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还是不扶,这是个问题

 xc活人的娄子 2014-07-23

    老人当街摔倒,扶不扶?尽管频发的“彭宇案”让人们对于这凉薄的社会更添了一份失望,但在经历了全民人讨论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抛弃浮躁,认真地审视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

    根据某网站的调查,在参与投票的1883人中,44%的网友表示今后不会搀扶老人,38%的网友选择了“不好说”,18%的网友表示“肯定会扶”。一位网名为“法号流氓”的网友说:“以前觉得自己一定会扶,因为过不了良心这关;现在肯定不会扶,因为过不了责任这关。”

    关于扶与不扶,两方支持者都有言之凿凿的理由:扶,社会道德不可废;不扶,谁会冒着被追责的风险来做好事?然而,事实表明,也有相当多的人立场左右摇摆:扶助老人本应当,概因向善之心人人有之,但毕竟有前车之鉴,回头审视自身状况,若因此惹祸,自己能承担得了吗?小免令人望而却步。

    尽管多数人承认“扶”足正义,但更多的人遇老人倒地恐怕也会趋利避害。为什么这个社会扶小起老人?这值得我们探究。

    扶老人成本核算

    经历了“彭宇案”等案例,“扶老人恐惧症”正成燎原之势。此事在以前,老人摔倒扶一把很正常;而放到现在,扶老人可能会让你付出你无法偿付的成本。“彭宇案”负面效应的实质,就在于它反映了在当下中国,做类似“扶老人”的好事,风险太大,成本太高。

    之一:名誉成本

    目前在我国,很多人对他人的道德要求过于强烈,结果往往把道德当成了义务。“扶老人”本来只是一种道德要求,然而由于“见义勇为”的崇高感,很多情况下却变成了一种“法律义务”,不仅要送老人入医院,甚至还要承担垫付医药费、被诬陷后赔偿等种种风险。本来,面对这种情况,去扶跌倒的老人都是本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帮忙,但在救助老人的过程中若有意外,便会被其家人指责。如果被误解撞伤老人,被指指点点,名声自是不好听;而若是遇到彭宇的状况,法院的判决更是让你的名声臭上加臭。

    之二:金钱成本

    “彭宇案”等案例表明,扶摔倒老人要付出极大的成本。“彭宇案”中,摔倒的老太称彭宇撞倒了她,向他索赔13万元,虽然最后法庭判处彭宇赔偿4万元,但对普通人来说,这也是不小的一笔款项。在没有目击证人、视频之类证据的情况下,法院认为彭宇没撞人而去扶,还将人送到医院,另外还垫付200元医疗费,有悖常理,按其推理,彭宇当属做贼心虚,金钱赔偿也就是应当的了。

    而卫生部出台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虽意在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却更让人惶恐:原来扶老人还是个技术活,一个失手,造成严重后果,被追究责任更是跑不了。

    因此,“扶老人”被网友调侃为有钱人才能做的事。有笑话为证:三个富人比准有钱,一个说,我家佣人都开宝马。另一个说,宝马只是我家运垃圾的车。最后一个说,我天天扶老奶奶过马路。其他两个羡慕地说,大哥,还是您有钱呐!虽是笑话,其中却饱含无奈。

    之三:时间成本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做好事愿意承担的成本无非是耽误几分钟,帮忙打个电话——但这是基于扶老人的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好心人助人为乐,扶起摔倒的老人,老人千恩万谢,路人纷纷夸赞……但当扶老人可能产生N种后果时,这一成本将有可能大大增加。

    老人倒地不起,症状不明,需要送医院,送到医院需要等待其家人。而被误解撞到老人的话,还需要澄清事实;若澄清不了事实的话,所花的时间将更多。

    因此,在决定扶老人之前,有些时间花费是必需的:找围观者做证人,或者用手机录音、摄像,这样才能在事后证明自己的清白。

    在这些可能承担的成本压力下,很多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敢对摔倒老人伸出援手,就如一位网友所言:“不是不想扶,实在是不敢扶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