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纯德老中医运用小方治病的体会(三)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4-07-24
(21)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防己地黄汤:《金匮要略》云:“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风湿,脉浮,身重,汗出 发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如我治脉管炎,其他症状均已好了,就是有点浮肿,防己 茯苓汤、防己黄芪汤服后就好了。防己地黄汤治癫狂症、登高、语无伦次、脉虚大者,但地黄量必须要大,需用45--60克左右。

(22)栀子豉汤:《伤寒论》曰:“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整理者按:因我的输入法中找不到原字,只好用此白字代替,读者 勿怪。)栀子豉汤主之。”特点:寸脉必须大,属阳明胃经有热,是由于胃部异常发酵,腐气刺激所致的心中懊恼,这个“心中”是指胃脘。

        
(23)乌头粥、乌头蜜:《成方切用》云:“乌头粥治痹在手足,风淫末疾,并治风寒湿麻木不仁。(此粥主治手足不遂及肿痛宜服此预防之。)"乌头粥治四肢 麻木下肢尤甚之证,效果很好。如脉管炎疼痛减轻,只剩下肢麻木,用此方治疗效果很好;再如:治下焦虚寒型慢性前列腺炎,我亦常用此方,常用量为:川乌片9 克、蜂蜜30克、粳米30克。乌头蜜的用量是:川乌9克和蜂蜜30克。用治麻木、发冷、疼痛,麻木是主要的症状。

        
(24)甘草干姜汤:《金匮要略》云:”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 干姜汤以温之。”此方所治虚寒肺痿之证,仲景说是土不生金了,(整理者按:余未见仲景曾于何时说过“土不生金”,在仲景书中关于五行者可谓是绝无仅有,门 先生此说当为他自己的认识,并非仲景之原意,明者察之。)属中气过虚,脾寒到极点了,影响至肺。本方可治肺痿的咯血,脉搏细弱或略数,但不能治肺脓肿(肺 痈)的咯血。我同时也用此方治疗中焦虚寒的胃痛。

       
(25)橘枳姜汤: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此方我常用量为:橘皮、枳实各9克、生姜3片,临证时用于治疗胸憋,疗效颇佳。

       (26)附子粳米汤:《金匮要略》云:“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要理解仲景语言的特点,“腹中雷鸣切痛”是指腹中一阵一 阵的疼痛,腹中响时疼痛加重。要抓住此证的要点是“腹中雷鸣”,雷鸣就不是一般的肠鸣音了,而是“咕噜咕噜”一下,好象是打雷一样,之后紧跟着就发生阵痛 这个特点。

(27)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云:“产后腹中疼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此方用于治疗妇人、男子血虚受寒而腹痛之证。 我常用此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恢复期,尤其用它治疗妇女血虚下寒的痛经,症见:颜面苍白,唇色淡,经来迟,疼痛绵绵,脉弱尺脉沉。常用量:当归30克、生 姜15克、羊肉2两,注意:不要加生白芍。

     
(28)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云:“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我用此方治过一例局限性的腹膜炎,诸药(如大柴胡汤、大黄牡丹皮汤)无效后,用此方自配的散剂服后就好了。

      
(29)枳术汤:《金匮要略》云:“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此方常用量:枳实15克、白术12克。曾治一例女患“肝硬化”, 腹水、齿衄、纳差,化验血小板低,白球比例倒置,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麝香草酚絮状试验(+)。我用联合方组:第一方“半夏泻心汤”和胃降逆,开 结除痞,第二方“枳术汤”加味:枳实50克、白术30克、三七粉3克、山药20克,因其有牙龈出血,“血家不可乱用桂”,所以把桂枝去了。(整理者按:此 说不然,忆读张寿甫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吐衄方”中有“秘红丹”方用川大黄末、油肉桂细末各一钱、生赭石细末六钱共三味药物组成,据云此方“治肝郁 多怒,胃郁气逆,致吐血、衄血之证屡服他药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有捷效。”张氏用药组方,悉遵《本经》《伤寒》,大多简捷实用,不少的自创方亦多 出于经方心裁,如从龙汤、理饮汤、麻黄加知母汤等等,虽只寥寥数味,但每能切中肯綮而获拔刺之功,故其方当信而有据,亦由此可知,血家非皆忌桂者也,仍当 参以全身整体情况而定,我的做法是:先看是否有适应症,如无从获知,再看是否有无禁忌症,从正反两个角度去把握,这样就不会因过于大胆而致于鲁莽或过于谨 慎以致于错失用方愈疾的良机!当然若再参以黄师的桂枝体质、桂枝舌等常说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对,则其所失必寡矣。)第三方用茵陈四苓汤。嘱其交替轮服。服 药三轮后,患者复诊时说,白球比例已不倒置了,化验其他各项指标均已正常,症状也大减了。


(30)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此方也是《金匮要略》上的方子,大约是在1953年,广灵山庄的王姓付书记心下憋满而痛,脸面青黄,形体消瘦,先服我二 十多付药没有治愈。脉沉细,我触其也是心下痞硬,也像枳术汤证“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但此人脉沉细,分析是寒饮造成的,符合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 汤之证,所谓“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遂处以此方,服一剂后,患者说:“服此方后感觉辣辣的,第二天 早晨便下很多凉粉样杂物。”我再触其心下已柔软而不疼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