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凰知道:《后会无期》三分不能再多了

 昵称535749 2014-07-28
,   凤凰知道


第326期

凤凰新闻客户端撰稿人 魏巍

7860a8d1c8354b41cdf3_size38_w550_h631.jpg

【导语】

2014年7月24日零点,韩寒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上映,首日票房7650万。

与同期上映的《小时代3》不同,《后会无期》在网络上的口碑要更好一些,也没有出现有关价值观高低的大讨论,尽管这真的是很多观影者在之前希望韩寒说出来的。

但韩寒没有,他选择了一种巧妙的手法来贩卖情怀或者情绪,典型的韩式语言和风格让观影的韩粉感觉到熟悉,小时候读过的那个韩寒回来的;而那些因为博客杂文爱上韩寒的粉丝则又一次会感到失望,那个犀利的韩寒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呢?或许,再也回不来了吧。

a49970d4ebdc5347a1e9_size43_w500_h333.jpg

●从电影技术来说,三分不能再多了

太平洋的第一缕海风,吹来告别的消息,三个从此没有故乡的年轻人,开启一段横穿大陆的旅程。居住在中国最东边小岛上的三个青年马浩汉、江河、胡生。因为人生面临巨大变化,彼此心怀不同目的,离开岛屿踏上大陆,驾车开始一段未知的生命旅程。

这是一段滑稽而又忧伤的旅程。他们经历了友情,亲情,爱情三大情感的困境与考验。在路上,他们遇到了各种人物体验了各种遭遇:依然追求梦想的儿时伙伴、十年恋爱长跑结果却是同父异母兄妹的笔友、因信任路上的朋友而导致人财两空等等。

冯绍峰饰演的小镇青年,有着韩寒自己影子的投射;王珞丹饰演的“失足女”,在《1988》里可以找到影子;而其他的桥段,留级、逃往……会让人想起《三重门》和《一座城池》。时不时出现的“金句”,更是典型的韩寒风格。

抱歉不想剧透太多,但是这部电影确实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公路片,也不是用什么风格就能限定的文艺片,它用几个故事串起了一部意识流的大杂烩,整个电影的主线非常薄弱。唯一的线索就是两个好基友开车在路上,每遇到一个人就是一段故事,然后就拼凑出了这个长达100分钟的电影。

而在其它一些惯常评价电影的标准来讲,很少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也没有什么矛盾冲突设置,就是平平淡淡的讲完了几个小故事,当然是用别人无法复制的韩式幽默。非要说优点,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干净的画面和唯美的航拍镜头以及恰到好处的配乐,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这部电影——姑且称之为电影——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所以,即使作为韩寒的处女作,他很有诚意也很用心,但是技术上三分不能再多了。

2173f518d36d30b4f092_size52_w500_h188.jpg

●但它是韩寒作品,总有些非看不可的理由

尽管技术上毫无亮点,但是市场的反馈却不是这样,上映第一天《后会无期》就斩获了7650万的票房,可见“韩寒”二字一出,即使没有《小时代》的那种号召力,但也是一块十足的金字招牌了。

昨天晚上北京五环外的一家电影院,晚上8点钟的《后会无期》两三百人的大厅坐得满满当当,看得出来很多人是下班之后匆匆忙忙赶来的。100分钟的电影之后,还有大约2/3的观众是坚持听完片尾朴树的《平凡之路》才离开,这在任何电影放映时都是不多见的。

据UME影城负责人曹咏透露,《后会无期》与其他电影在售卖方面最大的不同是网络购票比例占到了一半以上,“这是以往其他电影没有的”,此外他还透露有不少企业高管希望包场,“感觉看这个电影的观众年龄覆盖面更广、整体素质更高。”

的确,韩寒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生的那群人里是有着非凡影响力的。当他们开始关心世事时,韩寒作为一个反教育体制的“英雄”出现了,说出了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想说的话;当他们开始大量阅读时,韩寒又用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他们;当他们青春叛逆时,韩寒也背叛掉文学,选择了赛车;当他们关心这个国家命运的时候,韩寒一篇一篇的杂文使自己一度成为这个国家的意见领袖;当他们步入社会,开始承受压力时,韩寒也和他们一样选择了——回归平凡。

对韩寒作品的评价有高有低,但无法抹去的就是这一代人的成长记忆里一定会有韩寒的影子,这也就是韩寒在电影宣传期时所说的“情怀或情绪”。一群奔三的人,坐在大荧幕前,看着曾经读过的熟悉的桥段《三重门》、《一座城池》、《1988》……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典型的韩式幽默会令人捧腹大笑,但笑过之后当朴树的声音响起,就特别有一种无力、疲惫甚至想要落泪的感觉。

有些风景只有走过之后才会觉得美好,有些磨难只有经历之后才会品尝苦涩中的香甜。曾经平凡的他们,经历了一路的不平凡,终于又沦为平凡的成功人士。而那种一路窘态和尴尬的境遇似乎也只能成为后会无期的过往。只不过,这存留下的记忆,却永远荡漾在彼此心灵深处,时而浮现在已然“平凡”融入社会的他们心头。

a1656434eded64bead3d_size587_w996_h675.jpg

●归来的是“商业写手”韩寒不是“公民韩寒”

当然,同样会有韩寒的粉丝不喜欢这部电影,甚至给予了最激烈的批评。这些粉丝大致是在2007年以后因为韩寒的杂文而喜欢他的。他们欣赏那个犀利、直接、永远持批评态度的韩寒。对2007年以前的少年作家甚至商业写手韩寒并无了解,也不愿意接受一个越来越温吞的韩寒。

2012年初,韩寒被方舟子质疑“代笔”,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在期待,期待着那样一个韩寒会借助这部电影回归。但是他们失望了,韩寒是回归了,但是回归到2007年以前那个作家、写手、文青,而不是意见领袖。

韩寒自己也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你不觉得一部电影中夹着很多的政治隐语,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吗?现在微博大家都玩儿得这么丰富,还在企图玩一些政治隐喻放在自己的电影里,太过时了。这个片子里面加了很多政治的隐喻,并不能代表社会责任感,只能代表三个字‘小儿科’。”

“不讲政治”的韩寒开始卖弄起了情怀。这世界上似乎有两种电影是很容易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类是幻想到无以复加,让人慨叹想象空间;一类是与自身生活环环相扣的,让人不断审视自我。显然,《后会无期》在处理上是后者。虽然艺术终归高于生活,但相似的内核让心有戚戚焉的人不断产生共鸣。

每个人在荧幕前看着别人的故事,内心却在读取着自己的过往。

所以啊,怀旧本身怀念的都是自己。

就是这样,如果你曾经读过韩寒的小说,并且不反感的话,相信你会喜欢这部电影的;如果你讨厌韩寒,该骂就骂吧,也别去电影院浪费那三十块钱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栏目微信公号“bieli20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