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邱老用药心法(1):临证用药对投药剂量的选择

 康泰wjr图书馆 2018-05-23

邱健行教授出生于番禺中医世家,自幼耳闻目睹长辈济世救人之术,1965年从广中医中医系毕业后开始了“中医人生的历程”;在清远工作期间,拜当地名医黄峰主任为师,逐渐掌握了中医治病的精髓,人称“小黄峰”;1974年被任命为清远中医院业务院长。期间结识了他的岳父佛山名医管铭生(1978年被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岳父祖上三代都是佛山有名的中医名家,第一代是清代二品军医官管金墀(chi);管铭生老先生精通《伤寒论》善治内科疑难杂症;邱老从岳父身上学到了精湛的医术,一生行善的高尚品德,为日后行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邱老喜欢读的中医书《内经》《伤寒论》《金贵要略》《陈修园医著》《邓铁涛临床经验辑》。


邱老在用药方略上,首先强调 “药物治病,用量要准”,临证时:

第一要估计患者体质强弱,强者用量宜大,弱者剂量宜小;

第二要度量病势轻重缓急,重症急者宜用量重,反之则轻;

第三要考虑患者的饮食、居住劳作以及族群的风土人情、 行为习惯和季节、地域变化。

在投药无效时,须细究其因,是药不对证,还是药不胜病。

若药不胜病,即使辨证准确,无异于养奸为患,任邪猖狂,疾病难愈。

药轻病重,尤如隔靴搔痒,无济于事。

反之药重病轻,诛伐无过,则误伤正气,病亦难除。


因此用药的剂量大小一定要与病情程度、体质强弱相对应,反对不加思
索地平均用量,主张突出君药,剂量足大,主领全方合力,直捣病所。



例如:一王姓乳娥患者
症见咽痛,高热(T39.5'I),头身痛,咽充血,



双侧扁桃体三度红肿伴有化脓点,舌红苔薄黄少津,脉洪数,

先予银翘散、桑菊饮加减,效果不显;

后考虑热毒深重,药轻病重,于是在上方中加入:


岗梅根、板蓝根各30g,水牛角30g,石膏30g,

增加大剂清热解毒、清气凉血之品,服药当晚即热退身凉脉和缓。


又例如,一陈姓女病人,便秘20余年,无便意,排便无力,临厕努挣则大汗、乏力,靠服“常润茶”、爬山运动后方可大便,舌淡胖瘀暗,苔黄白厚腻,脉沉细;

予枳术丸加减,投三剂无效,后将原方中白术剂量从15g加大至45g,增加3 倍用量,则有便意,大便通畅。

因此用药剂量大小,一定要与疾病程度轻重相对应,方能药到病除。



    二、药性与药用的取舍



   

邱老治病深谙药性,用药十分注重甄别同一类功效相同药物之间存在着的药性、药效强弱程度差异,做到药性、药效的强弱程度与病情轻重程度丝丝入扣,这是取得良效的关键。


例如邱老善用的清热类药物中,认为:

凤尾草、火炭母、败酱草、蛇舌草、栀子、黄芩、黄柏、黄连

其寒性程度依次渐增,清热燥湿之力依次渐强;


补气药中,沙参、太子参、党参、黄芪

温热之性依次渐增,补气之力依次渐强。


    邱老注重方药中药性与药用间的取舍,比如:

治疗痰热壅肺咳嗽的自拟连夏蒌杏汤,

方中用法夏取其化痰之用,弃其温燥之性,

而黄连则是取其苦寒之性,舍其燥湿之用。


邱老还常用:

麦冬配法夏,因法夏祛痰力强,但性温燥,不利燥痰咳嗽,故用麦冬甘寒清润养肺之性,

邱老将此药对形象地比喻为 “洒水扫地”,用于治疗燥痰或痰热咳嗽。


欢迎各位读者,同道,老师分享,指正。








敬请期待下期→

分享邱老“用药心法(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