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诗中的边塞诗,唱出了大唐的悲凉和雄浑,王翰的《凉州词》堪称一绝,其诗云: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中写道: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了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的琵琶却声声紧催。即使喝醉,卧到沙场,请朋友们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又有几个人能够活着回来?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唐将士悲壮的精神世界,也了解了琵琶这种乐器在唐代的流行情况,在宴乐场合,甚至在战争场合,我们都能看到琵琶这种乐器。不信,请看一件鲜于庭诲墓出土的的骆驼舞乐俑,是件1975年在西安出土,色彩柔和明快,人物造型生动,鲜明地塑造了一群歌舞乐人在骆驼背上载歌载舞的欢乐情景。骆驼高大健壮,引颈昂首,背上的毯子色泽鲜艳,质地精美。在骆驼背上的几个舞乐者中,一个胡人站在中间。他高鼻梁,眼眶深陷,满脸胡须,具有明显的西域人相貌特征,右手握拳前伸,左手藏在袖内。他周围的四个伴奏者向四面端坐,是两个胡人,两个汉人,手里分别拿着琵琶、鼓、铜钹和笳管,为中间的站立者伴奏。其中,笳管是一种簧管乐器,起源于西域龟兹国,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库车一带,是演奏唐代教坊音乐的重要乐器。这样的演奏,在宫廷营造的是醉生梦死的轻佻;在沙场渲染的是生离死别的悲壮。当琵琶响起的时候,出征的将士已经作好了奔赴疆场的准备,葡萄美酒使他们血脉贲张,琵琶声声使他们情绪高昂,这样的唐诗和这样的唐三彩,难道不给我们的民族注入一种亢奋的精神意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