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澧州人文:武庙遗址和传说

 文山书院 2014-07-31
澧州人文:武庙遗址和传说
2014-07-31 微澧州

澧县有一座闻名遐尔至今基本保持原貌的富丽堂皇的州级文庙,但人们很少知道过去的澧城还有一座规格与之不相上下的州级武庙。其地址在文庙以北200米左右的所堂街,亦称道街(因道署衙门在附近),即今天人民医院斜对门。看看州志《澧州治图》及《武庙图》,就不难想象它昔日的辉煌。
  武庙即关庙、关圣庙、关王庙、关帝庙。所堂街关庙修建于嘉庆24年(1819),“正殿、后殿、拜亭、官厅、游廊、戏台、马亭、围墙、照壁、旗杆、僧房、客座,一切如式”。这之前的康熙年间,东关(东门)外关庙由贵州籍武备总领倡修,有殿宇三进,戏台一座。后乾隆壬午(1762)、嘉庆16年(1811)州牧锡尔达、谢攀云先后两度重修。坊间称其“老关庙”。嘉庆3年,州牧涂跃龙因庙设东关外,文武朔望(夏历每月初一、十五)致祭行香不便,于是在城内万寿宫内,塑关帝像奉祀。嘉庆24年州牧安佩莲因嫌其规制不符合体统,于是大兴土木在万寿宫左侧修建专庙,重塑关帝金身。
  民国25年(1936)6月时任第一区(县城区)区长助理的杨日初奉蒋县长指令,在其“湖南省澧县第一区关岳庙调查表”填写道:民国五年重修将此改作关岳庙 原有十余间房屋民国24年被水冲毁现仅剩3栋9间(之前,因年久失修拆毁大部) 屋场约3亩余 原有塑像牌位被水冲去(民国24年大水城墙垮塌就在附近) 民国13年改办澧县平民工厂。据护城村93岁的余其祥老人回忆,他年轻时只看见平房三四间,已改作养老院,百余孤寡老人也做做手工活,扎鸡毛掸子、糊纸壳子。
  自古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故国家取人有武科,诸弟子员有武生,京师有武教授。国人习文尚武,乃文乃武,国家才长治久安。三国魏武帝曹操封关云长为汉寿亭候,蜀汉先主刘备追谥壮缪候,唐宋时无赠封特祀,元时封义勇武安王,明洪武29年(1396)始为之建庙,称汉前将军汉寿亭候。万历42年(1614)诏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天启4年(1624)始奉有定号,海内遵行,塑像皆穿戴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礼冠,后专指皇冠)。崇祯间所加封号甚至超出百字。明末内忧外患,王朝风雨飘摇,祈盼重振武备,凝聚人心,扫除阴霾,玉宇澄清。
  清顺治元年(1644)定于每年5月13日行祭,9年,敕奉忠神武关圣大帝。雍正3年(1725)敕封关帝父、祖、曾祖三代公爵,设造灵位神牌供奉后殿。其它历代均有封赠,如此皇恩浩荡,当然也有满人入主中原,认同汉文化,昭示天下,满人非异类,满汉一家之苦衷。“故京师、直省、巨镇、穷村无不庙之”(州志语)。
  清代澧县规制较大的关庙有:津市关庙、王家厂关圣殿、涔阳镇关圣殿、新州关庙等。
  津市关庙,在津市关庙街,由山西陕西商会募置,明代建,清代重修。大殿三间,附属建筑21间,占地十余亩,庙产近4万元,每年香火、捐资收入约1600余元。民国19年(1930)拨房屋4间出租,每年收租金百余元,资助津市澹津女校。民国12年毁于火灾,残存屋舍后租予澧县地方法院。
  王家厂关圣殿,始建于乾隆20年(1755),重修于咸丰4年(1854)。州志载:关圣殿,州西王家厂,监生王孙滨等倡修,即旧庙改修,规制极宏整。民国25年第七区区长戴伯山调查统计,庙当时还有殿堂9间,附属屋舍3间,占地40亩,时值1800余元。每年收租谷百石,以60石补助王家厂初级小学,8石作住庙人生活费,余作庙宇维修及津贴民间会社。是年5月改作区公所。同治年间该镇常住人口300户。
  涔阳镇,因位于涔河之南故称,同期人口500户,现称垱市镇,关圣殿由众姓认捐建于道光戊子年(1828),民国时尚存殿堂15间,占地五、六亩。关帝等塑像毁于民国25年,据《澧阳春秋》第一辑收录的黄子秀(时任垱市女界联合会组织委员)口述短文:“垱市街上有关圣庙、文昌阁、万寿宫、水府庙,都供有神像。农会、工会、女联、儿童团一起,捣毁了神像。文昌阁、万寿宫办起了女子职业学校,20多人一边读书,一边纺纱打袜子。”关圣殿则办成了镇抗日义勇队训练所。另据同事周尚涔先生回忆,他儿时(1950年代)上小学时常打庙前过,每次都要抚摸亲近庙前那对高大威猛精雕细琢的对狮,对狮连底座近一丈高。他还常到宽大的庙堂里看戏,据他说,改作戏园后又改作粮库,后逐步被拆毁。这也差不多是一般祠庙寺庵最后归宿的共同写照。
  另有重修于乾隆48年(1783)民国时改作18联合垸堤务局及第十区永镇乡公所的如东铺走鸡寺(关庙);有由众姓认捐建于嘉庆年间重修于同治3年(1877),于民国23年改作石马堰初小校舍的石马堰(澧阳马堰村,因古时遗存石马雕像故名)关圣殿;有由唐时旧庙明末改建的新洲皮家台(城北河洲台地,离城约半里,时无防洪大堤)关庙,民国13年迁建城内,后改作完小;还有梦溪寺、孙氏祖祠旁近的梦溪关庙、暖水街关庙等专庙也很有名。
  此外县境各地大小寺庙庵堂都建有关王殿或供奉关帝神位。
  清同治篆修《直隶澧州志》载:“国朝加封关侯,每岁二仲致祭,牲牢追赠,不亚至圣。” 雍正3年钦定除5月13日行祭外,还于春秋两季的第二月择日致祭。祭品、仪注,正殿同文庙正殿,后殿同文庙崇圣祠。届时也同样先祭后殿,后祭正殿。祭品陈设:帛爵登铏、簠簋笾豆,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山珍海味,无所不包。仪注程式:庄重肃穆,繁复谨严;旌幡香烛,飘飞缭绕;鈡磬鼓钹、瑟箫笙埙,交响悦耳;经文祷语,祝辞颂歌,乐章动听;文武士民,舞蹈如仪,三跪九叩。
  关庙既称武庙,除正殿供奉关帝外,配殿还供奉岳飞等历代名将及本州县战功卓著的武官战将。民国反正后,岳飞恢复明代以前岳武穆、岳王称号,与关帝平起平坐,关庙多改称关岳庙、关岳殿。
  文末请鉴赏武庙祭祀《祝文》:

致祭于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关圣大帝曰 惟帝浩气凌霄
  丹心贯日 扶正统而彰信义 威振九州 完大节以笃忠贞
  名高三国 神明如在 遍祠宇于寰区 灵应丕昭 荐馨香于历代 履征异绩
  显佑群生 恭值嘉辰 遵行祀典 筵陈笾豆 几奠牲醪 尚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