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年第一期,发表了康叶钦的文章《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读了以后引人深思。 2012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 Learning大规模开放在线学习)在哈佛、斯坦福、MIT三位大学名校长的倡导和推动下,形成热潮,同时也引发了广泛深入的争论:信息时代的学校课堂向何处去?成为大学、中小学、乃至企业家、政治家和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MOOC 作为一种新诞生的课程模式,必然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这正好能激发和吸引全世界的聪明的头脑,为破解这一系列时代课题、难题而贡献智慧……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出现,就是强有力的证明! 康叶钦的文章对SPOC做了详尽的跟踪研究和深入评介,有理有据,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美国大学在网课程世界流前沿的艰难探索和引领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擅长分析思维、批判思维的西方学者,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本论文的标题《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不知是否康叶钦先生的原创?以此吸引读者眼球,不失为成功的策略,但如果从学术的视角辨析,我认为则有失科学性,MOOC 作为一种网络课程的时代潮流方兴未艾,SPOC确实是对MOOC 的批判和超越,但更应该看作是对MOOC的补充和完善,将此判定为MOOC之后的一个新时代,显然有失偏颇。 如果能把SPOC和MOOC内在地融为一体,则不仅是网络课程发展的有效策略,而且是必由之路。这正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太极思维”、中庸之道(执两端、行中道)。 近百年来,中国人太习惯于跟在西方人背后亦步亦趋,教育上更是唯西方马首是瞻,西方人提出“翻转课堂”,中国从大学到中小学的课堂就都跟着翻转起来……我们近15年在大学和中小学课堂中探索学习科学与技术、探索网络课程,深切地感受到:传统课堂的提升、改造和网络学堂的创设,应该是有机结合、阴阳互补、融为一体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太极学的理念与实践模式。 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西方的“太极学堂”呼之欲出了! SPOC和MOOC绝不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极端,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东西方学者携起手来,共同探索阴阳互补的“太极学堂”未之之路、希望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