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主食”的误区——精米白面
谈到主食,每个国家、名族的主食是大致都是一样的,那么吃它好不好大家已经很熟知了,可是越来也多的人对主食有了很多的误会,比如出主食发胖,吃的越少越好,而且要吃主食就吃精米白面等想法。我想说,你已经进入误区了。 在这个观点上很多人是受传统的饮食观念所影响。在六七十年代的社会里,我国还是犹如一个幼儿时期,由于战争的出现,国家还是比较落后的,每个人初期只要能吃上饭都已将是不错了,那个时期很多人是处于饥饿状态的,所以都是吃的不那么讲究,饮食方式是粗粮类。随着战争结束,人们开始整理自己家园了,那个时候开始就开始讲究对粮食进行精细加工了,觉得加工后的米面给人口感上是不错的,就这种方式在当时也是一种富裕的象征的体现。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仅要求好,而且质量也是要高的。就是这种饮食观念使人们忽略了营养。 从营养角度讲,大米面粉并不是越白越好。因为谷粒的结构中是由外向里可分为谷皮、糊粉层、谷胚、胚乳,它们营养成分是个不同的。最外层的谷皮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以及矿物质组成;糊粉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水溶性维生素B组维生素;谷胚是谷粒发芽的地方,含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而且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也是很丰富的;胚乳就是我们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部分,它里面主要是淀粉和少量的蛋白质。由此分析,我们实质抛弃的是精华,在加工的时候去掉了糊粉层和谷皮就成为所谓的经米白面,损失了大量的营养素,致使造成人们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比如比较明显的是 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脚气病”。 我国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来源的国家,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约正常人每天所需能量的的55-65%,谷类食物在中国又被称为“主食”,顾名思义也就是吃得最多的、最主要的食物,所以现在社会上频繁出现各种因为维生素缺乏导致的疾病,因此在追求饮食的口感享受的同时,注意营养方面的损失给我们带来的负面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