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学界对甲午战争的研究

 3gzylon 2014-07-28


2014-07-25 13: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我有话说

  作者:日本专修大学文学部大谷正;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 孙瑜 翻译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确定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实现这一政策的第一阶段就是中日甲午战争。

  今年距1894年日清战争(中国称为甲午战争)已有120周年。中国很多地方召开了学术会议,研讨这一战争。但是在日本,这样的研究计划却闻所未闻。与中国相比,日本对日清战争的研究相形见绌。笔者最近整理了有关日清战争的研究史,进而有机会撰写有关日清战争的通史,现对日本的日清战争研究现状予以介绍。

  日本为什么发动甲午战争

  中国的历史教育认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虽然努力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但由于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存在,资源贫瘠,国内市场狭窄,人民起义不断,因此确定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实现这一政策的第一阶段就是中日甲午战争。

  到20世纪70年代止,日本历史教育对日清战争的认识,与中国的上述看法基本一致,并居于主流地位。70年代左右,日本有关日清战争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代表作是中塚明的《日清战争研究》(1968年出版)、藤村道生的《日清战争——东亚近代史的转折点》(1973年出版)。他们认为,军部发动了侵略战争,日本应从中提高认识,并进行彻底反省。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蓄意对中国和朝鲜进行侵略,并一贯实施侵略准备和政策。在此过程中,日清战争是重要的一环。同时,他们还认为,日本的近代化与对华侵略政策密不可分。这些看法对日本的历史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80年代以后,新一代研究者发表了批判日清战争必然论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日清战争以前,大陆侵略路线在日本政府内部处于劣势,避免同清朝发生战争的协调路线占优势。至于日清开战问题,尽管对清战争准备不充分,但由于对朝鲜问题和日本国内政局的临时处理,导致日清开战。此后,以日清战争的胜利为契机,日本向重视“大陆政策”的帝国主义政策转变。他们并不认为日清战争是明治维新以来一贯奉行的对华侵略政策的第一阶段,而是倾向于强调由于甲午战争的胜利,日本的政策向对外侵略转换。

  甲午战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日清战争肇始于朝鲜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要求清朝出兵。对于清军派兵,日本也决定出兵,进行对抗。1894年6月2日决定派兵之时,首相伊藤博文并无开战之意。但是,以混成旅团的军事压力为背景,加之日本在朝鲜未能实现改变清军优势地位这一策略,兼以日本对国内政治危机的处理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撤兵变得更为困难,于是伊藤转而倾向于对清开战。

  然而,在日清战争中,日军的交战对象并非仅是清军。在丰岛海战两天前,即7月23日,日军进攻朝鲜王宫,抓捕了朝鲜国王高宗,确立了以高宗生父大院君为首的亲日政权,并下令对驻扎牙山的清军进行攻击。1894年11月,东学党起义军以反日、反亲日政权为口号,再度起义。日军守备队与朝鲜政府军一道,对其进行惨绝人寰的杀戮。朝鲜史研究者认为,被杀的农民达5万人。后来,俄国在朝鲜的影响力得以加强,国王和闵妃遂投靠俄国。1895年10月,日本驻朝鲜公使纠集日本军人、警察和武士等,杀害了闵妃并焚烧其尸体。这些暴行激发朝鲜儒生发动了第一次义兵运动。

[责任编辑:康慧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