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男子的首服

 五行和谐 2014-07-27

唐代男子的首服

时间:2014-05-29 10:56来源:家国网 作者:佚名 点击: 272 次评论:0字号:[ ]
首服也称“头衣”,泛指一切裹首之物。今天人们所戴的帽子以及妇女所有的头巾,都属于首服。唐代男子的首服,在因袭前人形制的基础上,主要有幞头、角巾、纱帽、冠等。

 《步辇图》戴幞头的帝王
《步辇图》戴幞头的帝王

 

   首服也称“头衣”,泛指一切裹首之物。今天人们所戴的帽子以及妇女所有的头巾,都属于首服。唐代男子的首服,在因袭前人形制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幞头


  幞头是唐代男子首服的一大特点,又称“折上巾”,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这种装束。魏晋以后,巾裹更加普及,几乎成了男子的主要首服。到北周时,将这种幅巾作了修改加工,“裁出脚,后幞头,故俗谓之‘幞头”。幞头与幅巾的区别,主要在角上,经过改制加裁剪制作后的巾帛,四角皆成带状,通常以二带系脑后,余垂之;两带折上系于头顶,以固定发髻和“巾子”(以木造型、盖于髻上的木形称巾子)。远远望去,巾形整洁圆滑,后带装饰飘逸,十分美观。


  隋初的幞头,基本上是因袭北周之制,只是以全幅黑色罗帕向后幞发,比较简单,形象上也比较矮平。从隋末开始,在幞头之下加了一个“巾子”扣在发髻上,裹在幞头之内。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假发髻,以便能使幞头裹出一个固定的形状。


  幞头的两脚,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形制。初期略似两条带子,从脑后自然下垂,或至颈,或至肩。以后两脚渐渐缩短,有的还将两脚反曲朝上,插脑后结内,这种式样多见于中唐。由于这些幞头的双脚都用轻薄柔软的质料制成,故被统称为“软脚幞头”。

软脚幞头
软脚幞头

 

  中晚唐至五代时期,幞头的形制又有了变化。中唐时,巾子已从前俯变为直立,两脚之内加有金属丝,因此脚变得硬挺,形制或圆或阔,并逐渐向两侧展开,有很强的装饰性和造型特点。晚唐时巾子变得微微后仰,巾顶分瓣也不十分明显,两脚渐为平直或上翘,被称为“朝天幞头”或“朝天巾”。此类幞头又统称为“硬脚幞头”。至五代,幞头的脚已为平伸的硬脚,称为“展脚幞头”。

结式幞头
结式幞头

 

  晚唐时,由于政治上的动乱和生活的不安定,人们为了生活之便和应急所需,开始使用木围头,这是一种用纸绢为衬、用铜铁为骨加以固定的幞头,以减少平时或战时对镜系裹的时间。其实这种幞头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巾帕的范围,而成为帽,采用了裹巾的形制,使用的是帽的制作方法,已进入巾向帽的过渡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