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午战争大事解读06.20

 老樟xy67896789 2014-07-25

大事记1894.06.20

日本:1894年6月17日,日本外务省照会清朝驻日钦使汪凤藻,正式提出中日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方案。

英国:6与19日,英国驻天津领事宝士德持欧格讷函见李鸿章,告知已致电英国外交部调停朝鲜事宜。

清朝:6与20日,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路过天津,李鸿章委托俄国干涉日本留兵朝鲜事宜。次日,清朝驻日钦使汪凤藻照会日本政府,正式拒绝日本的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方案。

深度解读

从甲午战争中日战争动员看日本如何以小博大

    作者:裴玉辉(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博士)

    日本进行战争动员的本领学自德国。第二次普法战争中,普鲁士通过全民动员形式进行的总体战完胜法国,日本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战争形态的变化,建立了完善的战争动员制度。早在1870年,日本政府即公布了《征兵条例》。《条例》规定:人民不分阶级,男子身高5尺以上,年龄在20-30岁之间,均有服兵役的义务。日本藉此实行了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了完善的后备力量体系。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从教育入手开启民智,国民素质迅速提升。甲午之前,日本政府利用各种渠道和时机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被调动起来。1886年,北洋水师水兵在日本长崎嫖娼滋事,并与日警民互相殴杀数十人,李鸿章以开战相胁,迫使日政府退步。但此事激起日本军民的情绪,日本海军以击沉“定远”、“靖远”二舰为目标,就连日本的儿童也开始玩起捕捉“定远”、“靖远”的游戏。资料显示,甲午战争中日本娼妓捐献的银钱已相当于清政府户部答应为清军提供的军费。而清朝自太平天国、捻军等起义之后成惊弓之鸟,疯狂的对民众进行政治压迫,一般民众在甲午战争中普遍表现麻木,甚至有民众视日军为“王师”。 【阅读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