛的感觉,而且脚趾和脚外侧有可能会不适应,有点类似第一次穿人字拖的感觉,但是几天以后就可以适应了,可以先从走路开始循序渐进,如果容易累可以先换成别的鞋休息2天再换回来。跑步的话建议配速控制在5分钟以外,熟练了再行提速。今年夏天去河南旅游,3天全程穿着它爬云台山,趟溪水,走石窟的石板路毫无压力,鞋底看不出明显磨损。
比赛型:Asics TARTHERGALE虎走路跑鞋
这款鞋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是路跑鞋,但是被很多跑友当做马拉松鞋来用,评价较高。这款之所以称为虎走是因为在它的鞋舌处有竖写的汉字“虎走”二字。路跑鞋可以看作是慢跑和马拉松鞋之间的一种轻量化跑鞋,保留了一定的跑鞋科技,这款虎走采用了内置GEL避震胶、中底强化和透气网面等技术。能够在尽可能轻的情况下提供更多的保护。我个人觉得穿习惯了五趾鞋之后,路跑鞋是很不错的比赛用鞋,既不像慢跑鞋那么重,也不会像赤足跑鞋在长距离跑中对身体要求那么高。
多威马拉松鞋
作为有二十年多年专业运动鞋生产经验的国产跑鞋厂商,其马拉松鞋的口碑在各大论坛上口碑不错,有很多资深跑友对其钟爱有加,而且上学的时候校田径队训练的时候也有很多人穿。从鞋底的设计上和我曾经穿过的Asics虎走鞋比较相像。而且多威的价位也比较厚道,个人感觉不像李宁的价位那么虚高,手头比较紧或者想尝试马鞋的同学可以考虑低价入一双尝试尝试。
三、关于跑鞋的其他补充:
1. 关于跑鞋矩阵:大家可以去围观国内著名跑步论坛上一位跑步大神总结的表格,由于在不断更新,所以建议大家直接上去下载。对跑鞋的选购绝对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 关于价位:以个人的购买经验和本站推荐的历史来看,我比较建议大家如果没有特殊需求的话购买次顶级档次的跑鞋,这个档次的跑鞋比顶级的要更轻盈且差价较大,比更低端的技术更多而且差价较小,综合性价比较高。而且这一系列的跑鞋在特价的时候一般都会在3xx元左右,我认为算是可以入手的价格。
3.关于新款旧款:对于一个已经出了数代的跑鞋来说其基本技术已经算是比较成熟了,新版通常来说并不会有太大改动,对脚感的影响并不明显。而新款推出之时也就是旧款特价清仓之时,这个时候选择旧款则更加划算。其实如果多关注本站在跑鞋爆料贴中对其技术的介绍的话,各位会对所谓的Wave、X10、GEL等科技有一定的概念,当你同时举起新旧两款跑鞋的时候也就能看出新款在旧款的基础上大概有哪些改进和增强,这同样对选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4.关于NB的常见型号前缀(括号中为个人揣测其缩写由来):
M(Men):男式。
W(Women):女式。
RC(Race):竞赛鞋。
O(Outside):户外鞋。
W(Walk):走路鞋。
R(Run):跑步鞋。
T(Trail):越野鞋。
X(eXercise):训练鞋。
注意:NB貌似在命名上有所更改,比如上面推荐的MR1080是属于男式跑步鞋分类,但是中国美国官网对升级版命名改为M1080。而MR系列在国内的型号还对应了一个在美国官网查不到的系列“回复跑步鞋”,不知道是不是Recovery“恢复”的意思。大家只要记住如果只有一个M前缀就表示这款是男式跑鞋就好了。
5.Vibram五趾鞋常见型号:
Classic:经典款,设计最简单,保护性最小,价格较低。适用于健身,全能锻炼,旅行及运动后放松。
Sprint:在经典款的基础上增加了鞋带设计,脚底的厚度基本不变。适用于跑步、健3身、全能锻炼、瑜伽&普拉提、水上运动、潜水、钓鱼及旅行!  基本是最全面的一款。
Flow:专门为水中运动开发的,可以下水穿着。价格高。KSO:更加人性化的设计,脚趾和脚底的保护性更强,价格也接近四位数。适用于跑步、健身、全能锻炼、轻度越野行山、抱石(无绳攀岩)、水上运动及旅行!
KSO trek:在kso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更加适合徒步、登山。是最贵的一款。
Treksport:也是比较适合登山的系列,但是定位比kso trek低。 Bikila:专门针对跑步爱好者推出的 跑步鞋,本人穿过,鞋底有加厚设计,比sprint脚感好,而且整体设计很华丽,但是官方给出的使用场合比较少,还是以跑步为主。 PERFORMA:仅有女鞋,特别针对瑜伽普拉提等室内运动,主打柔软性和舒适感。鞋面为袋鼠皮,价格高。 KomodoSport:和Bikila定位相近,同样针对跑步设计。 Spyridon:和Treksport定位接近,适合跑步和轻度徒步。
其它想说的: 1. 关于国货:像李宁,多威等国内厂商的制造水平还是可以的,原价可能由于市场运作的关系比较坑爹,但是如果有机会碰到特价打折还是值得尝试的。不谈什么口号,我们毕竟不会跟钱过不去,要买对的,不能只看贵的。 2. 可能有些人会像烧耳机玩数码一样烧跑步装备,其实有的时候就是好奇和新鲜感,有些时候你并不需要顶级跑鞋,却买了顶级的但是踩不动。但有的时候这却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发烧总是难免的,但最终都会退烧,只是希望大家发烧的时候能冷静的多方比较。
3. 我们喜欢跑步是因为这项看似单调的机械运动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能强壮我们的身体,等我们的身体足够强壮了以后,会发现一切装备都可以抛弃,因为身体就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

跑步装备系列(五)鞋垫
一、鞋垫
鞋垫作为跑鞋的标配既不像数码产品的充电器一样插来插去,也不会像电脑的鼠标一样在明处天天看得到摸得到,所以基本都会被大家忽略。但是作为伴随你一生的脚来说,这货是真真切切的存在,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跑步时的脚感。我们平常见到的绝大多数鞋垫只适合走路不适合跑步,原因有二:首先是不贴合脚型只符合尺寸,其次是和鞋型不匹配。如果穿类似这种鞋垫跑步很可能会出现鞋垫从鞋里蠕动出来的胜景。
1、跑步鞋垫应该具备的特点:
1) 尺寸合适,不需要买回来自己修改,需要修改尺寸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没有任何针对性。
2) 贴合脚型,针对脚部不同位置有不同的设计。
3) 透气性好,踩着水走路都不爽,更别提跑步了。
4) 有一定的摩擦力,避免脚在鞋里打滑,减少运动伤害的可能。
5) 有一定的缓冲性,虽然鞋垫很薄,但是在缓冲性上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对脚感也有提升。这和鞋垫材质的密实度以及厚度有关。
2、如何选择跑步鞋垫
从鞋垫来源分类:
1)原配鞋垫:原配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最贴合那双鞋的,而买鞋的你又是最喜欢那双鞋的脚感的,所以原配鞋垫则是你的不二选择。
2)其他品牌的跑鞋鞋垫:由于不同厂商在自家跑鞋上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制造工艺和材质都有不同。
3)第三方的通用鞋垫:不少体育运动品牌都有自主设计的跑步鞋垫,其设计能力也不容小觑。
从材质来分的话常见的有如下三种:
A. 硅胶材质:
这种材质的鞋垫外观有点像跑鞋的Gel胶,第一脚感就是软、缓冲性好,但是长时间穿着后会发现这种缓冲缺少扎实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这种鞋垫几乎没有透气性,很不适合用来跑步。
B.Ortholite材质:
淘宝上搜索跑步鞋垫大部分都会标注是这个材质,关于Ortholite的百科解释是:“具有透气,吸汗,防臭、防霉、抑菌,缓冲性良好的特点,和环保高聚合绵比较有透气性更好,更轻便,耐水洗,更耐磨的优点。”看似很高科技,其实并没有多么神奇,但它的特点就是好用且很便宜,我曾经买过一双所谓Ortholite鞋垫,实际使用感受和跑鞋原配的鞋垫差距不大,弹性、厚度以及耐磨度都恰到好处是原配鞋垫的良好替代品。
C. 多材质拼接:
还有一种就是强调功能性的跑步鞋垫,主要特点就是多材质的拼接运用,比如足弓有塑料强化支撑性,后跟或者前掌有嵌入缓冲材质等等,这种类型的鞋垫制造工艺相对复杂,重量也会更大一些,价格也会高很多。在我的Wave Rider穿了2年多缓冲性大大减弱后,我决定让它超期服役,于是买了一款迪卡侬的Newfeel鞋垫,这款鞋垫的厚度是原配鞋垫的2~3倍,后跟弧线设计,足弓有塑料板支撑,整体偏硬。实际脚感第一是缓冲性很好,用它配合Rider后缓冲性有明显的恢复,偏硬的设计和足弓支撑板会有一种很扎实的感觉,但缺点也很明显,沉!而且厚度的增加使得这种鞋垫不太适合放到包裹比较紧的轻量跑鞋或者尺码并不宽裕的跑鞋中。
3、说了这么多,到底怎么选?
if (真的对原配鞋垫不满意 || 鞋的缓冲性或者支撑性达不到要求了) {考虑换功能性的鞋垫;} else {穿原配鞋垫,坏了就买Ortholite材质材质的替换;

跑步装备系列(六)袜子
相信玩袜子的应该会比烧压缩裤的人少,但袜子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压缩裤。一双好袜子能带来舒适的脚感、良好的透气性、尽可能避免起水泡、还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异味的产生,如果还能分左右脚设计就更人性化了。
1、著名袜子品牌:
跑步袜品牌十分众多,一一列举不切实际,而且同质化比较严重,所以选取部分在跑友中普遍认同且出镜率比较高的袜子进行介绍。
1) Injinji
injinji是著名的五趾袜品牌,获得美国足部医疗协会APMA奖,其产品具有贴近自然、轻薄透气、快速排汗的特点,并且可改善身体平衡感、敏捷度和降低受伤风险,因此受到了运动爱好者的热捧。我有mini crew和no show各一双,说说感受,袜子摸着很舒服,很像短手指的手套,分左右脚设计,整体做工很好,没有接口线头等影响脚感的因素存在。穿着方法和五趾鞋一样,需要一个指头一个指头的调整,穿两次习惯了以后就很快能穿上了,脚感很舒适,包裹性很出色。穿上Injinji再穿五趾鞋的话感觉很充实,各个缝隙都被填满了的感觉。配合五趾鞋跑5公里的感受是injinji的排汗性很不错,没有打滑的现象出现。跑完脱下后没有很重的潮湿感,也不会像部分袜子很容易产生异味。在闷热的夏天傍晚跑后袜子还是比较干爽的。
2) Bridgedale
Bridgedale是英国的户外运动品牌,1910 Chris Roberts于英国Bridgedale设立工厂,使用北爱尔兰羊毛生产毛线衣,1914年开始生产军用袜子,到1980年首次以 「BRIDGEDALE」品牌销售高质量的羊毛袜,1992年开发出现在Bridgedale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将羊毛与人造纤维(Lycra/Coolmax/Endurofil )混纺在一起的技术,也就是后来的WOOLFUSION技术,这样就既具有天然纤维保暖、除臭、舒适的特性又有人造纤维吸湿排汗快干的特性,同时还能够增加纤维的强度,让袜子更耐穿。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在全球超过40个国家销售。在各种极限跟严苛的户外环境中,Bridgedale成为许多户外爱好者值得信赖的产品。这个品牌的跑步袜在跑步论坛的口碑很好,其脚感普遍评价比较出色,作为适合跑步的X-Hale系列具有保暖、除臭、舒适的特性,在脚跟和脚趾部位加入衬垫可以缓冲运动时外部压力对脚部的冲击。网眼设计又可增加空气的流通,保持脚部干爽。但羊毛袜的缺点就是易磨损,会有起球现象。
3) Smartwool
SmartWool的诞生:美国滑雪者Peter Duck和妻子Patty因为一次在寒冬穿着聚酯纤维袜子而结冻双脚,于是决意研发能冲温兼且排汗的羊毛,第一双SmartWool智慧羊毛袜子于1994年问世。由1996 年起SmartWool多次获美国Backpacker 杂志选为编辑之选的推介货品,也曾是美国大型户外连锁店REI的年度最佳供货商Vendor of the Year,还有SmartWool运动员背后的无数个故事,以及消费者好评如潮。SmartWool作为鼎鼎有名的袜子制造企业,其生产的袜子号称“穿着最舒服的袜子”,其产品是许多户外探险者的标准装备,由于采用了美丽奴羊毛制造,在跑步论坛上对其脚感的评价十分高,甚至高于同样采用羊毛材质的Bridgedale羊毛袜。但也有同样的缺点就是不耐穿,所以只运动的时候穿就好,平时穿有点暴殄天物。和Bridgedale孰优孰劣就是见仁见智了,还是亲自感受一下比较靠谱。
4)X-socks
X-Technology是致力于设计研发高科技运动系列产品的瑞士品牌,在意大利拥有全球最大的仿生实验室。旗下高端品牌包括:X-BIONIC、X-Socks、APANI、X-NUTRITION。X-Socks系列是出自意大利仿生实验室的精品,同上面介绍的品牌一样都是针对运动人士的专业品牌,但X-SOCKS更突出的方面在于专业的剪裁拼接设计与领先的科技理念。因此,X-Socks作为瑞士、挪威等多个欧洲国家滑雪队的官方装备,还是环法DL车队和三十多个国家体育队的官方装备,更有Riicardo Rico、Bob de jong等名将的鼎力支持。X-Socks的袜子普遍是分左右脚设计,其采用银纤维材质是一大特点,可以有效地抗菌防臭快速排汗,设计上多种材质混合使用更讲究人体工学。拉风度极高。我有X-Socks Run Performance一双,说一下感受。袜子做工十分出色,有脚踝防磨防滑,脚尖保护等设计,脚感舒适但并不厚重,足弓收紧效果十分明显,甚至可以感到各个部位不同的压缩力度。由于其袜口收紧和底部的防滑设计,跑动中没有感觉到明显的脚步和鞋垫之间的滑动摩擦,也就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起水泡的伤害。跑15公里后脱下袜子脚部干爽,袜子轻微潮湿,没有异味产生。现在它是我每年马拉松必穿的袜子。
5) 迪卡侬跑步袜
迪卡侬是一家于1976年创立,在全球生产和销售体育用品的法国企业,是欧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运动用品连锁集团,迪卡侬除了代理全球各知名品牌的商品,其最大特色就是自有品牌商品,个人认为迪卡侬的装备属于价格便宜量又足,做工算不上华丽但是足够细致。迪卡侬的跑步袜型号比较多,从入门级到高端系列都有覆盖,比如入门级的Run50,中端的Run500,高端的Run900。其Run900系列据说是和X-socks源于同一家意大利工厂,而售价却只有99元,要知道后者的售价要近300元,定价还是比较厚道的。我为了改善前脚掌摩擦疼痛买过一双Run500,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好。从做工来看Run500确实还不错,薄厚适中,但仅此而已,包裹性比较一般,容易打滑,透气性也很一般,跑时间长了会有味道。但这款袜子在论坛上的评价还算不错,也许我是一个个例。
6) Coolmax & 毛巾底
这两个名词并不是两个品牌~
Coolmax是一种面料,是由杜邦公司生产的高科技四管道纤维,可以迅速将汗水和湿气导离皮肤表面并迅速发散出去以保证皮肤的干爽舒适,而纯棉材质虽然吸湿性很好,但是排湿很慢。通常Coolmax会和羊毛、莱卡等其他材质混纺使用。
毛巾底是一种编织方式,其主要特点就是在脚底尤其是脚跟和前脚掌处有加厚,将袜子内部翻出来观察的话,其外观和毛巾很类似,所以称其为毛巾底。其特点就是脚感好,能够在剧烈运动时缓冲对足底的冲击。
之所以将这两个名词摆在一起是因为在万能的淘宝上有这两种标识的跑步袜最为常见,而且不到10元甚至不到5元就能买到一双,性价比颇高。作为一个曾经买了n双白菜价毛巾底短袜的屌丝表示这货不只是跑步,平时走路也很舒服,而且耐用性也不错。但选购的时候要注意选购带足弓收紧,袜口有一定收缩性,且不能太厚的。这样是为了保证良好的脚感,跑动中的稳固以及良好的排汗性。
2、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跑袜
switch(你的需求是)
{case 全面的功能性 : 以x-socks和Run900为代表的多科技面料拼接袜;break;
case 卓越的脚感 : 以SmartWool和Bridgedale为代表的羊毛袜;break;
case 搭配五趾鞋 : 以Injinji为代表的注重贴合性的五趾袜;break;
default : 以毛巾底为主Coolmax等高科技纤维为辅的低价跑袜;}

跑步装备系列(七)压缩裤
介绍完了跑鞋、鞋垫和袜子,这些都属于第一大部分--脚部装备,那么我们继续向上摸的话除了腿毛就是腿了,作为一个重点在下半身的全身性运动,最费力的、最容易受伤的,运动后乳酸堆积最严重的也是下半身,所以针对下盘的装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作为一个爷们儿,我可以光着膀子在大街上跑步,但是如果光着下面的话就是犯罪了,看看!下半身的装备有防止被警察叔叔抓的功效,多!重!!要!!!
1.压缩裤的特点:
压缩裤从外观上看和紧身裤类似,但是功能性更强,大致列举的话有如下几个特点:
A. 压缩:既然是压缩裤那么必然有良好的压缩性,压缩性反映到身体上就是紧绷的感觉,而效果就是能够提高肌肉的力量,缓解乳酸堆积,使得运动更加持久。还能固定大腿肌肉的摆动幅度,避免无效振动引起额外负担,同时保护膝盖和防止抽筋。
B. 支撑:以CW-X为代表的压缩裤通过特殊的材质拼接和编织方法可以使我们身体的整体性更强,有种长了一层外骨骼的感觉,在肌肉疲劳时这种支撑性感受的尤其明显。
C. 贴身:相比紧身裤,压缩裤的贴合性更好,这样就带来了一种有别于宽松运动服的无负担感,或者说裸奔的赶脚~而且在寒冷大风的天气可以避免冷风直接冲击到皮肤表面。
D. 导汗:压缩衣的导汗性和透气性十分出色,在夏天可以将汗水迅速排出,避免在体表聚集汗水引起不适。在冬天汗水排出后会在衣服表面风干,而衣服同时起到了隔离层的作用,避免汗水被冷风风干时带走体表温度。可谓冬暖夏凉~
E. 恢复:以Skins为代表的压缩裤在运动后还有辅助肌肉快速恢复的功能,甚至可以穿着它睡觉。
2.常见的压缩裤品牌
1)Skins
说到压缩裤,首先想到的就是Skins了,作为全球顶级梯度压缩运动装备品牌,其大力宣传的“梯度压缩技术”十分深入人心。Skins最早是由李宁代理在国内销售A400系列,现在Skins这个品牌也进入了中国,带来了更加详细的产品系列,从官网上看和国外的产品基本能够同步销售。
Skins压缩衣穿起来比较费劲,但是穿上以后其贴服效果极其出色就像第二层皮肤,正如其品牌名称一样,整体穿着舒适度很高,缓解乳酸堆积效果和辅助肌肉恢复能力十分出色,被广大跑友尊为圣衣。
主要产品分类:A. A400:这是Skins旗下最负盛名的产品,于2010年推出,是为运动发烧友设计的高端型号,适合每周运动超过10小时的人群。其采用的是所谓的“动态梯度压缩”技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随着血液循环加快,肌肉的形态在变化,所需的压力水平也随之变化,A400系列号称通过真人动态压力测试提炼出400个精准压缩点(这也是其名称由来),来保证准确的有针对性压缩性。
B. A200:作为A400的简化版是为大众运动人群设计的,适合每周运动时间不超过10小时的人群。其采用的是所谓的“工程梯度压缩”技术:对身体不同部位施加不同的压力,即距离心脏越远的地方,压力越大,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氧气供给,激发运动肌群活力-提升力量、速度和耐力。相比A400,其压缩技术更加粗放一些。
C. C400:是A400衍生出来的骑行系列,其在臀部与车座接触部位设计有独特完美的弧线,在坐垫部位采用有抗菌能力的多维度结构碳材质,以达到更好的透气性,增强全方位的伸展及减少摩擦。并且在敏感部位植入高强度泡沫材料减少压力以求最大舒适度。
D. TRI400:是针对铁人三项的系列,在大腿中间运用了含碳纤维,可以有效减少摩擦。其材料使用了不吸水泡沫,可以在游泳过后迅速适应骑行需求。而且混合了阳离子聚酯和莱卡弹性纤维,可以有效地防止阳光曝晒、含氯水域等环境下衣服褪色。
E. RY400:是在A400系列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恢复系列,可以运动之后减轻肌体酸痛,它能有效缓解由于运动引发的肌肉损伤,促进肌肉代谢和重建。并且号称赛后穿着RY400系列产品3小时就可以帮你达到最好的恢复效果。相比A400系列其恢复性更强。
F. G400:是针对高尔夫运动设计的,可以提供稳定支撑,对关键肌群提供有效包裹,减少肌肉震颤,来稳定挥杆动作。
G. S400:针对寒冷天气的保暖系列,内层应用了抓绒材料,带来柔软的穿着体验,并且具备了高于普通SKINS产品在寒冷环境下的保暖优势。
除了上面几款官网可以查到的系列,另外三个系列应该是Skin早期推出的产品,性能相对逊色,但价格优势很高。
H. Bio Ice:这款是供夏天穿着的降温系列,配套的还有降温喷雾,在穿着前在衣服表面喷上一些会有更好的凉爽体验。I. Bio Snow:这款是供冬天穿着的保暖系列,迷彩外观很是特别。
J. Bio Sport:这款是低端系列,个人感觉这个应该是属于紧身衣的范畴。
虽然Skins的系列很多,但是关注度最高的主要还是A400,A200,RY400三个系列
选购建议:从上述的分类可以看出Skins的产品线基本是围绕经典的A400系列做变种和衍生,而A200只是为了抢占低端市场划分出来的一个型号,由于本人并未实际体验过,所以不敢妄言其效果有多大差距,但是从论坛用户评论以及定价来看的话,如果冲着梯度压缩概念来买Skins的话A400绝对是首选,如果只是冲着品牌去的,而预算不多,建议在打折的时候买Bio系列,当个紧身衣穿也还不错。
2) CW-X
说CW-X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但是提到华歌尔(WACOAL),想必很多妹子都很了解,因为这是一个日本的内衣著名品牌,CW-X就是该公司旗下的户外服饰品牌,其压缩衣被众多跑步爱好者推崇。相比其他品牌的同类型服装,CW-X的压缩衣更注重对肌肉的支撑性,其压缩裤并不仅限于跑步等运动方面,有外国人在进行体力劳动的时候同样穿着。可以说这是我推荐的最多的压缩衣品牌了,其出色的支撑性我是有亲身感受的,而且相信每个穿过CW-X的人都会惊讶它尤其对膝盖的出色支撑度。如果将Skins比作第二层皮肤的话,我会将CW-X比作外骨骼。而且它的价格相比Skins更容易接受。
主要产品分类:
A. Stabilyx:高端系列,对身体各部位的支撑性覆盖的最全面,我曾经买过一条,南方冬天室外5度左右,下身除了内裤只穿这条压缩裤感觉不到寒冷,跑步过程中明显感到膝盖的支撑和力回馈,就像有弹簧在驱动你的腿部,汗液排出很快,没有潮湿感,防风作用明显。平时只穿紧身跑步裤到10公里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腿部和膝盖轻微酸疼,但是穿上Stabilyx以后到15公里才有轻微感觉。同样穿压缩裤跑步后第二天也没有腿部明显酸胀感,在运动和保暖性方面都很不错。
B. Pro:这款虽然相比Stabilyx在个别部位缺少了支撑,但是其对大腿部分的支撑高于Stabilyx,这一点也有跑友实际体验证实过,所以针对大腿部分需要更强支撑性的跑友可以选择这款。
C. Expert:这款相比Stabilyx只是缺少了腰背腹部的支撑,其他都一样,尤其是出色的膝盖支撑性保留了下来,所以对腰部要求不高的话显然买这款性价比更高。
D. Ventilator和Performx:缺少腰部和大腿后侧的支撑,前者膝盖支撑强,后者股四头肌支撑强。而且前者穿着更加凉爽。
E. Versatx:只在腰部有支撑性。
F. Revolution:这款才是真正最高端的神级系列,代表了根据人体工学设计的压缩裤的至高境界,专为训练和耐力比赛设计。重量更轻,支撑性更强大,恢复效果更快,外观更加亮骚。
衍生系列:
除了上述的基本系列,还有几个衍生系列,均以下述名词附加在基本系列上突出额外作用,当然价格也会更贵些。
A. Reflective:是针对夜跑的升级版,在膝盖后侧增加两条反光条,共4条反光带,夜间公路跑步更加安全。
B. Insulator:相比基本系列增强了保暖性,可以在北方的冬天只穿它进行户外运动,也可以在滑雪时穿在里面。
C. Ventilator:这虽然是基本系列的名词,但是你会发现有一个款叫做Stabilyx Ventilator,它相比Stabilyx更加凉爽。
选购建议:因为各个型号都有针对性所以无法说哪个更好,看个人需求,如果没有特别需求的话,买Stabilyx肯定不会出错,如果预算足够的话,烧条Revolution我也不拦着你……
3) 2XU
2XU总部设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是全球顶级专业运动服装的生产商之一,受到很多世界冠军、专业运动员和体育院校的认可和好评。其采用的PWX面料由高等级弹力纱线配合环形编制技术,360度各方向具有等效拉力,能够提供理想的灵活性及自由性以及强大的功能和弹性,并增强压缩性。其标志性的大腿和小腿处的X印花十分霸气。2XU的功能性和Skins比较接近,所以就不再详细列举其特点了,但是根据论坛跑友的普遍反馈来看,2XU相比Skins舒适度稍逊,支撑性更好。其价位上也和Skins比较接近。
主要产品分类:
A. Compression:基本款的压缩裤,针对股四头肌,腿后筋,外展肌和小腿有支撑性。
B. Elite Compression:高端款,采用材料拼接技术强化了腿后筋和小腿的支撑。
C. Thermal Compression:保暖款,适合寒冷天气穿着。
D. Recovery Compression:恢复款,采用更强的压缩性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乳酸堆积 压缩性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乳酸堆积。
E. Compression Cycle:骑行款,还包括背带式的Bib。
F. Compression X Run:带压缩内衬的跑步款。
G. Compression Tri:铁人三项款,还包括连体的Trisuit。
H. Wetsuit:铁三&游泳&潜水款,这个其实就不算压缩衣的范畴了。
可以看出2XU在产品线上和Skins基本都有对应,前四种也基本能覆盖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选购建议:对于这种高低端比较分明的产品线,个人觉得如果差价不大的情况下买高端Elite系列应该比较合适。
3.穿着搭配
很多人问穿压缩裤要不要穿内裤,我的观点是看个人喜好,当然如果压缩裤的接缝会摩擦皮肤的话还是穿内裤吧。外裤的话,除非为了保暖还是不必穿了,当然如果个性比较羞涩的话,穿就穿吧。
4.尺码选择
其实像压缩衣这种用身高体重矩阵来指导尺码选择的方法是十分科学的,但是之前每次推荐压缩衣的时候都有很多网友反映自 CW-X Stabilyx:300元左右。
CW-X Expert:250元左右。
CW-X Insulator:300元左右。
CW-X Reflective:300元左右。
7.注意事项
压缩衣裤的作用是保护运动爱好者的身体,减少受伤的可能,而不是阻止受伤,跑步前的热身和拉伸以及跑后的拉伸都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就算穿了黄金圣衣该抽筋照样抽的很happy。
8.其他
还是再重申一遍吧,不管以前,现在还是后面的连载中提到的装备无论贵贱,其针对的主要是一定程度上缺乏专业运动基础和肌肉力量的非专业跑步爱好者,可以保护他们尽可能的减少运动伤害,并得到更好的运动指导。等成为专业选手后大家尽可以抛弃一切装备肆意狂奔:)
但也希望看了本文中毒想买压缩裤的各位以及即将跑马拉松的跑友们还是要先穿着压缩裤长距离试跑。

运动装备系列(八)其他上装
1、运动文胸
运动内衣和平时穿的内衣作用完全不同,平时穿的追求的是舒适性、装饰性和各种集中和托高神马的,具体我也不懂……但是作为运动内衣的最重要作用就是支撑性,最大程度上的固定住里面的东西,防止晃动以减少负担,而且对于跑步(不管是慢跑还是快跑)这种“高冲击”运动来说,运动内衣的重要性是十分高的,除了强大的支撑性还需要有防止摩擦和吸湿排汗的功能。这也是为什么上海马拉松Nike给女性会员额外赠送了一件运动内衣的原因,而苦逼的男僧们得到的只是一对乳贴……贴……囧
有很多厂商都推出了同类商品,比如Nike,迪卡侬,UA等等等等,不过本着从专业运动品牌的角度来选的话我在这里主要介绍两个品牌:CW-X和2XU。
1)CW-X Bra
其实在运动内衣这点上还是得看人家CW-X的,毕竟亲娘是华歌尔(Wacoal),一个做女式内衣十分出名的品牌与一个做运动装备十分专业的旗下子品牌搞出来的东西绝对不会错。其产品号称采集了超过35000名女性身体特征而研发出来,针对女性生理特点采用了特有的五点支撑设计,透气性好,普遍采用舒适贴身的莱卡和CoolMax面料。款式和颜色多样,设计型号还照顾大罩杯女生(42DD)。虽然是运动内衣但是可以外穿,适合瑜伽、慢跑等各种户外运动,CW-X出色的支撑性可以减轻运动中的负担,减少普通运动服对身体的摩擦,具体效果请自行脑补……除此之外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汗性。
2)2XU Bra
2XU虽然在运动内衣的产品分类上不如CW-X丰富,但是也足以能满足大多数妹纸的需求,可能品牌影响力比CW-X稍差些。
--产品分类:
A. Ultimate:顶级款,采用8字支撑系统,使用了“防跳”罩杯和防滑肩带。
B. High Impact Support:次顶级,罩杯处采用山脊状纹理和内部托架提供出色支撑,后背采用双搭扣设计配合可调节的弹性肩带,提供更好调整性和舒适性。
C. Tri:铁三款,同样有防滑肩带和内部支撑,后背采用单扣固定。
D. Contour Support:兼顾支撑性和舒适性,透气性很好,肩带可调节,后背采用单扣固定。
3)选购建议
CW-X和2XU在运动内衣产品系列上的支撑性和产品系列上的支撑性和样式区别还算比较明显,如何选择还真得看每个妹纸的身材和实际需求,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CW-X各个系列所支持的胸围尺寸范围均不相同,也许你看上了某一款但是却没有你的号码,所以不妨先从有自己号码的系列开始选择。不过这个东西我没有使用过,也无法使用,所以也就无法写亲身感受了……希望各位爱运动的妹纸来评论评论:)
2、护臂
这货也可以叫袖套,一般是配合无袖或者短袖压缩衣来使用的,主要支撑二头肌、三头肌和前臂,防止肌肉震颤,并且有防晒效果,比长袖上衣更具有针对性。不过价格较高,有特殊需求或者有米人士可以搞一对玩玩。
3、手套
手套一般是在冬天跑步的时候才会用到,主要是肢端保暖的需求,本人曾经试戴过迪卡侬的两款跑步手套,一个是抓绒材质的,另一个是轻薄聚酯材质的。个人觉得抓绒材质的装备在较长距离跑步中不太合适使用,因为刚开始的适合抓绒可能感觉更暖和些,但是在运动过程中必然会大量出汗,如果是抓绒的话会把汗水和热量封闭在身体周围,会十分的热,其实只要装备有良好的防风和贴合性以及一定程度的控温能力就行了。所以还是建议选购轻薄防风的手套比较好。
再或者可以看看白菜价的平民神器--劳保手套,不到一块钱一双,用脏了懒得洗直接扔了都不心疼啊~
4、皮肤风衣
之所以称其为皮肤风衣是因为它使用的材料有着极轻的重量,异常舒适的接触性和良好的透气性,并具备一定的防风性,抗水性,而且非常柔软,就像人体的第二层皮肤一样。当然还有易于收纳,外观比较亮骚等特点。
很多跑步爱好者喜欢皮肤风衣除了是因为其防风性还有一点就是防水性,但是再好的材料,防水性和透气性都是不可兼得的,出色的防水性就变成了雨衣,伴随的就是透气性差。所以如果各位出于为了大雨中跑步的目的而买皮肤风衣的话,还是算了吧。小雨的话还能凑合一下,如果是我的话要么不跑,要跑的话就还是紧身+快干T恤,最多再戴个帽子防止着凉就够了,反正跑完了洗个澡就OK了。关于皮肤风衣的讲究比较多,限于篇幅和时间先简单介绍这些,有机会了再另起一篇重点介绍吧。
5、 一次性雨衣
这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东西,甚至不能称为跑步装备,其价格白菜,设计简单,质量堪忧,但这些特点却凑成了一个神的存在(个人观点~~),正因为有这个的存在我就更没有对皮肤风衣迫切的需求了,简单说下这货的功能吧:
A.价格便宜:很容易买到得白菜价装备,用完一次随手扔掉也不心疼。
B.设计简单:不管是粗壮老爷们还是玲珑萌妹纸都能穿,普适性强。
C.容易撕扯:质量差不一定是缺点,对于跑步中的人来说让他脱一件衣服确实比较不方便,而这货可以像绿巨人一样直接从胸口撕开,扯吧扯吧丢到一边就行了,十分方便(切记扔到垃圾桶中,如果是比赛的时候不方便找垃圾桶也要仍在路边马路牙子上,直接扔在路上会对后面的跑着造成不便甚至发生危险)。
D.不透气:这个不是缺点么?其实对于国内大多数在深秋或者初冬进行的马拉松赛事来说,不透气的特点就转化成了保暖的优点。
一次性雨衣在各大马拉松比赛的时候出镜率很高,主要是保暖需求,起跑后就可以撕掉了,如果是下雨天的话可以继续穿着跑下去,反正很轻很宽松几乎没有负担,唯一有点不爽的就是粘在身上的粘腻感。比如去年上马的时候就是小雨,我就是穿着一次性雨衣跑了一段路程后撕掉的,那个时候身上也暖和了,雨也基本停了,实用且方便。
 
跑步装备系列(九)头部装备
1、鼻贴
鼻贴这个东西在我观察到的范围来看使用者十分少,而且很多跑友并不知道这货的存在,尤其是国内最常见的康泰克通气鼻贴,它是被放到药店里面销售的……但是谁说运动装备不能放到药店销售了??TT不也是放在那里卖的么!?咳咳,不好意思,鸡冻了,回过来说这个鼻贴……
这款鼻贴虽然只在药店和网上药房销售,但它不仅仅作为医用,在说明中写着“增加运动员空气吸入量。” 话说这款鼻贴我还是比较常用的,结构其实比较简单,简单地说就是内嵌有弹性薄片的胶布,但是物理扩张效果十分明显。
在冬天鼻腔容易受冷收缩,使用鼻贴后,利用物理的原理撑大鼻翼,使得进气量变大,不会有鼻子通气不够需要用嘴辅助呼吸的现象发生,减少了岔气的情况。在马拉松时我使用它的感受就是进气量变大,呼吸更深更均匀。对于跑步初学者来说肺活量一般比较小,呼吸比较频繁,同样可以用它来增加每次的空气吸入量和吸入顺畅度。
如果鼻子是汽车的排气孔的话,这玩意是不是可以称为涡轮增压器呢~最重要的是这货不含任何药物,不用担心其副作用。强烈推荐跑步爱好者使用,通常价格约2元一片。
--适用人群:肺活量不够或冬天鼻腔收缩等各种导致通气量跟不上跑步节奏的同学。
2、眼镜
运动眼镜排除各种非表象的功能之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亮骚,极其亮骚!镜架的亮骚体现了出色的人体工学设计,以适应并贴合各种脸型;镜片的亮骚则表示了它出色的镀膜能力,以应对各种环境下的光线。
从功能上来看,合格的运动眼镜有如下几个特点:
A. 消除紫外线、防眩光
B. 阻挡强光的同时凸显物体轮廓
C. 轻便、防滑、排汗,运动无负担
而亮骚的顶峰必然有Oakley一席之地。OAKLEY欧克利是美国著名的太阳镜品牌,商标是个大O,旗下的多功能太阳镜专为各种运动人士设计,最具特色的要属一系列极具科幻风格的眼镜如MEDUSA、THUMP、RACING JACKET等。无论在电影《黑客帝国》或剧集《CSI犯罪现场》中,还是在冬奥会以及越野、冲浪等赛事中都能看到各种大O标志和带着大O标志眼镜的人。它旗下的运动眼镜在镜片的抗冲击性、防水性和清晰度方面都十分出色,而且它的防水涂层号称具有消除称具有消除静电荷的功能,可防止污垢、灰尘和其他微粒粘在镜片上。对于长时间在极端环境下的运动员来说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适用人群:在烈日下跑步或者骑行以及喜欢亮骚的运动爱好者。
3、口罩
口罩嘛,大家最熟悉的就是N95这个名词了,这其实是个标准而不是品牌,常见的有3M等品牌的口罩,有传统样式的也有带气阀的,前者光正常呼吸有时都感觉稍显憋闷,虽然后者能让呼吸更加顺畅些,但应对剧烈运动的频繁大量呼吸的状况完全不给力。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喜欢运动的孩纸们则需要更加专业的运动口罩来保驾护航。于是一位名叫Respro的品牌华丽的登场了,它是世界顶级的针对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和运动爱好者设计的防污染口罩。其创始者Harry Cole是位伦敦的单车快递配送员,由于这位同学长久苦于雾都的尾气污染和空气质量,该产品就顺利成章的被设计出来了。其主要面向的拥趸为公路骑行爱好者们,但也同样适用于日常佩戴和跑步爱好者。
其主要作用为:
A. 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最大程度上保护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B. 提高呼吸的通畅性,使得剧烈运动同样无负担
C. 针对各种极端情况使用者(比如消防员、冬季滑雪爱好者)有特别款。
--适用人群:所有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的兄弟姐妹们。
4、导汗带
想必很多同学在夏天跑步或者骑车等运动的时候都有不停擦汗或者汗水流进眼里痛苦半天的经历吧。在健身房上动感单车课适合几乎每个人都扛了条毛巾擦汗用……但是外出跑步骑车的时候你要是扛个毛巾一是晃来晃去感觉不爽,二是会有被人误认为是哪个馆子的店小二携款潜逃的可能性……所以这个神奇的小东西出现了。
导汗带的首选品牌就是GUTR,很多跑步和骑行爱好者对其评价很高。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让前额的汗全部从两侧流下来。如果你是近视眼的话也不用怕,有戴眼镜的使用者反映这条排汗带两侧正好有两条缝,可以把眼镜腿插进去并卡住,固定的很牢固。采用PVC材料,弹性好且可调节长度,适合各种头型,而且清洗也很方便,基本用水冲冲差不多就够了。
--适用人群:出汗多并且懒得擦汗或者腾不出手擦汗(比如高速骑车的时候)的运动爱好者。
5、魔术头巾
说到魔术头巾,Buff这个品牌则是不提的一个代表。BUFF品牌在1992年成立,是全球第一个无接缝多功能头巾品牌,由西班牙Original BUFF.S.L公司设计和生产。它是全球最早发展魔术头巾,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产品系列最完整的公司。
头巾这个东西不稀奇,而魔术头巾的神奇之处就在魔术二字,其无接缝筒状结构给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无限的发挥空间。比如它可以变成:海盗帽、圆帽、头巾、围巾、头带、头绳、面罩、口罩、护腕、手机套、汗巾、袋子、枕头、抹胸、齐B小短裙……
魔术头巾的优点:
A. 用途广,可以应对很多户外环境
B. 有一定的透气性、吸湿性、保暖性
C. 轻薄便携,不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缠在手腕上
D. 印花多种多样,可低调、可个性、可亮骚
Buff的魔术头巾普遍报价在100~200元之间,其实一般使用的话完全可以在万能的taobao上搞条便宜的先用着,等真的有很高的使用需求了再上高端货吧。
--适用人群:所有户外运动爱好者
 
跑步装备系列(十)纯心率手表
本期内容包括基本型手表、功能型手表、纯心率手表,对于一般的跑步爱好者来说纯心率表300上下的销量和功能基本算是够用了,再上贵一点的不如GPS心率表性价比高,而且GPS的功能还是很有用很好玩的,于是打算把重点放在GPS心率表这块(下一章详述)。
1、基本型手表
其实跑步戴表最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计时,作为一个简单的计时工具我们需要的功能只有如下几点:
1)秒表:起跑时按一下,结束时按一下,用来计算运动时间。
2)背光:对于像我一样喜欢夜跑的同学来说照明功能十分重要。
3)防水:这个功能主要用来防汗,然后是跑完用水冲一下汗水和尘土。
其他什么闹铃和整点报时功能一般都也会自带,不过基本用不到。重要的是这种电子表在淘宝的售价只有十几块钱,用坏了也不心疼。话说我几年前在某bbs跑版上团购过一块,用了几年下来功能一切正常,电池也没更换过,脏了就水龙头下冲冲,很是划算。
适用人群:对跑步手表仅需要计时功能的跑友。
2、功能型手表
之所以称其为功能型手表,是因为它相比基本款增加了不少衍生功能,但和GPS心率表不同的是这类表的外观基本就是一块屏幕更加具有科技感,很多功能需要配合独立配件或者手机来实现,甚至带有操作系统,主要向娱乐或时尚方向倾斜,但是专业性稍差,纯实用角度看性价比偏低。
1)Nike
作为一个注重时尚的运动品牌,在高利润的跑步腕表上必然要做足文章,大钩子除了推出自己的手表产品,还很有头脑的和同样走时尚路线的苹果勾搭在了一起推出了多款周边,不管是iPod还是iPhone都可以拿来变成Nike的运动监控设备,比如Nano6配个表带就能变成和上面的Nike Sportwatch外观差不多但是功能更丰富的手表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Nike+设备需要配合感应器使用,而这个感应器官方建议配合鞋底预留有插槽的Nike跑鞋使用,判断方法就是找双Nike跑鞋看鞋底有没有印着“Nike+”字样,有则表示支持感应器。不过就算是非Nike跑鞋也有办法使用它,只要做个小袋子把感应器放进去然后固定在鞋舌处就可以了。或者干脆花十几块钱买个这货。
虽然我个人觉得大钩子的产品性价比较低,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不管是硬件设计(比如开头那张FuelBand手环)还是软件设计(Nike+客户端和网页端)都是十分出色的,用户体验很好。这也是它能在市场上持续受到推崇的原因之一吧。
2)Adidas
说完大钩子那么不能不说三道杠,其实两家推出的产品还是比较类似的,甚至在他家的跑鞋里面同样有放置感应器的插槽。但是这里要特别提的是这款外观并没有任何手表痕迹的miCoach训练套装,它包括了心率带,步伐传感器和主控制器,和其他同类产品不同,这个东西就像一个私人教练一样,可以下载或定制训练计划,在运动中监测心率等状况并通过耳机来语音提醒运动者提速或者放慢脚步,而且兼容各种MP3设备可以通过耳机同时听歌。
从实用度来看,miCoach更加有指导意义,它将普通用户不太熟悉的心率区间转化为易懂的语音提示,而且不需要用户低头看表只要听就可以了,与此同时也不会影响跑者听歌,在感应器上也配备了附件可以固定在鞋带上,适用性更加广泛。
3)Motorola
悲催的摩托还是有些好玩的东西的,比如这款MotoActv想必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了,这货外观和Nano6差不多,使用安卓系统,内置重力感应器、GPS、Wi-Fi、蓝牙4.0和ANT+、FM收音机和8G的存储容量。从配置上就能看出来它既可以搭配心率带,也能通过GPS跟踪跑步状态,既能连接手机查看日程和短信,也能无线传输各种数据。而且它已经被高手破解掉了,中文化,装软件,聊QQ,切水果都可以,虽然很蛋疼但是折腾的乐趣还是大大的。不过这个神器价格也不菲,所以有余粮的同学可以搞台玩玩。
适用人群:功能型手表的优点在于外观好看,可玩性较高,除了跑步平时也能使用;缺点则是需要单独购买其他价格不菲的配件来组成一套完整的功能。而且鞋子处配置的感应器在测算速度和距离方面不如GPS准确。所以这种类型的手表适合更注重外观和折腾的轻度跑步爱好者。
3、纯心率表
不管是在跑步还是在其他健身运动中,对于心率的监控是尤为重要的,如果运动心率和静息心率差别不大则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如果运动心率过高则会对心脏造成巨大的压力,严重的会出现生命危险。而将运动心率控制在有氧运动区间则可以最大化的燃烧脂肪,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通常的有氧心率的计算方法为:1)最大心率=220-年龄
2)有氧心率区间为:(60% ~80%)*最大心率
--另一个建议心率区间算法是:
1)最大心率=220-年龄
2)静息心率:安静时的心率
3)心率储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
4)建议心率区间为:(60% ~80%)*心率储备+静息心率
较准确的心率监控方法就是将一条柔软的心率带绑在胸部下方,然后手表就可以接受、记录并分析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你的心率曲线,当心率过快时还能给予警报提醒,以防出现不测。而像下图一样需要触摸固定区域一段时间才能获取心率的所谓心率表准确率和可操控性都不能达到满意的程度,真还不如给自己号脉来的顺手……
1)迪卡侬
如果说国内可以买到的便宜又大碗的行货心率表的话那么迪卡侬这个品牌肯定跑不了,了解迪卡侬的肯定知道这个品牌旗下的商品都是按照分类有子品牌的,比如Kalenji,Quechua。而心率表的品牌为Geonaute,这个子品牌其实不只是心率表,它涉及各种运动记录工具,比如表,摄像头和类似miCoach的运动指导设备。但是在中国的商品不是很全,感兴趣的可以去其法国官网看看。
迪卡侬的心率表买的最火的就是199元的OR100,然后是299的OR310和399的OR410。可以说迪卡侬的销售策略还是很有想法的,用100元作为一个台阶将三款表的价位控制在400元以下,功能也算基本够用了。
--各型号简要区别:
a)OR100:最低端款,和淘宝或者地摊上几十块钱那种跑步电子表的区别就是多了个心率带,并提供超过预设心率区间报警功能。
b)OR310:相比前者增加了消耗卡路里和脂肪克数功能,还可以查看最近一次的训练记录。数据采用加密无线传输,可以一定程度上抗干扰。
c)OR410:相比310增加了最多50圈的每圈记时功能,可查看记录数也增加到5个。
--潜在的缺点:
a)有用户反馈心率监测距离短,不准确,不排除心率带没有涂水的原因,但也要考虑到199价位的心率表不会很完美。
b)心率带的触感可能不是很能让你满意。
2) Sigma
其实在跑步论坛上提到便宜又大碗的一般会选德国Sigma品牌的PC15,这款心率表淘宝代购只要300元出头,而功能比较丰富:心率报警;50圈计时;当前、平均、最大心率;卡路里计算;3个运动区间(健康、健身、专业)可以自动转换;5国语言显示(无中文);可设置年龄性别和体重等资料。
这款心率表的表盘不算很大,但是可以显示多行信息,各项数据一目了然。个人觉得这款才是性价比最高的纯心率表,当然如果你不需要那些乱七八糟的功能的话199的迪卡侬依旧是首选。
3) Polar
这个是和Sigma同样在跑步圈子有名的心率表品牌,来自芬兰,中文名称叫做博能,性价比稍微低了一些,Polar卖的火的心率表无非是RS和FT系列,前者针对跑步,后者针对综合训练,RS100是低端型号,在淘宝上代购报价要近700,amazon上报价60刀出头,到手大概460元左右。
主要功能有:心率报警;99圈记时;按键锁;心触式免按(运动时将心率表放到心率传输带的“POLAR”标志处,会显示时间和心率上下限值,背景灯会自动亮起。)
虽然说功能性远不如更便宜的Sigma,但是Polar在心率监测和信号传输上的口碑还是很好的,比如Nike+推荐使用的就是Polar的心率带。但是别的品牌就算不够好只要足够用的话还是买便宜的更划算不是么?功能更好的价格就奔着100刀去了,这个价格我更倾向于买GPS心率表,这里就不介绍了,以后有机会单开一篇专门说吧~
4) Mio迈欧
这个Mio是一个来自美国的叫做迈欧的运动品牌。他的主要产品就是心率表,但是它走的的路子是那种鸡肋的触摸式心率表,不管是准确度还是易用性都比较一般。但是这个牌子憋出来一个大招……
mio Alpha:这款心率表应该是世界上第一款不用鸡肋触摸也不用心率带的心率表了,可以看成是一款腕式心率带,它采用了双光束光电元件"感应"检测皮肤下血液数据。30米防水,但是尚不清楚水下是否可以正常监测心率。经过国外评测,其准确度和传统心率带基本一致。不过这货虽然长得像块表,但是它就是个心率带的替代品,如果想用GPS定位,以及获得更多数据信息,需要用其他设备,比如它号称兼容所有的支持蓝牙4.0的智能手机或者MotoActv这类设备,然后手机安装支持蓝牙心率带的App后即可将心率数据读入到手机中,再利用手机的GPS完成一整套的数据整合。
这货很高科技,但是也很鸡肋,除非你真的不喜欢心率带,又非得监控心率,那就买吧……
最后,纯心率表适用人群:纯心率表价格便宜有针对性,适合不需要过多娱乐功能,只想要个可以进行心率监控设备的同学
 
跑步装备系列(十一)GPS心率手表
话说跑步这项运动还是在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的户外进行比较好,如果你家周围有学校操场的话,沿着跑道绕圈跑是最省事的,既安全又能方便的记录跑过的里程。坚持一段时间后,如果你有了一种自己好像是一只在轮子里面玩跑轮的仓鼠的感觉时,恭喜你,你可以去跑马路了,这个时候你需要在百度地图上用测距工具给自己规划一条合适长度的跑步路线,在跑步过程中看着路边景色变换,绝不会有跑圈的枯燥和无聊感。如果还不满足的话,可以带上有GPS定位的设备漫无目的的去跑吧!用GPS的目的是可以记录跑步轨迹以免走到了陌生的地方无法回家,还可以记录跑了具体多远,在这个过程中一切都是未知的,需要你用双腿去探索各个陌生而又有趣的地方。
GPS功能可以方便你记录跑过的里程,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等,配合心率带的使用可以将心率、速度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记录下来,在训练完毕后可以传输到电脑或者网站上,利用软件分析你的跑步行为,并得到数据图表以及合理化的跑步建议,相当于花了不多的钱请了一个免费的跑步教练。
市场上出售GPS手表的厂商很多,出售心率表的厂商也很多,但是出GPS心率表的则寥寥无几,这里指的是内置GPS模块的心率表,外置的由于需要额外花钱而且携带也不方便,就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了。
1、Garmin佳明
Garmin佳明(高明)是业内著名的GPS手持设备制造商,旗下ForeRunner为专业的GPS手表系列,受到众多运动爱好者的推崇。
既然提到GPS心率表,那么不提谁也不能不提Garmin,作为老牌导航设备制造商,它的产品不管是精度、工业设计还是创新性都很值得称赞,在线分析系统也受到广大用户的好评,其旗下的产品型号很多,有不同需求的用户都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在售的GPS心率表型号如下(FR同ForeRunner):
a. FR110:定位较低,采用SiRFstarIV 芯片,配合心率带可计算卡路里消耗,采用有线传输训练记录数据。仅IPX7防水级别。
b. FR210:110的升级版,SiRFstarIV 芯片,支持foot pod(足部传感器,类似Nike+的那种,可以在室内记录跑步距离),支持设置训练和休息的间隔,新版心率带更加舒适。
c. FR405:SiRFstarIII 芯片,分辨率相比前两者更高,显示内容更多,并可自定义显示内容。表圈采用触摸式设计,显示屏周边的银色磨砂边框按上下左右分为4个按键,如同iPod一样可进行滑动操作。支持和虚拟伙伴比赛功能。可收藏100个位置点便于导航。采用无线连接传输数据,支持自行车的踏频传感器。仅IPX7防水级别。有不少用户反映405的触摸环不容易操作,哪怕不出汗跑步的时候也不如按钮方便,无线传输虽然方便但是容易出错。
d. FR405CX:SiRFstarIII 芯片,405的小升级版,将心率引入了卡路里算法,结果更加精确。
e. FR410:SiRFstarIII 芯片,改善了405CX触摸环容易失灵的问题。
f. FR610:SiRFstarIV 芯片,410的升级版,外观设计和210风格类似,分辨率更高可同时显示4组数据,屏幕支持触摸,支持震动提醒功能(405只有声音提醒)。
g. FR310XT:铁人三项款,是已经买不到的305的升级版,SiRFstarIII 芯片,相比405来说,回归传统按键式,屏幕更大可同时显示4组数据,真正的50米防水,可以游泳时佩戴,但是水下无法收到GPS信号。支持foot pod,支持踏频传感器。支持震动提醒功能。
h. FR910XT:铁人三项款,310XT的升级版,SiRFstarIV 芯片,体积更小,支持Power Meter(自行车功率计,计算骑行时的功率的测量工具),拥有气压高度计,支持泳池记圈模式,由于GPS在室内或水下无法收到信号,所以集成了加速度计,自动判断蹬壁折返动作,并且可以判断泳姿(蛙式、仰式、蝶式、自由式)。针对开放水域的GPS定位算法进行优化,可以实现戴在手腕上进行相对准确的轨迹记录。
i. Fenix:户外款,竞争对手是Suunto。SiRFstarIV 芯片,50米防水,内置高度计、气压计、温度计和三轴电子罗盘,气压计(高度固定模式)能够预测天气的变化。高度计结合气压计能够精确的测量实地的高度以及高度的变化。三轴电子罗盘即使在GPS无法工作的情况下也能精确地指示方位。还具有专业的面积测量和坐标转换功能,带着设备沿需要测量面积的区域行走,即可测出GPS轨迹所包围区域的面积。预装中国大陆地区城市点图,可搜索城市进行导航。可以设定日落后操作才会启动背光功能。还支持蓝牙4.0低功耗技术,手机上安装个App即可连接。也可在两块Fenix之间传输数据。
--型号推荐:
由于经常有旧型号特价的情况出现,所以只考虑功能性:
a. 只想监控速度和距离,能省钱则省,那么110就够了,210的足部传感器用处不大,因为大部分人在室内都是跑步机上跑,速度和里程直接显示在跑步机上了。
b. 想体验GPS更多有趣的功能的话,405,、405CX和410哪个便宜买哪个,除非新款比旧款贵的不多,那就买新款。
c. 对于像我一样很蛋疼的想在运动中看到更多的数据的同学来说,4数据同时显示的心率表则是最好的选择。考虑到价位的话310XT性价比最高,如果是重度游泳爱好者就上910XT,乐趣无穷。如果手腕很细的话hold不住大表盘那就610吧。
d. 如果需要在骑车的时候看,那么选大屏幕310XT和910XT然后固定在车把上吧。
e. 户外运动爱好者直接上Fenix吧,外观霸气,功能强大。
总结:Garmin的型号覆盖可谓全面,档次拉开的也比较合理,不管是跑步还是铁三都有涉及,而且为了抢夺专业户外领域的市场,还推出了功能强大的Fenix。技术上也有很多创新,比如泳姿判断、面积测量、蓝牙4.0。毒,太毒!
看完介绍以后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型号了吧?Garmin的东西其实真的很容易让人中毒,虽然外观不是最拉风的,但是科技感和人性化绝对不低。话说我当时中毒305和405许久,但是更偏好四数据同显就放弃了能触摸还无线传输的405,就在看评测期间305的价格从$139涨到了$189而且断货……于是就找到了Timex Global Trainer这个更好的替代品,它有305几乎所有功能,四组数据,跑步路线,回程导航。并且很快就碰到了金盒99刀的历史低价,果断入手,毫无遗憾。
哦,扯到另一个品牌了,那么就有请Timex……
2、Timex天美时
Timex天美时是拥有150余年历史的美国腕表品牌。不管是低端的石英表,有趣的飞返,还是运动手表他家都卖。虽然在GPS心率表的产品线上远不如Garmin那么全面,但是足够大多数用户使用了,毕竟价格优势在那摆着,况且东西真的也不错,只是个人觉得外观不如Garmin好看,其实改个配色就能骚很多,玩模型的同学完全可以自己重新喷漆,不过我没那个金刚钻……
--型号推荐:
a. Global Trainer(TGT):铁人三项款,SiRFstarIII芯片,4组可自定义数据同显,兼容自行车传感器和带ANT+无线技术的设备如跑步机等。50米防水,可以在跑步、自行车、游泳三种运动中切换,方便铁三爱好者换项。并且附送自行车托架。其原路返回功能可以跟着屏幕显示的指南针或者返程路线跑,这个比Garmin 405只能显示指南针要丰富些。缺点是体积较厚重,不过只是运动时佩戴的话问题倒也不大。
b. Run Trainer(TRT):TGT的升级版,SiRFstarIV 芯片,主要为跑步设计,体积更小,表面可以显示一到三行数据。兼容ANT+的foot pod,但不支持自行车踏频配件。具有饮食和饮水提醒,方便运动员及时补给。
c. Run Trainer 2.0:TRT升级版,SiRFstarIV 芯片,表尺寸更小,屏幕尺寸相似但分辨率更高,外观更好看。相比前代只有声音提示,2.0增加了震动提醒,方便一边听歌一边跑。饮食和饮水提醒可以选不同铃声了,便于区别。支持导出fit格式的数据文件。
--纯GPS表
Marathon GPS:SiRFstarIV 芯片,30米防水,30组历史数据存储,8小时GPS续航时间。
--Timex大补丸(同样适用于有类似症状的其他品牌)
其实Timex的性价比很高,只是有一些看似很头疼的小问题,如果你不舍得花太多钱买别的品牌的话可以尝试按照下面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个人觉得完全可以搞定。
a. 体积大(TGT):我的手腕不算粗但是使用起来问题不大,如果手腕过细的话可以考虑戴护腕然后表戴在护腕上。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上阻隔汗水。
b. 搜星慢(TGT):TGT的SiRF3芯片确实比较老,如果在跑动过程中想定位真的比较难,但是放在地上用不了一分钟就搞定了,所以我都是在跑前拉伸的时候把它开机放在地上,拉伸完毕后也就定位成功了。
c. 网站烂:很多人都推崇Garmin的在线分析系统,其实是Timex的太差了!其他品牌的也不比Garmin差甚至还要强。话说运动数据统计可以在表中查看也可以上传到在线分析网站查看更详细的图表,但是Timex官方推荐的trai ex官方推荐的trainingpeaks网站实在是蛋疼的很,虽然有免费版可用,最基本的功能也都有,但是多一点都要掏很贵的会员费升级,免费版的广告也极其发指。相比Garmin的免费分析网站差的太远,这也是很多人抛弃Timex的原因。
总结:Timex虽然很可怜的只有3款产品,但是不管是跑步还是铁三都能连找都不用找就知道该买哪个型号,而且对功能集成的比较全面,也不用纠结哪个功能需不需要。虽然在线分析系统比较不爽,但是有解决方案,也不算是个事儿了。
看完上面的介绍你是打消了买Timex的顾虑了,还是觉得这货忒麻烦,不如入个Garmin省心?别急,后面还有~
3、Polar博能
Polar 博能是一家芬兰的公司,在心率表技术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1982年推出首枚心率表,之后一直致力于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的研究和革新。Polar以精确的心率监控闻名,在上篇连载中有过提及。旗下的心率表即使支持GPS也基本都是需要外接GPS模块的。除了一款(下面有两款其实就是一款)……
a. RC3:这是Polar第一款也是现在唯一一款整合GPS模块的心率表,他的哥哥是需要搭配外置GPS模块进行定位的RCX3。采用SiRFstarIV 芯片,相比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更薄更小巧,但是屏幕更大。除了支持心率带,还支持自行车踏频器。不过防水只有IPX7级别,所以不适合游泳时配带,那么它的模式也只有跑步和自行车两种。最大亮点是拥有训练效益功能 (Training Benefit) ,可以用文字来告诉你训练的效果,来获得更加直观的运动指导。
b. RC3 Tour de France:这是RC3的环法自行车赛100周年限量版,外观上印有环法赛的印花,配色更加亮骚。SiRFstarIV 芯片。
总结:Polar这款心率表价格不低,但是功能性稍差,如果有人打算买我只能想到两个理由:环法版亮骚的配色或者是对Polar心率监控技术的崇拜。
4、Suunto颂拓
Suunto颂拓是芬兰经典的户外腕表品牌,最初为二战期间芬兰军队的装备,以在冰天雪地里辨别方位。这个牌子的东西不管是科技感,设计感,专业性都是数一数二的,价格当然也是数一数二的,配件卖的可能比别的品牌一块心率表都贵。它旗下的腕表基本都是针对户外运动设计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不过本篇连载要说的是GPS心率表,那么迄今为止只有3款符合这个要求:
a. Ambit:这是颂拓第一款GPS心率表,采用SIRFstarIV芯片,内置高度计、气压计、温度计和3D罗盘(无需水平放置即可指示方向),电镀铝材质表壳,矿物水晶镜面,100米防水。支持心率带和footpod。还可以对锻炼后的身体恢复所需时间进行预估。屏幕支持正负显示转换,正性适合光照弱的环境,负性适合光照强环境。
b. Ambit2:SiRFstarIV 芯片,在Ambit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铁三项目的支持,增加倒计时功能。而且它和Garmin 910XT一样内置了加速度计,可以在室内游泳时判断折返和泳姿,在开放水域中也能得到比较准确的距离测算。对了,其心率带不是ANT+协议,不能给其他品牌的手表用,但是别的牌子的任何ANT+协议的设备它却都可以用,包括Power Meter,这算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么?Ambit2和其他型号一样有多种配色,这款有个特殊的Sapphire版,采用的是蓝宝石镜面,但也重几克,也更贵。
c. Ambit2S:SiRFstarIV 芯片,是Ambit2的阉割版,没有气压计、温度计。去掉了GPS原路返回功能。相比前两者电池容量减半(GPS常开25小时),防水性能降低为50米(中文官网依旧写的是100米)。
总结:个人觉得Ambit三兄弟的中2S阉割的有些多,既然花了那么多钱不差这一点,宁可买一代也不建议买2S,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5、Bryton百锐腾
Bryton百锐腾是来自台湾的运动设备品牌。今年开始发力大陆市场,在各大跑步论坛上都有评测贴,整体来看评价不错,有不少创新点。其产品不多,GPS心率表只有两个型号:
a. C40:采用和TGT、305、910类似的方形1.4寸液晶屏,4组可自定义数据同显。内置体能测试和训练课程,可以自定义训练,也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专业训练计划,并对每次的训练训练情况进行文字说明和图形展示。全中文显示。内置步频传感器,一块3轴加速重力传感器能够在室内没有信号的情况下依然记录速度和距离信息。体积小巧,重量只有28g。30米防水。
b. C60:铁三款,虽然也是30米防水,但是官方说明可以游泳使用,电池续航时间翻倍。增加支持踏频传感器。
总结:不纠结电池和踏频的话,显然C40性价比最高,同样是30米防水,不知道为什么C40竟然不标识可游泳使用,也许只是为了让小幅升级的C60更有卖点。虽然这个品牌的产品凭借中文界面和不少创新设计让很多人长草,但是由于产品打入市场不久,各种论坛的评测试用贴层出不穷,虽然不是软文,但考虑Bug和耐用度都尚未得到长期验证,个人无法评价其推荐度。
总结:
1. 品牌推荐:从性价比上来说Timex最高,其次Garmin,然后是Polar和Suunto,喜欢尝鲜的可以试试Bryton,Mio的就凑合看看吧。当然技术还是Garmin和Suunto最强大。
2. 型号推荐:单纯跑步用的话TRT、405/405CX/410都是很好的选择。
3. 铁三用户:TGT性价比最高,有钱就上910XT,绝对用着爽,而且加速计很实用。
4. 户外用户:经常玩户外的Fenix和Ambit都行,功能性前者丰富,后者专业性更强些。
5. 游泳用户:如果经常在室内游泳或者对泳姿识别很有需求的话可以考虑910XT或者Ambit2,觉得太贵的话不妨看看Garmin Swim这款只针对游泳的表。
 
跑步装备系列(十二)各种配件
1、反光带
如果你所在地区的路况不是很好的话,夜跑的安全性只依靠衣服上或者鞋后跟处一丢丢的反光块是无法得到保证的,一是面积小,而是方位有限。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更强大的反光材料了,而其中最轻便,适用性最广的就是反光带。它可以固定在手腕,脚踝,甚至车把和背包上,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哦不,不管是跑友、骑友还是驴友都能用得到。反光带价格基本都不贵,比如第一个配图中的迪卡侬反光条不到30元,不过在天猫旗舰店没有售,需要在实体店或者淘宝集市上才能买到,而天猫旗舰店现在卖的是另一款反光面积较小的。想买更便宜的话直接淘宝搜索“跑步反光带”即可。
反光效果可参考下图:
倘若买4个把手脚戴满的话晚上必然亮瞎路上车辆~
适用人群:经常在交通状况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夜间活动的同学。
2、臂包
很多同学都喜欢跑步的时候听个歌啥的,也有同学业务比较繁忙,跑步的时候要时刻把手机戴在身上,倘若没接到电话丢了几千万的合同就彻底悲剧了。有人习惯拿着手机跑步,当然没问题,只要你抓得紧应该不会甩出去(咻~pia!)……当然你的手机最好还是三防的,要不你手心里的汗水会慢慢侵蚀你的手机,毫无挽回余地。于是除了这些勇士们之外的大多数人还是会想要一个可以放手机甚至银行卡、现金和钥匙的容器。那么相信臂包会是这类人群最先选择的。
--跑步臂包的用途:装手机当导航或者听歌用,装钥匙和零钱
--应该具有的特点:佩戴舒适,运动中方便拿放或者可以包外直接操控,贴肤部分能够避免汗水渗进包体
市面上常见的臂包主要有“口袋式”和“触摸窗式”两种,前者可以将物品分类放置,后者便于在跑动中对手机进行控制。至于这两种如何选择就看个人的需求了,需要注意的是开口和臂带处的设计,首先不能让汗水渗入包内,其次透气性要好。要求不高的话价格基本都在100元以内,不差钱的高帅富们可以直接考虑200多元的“PACSAFE WALLETSAFE 300”。
适用人群:喜欢跑步带手机以及较多东西的同学。
3、腰包
刚才说了臂包,下面说说腰包。腰包在很多人看起来觉得虽然谈不上丑陋也不是十分好看,其实这就是一种偏见了,我们爱跑步爱亮骚的孩纸们当然不能允许有任何的违和感出现,所以华丽又专业的跑步腰包就是一个很好地选择。
1)腰带腰包
和常见的菜场大叔专用的腰包不同,腰带腰包外观就像一根比较粗的腰带一样小巧轻便。其用途就是在跑步过程中放置各种零碎的物品同时避免晃动。在这个领域里最知名的品牌应该就是成立于2007年的SPIbelt了,不管是从做工还是附件上都十分用心,包括防水、夜光、涂鸦等等各种版本也都足够吸引眼球,当然一两百元的售价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所以我伟大的国产厂商们放大招了,有经常不到10元就包邮的白菜货,也有“借鉴并创新”比较到位的GoOut。之前没用过腰包或者偶尔会考虑用的同学可以买个白菜的先用用。刚需的同学最好还是上原版的SPIbelt,手头紧的可以考虑良心国货GoOut。
--腰包相比臂包的优点:
a. 容量大:臂包一般也就放个4寸左右的手机,腰包可是5.3寸GALAXY NOTE都能妥妥放进去。
b. 可扩展:腰包上可以挂号码布,可以绑能量胶。
c. 更稳定:腰包通常环绕腰部一圈后固定在小腹位置,在跑动中稳定性很好,有时甚至会忽略它的存在。
适用人群:需要携带大屏手机或者对臂包不满的同学。
2)水壶腰包
跑步腰包除了上面提到的腰带腰包,还有一种带水壶的版本叫做水壶腰包,这货的用途就是在长跑中进行自我补水。虽然在比赛中会有水站,但是在水站取水既会打乱原有节奏又还要注意脚下的各种杂物,所以为了可以在保持配速的情况下随时随地的补水就需要这个家伙了。
水壶腰包细分下去还有单壶、双壶和多壶之分,具体需要几个壶则看你个人的需求,一般来说夏天的补水量是冬天的两倍。考虑到稳定性和便携性,通常水壶的容量都不会很大,而单壶版容量的通常比多壶版的单个壶大一些。
每个领域都有个出名的品牌,那么在水壶腰包界CamelBak和Nathan这两个品牌还是很受推崇的。不过宠儿的价格一般都比较高,不管是多壶版还是单壶版,它们的售价都在200元以上。所以手头不富裕的同学还是看看便宜大碗的迪卡侬水壶腰包吧,只要不到80元~
--水壶腰包选择重点:
a. 透气性好:水壶腰包通常较宽,良好的透气性可以保证长时间运动后的舒适性。
b. 稳定性好:由于水比较重,那么不管是单壶还是多壶都要考虑剧烈运动时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这一点如果设计的不好的话那么会很影响状态。
c. 易取放:跑步是一项剧烈的运动,只有单手可以轻松完成取放操作才会不打破跑步节奏。
d. 易饮用:单手拿出来了总不能还要依靠另一只手辅助把盖子拧开才能喝水吧,所以随取随喝才是王道。
适用人群:有自备饮用水需求的长跑爱好者。
4、运动饮料
这个东西大家肯定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不只会流失水分还会损耗电解质,那么其卖点也是和普通饮料的最大区别就是可以迅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在跑步后马上喝纯水肺部会有种不适感,但是换成喝运动饮料就不会,起码我是有这种感觉的。在国内各大马拉松赛事中在各个水站基本都会提供运动饮料。
但是运动饮料真的这么万能么?也不是,其实这只是补液的其中一个方法而已,吃巧克力和香蕉配合小口喝水同样可以补充电解质和水分。只是利用运动饮料来补充的话会相对方便些而已,效果的话我个人还是喜欢香蕉+巧克力,饱腹感+能量补充效果更好。而且这货没事别多喝,喝多了也不好。具体分析可以参考果壳网的文章。
适用人群:剧烈运动中或后需要尽快补水的同学,切莫贪杯。
5、能量胶(棒)
这个和上面的运动饮料差不多都属于能量食品,但是这个评价就正面了许多,其目的是在血糖浓度下降显现疲劳的时候尽快补充能量和电解质,部分产品还含有咖啡因的成分来提高兴奋度。包装和刚才提到的水袋类似,十分便于携带,可以固定在腰带腰包上也可以放在口袋中,吃完即扔。很多跑马的同学都吃过此物表示效果很好。其使用方法一般是在比赛前15分钟吃一根,比赛开始后每30~45分钟补充一根,配合运动饮料服用更好。
在这个领域里面PowerBar和GU两个品牌最受欢迎,淘宝上有各种代购,价格在10元左右,口味众多,任君挑选~
适用人群:长跑或其他耐力项目爱好者。
6、MP3
我不是一个跑步爱听歌的人,但是照顾到很多喜欢拿手机听歌的同学的感受,还是简单介绍一下MP3吧。虽然这年头用MP3听歌的人越来越少了,虽然拿着手机一边跑一边外放“最炫民族风”会吸引无数目光,但是你不觉得沉么……小巧的MP3可以给予你最大程度的自由。
跑步爱好者们最常用的MP3有两种:
a. 常规便携式:以创新小石头和iPod Shuffle为代表。
b. 耳机一体式:以索尼NWZ-W273为代表。
第一种依旧是传统的机身和耳机线分离设计,价格便宜。第二种一体化设计更加美观,没有耳机线的束缚,但是价格相对较高(其实也不算太贵)。
适用人群:喜欢边跑步边听歌但又觉得用手机不方便的同学。
7、耳机
说完MP3就该说说耳机了,对于运动耳机来说防水、戴得牢是最重要的,音质神马的不用要求太高。除了常规耳机之外蓝牙耳机也是值得考虑的,因为没有长长的耳机线束缚,“听诊器效应”会近乎消除。所谓听诊器效应就是耳机线将其和衣服碰撞摩擦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传到耳道内产生不愉快声音的现象。通常可以采用绕耳或者用小夹子将耳机线固定在衣服上的方法来减轻这个现象。
下面简单介绍两种耳机:
a. 有线版:MEElectronics S6,这款我曾经研究过一段时间,防汗+记忆线材设计,号称是跳街舞都不会掉的一款耳机,不过后来发现自己实在没有跑步听歌的需求就没有入手。
b. 蓝牙版:以缤特力Backbeat GO 2为代表,号称军用级别的防水能力适合在跑步这种大运动量项目中使用。
通常来说蓝牙版都会配个手机使用,所以追求轻便的同学还是买有线版来的经济实惠。
适用人群:依旧是无歌不跑的矫情的同学们……
 
跑步装备系列(十三)运动防护
1、乳贴
当你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衣服和身体就会不断产生摩擦,当身体某部分为较“凸出”的话摩擦会更甚,如果此处皮肤又比较薄的话就会磨得“血流成河”。上面就是某位国外友人在长跑比赛后段出现的血腥场面,瞅瞅那表情~看着就疼……
这个现象其实并不罕见,只是平时没有很多人留意它,不过一旦在马拉松的时候碰上了那可是一种欲仙欲死欲罢不能光彩夺目无比尴尬的赶脚~
相比较之下宽松的纯棉衣服更容易造成摩擦,所以在运动的时候最好选择化纤材质的衣服,并且尽可能穿着紧身运动衣。妹纸们请穿着包裹性好的运动文胸。
除了衣服,能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用的应该就是乳贴了,不要笑!这货爷们儿们也可以大大方方的用,反正也看不出来,而且总比胸前两行血要好吧。乳贴说白了就是两块圆形胶布,将衣服和皮肤隔离开来,从而避免摩擦。2012年上海马拉松时,耐克给Nikeplus的男性会员们送了一对儿乳贴,多么“贴胸”的赞助商啊。其实也没必要买所谓“专业”乳贴,找两条创可贴拼个十字效果也差不多,当然你拿胶布我也没意见,只要最后揭下来的时候不要哭就好……
除了贴乳贴之外,再抹点凡士林效果更好,请继续往下看~
2、凡士林
凡士林是一种矿物蜡,它可以在皮肤表面产生防护层,却又不会被皮肤吸收,也没有刺激性,同时也有保湿润滑的效果。所以在跑步的时候抹在容易产生摩擦的部位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比如刚才提到的乳头以及腹股沟等部位。
这货是美帝国主义化学家罗伯特·切森堡申请专利并推广的,而且他依靠某种类似街头卖艺的推销方法让凡士林风靡了起来也让他发了大财。但凡士林成分主要是惰性的碳氢化合物,所以其价格十分便宜,10块钱可以买一大盒,只是每年跑马拉松用的话,说能用到山无棱天地合也不算很夸张,当然你要是和小伙伴一起用的话那就不好说多久能用完了……对了,这货是脂溶性的,会和橡胶发生反应,所以……咳咳……不要和“雨衣”一起用……你懂的!
3、冷却喷雾
这个家伙相比前面介绍的只在私密处使用的东西来说应该更喜闻乐见些,跑过马拉松的同学在10公里以后可能会经常看到有志愿者拿着类似杀虫剂一样的东西喷某些同学的小腿。是因为这帮可怜的孩子被蚊子追着咬么?不是!其实是他们抽筋了,更可怜了哈……
所谓冷却喷雾喷出来的当然是低温雾气,它可以使扭伤、拉伤的部位瞬间冷却,减轻疼痛和痉挛症状。不过其降温效果并不是很夸张,打算夏天用它降温的同学不要想了,而且这货的价格可以买好几箱冰棍了……
和喷雾类似功能的还有冰袋,只是起效不如喷雾来得快,适合运动后使用,而在比赛时更适合使用喷雾。
4、髌骨带
髌骨就是膝盖骨,位于膝盖的正前方,呈倒三角形,前面粗糙背面光滑。其功能就是保护关节和维持关节稳定性的功能,能够防止膝关节过度内翻或者外翻。当没有选对合适的跑鞋或者采用不正确的跑姿时,会对膝关节产生较大的冲击,长久下来就会出现不可挽回的损伤,导致每次进行跑步运动的时候都会出现膝关节疼痛的症状。为了能够缓解疼痛,则需要借助髌骨带了。
髌骨带和常见的护膝不同,它通常是窄细条形外观,内侧有管状填充物,佩戴时会对髌骨施压起到固定作用,减少下韧带的伸缩,从而可以减轻疼痛并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出现进一步的运动损伤。它不是只有在受伤之后才能使用,膝盖没有受伤的时候同样可以佩戴,以起到提前预防的效果。
国内跑者经常接触的髌骨带主要有LP,Mueller,McDavid这三个品牌,从用户的评价来看McDavid的口碑更出色一些。经常受膝盖伤痛困扰的同学们可以搞一条试试。
至于护膝这里就不再单独列出来介绍了,不管是透气性还是灵活性都相对较差,不如寻找有针对性的。比如膝盖有伤可以使用髌骨带,髂胫束有问题可以考虑压缩裤或者下面要介绍的肌内效贴布。
5、肌内效贴布
这个长得跟医用胶布一样的东西叫做肌内效贴布,是霓虹国的Kenzo Kase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发明的。相比医用胶布来说,它的弹性很大,透气性更好。从我手头的贴布来看,它的延展性是顺着贴布的延伸方向,这也是顺着肌肉的拉伸方向的,而与其垂直方向是无法进行拉伸的。反面的粘胶也并不是全覆盖的,而是条状分布,方便贴布进行频繁拉伸。其原理是顺着肌肉的延伸方向进行粘贴,然后依靠贴布的弹性辅助肌肉进行伸缩运动,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和增强等效果。
其宣称的功效有:1) 强化肌肉力量,2) 保证关节稳定,3) 促进血液循环,4) 缓解肌肉疲劳
是不是看起来很像压缩衣?从其物理结构来看确实有相似性,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是比较类似的。但是由于其DIY的特性,不能实现所谓的精确梯度压缩。但是又由于其DIY的特点,可以将它应用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比如下图的巴神和李娜,既可以实现功效,又有纹身的赶脚。
当你决定想尝试肌内效贴布的话,要注意下面几个选择要点:
1) 弹性:良好的弹性既能达到效果,也能提高舒适度。
2) 宽度:针对身体不同位置,需要采用不同宽度的贴布并进行相应的裁剪。
3) 防水性:外部浸水通常不会有问题,汗水则容易造成脱落,
4) 耐用性:几个小时的马拉松会对贴布不断拉伸收缩,如果不够耐用可能最需要发挥功效的后半程就已经挂了。
肌内效贴布的品牌很多,比较知名的品牌有Rocktape,SpiderTech Tape,KT Tape,国内厂商也有很多在做,价格就要便宜得多了,感兴趣的可以掂量着来,毕竟这货是消耗品,太贵的话钱包扛不住。
 
跑步装备系列(十四)完结篇
前面已经把我想介绍的装备们都写完了,这最后一篇谈谈我的装备选购理念,帮助大家有节制的购买到适合自己的装备,你要做的就是先想好预算,然后根据文章一步一步来。
本文的购买策略和推荐商品适用于非专业跑者,并且有强烈的个人主观倾向,不喜请轻拍……
这里介绍的选购策略分三步走,优先级依次递减,每一部分都会按照价格分为三档,可以根据预算和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而选配部分则是该部分有可能会用到的配套装备,非必选,只是建议有额外预算的情况下可以考虑。
Step1:跑鞋
跑步这项运动是脚与地面“啪啪啪”的一个过程,为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完成这一激情澎湃的动作,一双跑鞋则是最最重要的,所以如果手头预算不多的话,把钱都砸在鞋上面绝对不会错。
这里的低中高端分别建议的是实用级,次顶级,顶级款,而选配的则是袜子。这里为了适合大多数人群,推荐鞋款均为缓震系。
1) 低端
在这个档次下的跑鞋我还是比较推荐实用级的,:不少,尤其是前掌部分的科技,而且中底主要以EVA材质为主,但是简配不等于啥都没有,从寿命和脚感上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这个级别的跑鞋价位在200~300元之间,不建议海淘,因为海淘一双鞋光运费就要小100元了,除非你对某个品牌或者型号有偏爱。
推荐产品:美津浓Wave Endeavor,从以往的特价情况来看这款鞋经常会做到200左右的特价,虽然科技精简了不少,但是主要的X10大底和后掌wave减震板都有,真的算是实用级。
2) 中端
如果预算足够的话我是十分推荐次顶级跑鞋的,其科技可以说相当全面,如果你不是大体重的话它绝对能满足你的需求,而且外观上也更加丰富,可低调可亮骚。各个品牌在这个级别的跑鞋也开始出现了万年经典款,比如已经出到17代的美津浓Wave Rider。
这个档次的非最新款跑鞋价位在300~400元左右,可海淘可等国内特价,而且品牌可选择的余地更多,不管是Asics、Saucony、NB还是美津浓都能搞定。
推荐产品:美津浓Wave Rider,我能说我对Rider的感情已经超过任何一双跑鞋了么,虽然我的那双已经退休为走路鞋了,再虽然我现在平时都穿回弹超好的NB顶级款或者赤足感超强的VFF而比赛时穿轻量无负担的Asics虎走,但是Rider那舒适的脚感和优秀的贴合性依然让我逢人便推,冲这点我都想找美津浓要回扣了……
3) 高端
顶级款的跑鞋会把该品牌旗下最强最新的各种技术一股脑的塞进去,以求给用户最全面的保护。但是它其实主要适合大体重的同学们穿着,当然如果你的体重比较轻却又口水顶级款上的某个牛B的科技,那么请选择除美津浓之外的品牌,因为美津浓的缓震技术是以Wave板为主的机械减震,硬度较高,没有大体重踩不动(可以说能把机械减震做成功的现在也就只有美津浓了)。而其他品牌几乎都采用改良的EVA或者缓震胶作为缓冲材料,即使没有大体重也起码可以踩得动,比如我体重65kg,踩NB的顶级款丝毫没有问题。
这个档次的跑鞋一般还是以海淘为主,各大品牌基本最多500出头就能拿下,而NB则是一个特例,由于有joesnewbalanceoutlet这样一个伟大的网站存在,没准300就能搞定。
推荐产品:Asics Nimbus,A记跑鞋的脚感是公认的好,虽然Nimbus只出到了15代,不像顶级支撑Kayano这个妖怪型号出到20代了……但依旧是一代经典产品。虽然NB的跑鞋到手价才相当于一双次顶级跑鞋,但是其大底耐磨性偶见有人吐槽,所以还是不能太看重价格因素,毕竟已经到高端档了~这双鞋就不要指望国内特价了,海淘回来500块钱妥妥的。
4) 选配
有鞋了就该考虑袜子了,有的同学跑马拉松会出现脚在鞋内打滑甚至起水泡的现象,其实这个问题不只是和鞋子有关,也有可能是袜子没选对产生的。一双好的袜子是速干排汗的,在部分位置有加厚处理,足弓收紧当然也是必须要素,如果能有防臭效果就更好了。可以说我的脚很挑袜子,从几块钱的淘宝货到几百块的压缩袜都尝试过,差距是明显的,但也不是说便宜的就没好货,低端跑袜还是值得好好挑一挑的,高端的就不是一分钱一分货那么简单那了,想要提高一分的效果可能要付出一毛甚至一块的代价。
推荐产品:在这个价位上还是看自己的预算吧,最经济的还是淘宝上买10块钱不到的毛巾底速干袜,追求品牌或质量的话可以看看几十元的迪卡侬袜子,再高的话就是200左右的X-SOCKS这种功能性袜子,土豪的话可以上400元价位的CEP这类的压缩袜。至于羊毛袜虽然脚感十分舒适,但是耐用性较差,不太建议跑步的时候用。
Step2:衣服
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你还有一些预算,跑步虽然主要是靠脚来完成的,但是身上的汗水和肌肉疲劳也是值得关注的。而且衣服作为和皮肤紧密接触的东西,如果没有选择好必将影响跑步过程的感受,我们都知道用户体验差了就会容易放弃,为了让我们舒服的奔跑,一套合适的衣服就很重要了。
这里的低中高端分别建议的是速干衣,紧身衣,压缩衣,而选配的则是内衣。
1) 低端
最基本的跑步衣服就是短袖短裤,可以说我们从小到大穿过的各种运动T恤和短裤应该不计其数了,从里面拎出来几件用来跑步简直易如反掌。不过不能随便拎,要讲究技巧,重点就是远离纯棉。虽然棉制品作为日常衣服的材料确实很舒适,但是一旦运动起来,纯棉衣物的吸湿排汗性就不那么乐观了。而且还容易产生摩擦、造成感冒啥的。我相信化纤的运动短袖短裤大家肯定都有,就不必另外花钱买了,如果实在找不到,回想一下军训的时候应该都发过绿油油的训练服,从箱子底翻出来穿吧~
如果你对手头上的衣服款式或颜色不满意,或者尺码已经不合适了,那就去网上买一身也行,国产牌子的一样可以买,价格优势明显。
推荐产品:没啥可推荐的,万能的淘宝上啥都有,随便买个看着顺眼的回来吧……
2) 中端
对于像我这么没羞没臊的家伙来说,紧身衣那种裸奔的感受和视觉效果绝对是不可抗拒的,如果你没穿过的话是无法明白其舒适性的,只是从外观上对一件产品产生抵触是不对滴~我们不能以貌取人,当然也不能以貌取物。这里的紧身衣并不特指长衣长裤,短袖、无袖、短裤、七分裤,只要是紧身的都可以。当然不要穿秋裤出来招摇!紧身的也不行!!
价位上来看100元左右基本可以搞定大品牌,部分品牌或型号需要海淘。淘宝也有国产品牌或者所谓厂货出售,但是只是价格优势比较大,质量和做工都比较一般。
推荐产品:上衣推荐Under Armour Heatgear,其弹性、舒适性和速干能力都十分出色,在美国Amazon特价的时候基本100元出头,重量很轻可以凑单带回。裤子推荐迪卡侬,虽然有更便宜的Crane和TCM之类的,但是做工确实糙了点,不如买个好点的,不过迪卡侬的也不是都可以买,只买100元左右的就行了,他家最贵的紧身裤都卖到399元了,我觉得纯属坑爹……
3) 高端
如果你已经接受了紧身衣,那么压缩衣肯定会给你带来新的惊喜。在国内各大马拉松比赛中穿压缩衣的跑者可谓比比皆是,比赛时穿着可以辅助支撑排解乳酸,赛后休息时继续穿可以缓解疲劳加速恢复。在之前的连载三和连载五用了大篇幅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几大著名品牌和其产品线,这里也就不废话了。
各大品牌的压缩衣都有不同档次的分类,低端款买一套一共也就400,顶级的一件就要7、800还是海淘价。在这里不推荐买低端的,因为很可能功能缩水到也比普通紧身裤强不了多少。而部分品牌的顶级款由于价格相比中高端款超过接近一倍,性能提升有限,性价比较低,所以还是推荐中高端档次的,单件的价位差不多在400元左右,渠道基本只能依靠海淘。
推荐产品:上衣推荐Skins A400,Skins的压缩衣在舒适性上做的还是相当出色的,A200甚至A100买来意思不大,A400才是王道。购买渠道可以考虑compressyourself或者wiggle中国。裤子推荐CW-X Stabilyx,CW-X的压缩裤产品线可谓十分丰富,Stabilyx属于其中的高端款,对下身肌肉群基本都照顾到了,2012年的时候50美元是常见价格,2013年后价格基本都在70美元附近徘徊,着急买的话60多刀的价格也可以收了。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压缩裤比压缩上衣的重要性要高,如果预算紧张的话可以只买裤子。
4) 选配
上面说的都算是外衣,那么选配肯定就是内衣了。作为最贴身的衣物,跑步穿的内衣也最好选择专用的,以避免摩擦腹股沟和减轻出汗后粘在身上的不适感,如果是妹子的话最好再买一件运动文胸,可以让你跑的更加稳固踏实~
推荐产品:内衣我不推荐在淘宝上购买,原因你懂的……当然也没什么必要买昂贵的名牌产品,我还是推荐选择迪卡侬的自有品牌运动文胸和内裤,100块钱就能买一身,便宜又大碗。
Step3:手表
鞋和衣服都买了,还有余粮肿么办?答案是买表!不管你是去年买了块表还是今年打算再买一块,没戴满三块都不好意思出门。说到手表的用处有反应快的同学可能会抢答说是用来提醒你别跑了该回家吃饭睡觉打豆豆了,我觉得吧……这个基本不可能,一般人不会跑步跑的废寝忘食三顾家门而不入,除非你是专业运动员打算为国争光以求在领奖台上说一句感谢郭嘉感谢政府,否则还是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刹车系统是不是有问题了。
手表的用途其实是用来检测你的成绩是否有提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的跑步路线是固定的,哪怕 用最简单的手表都可以让你知道今天的成绩是不是比昨天或者上个月的有进步。其实进步是肯定的,只不过手表的存在可以将其变得更加明显,这种激励效果会变成促使你继续跑下去的动力。
这里的低中高端分别建议的是电子表,心率表(带),GPS心率表,而选配的则是包。
1) 低端
如果你的经费很有限,不妨买块最简单的电子表,功能无需多,背光+秒表+基本防水就足够用了。反正每天的路线基本不变,跑前掐一下跑完掐一下记个总时间就好,至于配速神马的用百度地图画一下然后跑步的时候心算一下就得了,还能防止老年痴呆,如果你是跑操场的就更简单啦。
这种手表淘宝上一大把,而且经常有10元包邮的,最多也不超过20元,再贵的没意义。关键词是“运动表”、“电子表”或者“儿童手表”……
推荐产品:同样没啥可推荐的,万能的淘宝上搜个最便宜的并且看着不特别丑的下单吧。
2) 中端
基本的电子表只是通过计时关注成绩,如果想在过程中合理训练的话就要上心率表了。将心率控制在有氧区间进行训练不管是提高成绩还是减肥都是有积极效果的。有氧心率区间的计算方法请参考连载八。心率监控最常用的就是心率表,而心率表中最常见的,测量结果也最可信的就是采用心率带进行测量的心率表,而心_$5率带中用起来比较舒适的则是软质心率带。至于Mio Alpha这种黑科技的无带式心率表由于功能简单,性价比较低并不推荐,除非你对心率带十分不适应。
纯心率表便宜的一两百,贵的可以到一千多,我的建议是预算有限可以考虑便宜的,但是预算充裕不要考虑贵的,与其花1k买纯心率表不如少加点钱甚至不用加钱买GPS心率表。购买渠道依然是海淘。
有同学喜欢带着手机跑步,更偏好利用手机的GPS定位,然后只要配个心率带就好,那么蓝牙心率带则是他们的首选。
推荐产品:心率表推荐:Timex Race Trainer Pro,Suunto M5,Polar RS300x。以上几款在特价的时候基本都在500元这个价位上,而且都采用了软质心率带,触感相对舒适一些。如果你预算实在有限,能接 受硬质心率带的话,可以考虑迪卡侬100多的低端心率表,或者只卖300多性价比较高的Sigma PC15。
心率带推荐:Polar H7、Sports Tracker HRM2。前者蓝牙4.0协议更省电,但是只支持iOS系统,后者蓝牙2.0但是iOS,Android,Symbian甚至MeeGo都通吃。这两款心率带也在500元这个价位上。
3) 高端
心率表再往上就要加上GPS功能了,有GPS功能的好处是不用事先规划路线,手表会记录下来你跑的距离和实时配速,何时该加速何时减速都能做到心里有数。当然这个档次的并不只是增加GPS功能,其他诸如虚拟对手、训练计划、体能预测等十分具有指导性的功能也能帮助你进一步提高成绩。所以说即使你只在操场上跑圈的话买一块GPS心率表也不会浪费。
这个档次可选的品牌很多,某些型号特价时最低可以800元搞定,土豪款能卖到两三千甚至更贵。从经济实用角度来看的话,1000元是可以入手的合理价位。
推荐产品:Garmin 410、Garmin 310XT。之所以推荐Garmin是因为它比Polar产品线丰富,比Timex的在线分析系统人性,比Suunto便宜,比百锐腾有技术积淀。而这两个型号经常特价,基本可以1000上下搞定,前者专注跑步体积小巧,后者偏铁三功能更多,具体选择哪款就看个人需求了。
4) 选配
前面提到有同学偏好带着手机配合心率带跑步,不过即使你不带手机也有可能带钥匙和零钱或者MP3啥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包来装了。可选的主要有臂包和腰包两种,前者主要装手机或MP3,后者就随便放什么都行了。
推荐产品:要想省钱还得看万能的淘宝,基本都是10块钱包邮的节奏。如果追求点质量可以看看国内做的比较好的GoOut腰包和松鼠臂包,如果有更高追求的就看看SPIbelt旗下的腰包和臂包甚至腕包吧。
Step1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跑鞋,Step2则是提升用户体验增强耐力的衣服,Step3的目的是科学训练提高成绩。可以说上面那三步走已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跑步需求了。
什么?还想往下看?你的预算不会还有剩余吧……我能说土豪求作友么?
既然这样那就翻翻我之前写过的那些连载吧,找找有啥你会用得着的配件,比如口罩,魔术头巾,皮肤风衣,空顶帽啥的,想花钱还不容易~超过2000元预算的我就不写了,一是怕又会有人说烧钱,二是有2k预算的同学让他花3k他也绝对不会含糊的,所以想买啥就买啥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