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灵雅致的稀世珍宝

 淘沙金 2014-07-28
2014-07-22 华夏收藏网


宋 三彩双狮花卉瓷枕

长22.2厘米、宽14厘米,高10厘米。

该枕的枕面呈一长方形,中间稍凹,两边微翘,面上刻画花卉形图案。枕面下塑两只对称排列的狮子形象,狮子呈伏卧状,分列左右两边,面部表情呈龇牙咧嘴状。左边一狮的右边嘴角上有一小洞,应为出气孔,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烧造时发生炸裂。两狮的中间雕一只彩球,并系有彩带。全器除底部素面外,其余地方皆施以黄、绿、青等釉色,色泽均匀,且浓淡有别。

磁州窑童子戏鸭图枕(宋)

宋 高12.5厘米 长28厘米 宽16.5厘米
这件瓷枕,为白地黑花,枕面为一童子肩负一茎荷叶正在与鸭嬉戏。前后枕壁绘有折枝牡丹,侧壁各有一朵荷花。底部为砂底无釉,简朴实用,活泼大方

唐 三彩加蓝鸳鸯枕


长12.2厘米 宽9.8厘米 高5.5厘米

枕长方形,枕面微凹,正面开光内刻两鸳鸯,四角衬以四对小鸳鸯,施彩以蓝为地,枕面四边饰以蓝色斑点,枕身四周以黄彩为地,饰以白色斑点。唐代三彩鸳鸯图案源于织锦刺绣工艺,用于釉陶器上又别具一格。此枕造型精巧,纹饰结构协调,色彩班驳,特别是点缀于枕面四周的蓝彩,衬托得器物 主次分明,华美之极。

竹节壶 清


该壶胎质细腻,色泽紫红。造型取材于竹,竹腹二节粗壮扁矮,稳重而挺拔,并贴塑竹配饰。圆平盖面与壶口取平,吻合紧密,面上刻饰竹叶,旁五竹钮自然盘曲。壶流三节,刚直遒劲;壶把五节,曲而不柔。全壶光洁莹润,朴实无华,宛若天成。壶腹镌字,落“曼生”铭款。盖内铭阳文篆书“万泉”印。

荷叶形琥珀杯 明


高4.8厘米,长12.8厘米,宽8.6厘米

杯身周围浮雕或透雕错落有致的荷梗与水草,并以透雕渔翁为把手。渔翁上身袒露,腰间挎一鱼篓,右手抓杯口,左手握鱼,情态喜悦。设计巧妙,雕工精致,琥珀制品甚为罕见。

明"犀角雕折枝荷叶形杯"

工细意深犀角雕折枝荷叶形杯,杯以一整只犀牛角雕成,纤细的流与杯体连通,这种并非粘接的自然弯曲,应该是使用了加热的方法将犀角慢慢弯曲加工而成的。杯身雕刻成一幅饶有趣味的荷塘小景,一张大荷叶旁边莲蓬、莲叶、花苞、蓼草簇拥,一只螃蟹趴在荷叶上,欲以双螯剪断荷茎,杯身上荷叶细细的经脉清晰可见,杯口甚至还做出荷叶边缘微微内敛的形状。雕工精细,设计独特,还暗合了“心有灵犀”的深意。

犀角雕仙人乘槎杯

乘槎杯是犀角雕刻品中的佼佼者,它材质晶莹纯净,琢磨光滑圆润。作品利用犀角的天然形状巧做为槎,槎长19.2厘米,宽10厘米,高l0.5厘米。角尖部分为两枝,一为支点,一琢为流,应槎形杯;角根部雕一仙人,手持如意,背倚篷帐,端坐槎内,破浪而行。槎底部雕波浪纹。整件器物雕刻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形神兼备,线条流畅,为犀角雕中的精品,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仙人乘槎”题材古老有趣,反映了先民成仙升天的美好愿望和奇思遐想。

清乾隆·白玉鹤鹿同春笔筒


清乾隆·白玉鹤鹿同春笔筒,呈圆筒状,底承五如意云头足。器壁通景琢山水人物图,风格像中国的画卷,一双仙鹿缓步于松林山石之中。走过重叠山林,一羽仙鹤单足挺立在苍松之下,回望在祥云中的飞舞的同伴,一呼一应,和谐对称。山后一老人右手策杖,长鬓短发,穿着长袍,袖似迎风,小童手捧瑞果紧随其后拾级而上,远处两童子手持灵芝。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处身于太平盛世的仙境之中。

清代碧玉九老笔筒


此件碧玉九老笔筒主要采用了浮雕手法,横向展开的画面中,只见浓荫蔽空,叠嶂夹岸,溪水淙淙,翠柳丛丛。九位老者或执卷诵读、或执扇轻摇、或做诗吟咏、或品茗对弈,童子在身旁抱琴侍立,颇有超尘脱俗、羽化登仙的意境……景物刻画上,小径石阶、亭台楼宇与松柏梅竹等花草树木,均以精致的刀工细细勾勒,诗情画意扑面而来,生活气息亦十分浓厚。

清雍正,紫砂描金堆绘打枣图大笔筒,高16.5cm,口径19cm,底径18.5cm。



笔筒圆形,口底相若,宽圈足。黄色砂泥。口沿髹黑漆描金彩回纹边饰,底髹黑漆。附描金红漆座,云头形三足。外壁描金堆绘打枣图。枝叶繁茂的枣树枝干粗壮,硕果累累,枣子已经鲜红熟透。一持长竿的老翁正哄着小孙孙打枣玩耍。老翁着深色衣衫,与小童的粉衫对比鲜明。小童的表情顽皮可爱,老翁深受感染。远景为坡地、树木,使画面具有辽阔感。

清 玉纳凉图笔筒

尺寸:高13cm口径11.9cm 底径11.8cm


玉质青白色,质地佳,无杂质,有光泽。器呈圆筒状,雕有五垂云足。器表饰有三组画面,分别表现纳凉、策杖、婴戏的内容。主体图案为纳凉图,雕水中一阁,阁中一老人凭栏远眺,水中鸳鸯一对,一童岸旁游戏,似以食饲鱼。画面中雕略微凸起的山石,使三组画面相对下凹。

清雍正仿哥窑水盂笔舔


长方形水盂高4.2厘米,形态憨厚,有宋、元瓷器造型的韵味,并配有赤金竹节水匙。灵芝形水盂高5厘米,个体娇小玲珑,金银色开片布满全器。其下有原配的紫檀座。笔舔长11厘米,为秋叶形状,其下有支钉7处。釉色晶莹,开片疏朗,造型生动可人。皆为案头赏用合一之物。

清乾隆 象牙莲藕笔舔 长18.5cm


莲藕形浅盘式,婀娜丰姿,透镂茜绿束锦折枝荷蓬,缠绵穿绕于盘底,出头依偎于盘沿,令器形玲珑剔透,娇秀可珍。一小蟹误入盘内,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看来性命堪虞而不己知。清趣横生,灵气溢目,和雅英英,墨香飘屋。“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乘之愈往,识之愈真。”颇耐细品,品之无厌无穷。

端石双龙砚


康熙宠爱"端石双龙砚"

翻江倒海,云气升腾。巨龙在云海中翻滚穿行,金色的龙珠在密云中忽隐忽现,熠熠发光。顷刻间,激浪和疾风形成两个急卷的漩涡汇合于砚背,深邃诡谲。这方端石雕成的双龙戏珠砚,气势酣畅,布局恢宏,有着厚重沉稳的皇家风范,是皇帝御用的文房之物。

清代白玉雕梅花镶碧玉口底笔筒和墨床


7.5×3×0.9厘米;7.8×4.6×4.6厘米

墨床为卷书式,两端翻卷,雕琢梅花枝干;梅花状笔筒口底镶碧玉,外壁以浅浮雕琢出折枝梅花。两件文玩器形秀巧,白润剔透。

童子葫芦瓶(清)


青玉童子葫芦瓶,清(公元1644-公元1611),通高7.3、底宽10厘米,青玉,带盖葫芦形瓶,中空,瓶外壁雕刻有两只爬伏在枝叶上相向的蝙蝠。瓶下部的两侧各有一头梳挽成双髻的童子,作双手抱瓶状。造型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清中期 鸂鶒木雕曲竹式墨床


墨床亦称之为墨台;用以承载墨丸,可免墨渖渍染几案。本器择取细密绚丽的鸂鶒木所制,施以浮雕法,作曲几式;几面五竹弯曲并列,分饰参差竹节;转折而下,横承二竹段为足。状若天然竹材编造,维妙维肖,盈巧可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