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卦立方治病

 随龙 2014-07-31
《系辞》曰“爻者,言乎变者”。六爻之所以能组成六十四卦,正是这种处于气象万千的“变”的产物。六十四卦的基础二卦就是“乾为天”(纯阳)与“坤为地”(纯阴),其他所有卦均是由此二卦变化组合而来的。我们对照此二卦的爻辞意义,又从我国古代各医家所一直公认的宝贵经验中,选择了十二味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中药,以象征各爻,于是,随爻变而药变,即可组成以药为爻的六十四卦,用以来调整人体的各种失衡现象,这便是“八卦药疗法”。此法亦可视为一种“糊涂医治糊涂病”的方法,但说“糊涂”也并非真正“糊涂”,因为祖国医学本来就是渊源于《周易》的,从整体观念到辨证论治,都充分体现了《周易》的辩证思想,与现代医学的辨病论治是有本质差别的。所以,药物尽管有千种万种,但从反映阴阳本质方面来说,也必然只有“乾为天”与“坤为地”之各爻所包含的内容而已。
现在,我们简单将这一方法介绍一下,以供大家在研究与实践中参考。
1、八卦药疗法的意义
(1)每味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不以原药性作考量,只代表一种阴阳现象,所以,其所对应的阴方或阳方以及爻位,均需严格掌握,不可随意变动;
(2)在应用时,人体所反映出的卦爻与药物所代表的卦爻,意义是相反的,即:反映在人体中的阴卦爻,应以阳卦爻之药补之;反映在人体中的阳卦爻,应以阴卦爻之药平之。如“乾为天”的初爻为附子,在应用时,却是针对“坤为地”之初爻的,其他类推。
2、药物入卦
乾为天
亢龙有悔--细辛
飞龙在天--麻黄
或跃在渊--当归
君子终日乾乾--人参
见龙在田--肉桂
潜龙勿用--附子(炮)
坤为地
龙战于野--麦冬
黄裳--黄连
括囊--川芎
含章可贞--柴胡
直方大--枳实
履霜坚冰至--大黄
3、具体运用
(1)作为急性病治疗,患者来我处用按时起卦法起卦,我去患者处用六爻八卦法起卦;作为慢性病调理或保健之用,以四柱起卦。
(2)组好卦后,按照阴爻取阳药、阳爻取阴药的原则,依据爻的位置,而分别对应从阴阳二卦中选药。如:为某人测得了“雷风恒”卦,其中,一、五、六爻是阴爻,那么,便取“乾为天”的一、五、六爻之药;二、三、四爻为阳爻,那么,便取"坤为地"的二、三、四爻之药。结果为:
雷风恒
--细辛
--麻黄
--川芎
--柴胡
--枳实
--附子(炮)
(3)用量:来自阳爻之药,每味按9g;来自阴爻之药,每味按6g;若遇动爻者,不必对应取药,阳动者仍用阳药,阴动者仍用阴药。

本章要点提示
本章详细介绍了九宫药疗法的全部内容,是本书中之重点部分。九宫药疗法是通过自然界某些植物、动物、矿物的各种能量对人体所产生的不同作用(或影响)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此疗法全面体现了万物互通原理的客观性,因而对于我们如何从宏观上理解宇宙,提供了一个思路。当然,世间不存在“绝对”,此法的确立也只是个探索,它与微观医学形成对应,互为补充,相信,定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些有益的贡献。本章内容较多,现特将其主要概念及意义小结如下:
1、自然界万物是互通的,其互通性是通过三种基本能量来实现的,即:性、形、味。
(1)性,即温度效应(五力效应)。物质之性,是自然界温度效应储存于物质中的产物,其在万物互通中,起着调节、转化与平衡的作用,体现于太九系统中,为"力"的意义;
(2)形,即形态与质地。万物之形的千差万别都是有意义的,是自然界空间能量储存于物质中的产物,是自然界各个层次太九系统的具体象征物。体现于太九系统中,为“卦枢”的意义,它除了有将各种能量带到具体卦位的作用外,还起着平衡卦质与卦气的作用。
(3)味,即气味。为自然界各种不同方式的运动能量储存于物质中的产物。味的存在,是自然界万物间进行生命性大循环的主要传递方式(有万物之“性格”及“语言”的意义)。体现于太九系统中,为“卦质”与“卦气”的双向意义,即:入各卦之味,既起着本卦的卦气作用,同时又起着对应卦之卦质作用。
2、三种能量在太九系统中的具体内涵:
(1)性:热、温、凉、寒。热者升之,寒者降之,温者兴之,凉者抑之;热与温主起卦质作用,凉与寒主起卦气作用。
(2)形:叶、小草的地上部分、飞行之虫鸟、动物之皮、赤色矿物等主入乾卦;果肉、水中植物、饱含水分而茎与叶区别不明显的植物、水中或地面软体昆虫或低等动物、动物之脏、白色矿物等主入兑卦;植物或果实的皮、中空边实的植物、有翅硬壳昆虫或硬壳动物、动物肌肉、紫色或深红色矿物等主入离卦;根或地下块茎、具有弹跳力的昆虫或动物、动物之筋、深绿色矿物等主入震卦;花、寄生于植物上的昆虫、具有较高智慧的昆虫或动物、动物之脑、浅绿色或浅青色矿物等主入巽卦;干心或树胶、鱼类、蛇、壁虎、水中之虫、动物之血、黑色矿物等主入坎卦;根茎、菌生类植物、无翅硬壳昆虫、刺猬、虾、动物之骨、黄色土矿等主入艮卦;籽、土中昆虫及动物、深水动物、动物之腑、大多数矿物等主入坤卦。
(3)味:酸、苦、甘、辛、咸。酸伴随“浊”而入巽,伴随“清”而入震;苦入离;辛入乾兑;甘入艮坤;咸入坎。
3、就万物互通性而言,所有食物对人体均有治疗意义,之所以明确一些物质为药,必有其特殊意义,要么性强,要么味重,要么形态特殊。太九疗之取药原则基本为:尊重古人经验、按需侧重、以系统调系统、注重坎离因素以及因地制宜等。
4、九宫散之组方原则:
按照六十四卦各宫的分类,将每一宫中的本卦、密切卦、对应卦、沟通卦分别视为君、臣、佐、使而作为最基本的方剂布局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从有关卦中分别选药而组成一方,适用于卦质、卦气、卦枢方的组合;力枢方则以本力枢为君,相关二卦之卦枢为臣,对应力之力枢为佐使。
5、用方原则
(1)卦质、卦气病,以质对质、气对气的原则,按卦形对应而配主辅。
(2)卦枢病,配本力之力枢为辅。
(3)力枢病,取对应力中的阴卦枢为辅。
(4)共振病,本力枢为主,相关二卦之卦枢为辅,多以汤剂调理。
(5)复太极体病,一般强项症按常规用方则对待,若四种沟通关系受阻之原因较典型,亦可按导致原因所属之卦意而配辅方;强要求症主看乾坤与震巽,男以泻乾为主、泻巽为辅,女以泻坤为主,泻震为辅;弱配合症之基本原则为泻强补弱,泻强同强要求症,补弱则为补各自弱项,男以补坤、补震配主辅,女以补乾、补巽配主辅。另外,还需特别注重服药时间与服用量的原则,详看第二节之三。
6、九宫药疗法的确立,不仅对一般疾病提出了较为稳妥而治本的调理方法,而且更为一些疑难病(如心理病、精神病、癔病、性病、癌症甚至艾滋病等)的突破,提供了一条思路,虽目前还并非属万能,但就其调节人体全面失衡这一点来看,一定是有益无害的,最起码能延长生命。若患者能与医生紧密配合,甚至完全有可能彻底治愈。

四、药物剂型

九宫药疗法的常规服药剂型是散剂与丸剂;若用于改善体质而又需较长时间服药时,亦可采用酒剂;在遇到急症时,则要先以汤剂纠偏,而后再以丸散调理。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些剂型的制法及注意事项。
1、散剂
适应症:一切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是最优越的服药剂型。
加工方法:用小型中药粉碎机或传统药碾子,将药物加工成粉剂,过80~120目罗即成。包装及服法:可按常规服用量(见“用方原则”之7)的一半,先装入小袋,而后将二小袋并装一个较大的袋中(以便于主辅相配服用),最后再以九袋装一盒(主方用量)与五袋装一盒(辅方用量),以作为一疗程用量。亦可将主辅散剂分别包装,嘱患者掌握用量,直接服用。在服药时,切不可忽视各散的服药时间及引药的选配。引药可煎服,对于一些质轻者或鲜品,亦可以开水冲泡服。
注意事项:在加工过程中,首先应将药物冲洗干净,再晾干;干燥时,最好以自然方法晾晒,或放置火边炕干,切不可猛火烘炒;对于一些含糖量较高的药物(不易干燥),可先在火边烤软,然后离火冷却即脆,速与其他药一起加工(不可久放);加工后的药渣不可大量抛弃,要充分利用,防止比例失调。
2、丸剂
适应症:一切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但不习惯服用散剂者。
制法:按照制散剂的方法加工成药粉;然后将基本等同于药粉重量的蜂蜜入容器中以慢火炼制,炼到能用筷子挑起丝来时即成(此时容器内炼蜜的温度约为118℃);然后用此蜜和药粉,并搀入少量香油,揉匀,搓成小丸,每丸的重量约为散剂重量乘以二;最后以蜡纸包装,再装入食品袋或其他包装盒内密封。其他同上。
注意事项:此种剂型保存期不够长,所以在加工与保管过程中应特别引起注意。首先,炼蜜一定要炼到所需程度;其次,密封程度要好,并存放于干燥通风处,切勿受潮。如能把握好以上环节,丸药的保存期可达1~2年。
3、酒剂
适应症:或用于慢性病中的症状较单纯者,或用于改善阴阳过偏的体质,或用于保健(不可过长服用)。
制法:按九宫散比例配好主辅二方,主方总重量为50g,辅方总重量为30g;分别装入两个瓶内,各灌入上好白酒1斤,浸泡一周后开始服用,按所需时辰每次服用一小杯(10~15g);随服随续,各服完2斤酒后换药;引药亦可组到方中。
4、汤剂
适应症:主用于急性病的初期阶段,症状缓解后,应更为其他剂型。
制法:将主辅二方(并加入引药)各煎两次,每次煎药时间应保持在20分钟左右(以沸腾起算,不可过长);而后分别将各自的两次过滤液合在一起,分别装入两个瓶中,为两天的服药量,每天按时辰各服一半。各方的用量可随不同情况而灵活掌握,但要按照君臣佐使的比例而有所侧重,还要区别主辅方的用量。

三、用方原则

在应用九宫药疗法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主辅方相配,这也是太九疗区别于其他医学的显著标志之一。主辅相配是必须要执行的原则,不然将会削弱疗效甚至出偏。太九系统是一个全息性的“生命单位”的概念,其内部各卦的意义只是一种生命现象的局部体现,也就是说,“卦”本身既有独立性又有全息性。当其处在一个“生命单位”中时,所体现的是它的全息性;而当其一旦与这个“生命单位”脱离,它的生命性也就失去了,而只变成了一个该“生命单位”的局部性痕迹(就物质而言)。所以,不能用孤立的眼光去看待卦,因而我们在制定治疗法则时,尤其要全面体现这一点。九宫药疗法从药物的划分,到组方原则、用方原则的确立,正是这一指导思想的产物。根据太九系统的规律性(即卦与卦之间的各种微妙关系),特制定常规用方原则如下(必要时亦可灵活变通),以供参考。
1 卦质、卦气病之用方则
以质对质、气对气的原则,按卦形对应而配主辅。所谓卦形对应,是指“阴阳爻相抵等于零”的双方。注意,卦形对应的概念一定要同五行相同之二卦的概念区别开来。这种区别体现于场所卦中(非场所卦中不存在),如:乾与兑、坤与艮为五行相同(同属一力)之二卦,而乾与坤、兑与艮则为卦形对应。例如:补巽时配补震为辅;补震时配补巽为辅;补乾时配补坤为辅(反同);补兑时配补艮为辅(反同);补坎时配补离为辅(反同)。治疗卦气病时,原则亦同此。
2 卦枢病之用方则
取本例之力枢为辅(因力枢有沟通二卦之意)。例如:理巽、理震时均配理动为辅;理乾、理兑时均配理静为辅;理坤、理艮时均配理衡为辅;理离、理坎时均配理合为辅。
3 力枢病之用方则
取对应力中的阴卦枢为辅(动、静对应,衡、合对应)。例如:理动时配理兑为辅;理静时配理震为辅;理衡时配理坎为辅;理合时配理坤为辅。
4 共振病之用方则
共振病是体内阴阳严重失衡状况下的产物,多属传染病范畴。在治疗此类病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1)注重诊断结果(尤其是测诊)。无论病情怎样复杂,只要诊断为预后多良者,治疗均较容易;
(2)散剂改汤剂,将引药同时组入方内,并要增大用量;
(3)除以调理本力枢为主方外,还要配以相关二卦的理卦枢之方作为辅方(即一日内服用三种药);
(4)若病情不很危急,亦可采用散剂,但要相对应地配好引药。
5 复太极体病之用方则
(1)强项症。一般情况可按常规用方则对待;若四种沟通关系受阻之原因较典型,亦可按导致原因所属之卦意而配辅方。例如:经常性感冒属乾质虚,按常规用方则,应在补乾的同时而辅以补坤;但若能确定,此种体质是由于长期思念远方异性关系而导致,亦可选补巽(男)或补震(女)为辅方;如果是由于"体息沟通"受阻而引起,则可选补艮(男)或补兑(女)为辅方,等等。
(2)强要求症。主看乾坤与震巽,因为乾坤主“性息沟通”,震巽为中枢,亦主调节性欲,故此,男应以泻乾为主而泻巽为辅(均为男子强项),女以泻坤为主而泻震为辅(均为女子强项)。
(3)弱配合症。主要原则为泻强补弱。泻强可参照上条;补弱,即补相对弱方,男以补坤、补震配主辅(均为男子弱项),女以补乾、补巽配主辅(均为女子弱项)。
6 服药时间原则
确立了主辅相配的用方原则之后,就要涉及到服药时间的问题了。在第六章第四节中,我们已经阐述了五力之质、枢、气(十二气)在一天当中的不同的强发时间以及由此而能引起相关卦失衡的问题,根据这一原理,便可确定出最佳的服药时间(见下表)。无论选择哪两种药为主辅,均要摆脱"早晚服药"的传统习惯,而要按照各药所对应的强发时间来服用(最好选在该时辰的开端),则能显著提高疗效。
九宫散最佳服药时间表
时辰 品名
子时 补坎理坎泻坎
丑时 补艮理艮泻艮
寅时 理衡
卯时 补震理震泻震
辰时 理动
巳时 补巽理巽泻巽
午时 补离理离泻离
未时 补坤理坤泻坤
申时 理合
酉时 补兑理兑泻兑
戌时 理静
亥时 补乾理乾泻乾
7 用量原则
(1)每一方剂中,各药之用量比为:君药为1,臣药为0.8,佐使药为0.6。
(2)各类散剂(或丸剂)的一次服用量分别约为:补散6g,理散5g,泻散4g。
(3)主辅方的服用量之比约为1∶1/2或1∶2/3。
以上均为参考量,不必绝对拘泥。

二、方剂范例

为了能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太九疗的意义,能更全面地把握九宫散的方剂思路及组方原则,因而能进一步地启迪悟性,现在我们按照二十八方的格局,特设如下方例,并结合各卦所主疾病范围,适当提示一些引药,仅供参考。
  学习太九疗不仅仅只在掌握几个方剂,更重要的是能全方位地理解太九思想,提高悟性,提高“变”的能力,方能真正领悟真知。因为本书的选药是有限的,方剂亦不一定能达到最优,更丰硕的太九疗果实还在志者们的悟性中。
1、补乾散
  方例:桂枝(乾质)阿胶(乾质)胡桃肉(巽质)杜仲(艮质)枳实(坤质)蛤蚧(离质)
  主治范围:免疫力低下,自汗怕冷,容易外感等。
引药:姜枣汤下。
2、泻乾散
  方例:麻黄(乾气)薄荷(乾气)蒲黄(巽气)
防风(艮气)茯苓(坤气)厚朴(离气)
  主治范围:鼻塞、身痛、发热、音哑、傍晚潮热以及九窍功能亢进等。
  引药:一般以姜枣汤下;热重者,青蒿汤下;咽喉痛者,银花汤下;音哑者,蝉蜕、凤凰衣(鸡蛋内衣)煎汤下。3、理乾散
  方例:荆芥(乾枢)蝉蜕(乾枢)柏子仁(巽枢)防己(艮枢)砂仁(坤枢)黄柏(离枢)
  主治范围:瘙痒、疥癣、皮肤过敏、斑疹、荨麻疹、白内障等。
  引药:一般以芫荽汤下;痒甚者,薄荷汤下;白癜风者,旱莲草汤下,并配以肉桂30g、破故纸90g酒浸外涂;白内障者,白蒺藜汤下;荨麻疹者,蛇床子汤下。
4、补兑散
  方例:枸杞子(兑质)鹿角胶(兑质)海螵蛸(坎质)
香附(坤质)杜仲(艮质)人参(震质)
  主治范围:消瘦倦怠、面黄贫血、白血病、发枯早白、小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引药:大枣汤下。
  注:主治贫血或白血病时,亦可将方中的枸杞子改皂矾(炒红用,每次服量不得超过0.2g)。
5、泻兑散
  方例:蟾皮(兑气)明矾(兑气)海浮石(坎气)茯苓(坤气)当归(艮气)酒大黄(震气)
  主治范围:肥胖、结石、甲状腺肿、肿瘤、癌症等。
  引药:肥胖者,陈皮汤下;良性肿瘤者,夏枯草汤下;甲状腺肿者,昆布汤下;结石者,金钱草汤下;癌症者,大蒜汤下。
6、理兑散
  方例:五味子(兑枢)栀子(兑枢)檀香(坎枢)草果(坤枢)白术(艮枢)柴胡(震枢)
  主治范围: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倦怠、胁痛、黄疸等。
  引药:一般症状,陈皮汤下;黄疸者,公英汤下;乙肝者,桑叶汤下;胆囊炎者,泽泻汤下。
7、补离散
  方例:阿胶(离质)肉桂(离质)杜仲(艮质)合欢花(巽质)五倍子(坎质)炙甘草(乾质)
  主治范围:全身综合性功能低下,如:精神痿靡、四肢倦怠、动则心慌气短等。
  引药:红花汤下。
8、泻离散
  方例:罂粟壳(离气)矮地茶(离气)葛根(艮气)天竺黄(巽气)海浮石(坎气)麻黄(乾气)
  主治范围:咳嗽气喘、胸满胀痛、梅核气、乳汁不通、上肢酸痛等。
  引药:单纯性咳嗽者,石韦汤下;肺气肿者,鱼腥草汤下;过敏性哮喘者,蒲黄汤下;百日咳者,栀子汤下;梅核气者,苏梗汤下;乳汁不通者,王不留行汤下;胸膜炎者,商陆汤下。
9、理离散
  方例:黄柏(离枢)青黛(离枢)全蝎(艮枢)玫瑰花(巽枢)沉香(坎枢)荆芥(乾枢)〖ZK)〗
  主治范围:各种红肿热痛、痈疔疮疖、淋巴结肿以及其他炎症等。
  引药:红肿者,当归汤下;发热重者,青蒿汤下;溃不收口者,参芪汤下;兼有腹痛者,生姜汤下;痔疮者,地榆汤下(无花果更优);口疮者,肉桂汤下,并配以粗条细辛末敷脐。
10、补震散
方例:人参(震质)炮附子(震质)枳实(坤质)五倍子(坎质)胡桃肉(巽质)鹿角胶(兑质)
主治范围:心动过缓,气短无力,血压及体温偏低,性欲减退,分泌物减少,大便少而期长,月经量少后期乃至闭经等。
引药:一般以葱姜汤下;阳痿者,蛇床子汤下;女子性冷淡者,丁香胡椒汤下。
11、泻震散
方例:黄连(震气)苦参(震气)薏苡仁(坤气)血竭(坎气)天竺黄(巽气)明矾(兑气)
主治范围:心动过速,气促兴奋暴躁,血压及体温升高,性欲亢进,甲状腺亢进,分泌物增多,骨蒸痨热盗汗,月经量过多或提前,痤疮,酒楂鼻。
引药:一般以菊花汤下;心动过速者,蒲黄汤下,并以凉水浸面;体温偏高者,地骨皮汤下;月经过多者,山茱萸汤下。
12、理震散
方例:麦冬(震枢)玉竹(震枢)草果(坤枢)檀香(坎枢)酸枣仁(巽枢)五味子(兑枢)
主治范围:内分泌紊乱,心率不齐,间歇热,昼困夜醒,月经前后无定期,妊娠期反应,眩晕耳鸣脑鸣,厌声过敏症,某些慢性中毒现象以及由内分泌紊乱而导致的不孕症。
引药:一般以青蒿汤下;严重心率不齐者,人参汤下,妊娠呕吐者,陈皮汤下;眩晕、耳鸣、脑鸣者,骨碎补汤下。
13、补巽散
方例:明矾(巽质)樟脑(巽质)淫羊藿(乾质)五加皮(离质)干姜(震质)鹿角(艮质)
主治范围:精神懒散,心情沮丧,嗜眠,记忆减退,抑郁症,老年性痴呆,癔病以及不明原因的昏迷等。
引药:一般以合欢花汤下;癔病者,玉金汤下;老年性痴呆者,蜂蜜汤下;心情沮丧者,芝麻汤下。
14、泻巽散
方例:发(巽气)薄荷(乾气)人工牛黄或牛黄(巽气)青皮(离气)黄连(震气)天麻(艮气)
主治范围:情绪难以控制,坐立不安(多动症),心中恐慌,胆小多疑,精神失常等。
引药:一般以芝麻枣仁汤下;发狂重症,以生石膏150-250g煎汤下(或入玄参同量,更优)。
15、理巽散
方例:黄连(巽枢)蛋黄粉(巽枢)蝉蜕(乾枢)牡丹皮(离枢)麦冬(震枢)徐长卿(艮枢)
主治范围:顽固性失眠,心烦易怒,精神疲倦等。
引药:一般以栀子汤下;顽固性失眠者,枣仁汤下。
16、补坎散
方例:五倍子(坎质)血余炭(坎质)紫河车(兑质)人参(震质)阿胶(离质)香附(坤质)
主治范围:各种出血症以及遗精、白带、尿频、崩漏、静脉曲张等。
引药:上部出血者,栀子汤下;下部出血者,仙鹤草汤下;白带者,益母草汤下;黄带者,车前草汤下;遗精者,核桃(打碎)煎汤下;遗尿者,益智仁汤下;静脉曲张者,马齿苋汤下,并配"东方活血膏"贴于患部上下之穴位上。
17、泻坎散
方例:海浮石(坎气)水蛭(坎气)槟榔(兑气)酒大黄(震气)青皮(离气)茯苓(坤气)
主治范围:脉管炎、心绞痛、动脉硬化、脑栓塞、肝硬化、浮肿、小便闭等。
引药:一般以红花汤下;胸闷不舒或胸部阵痛者,生姜汤下;脉管炎者,银花、玄参各30g煎汤下;肝硬化腹水者,甘遂3g、大枣十枚煎汤下。
18、理坎散
方例:细辛(坎枢)高良姜(坎枢)五味子(兑枢)半夏(震枢)黄柏(离枢)吴茱萸(坤枢)
主治范围:四肢不温,遇寒则关节不利,肠胃痉挛,呃逆,幽门梗阻,贲门狭窄,五更泻,疝气,痛经,附件炎等。
引药:一般以生姜汤下;痛经者,当归汤下;疝气者,陈皮汤下;五更泻者,肉蔻汤下;幽门梗阻者,椒目汤下;贲门狭窄者,灵仙汤下。
19、补艮散
方例:鹿角(艮质)狗脊(艮质)杜仲(离质)淫羊藿(乾质)女贞子(兑质)胡桃肉(巽质)
主治范围:痿症,肌无力,肌萎缩,震颤,小儿麻痹后遗症,骨折恢复期。
引药:一般以黄酒汤下;突然性下痿重症,以炒杜仲90g,水酒各半煎汤下;震颤者,陈皮生姜汤下;促骨折愈合者,骨碎补汤下,同时配服猪骨汤。
20、泻艮散
方例:防风(艮气)天麻(艮气)红花或藏红花(离气)桑叶(乾气)明矾(兑气)蒲黄(巽气)
主治范围:瘫痪、强直、痉挛、肢麻、失语、骨质增生。
引药:一般以黄酒汤下;偏瘫者,黄芪50-100g煎汤下;面瘫者,白附子汤下;失语者,竹沥生姜汤下。
21、理艮散
方例:徐长卿(艮枢)制马钱子(艮枢;严格掌握用量)牡丹皮(离枢)蝉蜕(乾枢)栀子(兑枢)酸枣仁(巽枢)
主治范围:关节疼痛,局部酸痛(如肩周炎、脊椎炎等),或关节肿胀疼痛、发热发红(类风湿性关节炎)。
引药:关节不红肿者,黄酒汤下;红肿者,生石膏汤下。
22、补坤散
方例:〖莱菔子(坤质)槟榔(坤质)人参(震质)龙眼肉(兑质)甘草(乾质)海螵蛸(坎质)
主治范围:纳食不佳饮食偏嗜,倦怠懒言,便干而期长,或兼有寄生虫病等。
引药:一般以麦芽汤下;有寄生虫者,南瓜子汤下。
23、泻坤散
方例:茯苓(坤气)赤石脂(坤气)黄连炭(震气)大蒜粉(兑气)苏叶(乾气)海浮石(坎气)
主治范围:化而不收(食量大却不吸收),内脏下垂(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慢性泻痢(结肠炎),萎缩性胃炎等。
引药:化而不收者,花粉汤下;慢性泻痢或大便不成形者,黄土汤下(取地深层之洁净土);便中带血者,槐角汤下;内脏下垂者,黄芪或棉根汤下(脱肛者,同时以明矾、石榴皮煎汤熏洗)。
24、理坤散
方例:白豆蔻(坤枢)吴茱萸(坤枢)半夏(震枢)泽泻(兑枢)荆芥(乾枢)檀香(坎枢)
主治范围:顽固性腹胀,大便干燥而小便正常(区别于肝硬化腹水),乃至急性泻痢、腹部胀痛、呕吐发热(霍乱症)等。
引药:顽固性腹胀者,槟榔汤下;霍乱者,藿香汤下。
25、理动散
方例:白胡椒(动枢)露蜂房(动枢)蜈蚣(动枢)磁石(震气)发(巽气)寒水石(静枢)
主治范围:神经性头痛(尤其是三叉神经痛),鼻炎或鼻窦炎,浑身游走性疼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痫。甚至还包括"动枢共振"时的梅毒、霉菌性阴 道炎、艾滋病等。
引药:神经性头痛者,蔓荆子汤下;鼻炎、鼻窦炎者,辛夷汤下;癫痫者,胡椒汤下;肋间神经痛者,老鹳草、透骨草煎汤下;坐骨神经痛者,白术山甲汤下;游走性疼痛者,丝瓜络汤下;梅毒者,以土茯苓200-250g煎汤下(可同时配服"清梅散":红粉9g,轻粉6g,水银3g,红枣肉为丸,绿豆大,每日一丸);霉菌性阴 道炎者,匾蓄汤下(同时以蛇床子、黄柏、地骨皮煎汤熏洗);艾滋病患者,可同时配服"补乾散",并以大蒜汤下。
26、理静散
方例:栀子(静枢)寒水石(静枢)大青叶(静枢)薄荷(乾气)槟榔(兑气)露蜂房(动枢)
主治范围:大热、大渴、尿赤、心烦,或大便燥结、腹部胀满等。甚至还包括"静枢共振"时的流行性感冒(高热为主征)、传染性肝炎(急性期)、水痘、天花、麻疹、猩红热等。
引药:高热大汗者,生石膏50g、青蒿30g煎汤下;便秘腹满者,枳实大黄汤下;糖尿病者,山药黄芪汤下;传染性肝炎者,茵陈汤下(可同时配服"理兑散");伴发其他高热型传染病者,石膏青蒿汤下(可同时配服"理乾散")。
27、理衡散
方例:人中白(衡枢)西洋参(衡枢)硼砂(衡枢)当归(艮气)薏苡仁(坤气)乳香(合枢)
主治范围:疲倦消瘦、口干气短、干咳痰稠或痰中带血以及各种结核病和寄生虫病。甚至还包括"衡枢共振"时的丝虫病、血吸虫病、霍乱、传染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引药:羸瘦盗汗久嗽少痰者,百部麦冬汤下;肺结核者,梨汤下;骨结核者,骨碎补汤下,并加服黄蜡巴豆1-2粒(制法:将黄蜡溶化,再将巴豆整入蜡中挂衣,整服);其他结核者,夏枯草汤下;肠内有寄生虫者,槟榔南瓜子汤下;伴发丝虫病、血吸虫病以及急性菌痢者,苦楝根皮汤下,并同时配服"理坤散"。
28、理合散
方例:大黄炭(合枢)藿香(合枢)乳香(合枢)
厚朴(离气)海浮石(坎气)黄精(衡枢)
主治范围:胃痛、口臭、屯酸(浅表性、溃疡性胃炎),及恶心、发热、头闷、体酸重(中暑症)。甚至还包括"合枢共振"时的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鼠疫、白喉、流行性腮腺炎、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伤寒等。
引药: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者,滑石汤下;中暑者,香薷苏叶汤下;腮腺炎者,夏枯草汤下,并配服全蝎鸡蛋1枚(制法:将全蝎1枚入鸡蛋中焙熟);各种高热型传染病,青蒿虎杖汤下(各30~50g)。

一、组方原则

九宫散并非是一类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药物,而是一类通过太九系统内之各种微妙联系,因而全面促发人体内的自我调节与自我修复能力,最终实现恢复平衡之目的的综合调理性药物。故此,它的组成并非是单纯从药效出发的(当然有继承前人经验的意义),而从更大程度上则是在体现着太九规律这个总意义的。从选药、对应发病机理一直到自然界各种物质及现象间的各种时空关系,整个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疗效之所以可靠而能治本,正是由于有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作保证的:第一,从人体太九系统之内机制上进行根本性调理;第二,在一日内,岔时服用两种相对应的药物,同时从两个方面来平衡阴阳;第三,高度浓缩了前人经验。
  能否真正体现出九宫散之本意,组方是个关键,而组方的优劣,又取决于悟性的高低和太九思想的理解程度。故此,为启迪读者悟性,我们特制定了如下组方原则(当然并非绝对),仅供参考。其基本宗旨为:遵循太九规律,依照君臣佐使,药物少而集中,伴以灵活变通。
(一)方剂布局
方剂布局需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太九规律,二是君臣佐使。
  从六十四卦各宫中可以看出,每一卦同其他卦的关系亲疏是有律可寻的,即:凡属为本卦之密切卦、对应卦、沟通卦者,均可视为本卦之亲(关系较为紧密)。两个密切卦首出现在各宫的第二、三位上,一个对应卦首次出现在各宫的第四位上,一个沟通卦首次出现在各宫的第七位上。例如乾宫:
卦名 关系状况
乾为天 本卦重叠
天风姤 本卦与密切
天山遁 本卦与密切
天地否 本卦与对应
风地观 密切与对应
山地剥 密切与对应
火地晋 沟通与对应
火天大有 沟通与本卦
从上表可以看出,乾卦的两个密切卦是巽与艮,对应卦是坤,沟通卦是离。其他各宫均仿此(详见第四章第三节之四)。
  明确了以上道理,我们便可用一“公式”来表示这种关系,并将其作为组成九宫散的基本原则。能够准确反映这一关系的“公式”莫过于“君臣佐使”格局了(亦曾是传统中医的组方原则)。本卦为主,可视为“君”;两个密切卦有协助本卦之意,可视为“臣”;对应卦有从相对一方与本卦构成平衡之意,可视为“佐”;沟通卦有传达与信使之意,可视为“使”。这是多么天衣无缝的组合呀!
  为了使药物能够起到种类少而功效集中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最低的种类数来对应以上原则(必要时亦可平均增加),即:君药为两味,臣药各一味,佐药一味,使药一味,共计六味,一方乃成。但要切记,君臣佐使轮到何卦,就到何卦中去选药;至于卦的质、枢、气问题,在选药时的一般原则是,质选质,枢选枢,气选气,但在特殊情况下,亦可灵活地作交叉选用。
例一 补乾散:假如我们从“补乾质”药中选桂枝与阿胶(其他亦可),从“补巽质”药中选胡桃肉,从“补艮质”药中选杜仲,从“补坤质”药中选枳实,从“补离质”药中选蛤蚧,那么,这个方剂的思路便已告成,即:桂枝、阿胶、胡桃肉、杜仲、枳实、蛤蚧。主治:全身性机能低下、自汗、怕冷、容易外感等。无疑是个优良配伍,补中兼行,滋而不腻,并能充分体现各物质、各形态的能量意义。
例二 理兑散:假如我们从“理兑枢”药中选五味子与栀子(其他亦可),从“理坎枢”药(密切卦)中选檀香,从“理坤枢”药(密切卦)中选草果,从“理艮枢”药(对应卦)中选白术,从“理震枢”药(沟通卦)中选柴胡,那么,这个方剂的思路便已告成,即:五味子、栀子、檀香、草果、白术、柴胡。主治: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等。无疑是个优良配伍,于补肝、柔肝、理肝、利胆、降醇为一体,泻不伤本,补不滋腻,并能充分体现各形态的能量意义。
例三 泻艮散:假如我们从“泻艮气”药中选葛根与天麻,从“泻离气”药(密切卦)中选红花,从“泻乾气”药(密切卦)中选麻黄,从“泻兑气”药(对应卦)中选枳实,从“泻巽气”药(沟通卦)中选人工牛黄,那么,这个方剂的思路便已告成,即:葛根、天麻、红花、麻黄、枳实、人工牛黄。主治:瘫痪、强直、痉挛、肢麻、失语、骨质增生等。无疑是个优良配伍,于解痉、活血、理气、发散、清脑为一体,发而不过,清而不猛,并能充分体现各物质、各形态的能量意义。
  以上我们介绍了各卦(质、枢、气)的方剂布局问题,此类方剂共二十四项内容。另有四项反映“力枢”病的方剂,情况较为复杂,不能以此布局对待。
 力枢病的产生多由相关二卦失衡所引起,失衡程度轻者,为一般型;严重失衡者,则为共振型。在考虑方剂布局时,均指一般型,共振型留在“用方原则”中处理。
  理力散的意义主在平息搏发之力枢,而该力枢之所以搏发,除时空因素外,另与相关之卦的卦气虚有直接关系,故以理力枢药为君(选三味),以相关二卦的泻卦气药为臣(各选一味),以对应之力(动静对应、衡合对应)的理力枢药为佐使(选一味),一方乃成。
例四 理动散:假如我们从“理动枢”药中选胡椒、蜈蚣、露蜂房(其他亦可),从“泻巽气”药中选发 ,从“泻震气”药中选玄参,从“理静枢”药中选栀子,那么,这个方剂的思路便已告成,即:胡椒、露蜂房、蜈蚣、(以苦参水浸后煅存性)、玄参、栀子。主治:神经性、游走性疼痛以及鼻炎、癫痫等。这无疑是个较优良的配伍,对于这类中枢系统失衡的复杂病症,只有以多种物质、多种形态的组合来平之,方为万全。
(二)灵活变通
“变”是易学的精髓,太九疗医学亦是一门“变”的医学,其基本立足点在于,既要遵循太九模式,又要把握灵活变通。九宫散方剂布局的确立,是原则体现太九模式的产物,但要能使其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则还有赖于变通原则的灵活运用。
  在考虑九宫散方剂组成的成分及配比时,除了把握好方剂布局的大原则外,还应针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体质而予以不同对待,具体作法可在选药、用量、引药选配以及主辅方选配中得到补充与完善。
1 体质变通
  人的个体差异是多种多样的,难以把握其规律性。站在服药治疗的角度上看,主要体现在对药性的过敏程度和药量的耐受程度两方面。对于前者,首次开药时,不应多开,先开一两次,观察患者反应,直到感觉疗效满意而无任何不良反应时,在适当确定服药期限(尤其是慢性病),不必过分拘泥用方原则或方剂布局原则。对于后者,要把握好在无不良反应的前提下而逐步加量的原则,假如服用的是散剂或丸剂,在必要时,甚至可加到在同一时辰内连续服用两次同种药(汤剂自行掌握用量)。还需注意的是,有些人对药物的过敏反应不全是出在药性上,有时药量过大也可导致,故需认真观察。
  另外,年龄与性别的不同,亦应注意用量的多少,这亦属体质变通范畴。
2 病情变通
  九宫散是个大格局,它的治疗意义体现在病机上,通过全面调整阴阳、促发体内的自我调节与自我修复能力而达到平衡,这是其根本宗旨。但就症状而言,即便在一个大类型内亦有多种表现。为了更直接地切中要害而提高疗效,为了使共性与个性能高度统一,我们亦可采取在主方不变的基础上,或在辅方上变通,或根据不同情况而选配不同引药的方法,来补充或完善,则更能体现出太九疗的优越性。
  如以上所举之“理兑散”,主治: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疲倦乏力、胁痛、黄疸等,凡是此范畴的病服此方均有效;但并非每个患者都全部具有这些症状,各有侧重或突出点,所以,我们可在引药上适当变通。如:黄疸者茵陈或公英汤下;乙肝者桑叶汤下;胆囊炎者金钱草或泽泻汤下等。如此作法,既不失太九疗的系统概念,又继承了前人经验,还能与现代医学的概念结合起来,实乃万全之举也。
3 季节变通
  季节(包括月份)不同,时空效应不同,因而易发疾病的种类也必然不相同(详见第八章第二节)。什么季节患什么病,便用相对应的药物来治疗,这一点已很明确,当然这里亦有季节变通的含义。我们之所以又强调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那些慢性患病者而言的。这些患者一年四季随时都可能来就诊,虽病的本质不会变,但季节不同亦有不同表现,如:有时轻一些,有时重一些,有时还可能增加症状或减少症状等。
  遇此情况,便需考虑变通问题了。主要变通原则有两条:
  (1)注重诊断结果。无论是什么病,无论是何时来,凡诊断结果与患者的“定型”印象不吻合时,以诊断结果为主。要克服凡患者反映是高血压就泻震,凡患者反映是咳喘病就泻离的“公式”思想,因为,高血压也好,咳喘病也好,在其稳定期和发作期的体内状况是不同的,故在治疗原则上亦应改变,这才是治本之道也。
  (2)如诊断结果与患者的病情基本吻合,也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而在选配辅方或引药上有所变通。其基本原则是:春天侧重补兑,秋天侧重补震,夏天侧重补坎,冬天侧重补离(泻则相反),此乃平衡阴阳之大法也。
4 地区变通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录了我国的九州风俗及患病特点,很有参考价值,如云“东方其病多疮疡;西方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北方其病脏寒生满,其治宜炙;南方其病多挛痹,其治宜微针;中央多瘘病,其治宜导引按跷”。
  我国古代的医家们都是十分重视因地制宜原则的,这正是《周易》思想的具体体现。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在本章第一节中已作了详述。在此,我们只提示一下在不同的地区应如何把握主方的选择的问题。
  从补卦质角度看,应遵循东方补兑、西方补震、南方补坎、北方补离、中央补艮为主的原则;从泻卦气角度看,应遵循东方泻震、西方泻兑、南方泻离、北方泻坎、中央泻坤为主的原则;从理卦枢或理力枢的角度看,则应遵循东方理动、西方理静、南方理离、北方理坎、中央理合为主的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