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心病“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临证运用

 杏林脉香 2014-07-31

中医心病“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临证运用

编者按:中医心病学是专门研究心系病证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内涵广泛,病证复杂。为了提高心系病症的临床疗效,数十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沈绍功教授进行了深入探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料,提出“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的诊治新法,并制订了整体方案。临床实践表明,这种单元组合式的辨证分类法,可以客观地反映临床病变的实际,比较符合错综繁杂多变的临床证类,做到辨证的相对准确性,也便于实现辨证的实用化,使医师临证时胸中有数,用药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切中病位。

中医心系病证是一系列复杂的、多因素疾病。从中医角度来讲,心病有3个内涵:一是与“心主血脉”功能相关的疾病,包括西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二是与“心主神明”功能有关的疾病,包括西医的某些高级神经系统疾病;三是与其他脏腑相关的疾病,如由心功能失调诱发的某些口腔病、泌尿生殖系疾病等。治疗须遵循渐进式、个体化的原则。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首先突出辨证论治原则,并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古训:速效止痛治标,以理气、化瘀、祛痰为主,分辨寒热,“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长效治病求本,以补气、养阴、温阳为主,分辨气虚、阴虚、阳虚,“虚者补之”。其次,强调疗效、剂型、产品的序列配套,形成整体治疗。全国多家医院医生、临床数千例患者的验证表明,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辨证准确,疗效确切。

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

中医心系病分为本虚、标实两个方面。本虚确立3个单元,即心气虚损、心阴不足、心阳不振;标实也确立3个单元,即痰浊闭塞、心血瘀阻、寒凝气滞。心气虚损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结代。主症气短乏力,兼症神疲自汗,隐痛阵作,面色少华,动则加重。而心阴不足证,舌红苔净,脉细数或代促。主症五心烦热,兼症隐痛忧思,口干梦多,眩晕耳鸣,惊惕潮热。心阳不振证,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尺弱或结代,甚则脉微欲绝。主症形寒心惕,兼症闷痛时作,面白肢凉,精神倦怠,汗多肿胀。痰浊闭塞证,舌暗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主症闷痛痞满。兼症口黏乏味,纳呆脘胀,头重身困,恶心呕吐,痰多体胖。心血瘀阻证,舌紫暗或紫斑,舌下脉络显露,脉涩或结代。主症刺痛定处,兼症面晦唇青,怔忡不宁,爪甲青紫,发枯肤糙。寒凝气滞证,舌暗红,苔薄白腻,脉弦紧或结代。主症遇寒则痛,胁胀急躁,兼症彻背掣肩,手足欠温,畏寒口淡。

确立每个单元以舌象为准,根据主症和一项兼症,再根据临证实际加以组合,形成病变组合证类。如“胸痹心痛·心气虚损、痰浊闭塞证”;“胸痹心痛·心气虚损、心阳不振、心血瘀阻证”;“胸痹心痛·心阴不足、心气虚损、寒凝气滞、心血瘀阻证”等。证候分类的排列按轻重主次的顺序,均可入选。

临证运用

43岁心肌病男性患者,因饮酒出现心慌气短,伴头晕乏力,经治疗好转后又因劳累再次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西医诊断为酒精性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Ⅳ级,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后经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西医建议患者接受心脏置换术或心瓣膜环置换术。中医诊断为心悸,心阳不振,水气凌心兼有心血瘀阻证。

《证治准绳·惊悸恐》:“心悸之由不越两种,一者虚也,二者饮也,气虚者由阳气内虚,火气内动为悸也,血虚者亦然。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为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不自安,故为悸也。”患者过度饮酒,损伤心脾肾之气,日久损及其阳,故出现纳谷不香,腰膝冷痛;清阳不升则头晕乏力;面唇青紫系心血瘀阻之象;心火不能潜降,故睡眠不安;动则耗气,故劳则气短;小便量少为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其病位在心脾肾,证属心阳不足,水气上犯,血脉瘀滞。采用温振心阳,逐水通脉,活血化瘀治法,投沈绍功经验方补心养血汤合三参饮加味。具体处方为西洋参5(另煎兑服),三七粉3(冲服),生黄芪10,当归10,苦参10,丹参30,生杜仲10,槲寄生10,郁金10,石菖蒲10,黄精10,桂枝10,生薏苡仁10,红花10,鸡血藤10,车前草30,炒葶苈子10。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连服七剂。患者服药后胸闷气短明显减轻,头晕乏力好转,呼吸通畅,仍形寒肢冷,腰膝凉痛,口唇发绀,面色青紫,睡眠欠佳,食欲不振,小便量少。心率86/分钟,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频发室早5/分钟;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其心阳已振,心神不宁,故加夜交藤、珍珠母、生牡蛎镇静安神;仙鹤草、太子参益气养血;连翘清热凉心为佐药。带药30剂,加服正泰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服至27剂时,患者已能上班,且无明显不适。

分析:处方选用沈师经验方补心养血汤合三参饮加味,其中补心养血汤由西洋参和三七粉组成,西洋参有大补心气之功,三七粉养血和血,两药相配补而不滞;阳虚必伴气虚,为了加强补气之力故加仙鹤草、生黄芪、太子参;阴血同源,配当归、黄精养阴补血;因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及心衰,故三参饮中用西洋参易党参,增加补气强心之功;丹参既活血化瘀,又能引药人心;苦参专泻心经之火,抗心律失常;桂枝温通心阳。诸药相配能促进心脏释放心房肽激素而达到强心利尿作用。纵观全方,辨证准确,配药特殊,如此严重扩张心肌病Ⅳ级心衰患者,不足月余,得以控制,恢复上班。

6岁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就诊两个月前因感冒发热,体温在38.5-39.3之间,服用感冒清热冲剂、百服宁等药,外感症状缓解,但仍低热(37.2-38.5),心前区疼痛。在某儿童医院做心电图显示:心率84~130/分钟,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西医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经消炎及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近两周来,患者心悸气短,低热咽痛,食纳不香,脘腹疼痛,大便干燥,夜眠不安,寐中汗出。患儿舌尖红有紫斑,苔黄腻,脉结促。血压80/50毫米汞柱,体温37.5,心率114-130/分钟,心律不齐,扁桃体红肿Ⅱ度,无脓点。就诊前3天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肌酶各项均增高。中医诊断为心悸。热毒外袭,痰浊闭塞,心血瘀阻证。治疗以清热解毒,通腑宁神,佐以祛痰活血,选用《温病条辨》银翘散加减。处方为金银花10,连翘l0,生甘草5,青蒿10(后下),牛蒡子5,桑白皮10,芦根10,莱菔子10,车前草15,焦三仙30,生鸡内金30,全瓜蒌15,丹参15,生牡蛎15。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连服14剂,服药后,患儿低热发于下午及傍晚,37.2-37.4,其余时间体温正常,心悸气短明显减轻,食欲增加,大便两日一行,近日易感乏力,夜间汗出,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数。血压升为90/60毫米汞柱,心率减为114/分钟,心电图Ⅱ、Ⅲ、aVFT波低平,心肌酶谱已正常。其热毒渐清,脾胃气虚之证显现。治疗改为益气健脾,佐以清热解毒。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生黄芪l0,党参10,升麻5,柴胡5,陈皮10,生白术5,连翘10,全瓜蒌15,莱菔子5,丹皮5,地骨皮5,丹参10,桑白皮5,知母5。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连服1月。服药后,患者偶有午后发热,持续约1小时,体温37.2左右,精神转佳,食欲增加,大便正常,心律不齐,加苦参、野菊花、川芎、石韦;气短乏力,加玄参、黄精、西洋参、仙鹤草;低热汗出时加鳖甲、知母、丹皮;咽痛甚时,加射干、牛蒡子。经两个月加减治疗,患儿已无低热,食纳馨香,二便自调,活动如常,体力恢复。上述药做成丸剂,每次3,每日两次,巩固两个月,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率89/分钟。患儿恢复上学,随访5年未曾复发。

分析:患者属热毒侵袭肺卫,气血运行失和,痰瘀互结。方选辛凉解表的银翘散加减。患儿咽痛,此为热毒上炎,故选连翘、金银花、生甘草清热解毒,药理作用有抗乙型链球菌感染之效。病在肺胃,肺与大肠相表里,桑白皮、莱菔子泻肺通便,驱邪外出;风热壅痰,涤痰为先,故佐清热祛痰的全瓜蒌;小儿脾胃娇嫩,治疗时应顾护脾胃,加焦三仙、生鸡内金健脾和胃;青蒿、芦根退热、止渴而不滋腻;射干、牛蒡子祛痰解毒,为治咽圣药;丹参养血活血;莱菔子祛痰通便,车前草祛痰利尿,既助涤痰之力,又使邪从二便排出体外。实证已去,扶正为要,孩童应以补益中气为本,故选用补中益气汤扶正祛邪,随证加以玄参、黄精、西洋参补气养阴,气阴互根,养阴增加补气之力,仙鹤草补益心脾之气而不碍胃。低热多用鳖甲、知母、丹皮、地骨皮清热凉血,全方取其甘温除热之意。早期祛邪为主,清热解毒,顾护脾胃;中后期扶正祛邪,益气养阴,兼以清热解毒。治疗儿科诸疾,时时勿忘健脾和胃,保护胃气,振奋食欲,这是取效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