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凰周刊,为全球华人提供独立意见!

 西北翰林学士 2014-08-01

看重创造力的美国社会

[内容摘要]:在美国,“创造力”、“创造性”历来是一个重大社会议题。有关的专著相当多,目前“好读”网站列有42种,“亚马逊”线上书店列有“关于创造力的10本最佳作”,其中有《生气勃勃的创造力:具创意天才的秘密》《创造性思维技巧手册》《创造力的性质》《如何能拥有更大的创造力》《永恒的创造力》《领先于创造关头:经由创造性解决问题赢得竞争优势》

现代人类生活中有许多重要东西都是美国人发明的。

1752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这位政治家和科学家还有其他很多发明。

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发明汽船,他的“克莱蒙特”号汽船在纽约港下水,沿哈德森河航向奥尔巴尼。

1844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电报,即用点和线代表文字、数字和标点的“莫尔斯电码”。

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电话。他在电话上说的第一句话是:“沃森先生,到这儿来,我需要你。”沃森是其助手,后来,人们对贝尔说:“发明家贝尔先生,我们需要你。”

1879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他还拥有其他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他曾在新泽西州门罗公园创办“发明工厂”,故被人戏称为“门罗公园的术士”。

1902年,威利斯·卡里尔发明空调设备系统,能使室内保持清洁、恒温、恒湿的空气。

1903年,莱特兄弟试制飞机成功,其“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在俄亥俄州代顿飞离地面。

1927年,菲洛·法恩斯沃思发明电视录像机和接收机,使家家户户后来都有了电视机。

1942年,约翰·阿塔纳索夫创制成功一台真空管计算机,即ABC电脑。

1945年,约翰·埃克特和约翰·莫克利据ABC电脑的数字计算技术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批“E时代”发明家相继出现:摩托罗拉公司的马丁·库珀、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芬·沃兹尼雅克、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特尔公司的安德鲁·格罗夫和罗伯特·诺伊斯、谷歌公司的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陆续出现于电子时代——“创造性时代”的手机、个人电脑、软件语言、搜索引擎及其他电子产品,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发明即创造,就是创造新事物、创造新方法。美国历来在科学技术方面有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经济学等奖的获得者很多都是美国人。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社会推崇创造力,器重有创造力的人,并用各种方式来鼓励人们去创造、去发明;除了科学技术,也在文化、艺术方面去开拓、去创作,于是在电影、科幻小说、连环漫画、卡通片、流行音乐、文学等方面也以新颖、独特的内容和形式产生广泛影响。

一个重大社会议题

在美国,“创造力”、“创造性”历来是一个重大社会议题。有关的专著相当多,目前“好读”网站列有42种,“亚马逊”线上书店列有“关于创造力的10本最佳作”,其中有《生气勃勃的创造力:具创意天才的秘密》《创造性思维技巧手册》《创造力的性质》《如何能拥有更大的创造力》《永恒的创造力》《领先于创造性关头:经由创造性解决问题赢得竞争优势》,等等。

有关的杂志也不少,如《创造力月刊》(现另有网站),《创造性行为》《创造季刊》《创造力研究》《思维技巧与创造力》《创造与发明》,等等。

有关的语录流传甚广,如:

“终止思考'创造’就是终止生命。”(本杰明·富兰克林)

“我将凭我的意志向前迈步,不仅有行动,而且有信念,相信我自己的现实作用和创造能力。”(哲学家威廉·詹姆斯)

“你不会用尽你的创造力。你越多用,就越有创造能力。”(女作家玛雅·安吉洛)

在美国,更有以研究创造力问题著称的学者,如心理学家J.P.吉尔福特(J.P.Guilford)和艾里斯·托兰斯(Ellis Torrance)

吉尔福特曾提出“智力结构理论”,认为人的思维有两种不同形式:分散的、求异的思维和聚合的、求同的思维。求异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有关,有能力利用记忆对无结论的问题作出独特的多样化回答;求同思维则对每一个问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他的专著《创造性才能》(1986)论述了创造性才能的性质、用途和培养。他说,迄今为止人们获得的最有意义的认识之一是,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地分布于整个人类中间。

托兰斯十分重视由吉尔福特倡导的对求异思维的测试,1984年在佐治亚州大学成立“托兰斯创造力和才能培养研究中心”,经过在学生中间的反复实践,在吉尔福特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试”(TTCT),要求从五个方面测试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思想的联连贯性。思想的独创性。对思想的概括能力。有思想的精心策划能力。对仓促终止思想的抵制能力。由于TTCT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托兰斯被誉为“创造力研究之父”。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托兰斯向一批教育家做过调查,请他们归纳有创造力的学生的特点,他们总结出五个特色:思想和行为有独创性;思想和行为有独立性;有丰富的想象力,能言善道;不随波逐流,不在乎他人认可与否;好奇心强,喜爱提问、辩论。

美国学校,尤其是大学都重视有关创造力的教育,有的举办讲座,有的专设课程;有些教授撰文著书,论述教育与创造的关系。

如普林斯顿大学曾举办题为《创造、发明与社会》的讲座,旨在使学生了解创造、发明对促进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从而努力发展自身的创造力。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今年暑假开设短期的“零计划课堂”,招收各地中小学教师,由教授们讲述并与学员一起讨论这样一些问题:你们如何为难以想象的未来培育年轻一代?你们怎样通过深入教育使学生们善于解决复杂问题?你们怎样鼓励学生们爱上学习?而“零计划”四个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我们如何用最好的办法来鼓励和培养我们的学生以及我们自己作创造性思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俄亥俄州鲍灵格林州立大学教授丹尼尔·法斯科在《创造力研究》杂志上发表题为《教育与创造》文章。他指出,正如吉尔福特所说,“综合性教学应包括洞察力和创造力这两方面”,我们的“P-16”(从学龄前至大学四年级)学校应该增加关于创造性和创造力的教育,因为从最全面的意义上来说,创造性是接受教育的关键,创造力是解决人类最严重问题的关键。

得克萨斯州科技大学一名教授与佛罗里达大学一名教授合写的论文《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中的创造潜力》强调指出,在高等教育面临教学必须适应社会需要这一挑战面前,大学各科系都应安排有关创造力的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身上的创造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论文详列“创造”课程的目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在更多大学推广。

美国政府以及一些大企业也重视对有创造力的人才的发掘。美国总统学者奖、英特尔科学天才发现比赛(前身为西屋科学天才发现比赛)均为发现年轻一代中的科学人才而设,学生们一进入高中,就得思考如何学得深、有发现,最终能参赛获奖。获奖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平时在课堂上敢问问题,爱与老师和同学辩论,最后能写出题材新颖、内容有创意的论文。

理查德·佛罗里达的“三T理论”

有关创造性和创造力问题的探讨、辩论,在美国一直不断,甚至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气氛。

经济学家、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理查德·佛罗里达于本世纪初提出了“三T理论”,也即一个美好的城市应是“三T城市”,在三个方面都非常出色:科技(technology)、才干(talent)和宽容(tolerance),这三个词的首字母都是“t”,故称“三T”。    

佛罗里达认为,现代化城市应是一个高科技世界,拥有全球最新的科学技术,特别重视具有天分的人(不论科技、管理和艺术),高度发挥其创造能力,在种族、信仰和生活方式上则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他以奥斯汀、波士顿、旧金山、硅谷和西雅图为例,称赞这些城市比较开明、宽容、多元化,向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开放,所以在科技、经济上发展甚速。

佛罗里达把“三T城市”中的济济人才统称为“创造阶层”(the creative class)。他在《创造阶层的兴起》一书中说,这个正在兴起的阶层大约有4000万人,占全国雇员人数的25%,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教育程度、工作技能都很高,收入也高,从事从科技到娱乐、从新闻到金融、从高级制造业到艺术的各行各业工作。他们并没意识到自己属于同一个阶层,但他们对创造力、个性、差异和成就的评估具有共同意识。

谈及创造阶层的特色,佛罗里达说,这个阶层的人士喜欢亲自参与积极的再创造,而不喜欢消极地墨守成规。他们总在创造着重要的新模式、新产品,其创造成果被广泛使用或转让。在生活上,他们追求一种容纳差异的环境,喜欢受各种不同的影响,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吃不同风味的食品,见跟他们自己不同的人,与之交换看法,甚至互相争论。他们穿着随便,安排时间灵活,往往倾心于街头文化——咖啡馆、小酒吧、街头音乐家和小画廊的丰富组合,希望用多方面、高质量的丰富经验来充实自己的时间。他们进入他们想进入的所有场所,并睁大眼睛观看这个世界。他们不大爱大型的体育场和购物中心,不大爱连锁商店和连锁餐馆集中的地区,却偏爱自行车道、跑步小道、滚轮冰刀,还有遛狗。

佛罗里达所描绘的“创造阶层”成员形象,其实就是美国当代一大批富有才华、善于创造的青年人。他们选择到哪个城市生活、到哪个公司工作,都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城市的兴衰都与他们相关。

对佛罗里达的“三T理论”,有人赞同,有人质疑,非营利媒体组织“下一个美国城市”甚至为此主持了“创造阶层大辩论”。有人认为,“创造阶层”的出现会进一步造成贫富差距,蓝领工人将处于“三T城市”的底层;有人则说,所谓“创造阶层”不过是一些小青年、单身汉、同性恋,还有奥斯汀那些怪里怪气的艺术家而已。佛罗里达对各种批评一一作了回答。

洛克菲勒基金会在这场辩论中发布一篇题为《从创造性经济到创造性社会》的论文。文章指出,创造型经济是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那部分人口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总和,那部分人口由众多具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组成,他们中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建筑家、工程师、电脑程序员、大学教授、艺术家和作家等。他们是“创造阶层”,可以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增加工作机会和政府税收,使所有居民都能获益。不过,文章也指出,一个值得关注和警惕的问题是,在创造性经济带来创造性社会的过程中,社会不平等现象有可能更加严重。

在讨论创造力问题时,人们往往不会忽视创造力的源泉:知识、想象力和刻苦努力。美国人对培根、爱因斯坦和爱迪生的名言都很熟悉。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美国人也服膺盖茨的“一万小时准则”。盖茨之所以能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有幸上了一所给他大量时间做电脑程序设计的学校,在他自己开办公司之前,他就已经在电脑程序设计上花费了一万多个小时。他的创造力来自天赋才能,来自在哈佛大学学到的知识,更是来自一万小时的实践,来自10年一周20小时的刻苦磨炼。

看重创造力的美国社会产生了许多才子、发明家,而这些成功者又以自己刻苦锻炼出来的创造力推动社会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