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述明清徽州统宗谱编修的具体过程

 临泉书屋 2014-07-22
略述明清徽州统宗谱编修的具体过程

略述明清徽州统宗谱编修的具体过程

略述明清徽州统宗谱编修的具体过程

略述明清徽州统宗谱编修的具体过程

略述明清徽州统宗谱编修的具体过程

略述明清徽州统宗谱编修的具体过程

略述明清徽州统宗谱编修的具体过程

略述明清徽州统宗谱编修的具体过程

略述明清徽州统宗谱编修的具体过程

略述明清徽州统宗谱编修的具体过程

略述明清徽州统宗谱编修的具体过程

略述明清徽州统宗谱编修的具体过程

略述明清徽州统宗谱编修的具体过程

略述明清徽州统宗谱编修的具体过程

  许晓艳 


   内容提要: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宗族发达,由于宗族的繁衍裂变,先前的一个宗族会衍变成众多宗族,分布于徽州乃至全国各地,而统宗谱是联结这些繁衍裂变的众多宗族的纽带,把分布于各地的宗族支派联系起来,在当时对于徽州宗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统宗谱记载的地域范围很广,因而其编修相对于支谱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但徽州各宗族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纂修统宗谱,体现了徽州宗族的发达和徽州人宗族观念的深厚。本文就试以明清徽州统宗谱编修的具体过程进行论述。

关键词:明清徽州  统宗谱  编修过程


   统宗谱是指打破地域界限,把分布于各地的同一宗族的各支派统贯于一的谱牒,统谱是相对于以一族一支为记载对象的“支谱”、“家谱”而言的,它反映了同一宗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姓宗族支派之间关于姓氏血缘的渊源关系。统宗谱的特点决定了其编修过程和一般的支谱、家谱会有所不同。本文就试以明清徽州统宗谱编修的具体过程进行论述。

          一、成立修谱组织

   统宗谱是同一宗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宗族支派的联合谱,其编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尊宗敬祖收族”。通常在修统宗谱之前,主张编修统宗谱的人要征得其它同宗族支派的同意和支持,向各个支派发出修谱的号召。如方善祖在编纂《方氏会宗统谱》之前,向方氏诸派族长寄发了《会宗小启》,在其中方祖善感叹方氏只有支谱而无统谱,并且引用《礼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来说明修谱的重要性,号召各支派联合修统宗谱[1]《汪氏通宗世谱》中记载“环海之大,遐荒之远,地邑居民无不有汪氏,必欲尽天下之汪,一一悉人于谱势必不能,茲惟邀启通宗。”[2]即主张修谱者向汪氏各宗族支派发出邀请函,希望能联合修谱。
   纂修统宗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涉及的地方和宗族人数相对于支谱来说要广泛的多,因而纂修统宗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在正式纂修统宗谱之前,一些大的世家宗族都会建立编纂机构,名曰谱局。《重编棠樾鲍氏三族宗谱·凡例》载:“谱费自癸酉至丙子一切皆纯自办,其开局,综理赀财出入纯不能兼理也。”[3]这里的开局指的是要建立谱局,设专门的人来负责理财。《汪氏通宗世谱》载“昔在甲子歙之族人礼倡首会宗开局,……设局其家。”[4]即在编修者的家里开设了谱局进行修谱。在一个大的谱局中往往有几十人,在明隆庆年间婺源《武口王氏统宗世谱》编纂的过程中,“肩事者济济多人,经营十载有余”。[5]天启年间续修统宗谱时,参与编“修者三十余人,历十二年而后成”。[6]这些谱局中的人员分别掌管书写、校阅、刻字、刊印、财物等各项事务,其组成人员是宗族各支派都有。如《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前,成立了汪氏谱局,谱中列举了参与纂修汪氏统宗谱的谱局中的有关人员:
休宁邑富胙族伟        诸宗公举奉宪重修
          弟斌                总理大要
        次男琰                总理大要
命四男璞        统理校正重修
黟邑黄陂族嘉祺              纂修谱稿清理按传
婺源邑浯村澎                 编辑重校收会各宗
歙邑追远族坤                 编辑重校收会各宗
歙邑(迁)宜兴族焕      编辑重校收会各宗
祁门邑梓溪族士宽)      编辑重校收会各宗
歙邑追远族锡魁             编辑重校
休宁邑富胙族璐             编辑重校
休宁邑富胙族有源         摹对谱稿
婺源邑叚莘族靖臣         摹对谱稿
婺源邑封坞族日林         收会各宗
休宁邑富胙族奕芑         收会各宗
休宁邑富胙族世佩    会各宗
贵池邑湘源族思湛         收会各宗
开化邑龙村族禧            收会各宗
太平邑翠林族九龙        收会各宗
休宁邑富胙族世道        收会各宗
休宁邑富胙族龙           收会各宗
开化邑龙村族       收会各宗
太平邑翠林族玉生       收会各宗
郡城西北( )族恩柄  收会各宗
歙邑追远族墅             收会各宗
歙邑汪金岭族之溶          收会各宗
歙邑槐塘族鬲龄            收会各宗
歙邑坦颉族宏            收会各宗
黟邑黄陂族尚                收会各宗
黟邑安川族自村          收会各宗
休宁邑国塘族凝士        收会各宗
休宁邑滁村苑              收会各宗
绩溪邑尚田族扬臣      襄赞谱务
婺源邑叚莘族元璜      襄赞谱务
婺源邑叚莘族敷民      襄赞谱务
婺源邑叚莘族巨川      襄赞谱务
祁门邑黄龙山族亨泰    襄赞谱务
祁门南源族有泗        襄赞谱务
黟邑黄陂族起敏        襄赞谱务
休宁邑富胙族又铎      应接族宾
婺源邑叚莘族传铎      应接族宾
休宁邑富胙族世龄      图书联票
休宁邑富胙族文锦      图书联票
休宁邑富胙族世礼      图书联票
休宁邑富胙族世球)  财赋出入
休宁邑富胙族以蓉      财赋出入
休宁邑富胙族以裔      监督梓工
休宁邑富胙族世岿      监督梓工
休宁邑富胙族文毕      监督梓工
休宁邑富胙族时汉      登记谱号
休宁邑富胙族世康      登记谱号
休宁邑富胙族世遐      督理邛订
休宁邑富胙族文堭      督理邛订
休宁邑富胙族时淳      收发谱板
休宁邑富胙族时梁      收发谱板
休宁邑富胙族鸣润      收发谱板
休宁邑富胙族世圻      收发谱板 [7]

     二、筹集修谱经费

   统宗谱是同一宗族两个以上宗族支派的联合谱,其纂修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且由于统宗谱大都是多卷本、大部头,因而其不仅编纂不容易,付梓更难。例如明万历三年刻本《汪氏统宗谱》,172卷,24册;乾隆二十五年刻本《重编歙邑棠樾鲍氏三族宗谱》,200卷,20册;清乾隆五十九年刻本徽州《汪氏通宗世谱》,140卷,35册。纂修刊印这样多卷本、大部头的谱牒需要大量经费。那么修谱的经费如何筹集呢?其方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从宗族各支派中筹集。因为统宗谱的编修刊印要耗大量经费,且是个支派的联合修谱,卷数非常多,所以一般是各支派共同出资修谱。如《重编歙邑棠樾鲍氏三族宗谱》中记载鲍氏三族在联合修谱的时候,堂樾鲍氏输银2320两,蜀源鲍氏输银1200两,岩镇鲍氏输银44两,总计耗银3564两。[8]
   第二、宗族中的仕宦和富商积极捐资修谱。明清时期徽州地区教育发达、经济繁荣,人才辈出,出现了很多的科举进士和富商,这些人踏上仕途和经商致富以后,为光宗耀祖,大多会积极捐资修谱,如《方氏会宗统谱》的编纂者方祖善:“鬻财江淮间,延缘楚之西南靡不遍。”[9]在修方氏统宗谱的过程中,他捐了大量资金。《重编歙邑堂樾鲍氏三族宗谱》载,鲍起元在汴梁经商时,闻宗谱付梓,“喜不自胜,乐输多金,从事其襄”。[10]

      三、收集修谱资料

   统宗谱一般都包含了同一宗族的各个宗族支派,而各个支派世系分布于各地,因此纂修统宗谱在收集资料方面相对于支谱来说要困难的多。《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中记载:“兹谱登载总若于万人,皆本于尚书府君一人之身,府君大献公九子二十三孙之裔,散处于徽饶宣池九江等处。”[11]《汪氏通宗世谱》载:“书名通宗世谱其义何居,自颖川文和而下属的支的派皆得入谱通于所同也,其曰世谱,自一世以至千百世庶其弥久弥新,如传所云,世世守之是也。”[12]由此可见,统宗谱收载的宗族支派地域很广,记录的宗族支派世系也很多,因而修谱时收集资料比较困难。如《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载:“修谱于一郡一邑年近而易稽者易,修谱于各省各郡世远而难考者难”。“谱以联宗萃涣也,谱本支易,谱统宗难,谱统宗而俾系讹为正,支遗为补尤难。”[13]纂修统宗谱收集数据比较辛苦困难,因而一般人是难以胜任的,《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重编序》云:“然史则代有成书,而谱则家世遼远,迁徙难稽,自非硕学宏儒深识大力者,谁能起而纂定之。”[14]《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载:“尝欲重续族谱有志未逮也,兹婺宗有鸿儒为生讳士培,研究宗族遗讹,不禅跋涉,不畏艰大,慨然以补正为己任。”[15]由此可看出,纂修统宗谱是要鸿儒硕学之士才能胜任的,且要不怕收集资料的艰难。
   那纂修统宗谱是怎样收集资料的呢?其资料来源主要有哪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派人到宗族各个支派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如嘉靖《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云:“今考之又有去而復留者,实未易知。今惟于其地近派亲者周询博访取其舆论以为去存。”[16]《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载:“兹婺宗有鸿儒为生讳士培,究宗族遗讹,不禅跋涉,不畏艰大,慨然以补正为己任。”[17]由此可见,收集统宗谱资料,要到各支派咨询访问,跋山涉水。第二,以宗族各支派以前的家谱作为修谱资料。如《重编歙邑堂樾鲍氏三族宗谱》载:“各支世系故乡三族皆公司查确,及谱牒编成又经各族校阅,一无错谬,其迁外郡来合谱者仅照原载续辑,又复屡行咨询,参以故乡先年各谱补缺正讹,阅四载而成。”还说:“祖先生殁无敢或略,皆互考各谱躬查神主校定,惟各派开来,无神主可证者,虽经详细复查而复查,所开月日与前又有不侔,固非纯所能知也。”“迁居外郡各派有终未来会谱者,亦据故乡先年各谱续辑,异日来归得以有考。”[18]在《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重编序》曰:“会通谱者,新安程氏会诸谱而作也。”[19]由此可知,纂修统宗谱主要是在收集参照各宗族支派宗谱的基础上,来进行编修的,同时对于有疑点或错误之处,要进行咨询访问,以补缺正讹。第三,以宗族以前的统宗谱为底本直接作为修谱资料。《汪氏通宗世谱·凡例》云:“先代通谱唐宋以前书缺有间矣,自元时正心公渊源录,而后续修者实繁,有人要惟难渠谱为醇兹,即以之为蓝本,并取正脉谱。万历朝以时公谱,崇正时士芳公谱,参互考订使无讹而后已。”[20]《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云:“统宗补正盍取宋都官祁之程氏世谱,明逸民孟之诸谱会通,我溪源琐之迁徙注脚纂,今集其三谱为叙次,因之履历列派核实详确以正统宗之讹,补统宗之遗。”[21]由此可见,统宗谱在纂修过程中,会参照以前的统宗谱作为底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实修纂。第四,在宗族各支派准备有红白二薄作为本支派的修谱资料。《重编歙邑堂樾鲍氏三族宗谱》载:“今设立红白二薄置各派祠匣内,其红薄定于春祭前三日,凡去年至今春诞子之家开明某人第几子婴孩名讳及乳名生年月日,送司祠处登载于薄,如有犯祖讳者可令更名。娶来新妇姓名出处,某人之,又生年月日亦如之。白薄定于秋祭前三日,已故者生殁葬地清载于上,勿令遗失,后来续谱便于稽定。”[22]这是在宗族各支派内部备有修谱数据,只有支派宗谱不紊乱,才能保证统宗谱的世系不紊乱。以上四点就是收集统宗谱编修资料的主要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其实收集修谱资料的过程中,也包含着对资料进行真伪考定。

      四、纂修统宗谱

   收集考定资料后的下一步骤便是纂修族谱,纂修族谱是修谱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纂修族谱之人一般都是各宗族公认的有德有才有名望的人,是得到宗族各支派共同认可的人。如汪氏宗族在修统宗谱时,诸宗公举奉宪公重修。[23]方祖善在修方氏统宗谱时,要先发给诸宗公《会宗小启》,征求宗族各支派同意支持他修统宗谱。[24]纂修统宗谱时,宗族各支派一般都会向编修者提供本宗族的一些有名望的人的传文,这些传文一般包含在宗族支谱中,纂修者要求这些传文要写的文雅。如汪氏宗族在修统宗谱时,要求:“各宗付来序,传等文粗之笔理应不录,但仁孝之心不以雅俗异也,其粗俗之文加以修饰,俾仁孝之但忱堪与谱书并流传于不朽云尔。”[25]即纂修统宗谱的人会对宗族各支派提供的传等文粗之笔加以修饰,以使各支派的仁孝之心能与谱书一并流传不朽。修统宗谱时,由于卷数太多,且各支派宗族大小、人数多少都有可能悬殊很大,纂修者一般都会对各卷的详略得当及各支派所占卷数进行安排,如《汪氏通宗世谱》载:“兹集一百四十卷多则七八十页,少则三四十页,既不太繁亦不太简。而各族支派分卷出仍井然不乱。”[26]当然卷数详略安排的最主要目地是为了防伪欺诈。如《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载:谱牒内容“一切不容增省,所以防诈伪也。若或名有分书,字有多寡,即有假冒之弊。后之续谱君子当考于兹。”[27]
   总的说来,纂修统宗谱之人,要能使统宗谱从大的方面来说,要能达到“会其源万殊而归于一本”,“通其派一本而达之万殊”;从小的方面来说,要能达到“图内所载行以序齿,事以经贯,生以年表,殁以知寿,葬以著地,娶以明配,女以重婚。”[28]也就是要使统宗谱既能详细载入宗族各支派世系,同时要保证宗族世系紊而不乱。

      五、校阅和刊印统宗谱

   在修谱过程中或谱成之后,由谱局设有的专门人员对统宗谱进行校阅。在大部分统宗谱中我们都能看到校阅人员且人数很多。如《汪氏通宗世谱》中载有:统理校正重修1人、纂修谱稿清理按传1人、编辑重校6人,摹对谱稿2人。[29]《重编棠樾鲍氏三族宗谱》中列举了鲍氏谱局中参与纂修鲍氏统宗谱校阅的有关人员:
重编宗谱人名:荣公二十四世孙    鲍光纯;
校阅人名:    二十二世孙    鲍起凤(蜀源)、鲍逢仁(堂樾)等7
                        二十三世孙    鲍学栋(堂樾)、 鲍宜生(堂樾)、鲍本善(蜀源)、曰元(黄山桥)等16
                      二十五世孙    鲍曰勋(黄山桥)、鲍元龄(堂樾)、鲍元标(堂樾)、鲍光融(蜀源)等10 [30]
   由上可见,参与校阅统宗谱的成员很多,且参与校阅的人员一般是宗族中各支派都有名额,校阅人员的任务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校正谱中的错字、漏字等行文错误,其二是校正谱中世系错误。如《重编棠樾鲍氏三族宗谱》载:“各支世系故乡三族皆公司查确,及谱牒编成又经各族校阅,一无错谬。”《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载:“府君大献公九子二十三孙之裔,散处于徽饶宣池九江等处。族甚繁多难稽,其旧迁者今止昭、元统碑记,宣德谱开为定,续迁者据各本房开报。校对无疑者续编,庶杜其伪。”
   谱成之后,经过校阅,下一步就是要付梓刊印了,由于统宗谱一般都是多卷本,大部头,所以在谱局中负责刊印本宗族统宗谱的人也比较多。如在《汪氏通宗世谱》中记载负责监督梓工3人、督理邛订2人、收发谱板4人。[31]在《重编歙邑棠樾鲍氏三族宗谱》中列举了负责刊印的鲍氏宗族成员如下:
综刊谱牒人名:二十二世孙  鲍嘉盛(蜀源)
襄刊谱牒人名:二十二世孙  鲍起凤(蜀源)
监刻校字人名:二十四世孙  鲍之祖(黄山桥)、鲍逢仁(堂樾)、鲍源涣(堂樾)等6
              二十三世孙  鲍学栋(堂樾)、鲍起正(堂樾)、鲍起元(堂樾)、鲍应高(蜀源)等28  [32]
   在徽州有专门进行谱牒刊印的行业,所以各宗族有可能雇用外族专业人员刊印统宗谱,让本族人员负责监督梓工,刊印完成以后收回谱板。大多数宗族在统宗谱刊印出来以后,都会将谱板销毁。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别人偷盗谱板伪印统谱而造成本宗族支派的血脉混乱,同时也为了防止其他宗族侵涉本族事务,如《方氏会宗统谱》就言明谱成之后“即毁其板,以杜假冒”。[33]《汪氏统宗世谱》载“爰于已末冬致祭毁板昭告竣功而通谱成焉”。 [34]

      六、庆祝统宗谱修成活动

       在谱牒修成之后,许多宗族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祖典礼,以告于列祖列宗。如清雍正四年,婺源武口王氏宗族续修统宗谱纂成之后,“族人传知,谱事告竣,各派诣祖墓、统祠祭奠。”[35]明隆庆新安汪氏统宗谱修成之后,颁发了告庙文:“隆庆庚午仲冬十一月戊子朔重校付梓统宗正脉谱成,裔孙鸿儒叡、鋙等谨以三牲之奠致告。”[36]

      七、统宗谱的收藏保管

   统宗谱修成之后,许多宗族为了防止谱牒损坏、遗失或造伪现象的确发生,都制定了不得严格的谱牒领取和保管制度。许多宗族将统宗谱统一编号,将领谱人的姓名记在谱牒卷首或卷末,加强重视对谱牒的收藏保管。如在《重编歙邑棠樾鲍氏三族宗谱》中列举了鲍氏宗族中掌谱人名编号共一百零九号,之所以要列出掌谱人名遍号,宗谱指出:“曰掌谱人名编号欲人收藏郑重,毋令后来混淆。”[37]《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载:“愿领谱者先期开报,听其送名先后以为次序。以千字文编号,通刻于谱后,本本相同,曰天字号某处某人领,地字号某处某人领,本局收执者以宗子为号,揭示诸号之首。” [38]由此可见,宗族特别重视对统宗谱的收藏保管。
   以上从七个方面对统宗谱纂修的确具体过程作了详细论述,从中可以看出,纂修统宗谱是宗族中的一件大事,各宗族对修统宗谱都非常重视。修统宗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加强各支派联系,强化宗族血缘关系的过程。通过修通宗谱,宗族的各支派间加强了联系,有利于团结睦族,同时也实现了尊宗、敬祖和收族的目的。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历史系)


[1]方善祖:(清乾隆)《方氏会宗统谱》,《会宗小启》。
[2]汪嘉祺等:(清乾隆徽州)《汪氏通宗世谱·凡例》。
[3]鲍光纯:(清乾隆)《重编歙邑棠樾鲍氏三族宗谱》卷首,凡例。
[4]汪嘉祺等:(清乾隆徽州)《汪氏通宗世谱·凡例》。
[5]王铣等: 明隆庆婺源《武口王氏统宗世谱》卷首《续修希翔公支下统宗谱序》。
[6]明天启婺源《武口王氏统宗世谱·凡例》。
[7]汪嘉祺等:(清乾隆)《汪氏通宗世谱·协修裔彦》。
[8]鲍光纯:(清乾隆)《重编歙邑棠樾鲍氏三族宗谱》卷200,《刊谱输金》。
[9]方善祖:(清乾隆)《方氏会宗统谱》卷20,《赠序·赠宗人圣述序》。
[10]鲍光纯:(清乾隆)《重编歙邑棠樾鲍氏三族宗谱》卷101,《希圣公派》。
[11]王彦绍:(嘉靖)《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卷首,凡例。
[12]汪嘉祺等:清乾隆徽州)《汪氏通宗世谱·凡例》。
[13]程顼:(康熙)《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卷之一,凡例。
[14]程朱坤:《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重编序》。
[15]程顼:(康熙)《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卷之一,凡例。
[16]王彦绍:(嘉靖)《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卷首,凡例。
[17]程顼:(康熙)《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卷之一,凡例。
[18]鲍光纯:( 清乾隆)《重编歙邑棠樾鲍氏三族宗谱》卷首,凡例。
[19]程朱坤:《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重编序》。
[20]汪嘉祺等:清乾隆徽州)《汪氏通宗世谱·凡例》。
[21]程顼:(康熙)《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卷之一,凡例。
[22]鲍光纯:( 清乾隆)《重编歙邑棠樾鲍氏三族宗谱》卷首,凡例。
[23]汪嘉祺等:(清乾隆徽州)《汪氏通宗世谱·汪氏通宗世谱序》。
[24]方善祖:(清乾隆)《方氏会宗统谱》,《会宗小启》。
[25]汪嘉祺等:清乾隆徽州)《汪氏通宗世谱·凡例》。
[26]汪嘉祺等:清乾隆徽州)《汪氏通宗世谱·凡例》。
[27]王彦绍:(嘉靖)《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卷首,凡例。
[28]王彦绍:(嘉靖)《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卷首,凡例。
[29]汪嘉祺等:(清乾隆)《汪氏通宗世谱·协修裔彦》。
[30]鲍光纯:( 清乾隆)《重编歙邑棠樾鲍氏三族宗谱》卷首,凡例。
[31]汪嘉祺等:(清乾隆)《汪氏通宗世谱·协修裔彦》。
[32]鲍光纯:( 清乾隆)《重编歙邑棠樾鲍氏三族宗谱》卷首,凡例。
[33]方善祖: (清乾隆)《方氏会宗统谱·凡例》。
[34]汪嘉祺等:(清乾隆徽州)《汪氏通宗世谱·汪氏通宗世谱序》。
[35] (清雍正)婺源《武口王氏统宗世谱》卷首,《续修统谱序》。
[36]明隆庆新安《汪氏统宗正脉·统宗正脉告庙文》。
[37]鲍光纯:( 清乾隆)《重编歙邑棠樾鲍氏三族宗谱》卷首,凡例。
[38]王彦绍:(嘉靖)《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卷首,凡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