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你身边物美价廉的药物之十三
老六月雪
浮萍 处方名:浮萍、紫背浮萍。 来源:为浮萍科植物紫萍(Spirodela polyrhiza Schleid.)的全草。 别名:水萍草。 识别特征:体态:多年生浮水小草本。叶状体卵形、椭圆形至长圆形,长一至二分,两面均平滑无毛,绿色。 花果:花单性,雌雄同株,生于叶状体边缘的缺刻内,佛焰苞2唇形,花小。果圆形,近陀螺状。 根:根一条,纤细。 生境分布:生于池塘。夏末秋初捞采,去净杂质晒干。成品绿色,无泥土。 性味:味辛,性寒。 主要成分:含醋酸钾、氯化钾、碘化物和溴化物等。 药理作用:发汗、祛风、行水,其原理为: (1)解热:动物实验证实其煎剂和浸剂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2)利尿:有效成分为醋酸钾和氯化钾。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透疹。麻疹隐隐不出,或疹出不透,发热而无汗,无其他合并症者可用。内服、外洗均可。有汗而体虚者不宜用。亦可用于荨麻疹止痒。 用量:内服:干品1~2钱,鲜品3~6钱;外用:适量。 主治应用: (1)感冒,发烧,无汗:浮萍、薄荷、牛蒡子各二钱,水煎服。 (2)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浮萍四两,做蜜丸,每服二钱,开水送服,每天二次。 (3)灭蚊:浮萍适量,烧烟熏蚊。 芦 根 处方名:芦根、苇茎、苇根。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L .) Trin.]的干燥根茎或鲜根。古方有用其茎者称苇茎,但现代多以根代之。在处方中,芦根与苇茎二名都通用,都是指芦根。 别名:芦苇(植物名)、芦草根、苇子根。 识别特征:体态:多年生高大草本。杆高五尺至一丈五尺,中空,圆柱形,光滑无毛,节下常有白粉。 叶:叶互生,宽披针形,排成二列,长半尺至二尺,质地坚硬,粗糙。 花果:圆锥花序顶生,大而稠密,成毛帚状;小穗轴密生长丝状毛。颖果长圆形。 根茎:根茎匍匐,长而粗壮,节间中空,节上生少数须根。 生境分布:生于池边、沟旁及沼泽地区。广布于全国各地。 采集加工:药用根茎。春秋两季刨采,去掉鳞片及须根,晒干。成品黄白色。 炮制:洗净,闷润,切段,晒干。自用可趁鲜切段,晒干。 性味功能:性寒、味甘。能清热,生津止渴。 主要成分:含天冬硷、醣类等。 药理作用:清热、生津,主要为清肺热、胃热。体外试验对β-溶血性链球菌有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 (1)用于清肺热(咳吐稠痰、咽疼,身热烦躁或有鼻衄)。在治疗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疡的方剂中,芦根很常用。桑菊饮、银翘散都用芦根,取其清热、甘润作用。至于苇茎汤,更是治疗肺痈(肺脓疡)的常用方剂,如再加鱼腥草、桔梗、川贝等,效力更显著。 (2)用于清胃热。热病极期或后期,只要有身热烦渴、舌燥少津、心烦、大便干结等,就可在清热方剂内加入芦根(鲜芦根更好)。至于治疗由胃热而致的呕吐、反胃、呃逆、口臭口渴、舌红而干等证候(大概相当于急性胃炎)。可用芦根配竹茹、生姜等,方如芦根清胃饮。 (3)用于解河豚毒。鲜芦根1斤,捣汁服,或水煎频服。 使用注意:有胃寒或便溏者不宜用。 用量:5钱~2两。 处方举例: (1)苇茎汤(《千金方》):苇茎1.5两、生苡仁1两、冬瓜仁8钱、桃仁2钱、水煎服。 (2)芦根清胃饮:芦根1两、茅根1两、竹茹2钱、半夏2钱、生姜2钱、枇杷叶3钱、水煎服。 (3)单板机疹初起,咳嗽,发烧,心烦,口渴:鲜芦根一两,水煎服。 (4)急性传染病退烧后,口干,恶心:鲜芦根、鲜白茅根各一两,水煎,当茶喝。 (5)肺脓肿(肺痈),支气管扩张,咳嗽,痰多或带脓血:芦根五钱,薏苡仁、冬瓜子各四钱,桃仁三钱,水煎服。
苣荬菜 来源: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s.)为菊科,苦苣菜属植物。野生。 别名:苣菜、取麻菜、野苦菜、屈屈菜。 识别特征:体态:多年生草本,全株有乳汁。茎直立,高二至三尺。 叶:叶互生,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三至六寸,基部呈耳状抱茎,边缘有疏缺刻或浅裂,缺刻与裂片都有尖齿。 花果:头状花序生于茎枝顶端,直径六分至一寸二分,总苞钟形;花全为舌状花,黄色,夏末秋初开放。瘦果长椭圆形,边缘狭窄,有纵纹数条。 生境分布:生于路边、田野。我国除华南地区处,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及花。 苣荬菜:春季开花前,连根拔下,去掉泥土,晒干。成品绿色,无老根、无花。 苣荬菜花:夏秋季花将开放时采摘,晒干。 炮制:苣荬菜:洗净,稍润,切段,晒干。自用可趁鲜切段,晒干。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能清热解毒。 |
|
来自: 憩苑 > 《了解你身边物美价廉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