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人要走长寿健康之道

 wyk1014 2014-07-26

  “长寿健康”或者“健康长寿”是现代人追求的共同目标。“长寿健康”与“健康长寿”这两个名词看视没有大的区别,然而,若仔细琢磨,这两个名词提法在内涵上,尤其指其“目标”层次上却不尽相同。本人认为“长寿健康”不仅包含“健康长寿”,而且,“长寿健康”乃是“健康长寿”的继续和发展,“长寿健康”是高层次的“健康长寿”,换句话说, “长寿健康”是“健康长寿”的最高境界!

  人们习惯把“健康长寿”作为追求目标, 强调的是“健康”两个字,因为只有“健康”才能“长寿”。

  在只有“健康”才能“长寿”的意识指导性下,人们便把“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作为获得和保障“健康”的唯一选择,于是,一系列养生、保健、防病、祛病之法应运而生,保健广告眼花缭乱,保健产品铺天盖地!

  关于现代人如何科学养生防病,在本人撰写并已经出版的“健康长寿之道——抗血栓,防衰老”及“健康隐性杀手”两本养生专著里,已经作了系统和详尽的论述。

  在这篇论文里,本人重点阐述“长寿健康”目标的意义、内涵以及实施此目标的科学路线。

  “长寿健康”从字义上说,就是指既“长寿”,又“健康”。简而言之,就是人们“长寿”了还要继续保持“健康”状态。人们对这样的说辞或许还不太明白,因为,你既然长寿了,本身不就表示健康了吗?

  实际上,长寿并不等于健康!

  什么是健康?用联合国制定的标准,健康不仅表示没有明显疾病,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以及在适应不同环境下能够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对照联合国制定的健康标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见到的不要说是90岁以上的老人,就是80岁左右,甚至60岁至70岁的老人,有几多是符合其标准的呢?

  虽然说,科学家预测人类的自然寿限可以达到120岁至150岁,而由于疾病的原因,当代人类的实际寿命却始终徘徊在70岁至80岁之间。

  当代人不仅仅表现为寿限偏短,更为突出的是表现在健康状况上不尽人意,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更为突出。

  劈开老年人(指60岁以上)身上存在的疾病,或者亚健康体征,我们仅按照联合国提出的健康标准来评估,又有多少老年人真正符合标准呢?

  我们常常见到许许多多自诉没有明显疾病或自称健康的老年人身上,普遍存在着体力、记忆力、视力和听力严重下降现象,遇到气候和环境的突然变化还特别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感冒等),表示老年人免疫力也明显下降。

  体力、记忆力、视力、听力和免疫力等,是衡量人体内在的健康综合指标,导致人体内在的健康综合指标下降的原因除了疾病因素之外,主要是由于衰老造成的!

  当代人,尤其老年人,按其年龄大多数尚未抵达人类自然寿命之一半,就普遍变现出人体内在的健康综合指标下降,说明什么问题呢?其原因可以用以下两个字来表达:“早衰”,即“未老先衰”!

  造成现代人未老先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而然之,都是与不健康的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这里,本人不作深入叙述分析。

  这里本人着重叙述的是,现代人如何来防止“早衰”,即防止“未老先衰”?

  追踪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按照目前医学的观点,中医学把衰老归罪于“气滞血瘀”,西医则把衰老归罪于“微循环障碍”。本人,比较赞同后者“微循环障碍”学术。

  故此,本人认为现代人的“早衰”,即“未老先衰” 不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其病理发生的表现是“微循环障碍”,也就是说,由于现代人不健康的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了体内“微循环障碍”,而由于“微循环障碍”,最后导致了机体“早衰”,即“未老先衰”的发生。

  这样看来,要解决人体“早衰”或“未老先衰”的关键,就是防止“微循环障碍”的 发生。

  那么,人们如何防止“微循环障碍”的 发生呢?

  首先,我们要从导致“微循环障碍”发生的原因入手,只要我们找到导致“微循环障碍”发生的原因,然后,顺藤摸瓜,将导致“微循环障碍”发生的原因一一阻止和克服,使人体的微循环始终维持良好的状态,“早衰”或“未老先衰”自然就不会发生。

  “微循环障碍”发生的学术有很多,根据本人运用“红细胞流变学”理论和技术,经过长期的医学科学研究得出,人体“微循环障碍”发生是与以下三个“红细胞流变学因子”处于异常状态有关:

  一, 红细胞流动因子异常:表现为血液处于浓粘状态;

  二, 红细胞凝聚因子异常:表现为血液处于高凝聚状态;

  三, 红细胞变形因子异常:表现为红细胞变形能力处于低下状态。

  人体微循环是由无数直径细小的(几十微米,几微米,甚至比红细胞自身直径7微米还要细小)毛细血管组成的与人体各个脏器组织细胞进行血氧交换的网络场所。所以,处于浓粘状态的血液,或者处于高凝聚状态的血液,或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处于低下状态的血液是无法顺利通过毛细血管的,结果,导致体内大量毛细血管血流不畅,甚至毛细血管血流阻塞,最终,导致“微循环障碍”的发生!

  因此,避免“微循环障碍”发生的关键,就是防止以上三个“红细胞流变学因子”出现异常状态。

  根据本人多年的医学实验证明,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或“降粘活血”药物(如三七、丹参)可以防治血液出现浓粘状态;采用中医“抗凝”和“解聚”药物(如银杏叶、绞股蓝)可以防治血液出现高凝聚状态;采用中医“补气”药物(如黄芪、人参)可以防治血液红细胞变形能力出现低下状态。

  总而言之,现代人唯有通过保障和促进血液在全身毛细血管里的流动性,使全身组织的微循环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就能顺利达到长寿健康之目标!

  (作者戴稼禾 上海复丹老年抗衰老研究中心主任 复旦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李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