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画家徐渭的传奇

 读书破千秋 2014-07-23

    徐渭,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表藤、山阴人。是一位活动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的杰出文学家和画家。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二月四日,徐渭出生于山阴县观桥大乘庵东边,即是现在的青藤书屋。

     徐渭一生坎坷不平,老年贫穷,以卖画度日,在万历二十一年

1593年),以七十三岁高寿离开了人间。他的一生有许久的传奇。他在当时不但以诗文画纵横驰骋,同时在戏曲上也有过建树。本文以他的画作来展开,谈说他的一生传奇。

 

    明代中期,画苑随着工商业发展而发展。按有关历史资料:当时的画派,主流派有浙派、吴派、院派并存;支流有着夏派、松江派、苏松派、华亭派、云间派、姑熟派。从绘画来看:

    一是深受前七子和后七子文艺思想影响,走向拟古的道路;大家只知互相抄袭,很少创新。

    二是一些通过实践的画家,在学习传统基础上,把传统的融会贯通,面貌一新。这时期出现了——山水画的沈周、唐寅;人物画的唐寅、仇英;工笔花鸟的吕纪;钩花点的周之冕、陈淳;水墨花鸟的林良。

     徐渭的绘画,山水、花卉、人物、走兽、鱼虫、瓜果无所不能,

无所不精。但他的花卉画得更为出色。徐渭作画时,喜欢用水墨作画,有时采用水墨倾倒在画面上,有时加以勾染泼墨的画法。他曾经论说:奇峰绝壁,大水悬流,怪石苍松,幽人羽客,大抵以墨法汁淋漓,烟岚满纸,旷如无天,密如无地为上。百丛媚萼,一千枯枝,墨则雨润,彩则露鲜,飞鸣栖息,动静如生,悦性弄情,工而入逸,斯为妙品。从他的画中题跋,见情性。

    徐渭在一幅水墨牡丹画上,题跋道:

    五十八年贫贱身,

    何曾妄念洛阳春;

    不然岂少胭脂在,

    富贵花将墨写神。

    这首诗,是他借画抒发一下胸中的石垒。大意是:我年至五十矣,还穷困潦倒;曾经想学富人一样春游洛阳,想去看看那出名富贵花——牡丹。可怜的我连二餐都成问题,只能凭想象憧憬那牡丹花的秀丽;

想着想着,我禁不住地用笔墨将它画上纸,让我纵情恣意。这是国画

的大写意——不求形拟,只求神韵。徐渭,他就是中国写意画的开山

鼻祖。

 

    徐渭在一幅画梅上题诗:

    从来不见梅花谱,

    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且看千万树,

    东风吹着便成春。

    从藏头诗——谱、神、树、春的四个字中,暗喻着画中之秘密——傲春。可见他的画,从不墨守陈规。他的画风与倪云林的“吾画不求形似,聊抒胸中逸气耳”十分相似。

 

    徐渭在一幅画蟹的画上题诗:

    稻熟江村蟹正肥,

    双螯如戟挺表泥;

    若教纸上翻身香,

    应见团团董卓脐。

    诗大意:横行一世的董卓啊,当被历史推倒时如同一只煮熟的肥蟹。

 

    徐渭的水墨写意画,是以纵横画坛的写意,出现于明代后期的,让人们耳目一新。如今在浙江民间还流传不少徐渭的传说。如《徐文长故事集》,内容大多是编造的,与唐寅(唐伯虎)的传说同样的荒诞搞笑;但是历史证明了徐渭,已经活在人民的心中。

    扬州八怪的郑板桥,对徐渭敬慕之至,曾雕刻一颗印章:“青藤门下走狗”,盖在画上以示心意。

    近代的吴昌石、齐白石、潘天寿等人,无不受他的影响。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说:青藤、雪个(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在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徐渭在功名的路上,二十岁前后曾八次应乡试都没有考中,但他没有气馁。他却在国画艺术上开拓了天地,他作为大写意一派的开创者,中国美术史上是不可抹煞的。他留世的作品,就是中华民族宝贵遗产的一部分。

六能布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