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湘云的情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7-27

史湘云的情


  □侯宇燕
  台湾著名历史小说作家高阳出生于杭州许氏家族。许氏科第最盛,杭州许家“横桥老屋”五开间的门楣上悬过五方匾额,一种出于御赐,一种专记科名。虽然高阳自己说“式微世家,无可炫耀”,但论史识见闻,何人能与之比肩?出身已然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又赋予高阳如《红楼梦》里那副对联所说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之本领;故而他在晚年写下历史小说《曹雪芹别传》,实是借红楼酒杯,记自家之感慨。其中一节叙述青年曹雪芹与平郡王府幕友方观承在“大酒缸”喝酒,高阳借方之口感慨:“人间的大学问,无非一个情字。做事容易做人难,难就难在一个情字,不容易料理。情而不情,不情而情,情中有情,情外无情,且不说料理妥帖,光能分辨得清,就很了不起了。”
  高阳笔下的曹雪芹就是这样慢慢地在生活中理解人性种种复杂的“情”。的确,翻开《红楼梦》这部巨著,举目皆是林林总总难以料理的“情”。据脂批透露,曹雪芹在结尾处给主要人物都打上了“标签”:林黛玉是“情情”,贾宝玉是“情不情”,秦可卿是“情可轻”……其中要数贾宝玉的感情最多最泛,也正因此,他反被世人目为痴儿。而依笔者之见,贾宝玉与史湘云之间呈现的感情,就充分印证了高阳所说的“情中有情”。头一个情,是兄妹之情。随着时间的发展、阅历的增加,逐渐又添了一种比亲情深,比友情浓,却非爱情的感情。或许这正是人世间最稳定的一种美好感情。
  史湘云在《红楼梦》中刚出场时,不谙世事。正如王昆仑先生指出过的,在家庭生活和处理女性关系的许多琐事上,她和林黛玉都不如贾宝玉懂得世故。到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阖府震惊,人们争相表露着对他的关心。这个说话有点大舌头,叫宝玉“二哥哥”却成了“爱哥哥”的湘云,除宝玉挨打当天在怡红院里围着宝玉嘘寒问暖的女眷中出现过外,接下来直到第三十五回,都没有过探视宝玉的“记录”。就在这一回,当以老祖宗为首的探视大军走出怡红院时,“忽见史湘云,平儿,香菱等在山石边掐凤仙花呢”,这看似平常的淡淡一笔,却从侧面写出湘云真是个“不将儿女私情略放心上”的顽皮丫头。这种大大咧咧的性情,与“无事忙”宝玉平日里对她细腻的关心形成一种鲜明的反差。
  可当时序进行到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时,这个一向粗枝大叶的少女却突然成长了,她的心思开始由花花草草投向那些真正关爱自己的人,晚熟的果子蕴满了真挚的情谊。
  所以,当李纨罚宝玉去栊翠庵的妙玉处折一枝红梅来插瓶时,众人都只道这罚“又雅又有趣”,宝玉也乐为,答应着就要走。只有湘云黛玉一齐说道:“外头冷得很,你且吃杯热酒再去。”“一齐”二字,真乃妙笔。接下去,“湘云早执起壶来,黛玉递了一个大杯,满斟了一杯。”——在这个欢乐已到达顶峰的时刻,别人都只觉折梅是锦上添花之举,巴不得宝玉早点擎梅归来;就连一向体贴的宝姐姐也已忘情,对宝玉的关心不知不觉间缺了席。只有黛玉、湘云,因对宝玉怀有发自肺腑的关爱,才会首先虑及他的饱暖饥寒,而非旁边的热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也能常常看到类似的情景吗!——故将第五十回与第三十五回前后对照着细读,你会恍然体悟:不知觉间,对一起玩大的可亲的宝哥哥,湘云的关怀竟渐渐与黛玉一样深沉了。但这感情依然不关风月,只是亲情。
  是的,湘云在逐渐成长,她终于“懂事”了。她对人情世故的体察有了飞跃进步。这从她在第四十九回告诫初来乍到的薛宝琴在大观园外要谨言慎行上就可见一斑。在这一回,一向没心没肺的史湘云却老神在在地嘱咐薛宝琴说:“你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在园里来……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就连宝琴的堂姐宝钗也没这样细致地关照过宝琴。可是,看着一个昔日没心嘴直的小孩子这样郑重其事地讲出一番沉痛的大道理来,画外的读者又会是怎样一番心境呢?
  随着岁月的流逝,对真善美的人与事,史湘云是更亲近与珍惜了;对华丽外衣下的假恶丑,则越发投注了锐利的眼光。她再不是那个有些懵懂的女孩子了。
  到第五十七回,当宝玉因受紫鹃“林妹妹要回苏州去”的情辞试探发了痴病后,曹雪芹特意写道:“湘云更是天天过来瞧看。”曹公之笔,真是一丝不乱,云龙傅雨,首呼尾应。此时的湘云,终身已定,由叔父许给了“才貌仙郎”卫若兰。随着年深岁长,她的女性意识也在逐渐萌芽。她向往着今后的爱情生活,对关心、爱护自己的身边的亲人,也满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