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殊护理岗位开展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的实践

 杏林脉香 2014-07-30

特殊护理岗位开展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的实践

摘要:目的  探讨特殊护理岗位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训练方法。方法  对特殊护理岗位103名护士从专科基础知识和技能、专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临床思维能力、教育和培训能力、管理与应急能力5个模块制订各层级训练计划,按照配对、计划、专题讲座与即时训练相结合和实践说教训练法结合进行训练,并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综合能力考评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后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及综合能力、患者满意度显着高于训练前(P<O.01)。结论  培养和发展护士核心能力,有助于护士个人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教育;培训

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它是个人、职业及专业能力结构中最主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重视和发展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素质以及自我成就感,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我院20072月至20083月在特殊护理岗位(手术室、血透室、ICU、急诊科、产科、新生儿科)落实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经过1年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为一所二级综合医院,开放床位700张,共有临床科室25个,护理人员635名。将手术室、血透室、ICU、急诊科、产科、新生儿科设定为特殊科室,护理人员共103名,均为女性,年龄1943岁,平均28.9岁;本科16名,大专29名,中专58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15名,护师24名,护士59名;工作年限422年,平均11.0年。

1.2方法

1.2.1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的实施

1.2.1.1成立核心能力教学管理小组成立以护理部主任为组长,各特殊岗位护士长及护理骨于为成员的教学管理小组。同时,每个特殊护理岗位设立临床教学小组,每个小组23名,选拔相关专业教师共2O名,年龄3041岁,平均33.0岁;本科8名,大专12名;中级职称15名,高级职称5名;工龄1321年,平均16.0年。

1.2.1.2训练内容

①内容要求。各专业围绕核心能力,即专科基础知识和技能、专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临床思维能力、教育和培训能力、管理与应急能力5个模块,制订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课程,其中每项知识的训练都制订一定的学时数,而技能的训练则根据临床制订一定的案例数。②内容特点。不同岗位、不同职级有不同的训练计划;同时随着能级的跃迁,核心能力的训练重点呈现有重点、有层次地转移,如初级专业护士侧重的是专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专业组长侧重的是管理与应急能力的训练。单项模块内部条目间的内容秩序尊重临床规律,呈现循序渐进的逻辑脉络,如血透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模块见表1。③理论与实践相贯通。知识的沉淀、技能的锻炼及临床实践交叉进行,贯穿全程,最终以临床案例积累达到理论和实践相互贯通,即所有的知识训练都能通过技能的实践得到检验。

1.2.2训练方式

①配对训练法:各科护士长依据科室护士的职级与职数,挑选符合条件的训练教师,每位教师配2-6名学员,其中护士长是最高职级护理人员的训练教师.教师负责配对学员的技能训练。②计划训练法:每位训练教师根据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课程,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员在规定学时数内自学掌握学习任务。③专题讲座与即时训练相结合法:对于一些新进展、难度较大的课程,训练教师可通过沟通,挑选临床工作时间长、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进行集中授课,以确保教学质量。同时,在平时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病例讨论中有意识地针对计划进行即时训练。④实践说教训练法:个别案例通过身边人、身边事、组织护士专题讨论、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如何缓解手术患者的心理压力,通过组织手术患者座谈会,在了解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组织专题讨论会,使问题更加具有针对性。

1.2.3评价方法

①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教学管理组结合训练计划,在训练前和训练后1年组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考核,其中专业知识采用闭卷考核、专业技能采用现场抽考的方法,及时评价教学效果。②综合能力考评。教学管理组设计岗位综合能力考评表,满分1O0分,内容包括临床思维能力、教育和培训能力、管理和应急能力等方面,按很好(10)、好(8)、较好(6)、一般(4)、差(2)5个等级对科内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分越高说明训练计划越落实越有效。③满意度调查。教学管理组自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语言和行为、帮助解决患者问题能力、健康教育等方面,按很好(10)、好(8)、较好(6)、一般(4)、差(2)5个等级进行评价,由教学管理组在训练前和训练后1年负责进行调查,现场发放现场收回,发出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1O0%。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l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行t检验。

2.结果

训练前后护士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功能的扩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推广,护士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大陆对护士能力的研究日益增多,有关护士核心能力也被提及。贾愚等_2 2003年在文献中介绍了Lemburg提出的护士核心能力教学模式(COPA),但我国对护:仁核心能力的研究和专门论述较少。因此,应重视和发展护士核心能力训练,提高我国护士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实施专业护士特别是特殊护理岗位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有助于护理人员个人的发展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Goshorn等 研究指出,21世纪的临床工作者具备的重要核心能力将会增加临床工作者取得专业或职业成功的机会。手术室、血透室、ICU、急诊科、产科、新生儿科由于其工作性质,对护士的能力要求较高,对该类人员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从表2可以看出,训练后护士专业理论考核与专业技能考核得分、综合能力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显着高于训练前(P<0.01)。说明实施核心能力训练使护士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护理人员的能力及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训练平台,同时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对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培养和发展护士核心能力,将会优化护理人员能力结构,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而我院实施特殊护理岗位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时间较短,目前从训练内容和形式还不够成熟。另外,个别科室或护士对核心能力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认为是增加工作量,存在“走过场”现象。因此,还必须对训练计划和训练环节进行研讨、改进,同时,护理部及教学管理小组必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核心能力训练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