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莎乐美与林徽因

 六谷斋 2014-07-24

 莎乐美与林徽因

 

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前行。女性以她的神性、柔韧、灵动、良善、聪慧、温暖,牵引着男性前行,穿越,飞扬。

是呵,有那么一种女人,她们有着与生俱来的神奇的力量,她们把美丽、智慧、才华化作灵光照彻男人的生命。

德国的评论家萨尔勃对此有一段有趣的描述:“具有非凡能力的缪斯,男人们在与这位女性的交往中受孕,与她邂逅几个月,就能为这个世界产下一个精神的新生儿。”

萨尔勃所说“能让男人受孕的女人”指的是莎乐美。据说莎乐美在柏林的文学界和艺术界,无论她走到哪里,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掀起精神和情感的急风暴雨,造成一条湍流,这是一个谜一样的女人。

莎乐美与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的邂逅,使世界上多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一个著名的诗人,一个了不起的心理学家。

尼采是不可救药的男权主义者,他对女性的蔑视,对女性的傲慢无礼,赤裸裸无遮盖地呈现在他的“经典”表达里:“要回到女人那里去吗?请带好你的鞭子!”可是当38岁的尼采,遇到21岁的莎乐美时,他的所有的所谓男性的骄傲轰然倒地.他疯狂地爱上了莎乐美,爱得焦灼、痛苦、痴狂,他说:“那是一瞬间就能征服一个人灵魂的人!”

莎乐美朗若晨星,充满着扑面而至的青春气息。而尼采离群索居,他活在自己的思想里,活在自己灰色的理论中。尼采在德国的乡村,在海边的一块巨大的礁石上,仰望星空,听大海隐隐的涛声,他高度近视,衣衫褴褛,形容憔悴。

莎乐美的一双慧眼,透过了俗世的尘埃,直抵生命的本真,读懂了尼采这块璞玉浑金,她辨认出这个扮成凡人的哲学狂人,哲学世界的国王。

莎乐美在回忆录中用七个词语形容尼采:

孤僻、平凡、朴素、慎重、优美、半盲、笨拙。

七个词可谓字字入骨,“因为懂得,所以悲哀。”

尼采未及躲闪,便遭到了爱神的当胸一箭,他破坏了自己的人生信条,爱上了他平生最鄙夷不屑的“女性”,舍此他无法自我救赎。

有时想,上帝创造莎乐美就是让她来点醒那些杰出的男人的,要么何以如此这般。

莎乐美出生在圣彼得堡,她的父亲是沙皇手下显赫的将军,有高贵的出身,受到良好的教育的她,气质高华,思维敏捷。

莎乐美足以和尼采完成灵魂的对话。

当莎乐美以不爱为大爱,转身离去的时候,尼采写下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横扫基督教千年教导培养的精神奴性,谱写一曲光耀人类思想史的自由主义的人性壮歌,其超人哲学得以功德圆满,莎乐美在尼采辞世后四年出版了《尼采评传》,让世人了解尼采的真正价值。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莎乐美就没有尼采。

 

“我不要鲜花,不要天空,也不要太阳,我要的惟有你……”这是里尔克对莎乐美爱的誓言,有几分偏执,有几分天真,有几分热烈,更有几分孩子气,此时的里尔克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只有21岁。此时的莎乐美已是享誉欧洲文坛的女作家。

莎乐美乐观自信、充满活力的性格和她广博的学识带来的智慧之美,感染了生性忧郁伤感,还有点自负的里尔克。

36岁的莎乐美对里尔克的爱有几分母性的慈悲。这段传奇之恋仅仅维持四年,而他们的友谊却保持了一生。莎乐美对里尔克的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里尔克正是从莎乐美这里出发走向诗坛,成为德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放射着穿透时空的日益高远的光辉”。

莎乐美和里尔克漫游欧洲,讨论文学、写诗,唱歌,会友,曾两度相携到俄罗斯,拜见托尔斯泰。天涯旅程,给里尔克这个喧嚣尘世的孤独者以心灵的慰藉,莎乐美是里尔克精神的大地,是里尔克精神的母亲,里尔克的创造力空前饱满。

里尔克敏感的心灵渴求的东西——母爱、恋情、学识和荣誉,莎乐美悉数给予,莎乐美的智慧大度、理解力和包容力,使得她得以与天才共舞,既充满了激情,也充满了智慧。

弄瞎我的眼睛,我会依然看见你

塞住我的耳朵,我依然会听见你

即使没有脚,我也能找到路走向你

即使没有嘴,我也能苦苦地哀求你

卸下我的手臂,我也会抓住你

我将用我的心抓住你

就像用我自己的手掏出我的心

我的脑筋会围着你转动不停

如果你把一支火炬扔进我的脑海

我也会用血液把你负载

里尔克的诗中充满了对莎乐美的最炽烈的情感,足以感天动地。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有一张著名的相片,背景的书架上摆放的就是莎乐美的相片。

那一年莎乐美50岁。

弗洛伊德55岁。

莎乐美依然年轻,她依然充满活力。

莎乐美是弗洛伊德的助手和学生,在精神分析的领域她与大师同行,抑或是大师与她同行,二十五年的岁月,直到生命的终结。

莎乐美是女人的神话。

 

 

说到莎乐美这个能够使“男人受孕的女人”,总是要想起林徽因。

林徽因秀外慧中,多才多艺。她曾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之真谛,兼具中西之美,既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又有着独立精神和现代气质。

林徽因是当时北京“太太的客厅”,那个聚集了一大批中国第一流文化学者典雅的艺术沙龙的女主人。才貌双全,谈吐不凡。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严谨求实的科学工作者,从1930年到1945年,她与梁思成共同走过中国的十五个省,两百多个县,考察测绘了两百多处古建筑物,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没有林徽因就没有诗人徐志摩,人们如是说。徐志摩在《猛虎集序》中写道,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不相干”。是在“整十年前”由于“吹着一阵奇异的风”,照着了“奇异的月色”。

林徽因是徐志摩的“林下之风”,是徐志摩永远的皎洁月色。

林徽因是徐志摩永恒的素材和梦幻,于是才有“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于是才有“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如果说徐志摩的生命潜质中有诗的火种,那么林徽因就是点燃他的火把。

 

《林徽因传》里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那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镂空的门窗和美丽的阑额。他们是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

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卓越的建筑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然而清华大学高材生的他能够学习建筑,却又是缘于爱情,缘于林徽因的一种鼓舞。

据说林徽因与梁思成订婚的唯一的条件就是梁思成必须学习建筑专业。

林徽因十分具有预见性地告知梁思成,:建筑可以把艺术和科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林徽因以她的博学才华天赋,以及艺术家和科学家超人的禀赋陪同梁思成飞翔在建筑的王国。

没有林徽因就没有建筑家梁思成。

 

逻辑学家金岳霖是“逐林而居”,他用一生完成对林徽因的热恋单恋,为着林徽因他一生不娶。纯洁纯情,执著不悔到了偏执的程度。

林徽因是一个神话,是一段传说,她绝代的风华不仅来自她的美貌,更来自她的眼界才情,她的中西合璧,她扎实的学问功底,她的旷世风华。

 

莎乐美和林徽因这两位不平凡的女神,她们对大师级的男人灵魂世界的冲击力和影响力,让我们击节赞叹。

莎乐美精通数国语言,在文学、哲学、心理学各个领域中颇有建树,著作等身。林徽因是著名的建筑家,新月派代表诗人,莎乐美19岁留德,林徽因16岁旅英……

而当今的所谓的“拉风”女子,大多靠的是珠光宝气,艳光四射,她们给男性带来的更多的是视觉冲击,少有心灵震荡。

莎乐美和林徽因更像一首挽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