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俞穴概述

 杏林脉香 2014-07-25

背俞穴概述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之间气血贯注、内外相应的联系在针灸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现将背俞穴名称、定位、应用等概述如下。

1.背俞穴名称及位置

背俞穴首见于《灵枢·背腧》,但仅载有五脏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至于六腑背俞穴《素问·气府论》只提出“六府之俞各六”,尚未列出具体穴名和位置,至王叔和的《脉经》才补充了六腑背俞穴中的大肠俞、小肠俞、胃俞、胆俞、膀胱俞五穴,此后《针灸甲乙经》又补充了三焦俞,《千金方》补出厥阴俞,至此背俞穴方完备。

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即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大体上依脏腑所处位置的高低排列,各脏腑的背腧穴与相应的脏腑位置基本相应,上下排列,并主要依据经气脏腑的名称来命名,如心俞、大肠腧等。《素问·长刺节论》所说“破藏刺背,背

俞也”,指出背俞穴与其相应脏腑位置接近,治疗上对该脏腑具有相对的特异性。《灵枢·背腧篇》谓:“肺腧在三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背()挟脊相去三寸所。”五脏背腧穴的位置在这里取穴以脊椎为准。在《素问·血气形志篇》中还有另外的取法,即“欲知背俞,先度其两乳间,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两隅相拄也,乃举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齐脊大椎,两隅在下,当其下隅者,肺之俞也。复下一度,心之俞也……复下一度,肾之俞也。是谓五脏之俞,灸刺之度也”。而此折量法取得的五脏背腧穴与《灵枢·背腧篇》中所述之背腧位置,在纵向定位上有所不同,两者差异较大。历代针灸医家对于背腧穴的定位均有不同的看法,现临床应用基本以“夹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为原则,双侧穴相距三寸许,即脏腑背俞穴距脊柱1.5寸。

2.背俞穴与脏腑的联系

1995年李殿宁﹡对2例成人尸体的背部皮下组织层和浅层肌进行了显微解剖研究,发现背俞穴皮下组织层结构与相关脏腑的联系,为神经和血管双重结构。皮神经所含的躯体神经纤维在脊髓与相关脏器的内脏神经构成联系,节段性皮血管管壁内的内脏神经纤维与相关脏器的内脏神经纤维或其营养血管管壁内的内脏神经纤维在脊髓相应节段构成联系,并推断这可能是背俞穴与之相关脏腑初级联系的结构实质,针刺或灸背俞穴对脏腑疾病最基本的调整机理以此联系方式实现。李殿宁认为穴位所在位置血管神经的特定联系与穴位病理生理机能密切相关,背俞穴在皮下组织层和肌层的血管神经为多源性结构,使其与脏腑的联系有节段特点。背俞穴的整体联系是背俞穴临床应用的基础理论。

1999年有人曾对8具成年尸体进行了交感干、交脊联系点与膀胱经背部内侧腧穴(大多为背俞穴)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交感干、交-脊联系点的投影线与膀胱经背部内侧线腧穴总重合率为80%,其中有164个交感点及184个交一脊联系点的体表投影点与膀胱经背部内侧线腧穴相重合,总重合率66.0%。多数器官都受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且两者常见为拮抗作用,植物性神经的兴奋状态又直接影响脏腑功能。因此,针刺背俞穴通过植物神经系统起到调整脏腑器官的作用。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实验证实,脊髓背角中存在躯体内脏相关联系的神经基础。研究表明,背俞穴位于所属脏腑的神经节段分布范围内或临近节段上下不超过2个脊神经节段。针刺膀胱经背部的腧穴可改善自主神经系统的动态平衡,通过脊髓背角中躯体内脏联系途径和自主神经、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从而调整内脏器官功能。

研究认为,背俞穴的分布规律与脊神经阶段性分布特点大致吻合,内脏疾病的体表反应区常是相应穴位所在之处,针刺通过对体表的刺激,不仅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组织代谢,同时可缓解神经血管压迫、消除或减轻躯体因素对内脏神经的影响。同时,良性刺激作用于躯体感觉神经末梢及交感神经末梢,通过神经的轴突反射、节段反射作用于脊髓相应节段的植物神经中枢,激发高级神经中枢的整合、调整功能,从而产生神经体液的调节机制、调动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达到恢复生理平衡、消除病理过程、抵御疾病的目的。临床实践证明,脏腑有病可在背部表现出不同目的反应,如呼吸心血管系统疾病可出现于胸椎1-7两侧、消化系统疾病可出现于胸椎812两侧等。

3.背俞穴临床应用

主治相应脏腑疾病。脏腑患病时,可以通过其绍络反映至背俞穴,因此针灸背俞穴可治疗相关脏腑疾病。路怀忠﹡以背俞穴为主,采取穴位贴敷、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结果总有效率96.0%。李红霞用艾灸心俞、厥阴俞、膈俞等背俞穴为主治疗胸痹心痛效果较好。齐惠涛﹡用隔姜灸心俞、厥阴俞、膈俞治疗胸痹,结果疗效显著。证实灸背俞穴可益气通阳、活血化瘀、行脉止痛,改善心肌供氧,达到治疗胸痹 的目的。马燕粉、谢宗琴等﹡用艾灸大肠俞、小肠俞、 关元俞穴促进妇科腹部术后排气,发现艾灸腰骶部背

腧穴可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魏彩莲取膈俞、肝俞、胆俞、脾俞穴,用点刺放血治疗胆绞痛,总有效率93.3%。肝俞、胆俞分别是肝经、胆经的背俞穴,具有疏泄肝胆火热、理气止痛作用。孙平﹡取肾俞、膀胱俞、小肠俞、大肠俞、关元俞,用三棱针点刺加闪罐法治疗肾绞痛,疗效佳。王利春等﹡ 电针双侧肝俞、肾俞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平衡功能障碍,结果脑梗死患者平衡能力明显改善,较单用针灸或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更好。

主治相应脏腑所属五官、五体疾病。背俞穴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通于督脉并入络于脑,脑为元神之府,神气的虚实盛衰主要通过五官五体的功能表现反映出来,故背俞穴不但对脏腑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还可用于治疗受脏腑濡养的相应五官、五体病症。如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肝主筋,所以筋脉挛急、目疾可取肝俞。寿依群等﹡取背俞穴,以补肾为主治疗骨质疏松也取得良好的疗效。孟宪鹏、孟丽娟﹡用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总有效率95%。许新霞﹡用背俞穴埋线法(取双侧肺俞、膈俞、脾俞等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曹改杰﹡针刺背腧穴治疗中风后呃逆50例,总有效率96.0%。杨光﹡ 针刺背俞穴放血治疗痤疮30例,总有效率93.3%。

另外,背俞穴还可以治疗许多远离躯干脏腑且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疾病或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病症,如脑血管意外、甲亢、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等。如章瑛、董福慧等﹡刺激背俞穴治疗2型糖尿病,证实能减轻症状、降低餐后血糖。马小允等﹡针刺背俞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2例,痊愈48.1%、显效34.6%。李淑荣等﹡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00例,疗效较好。郭元琦等﹡针刺脊背腧穴结合床上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证实躯干控制效果比传统针刺结合床上功能训练更好。

4.小结

背俞穴为治疗脏腑及相应脏腑的五官、五体等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可通过调整脏腑机能,达到治疗目的。不过,目前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较少,故应加强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