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论备考技巧与策略1

 望月观星 2014-08-01


申论考试之道之申论备考技巧与策略一:大纲引领方向

  

  为什么在申论考试中要强调考试大纲呢?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大家一定要弄清楚现在的申论考试分为副省级以上的综合管理类及副省级以下的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两类,所以大家在报考职位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属于哪一类的考试,因为两类考试是有明显区别的。考试大纲尽管给出了二者的区别,但它是以一种官方文件的方式给出的,这里我们从备考的角度来看看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第一个题型是阅读理解,两类考试的区别在于,管理类(特指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下同)在阅读理解部分的要求是看得透、看得深,也就是说你在透过材料把这个问题讲清楚的同时,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题型不仅仅是一个概括题还是一个分析题,所以在解答这一题型时,要根据要求加入自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也就是加入你的分析部分。报考执法类(特指副省级以下的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下同)的考生,只要看得清、说得清就可以了。你只要把你看到的材料清清楚楚地、有条理、有层次地、准确客观地反映出来就可以,不需要加上你的深度理解,这就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第二种题型是管理类考综合分析,执法类考贯彻执行。对管理类的考生来说,综合分析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综合分析类的题目去年考的是启示题,要求大家在准确理解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推理和引申。所以这里面就涉及思维的能力,接下来第二部分会讲这方面的内容,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三个题型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考试大纲的标准表述也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管理类要求分析问题根源,即诊断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判断对策有效性这三个步骤都要有,强调的是系统性、全面性,它让大家提出来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表述要简单但内容要系统。对于执法类的考生,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部分考查的是大家的两个能力,一个就是考纲当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一个就是贯彻执行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的是有效性,贯彻执行考查的是可行性,这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要注意,它不要求执法类的考生对问题作出判断,只要你提出对策,突出对策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每个政策的五个要素,即政策的主体、政策的对象、政策的内容、政策的方式、政策的目的和效果都写具体就行了。 

  第四个题型就是写作表达。在表达方面,大家也要注意,也是有区别的。管理类强调三种表达的方式:说明、陈述和议论;执法类只强调两种,即说明、陈述或者阐释,不包括议论。所以管理类的考生最后可能写的是一篇评论文或者政论文,而执法类的考生最后很可能写的是一篇策论文。 

  简单总结一下,管理类强调的是一种宏观思维、系统方案、务虚分析。执法类强调的则是一个微观的具体应对,更加注重具体性。这就是送给大家的第一句话,叫大纲引领方向,即一定要根据你的职位确定你接下来的复习方向。 

  2011年国考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的重要性。从主题来说,副省级考查的是黄河文化问题,地市级考查的是涉农教育问题。从宏观层面来说,两者都涉及文化维度,副省级申论考试从黄河治理开发的角度考查文化问题,而地市级申论考试则是从涉农教育的角度考查文化问题。

  相关链接: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在具体题目设计上,2011年国考副省级以上试题强调考查考生的申论思维和综合思考能力。第一题第1问为概括+分析题,侧重考查概括基础上的综合分析能力,第2问为单一式的概括题,侧重考查依据给定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第二题为概括加对策题(案例启示类),侧重考查概括基础上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三题宣传手册看似形式很新,实际上就是概括题,但要求考生统揽所有材料;大作文题 “看似开放,实际封闭”,要求考生写出一定的思想高度来。

  2011年国考地市级题也着重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概括能力。例如,第一题的第1问,虽然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概括题,但对考生运用归纳性思维进行概括的能力要求很高,是近年来少有的好题;第二题公开信其实质考查的也是考生的概括能力和贯彻执行的能力;第三题要求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也是常规题。本套试题的设计虽有新颖之处,特别是对公开信的考查和最后一篇作文的考查,但总的来说也是中规中矩的,如果掌握了答题方法,即可进行较好的解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