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得手足口,吃退烧药不退该怎么办

 harryyuan 2014-07-25



发信人: gop (我爱我老婆), 信区: ChildEducation 
标  题: Re: 孩子得手足口,吃退烧药不退该怎么办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l 25 16:13:49 2014), 站内 
  
发烧不会烧坏脑袋。人脑又不是CPU。 
  
【 在 icqg (大头虫) 的大作中提到: 】 
: 温度过高会烧坏脑袋,因此大脑上要加冰块降温,退烧药其实对身体没好处,发烧是身体对感染的正常反应,高温能让免疫系统更高效工作。 
: 【 在 BrandonRoy (香瓜2岁啦!-讨厌短消息,概不回复) 的大作中提到: 】 
: : 退烧药吃了要多喝水才有效 



发信人: Pandora (没有天使), 信区: ChildEducation 
标  题: Re: 孩子得手足口,吃退烧药不退该怎么办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l 25 08:25:14 2014), 站内 
  
在北京这边,不是重症手足口,大夫就是让回家观察,可能会因为利益关系开一点挣钱的 
小药。 
确实不容易退烧,但是烧退就快好了。 
你还是别着急用药吧,没啥特效药。遵医嘱比较好,这种病毒感染也没啥特效药。注意不 
要高烧惊厥了就行。可以用淡盐水多漱口,鼓励小朋友多摄入水分。 
利巴韦林不好,不需要用。 
高烧能烧坏脑子的,那都是因为本来就是跟脑子有关的疾病,没有及时就医诊断而已。 




发信人: BrandonRoy (香瓜2岁啦!-讨厌短消息,概不回复), 信区: ChildEducation 
标  题: Re: 孩子得手足口,吃退烧药不退该怎么办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l 25 07:58:35 2014), 站内 
  
发热常为感染性疾病(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的主要症状。除高热可引起热性惊厥外,发热本身会增加体内消耗,引起心率和呼吸增快;胃肠蠕动减弱,但发热本身不会烧坏大脑。“烧傻孩子”这种说法没有科学证据。建议儿童高热时,增加液体入量;合理使用退热药;积极寻找引起发热的原因。#崔玉涛谈常见病# 
  
烧坏脑子的情况很少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往往孩子一发热,父母就焦急万分,千方百计想将孩子的体温迅速降下来,有的甚至担心孩子会烧坏了脑。其实,发热烧坏脑子,很多时候并不单纯由发热本身引起,绝大多数儿科感染属普通内源性感染,它所致的发热,体温很少超过41摄氏度,这类发热并不会造成脑细胞损坏,导致烧坏脑子。 
  至于可能累及脑子的发热,多见于脑炎、脑膜炎、败血症等情况;或是中暑时的超高热(体温往往接近42摄氏度),导致脑细胞蛋白质发生不可逆的高温变性。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drliyang2008_58972.htm 
  
通常是影响脑子的病引起发烧,而不是发烧烧坏脑袋,谢谢! 



医学科普

小儿发热,真会烧坏脑子吗?

全网发布:2009-08-06 00:59 发表者:黎阳 14675人已访问


作者:黎阳(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副教授)

   

   两岁的小明已经发热两天了,体温每天最高时都接近39摄氏度。小明的爸妈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他多喝水,并在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给他口服退热药,又以温水擦浴降温。虽然当时退热效果似乎不错,但吃完药后几个小时,孩子的体温又会回升。
  尽管小明除了有点流鼻涕,并无其他诸如咳嗽、气促和腹泻等症状,精神、食欲也和平时一般无异,但父母还是十分担心,特别是奶奶,整天嘀咕说孩子发热这么长时间,不赶紧去医院打点滴将体温降下来,到时孩子的脑子被“烧坏”可就麻烦大了。
  孩子发热真会烧坏脑子或留下什么后遗症吗?孩子发热时,要警惕及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带着种种疑问,一大早,忐忑不安的妈妈就急急忙忙抱着小明去看儿科急诊了。经医生诊断,小明患的仅是儿科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后,小明很快就康复了。而对于之前的一连串问题,通过几次的诊疗咨询和查阅有关资料,小明妈妈也得到了圆满的答案。
  适当发热,或更利于康复
  位于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控人体的散热和产热,实现体温的自我平衡。正常情况下,小儿肛门温度为36.5~37.5摄氏度,腋下温度为36~37摄氏度,傍晚较清晨为高,哭闹、饮食过多及剧烈运动后会轻微升高。特别是新生儿和小婴儿,由于其体温调节功能尚未成熟,外界气温、哭闹、喂奶、衣服厚薄等因素,均可能引起体温波动。
  发热,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点上调所致。当病毒、病原菌(包括一些预防接种的菌苗)入侵时,为抵抗这些外来物,机体会即时启动一系列防御机制,如迅速调集具备杀菌作用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到达感染部位。而发热,就是机体防御系统示警的最主要信号之一。
  当亲吻或触摸孩子前额感觉比较烫,探测体温发现肛温超过37.8摄氏度,或腋温超过37.5摄氏度时,就可以认为孩子发热了。这是儿科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征兆,也是孩子机体防御炎症,抵抗病毒或细菌入侵的一种免疫、生理反应。从这个角度看,发热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或细菌,抑制病毒或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也可提高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增强机体的应激反应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小儿发热并不完全是坏事,不要太积极地采取退热措施,反而可能利于孩子康复(这也是医生主张发热38.5摄氏度以下不用退热药的主要原因)。
  烧坏脑子的情况很少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往往孩子一发热,父母就焦急万分,千方百计想将孩子的体温迅速降下来,有的甚至担心孩子会烧坏了脑。其实,发热烧坏脑子,很多时候并不单纯由发热本身引起,绝大多数儿科感染属普通内源性感染,它所致的发热,体温很少超过41摄氏度,这类发热并不会造成脑细胞损坏,导致烧坏脑子。
  至于可能累及脑子的发热,多见于脑炎脑膜炎败血症等情况;或是中暑时的超高热(体温往往接近42摄氏度),导致脑细胞蛋白质发生不可逆的高温变性。
  发热降温有法则
  小儿发热时,当体温介乎37.5~38摄氏度之间时为低热,38~39摄氏度为中热,超过39摄氏度为高热,超过41摄氏度为超高热。一般来说,体温不超过38摄氏度时,无须急着退热,特别是没有明确诊断之前,盲目使用退热药可能掩盖病情,干扰诊断;当体温达到38.5摄氏度以上时,方考虑在儿科医生指导下退热。
  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下者,最好选用物理降温。如多饮水,可将病儿置于室温为21~22摄氏度的环境中,让其尽量少穿衣服,使皮肤通过与空气的传导、对流,辐射散热,从而达到降温目的。此外,还可用温水加酒精(乙醇)擦浴。具体可用75%的医用酒精(乙醇)兑一倍温水,将小毛巾浸泡后取出,擦洗病儿颈部、腋窝、大腿根、手足心等处各数分钟。应注意:①不要擦胸、腹部等处,以免体温下降幅度过大;②同一部位不可连续反复擦拭。因为皮肤会吸收一部分酒精(乙醇),小儿肝脏功能不完善,容易发生酒精(乙醇)中毒。在孩子发热伴寒战时,不要急着使用物理降温,以免增加孩子的不适感。
  当腋温高于38.5摄氏度时,则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美林(布洛芬)、泰诺林(对乙酰胺基酚)、小儿退热贴和小儿退热栓等退热药物。中药如柴胡、小儿牛黄散、紫雪丹、羚羊角和清热解毒口服液等,也可酌情选择。但要注意,3岁以内的婴幼儿过度使用退热药,易诱发惊厥、虚脱,甚至导致消化系统及肝肾功能损害,故应尽量少用。
  对于体温超过39.5摄氏度者,可采用双氯芬酸钠栓剂塞肛、肌注复方氨基比林等退热药物,冰盐水灌肠等方法降温。
  若高热达40摄氏度或以上,且伴高热惊厥时,应考虑使用氯丙嗪和异丙嗪等冬眠药物。
  对家长来说,是否需要马上看医生或作积极的退热处理,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发热时的身体和精神状况综合判定。如果孩子体温不超过38.5摄氏度,并可以舒适地躺在床上,一般无须立即处理;但若孩子呈痛苦、烦躁或激惹表现,就算体温没超过38.5摄氏度,也应积极治疗。
  此外,婴幼儿高热惊厥比例较高,惊厥反复发作可造成脑细胞受损,也可能是某些癫痫的先兆表现,还会导致其他危险。故凡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儿,一旦出现高热,都应立即给予退热处理。
  还须谨记
  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发热持续过久或温度过高,会加快新陈代谢,造成机体能量的消耗,婴幼儿更容易发生脱水,对中枢神经系统不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婴幼儿体温中枢的稳定性不如成人,普通的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近40摄氏度的高热,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发热往往意味着严重的感染。对于上述情况,父母均应立即带孩子去就诊。
  许多家长以为用了一些药后,孩子退热了就没事了,但有些疾病在退热后,如没有接受进一步的抗感染等病因治疗,易复发或引起并发症。例如,孩子出现泌尿道感染、中耳炎肺炎时,尤其易出现反复发热的情况。因此,当孩子体温超过41摄氏度,或反复发热时,就要特别小心,应赶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便了解发热原因,并积极地做针对性治疗。(编辑:姚文怡){72}
小知识:抗生素不可滥用
  有的家长想当然地认为,小儿发热,输液比服药退热快,故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其实,在儿科门诊,发热、呼吸道感染病儿,早期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任何作用。而不当输液却会产生不良反应。故临床上,只有使用抗病毒药不能退热,或继发细菌感染,血液白细胞数明显增高,或出现肺炎等较严重感染时,才会考虑使用抗生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