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音乐史上最深情的大提琴奏鸣曲

 爱雅阁 2014-08-02
 

图片


古典音乐史上最深情的大提琴奏鸣曲

 

音乐,不能只用耳朵去听,而是要以心灵去感悟。当钢琴与大提琴的旋律在映衬与交融时,就像诗人同哲人在畅谈... 

音乐,不能只用耳朵去听,而是要以心灵去感悟。当钢琴与大提琴的旋律在映衬与交融时,就像诗人同哲人在畅谈、在沟通、在辩论、在冲突。钢琴犹如情感的速写,它将感情诗化,将感情引入青春的起伏跌宕,去触摸人生历程的鲜花与蒺藜。哲人,总是在你迷茫时,让你清醒而理智。它,阐述着人生的辩证,生活的哲理,让那些浅薄擦肩而过,把秘密揭示于你。钢琴使你升华,大提琴让你思索。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每个人在年轻时都是诗人,充满着睿智与青春活力,炽热如火的真情,它因纯真而畅美,青春映射出生活的斑斓多姿。大提琴如一位长者,稳健而有哲理,胸中浸含着厚润的干练。它,具有着强劲的张力与成功的灿烂。


精选辑曲目

01:米沙·麦斯基《梦醒之时》
02:安东尼·德沃夏克大提琴奏鸣曲《寂静的森林 》
03:贝多芬《A大调第三大提琴奏鸣曲》
04:贝多芬《D大调第五大提琴奏鸣曲》
05:安东尼·德沃夏克《g小调大提琴和管弦乐队》
06:舒伯特《A 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07:勃拉姆斯《e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08:科达依《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
09:勃拉姆斯《F大调大提琴奏鸣曲》
10:谢尔盖·普罗柯菲耶夫《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11:科达依《浪漫lyrique》 
12: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13:拉赫玛尼诺夫 《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14:科达依《匈牙利大提琴和钢琴回旋曲》
15:格里格《a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16:安东尼奥维瓦尔第《降B大调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
17:肖邦《g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
18: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
19:科达依《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


 

图片
 

简介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

贝多芬是第一个赏识大提琴音色美的。他的第69、102号大提琴奏鸣曲,岂止是音色美,它的琴声,在贝多芬笔下,更具有诗意与哲理。 
乐圣的大提琴奏鸣曲,罗斯卓波维奇与里希特演奏,两位大师倾情合作,曲中的钢琴,清澄透明,充满和洋溢着丰富的情感与欣悦。钢琴颗粒感强,犹如大师手捧玉珠,豪情挥洒。大提琴,质感迷人,纯净得宛如春水般柔美,闲适如羽,思绪如潮。这些圣洁之音,不敢说我听懂了多少贝多芬,只觉感悟贝多芬真谛的丝丝点点。只要舒畅,能启迪,那就是可喜之事。正如贝多芬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01:贝多芬《3号大提琴奏鸣曲》

第三号(Op. 69)完成于1808年,是五部《大提琴奏鸣曲》中最优美,最感人,也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首乐章两件乐器互相唱和,心有灵犀;次乐章又似乎在激烈辩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第三乐章时而深情款款,时而相互竞赛,你追我赶,深情和激情交织为一体。这部作品给人印象最为深刻,整个作品充满力度、速度的对比和思想感情的强烈变化。
贝多芬把这部作品献给了亲密朋友格莱钦斯坦男爵(Baron Ignaz von Gleichenstein),他是一位技巧高超的业余大提琴家,在维也纳帝国战争委员会担任企划官。因此可以说这部奏鸣曲与第五交响曲是同步完成的。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部作品与同时期的另两部作品之间,有着若即若离的微妙的关系:一个是第七交响曲里的三重奏,另一个是“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第一首的开头部分。
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里,两个抒情的主题均由大提琴陈述出来,旋即被钢琴接替;紧接着主题重复,乐器的顺序则颠倒过来。发展部构建于第一主题之上,随后是再现部和尾声。第二乐章是一首轻快活跃的谐谑曲,这里对切分音的运用比较突出,甚至比旋律更引人注目,中间包含的一个类似三重奏的段落预示着后来的第七交响曲。谐谑曲之后,一段流畅如歌的E大调行板引出了灿烂的末乐章。末乐章是一部结构精炼的完整的奏鸣曲式,这里洋溢的热情和活力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第一首的主题。

02:贝多芬《5号大提琴奏鸣曲》

第五号(Op. 102)完成于1815年,不用说,从作品编号就知道是晚期作品,这最后两部的思想性更为突出,感情更复杂,更丰富,也更耐人寻味,和《第九交响乐》、《晚期弦乐四重奏》、《晚期钢琴奏鸣曲》一样,代表了贝多芬沉郁顿挫,雄浑浩大的音乐风格,是贝多芬晚年心血的结晶。
这部作品是为舒潘齐四重奏组(Schuppanzigh Quartet)的大提琴手约瑟夫·林克(Joseph Linke)所写的,贝多芬将它们献给了他最亲密的朋友之一,马丽·冯·俄尔多蒂伯爵夫人(Marie von Erdoedy)。当时的约瑟夫·林克正在伯爵家作孩子们的音乐老师。
作品102号的第二首,也就是D大调第五奏鸣曲,第一乐章开始的快板明快爽朗,开门见山的进入第一主题,紧跟着是表现幅度更大的第二主题。这个乐章发展部虽然短,但主题在再现部里继续得到了发展。诗意盎然的第二乐章是所有五首奏鸣曲里唯一的慢板乐章,为三部曲式;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主题基于钢琴和大提琴之间的一段对话;第二部分则是另一段对话,两件乐器在摇摆的伴奏音型的陪衬下,细腻缠绵的对唱。乐曲不间断的进入末乐章,这是一首雄健的三声部赋格,主题由一段上行音阶开始,分别被大提琴和钢琴含蓄的奏出。乐章行进到三分之二处时,闪现出一段温柔的乐思,与之前的赋格对比强烈,但它稍纵即逝,很快又被赋格取代。

03:舒伯特《A 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舒伯特《小调吉它形大提琴奏鸣曲》,D821,作于1824年。吉它形大提琴又称琶音琴,为斯塔法(G.Staufer)所发明,它是一种小型大提琴,使用于巴赫时代,形状类似于古小提琴,又像吉它。这种琴有6根弦,以四度音程调弦。此曲是舒伯特为当时吉它形大提琴演奏家舒斯特(Schuster)所写的吉它形大提琴教材。这首奏鸣曲现在一般都以大提琴演奏。

04:勃拉姆斯《e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布拉姆斯在听过德弗乍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concerto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in b minor,op.104)后,感叹着如果早日发现大提琴协奏曲也能写得如此美妙,他早就动笔谱曲了。其实在这首于公元1865年完成的《e小调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当中,特别在第一乐章的一开始,个人以为布拉姆斯已经将大提琴低音旋律独有的厚重与忧郁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大提琴这方面难敌的魅力,而当年的布拉姆斯才三十二岁,正是大有可为的时刻。也因为如此,后来布拉姆斯在公元1886年完成了《F大调第二号大提琴奏鸣曲》(sonata for piano and cello in F-major, op.99)之后,再也没有大提琴的作品问世,让我直感可惜,不停地想象他的《大提琴协奏曲》会是怎样的风貌。等到德弗乍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再次给予布拉姆斯新的创作灵感时,却已经时不我予,肝癌细胞早已一点一滴啃蚀了他的生命。
布拉姆斯的《e小调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起始,由大提琴幽幽唱出的沉郁凝重,多少将适逢母丧的心情宣泄出来。曾经,布拉姆斯将这首小调的大提琴奏鸣曲闲置了三年,却在母亲离世后,拭去了脸上的泪痕,将其完成。或许失去宛若精神支柱的母亲的哀恸成为一股把悲伤还给悲伤的力量,而小调贴切地传达着那样不为人知的心痛,因为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心里根本没有一点准备!这段时间也正是他从早期的忧郁抒情,进入中期的强烈激动的关键时刻。所以这首大提琴奏鸣曲除了低音的厚重沉郁,高音的激昂起伏也在低音之间形成强烈互动的交谈与冲突,有如面对亲人离世,曾经的欢笑、多少的相聚,太多太多难言的心思愁绪,以一把大提琴与一架钢琴的对话展开漫漫的思念之路。
布拉姆斯喜爱在森林里漫步。我常想在他创作这首《e小调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之际,也许森林里总是下着雨,仰望着天,皆是无尽的密密乌云,青郁的森林更显无语。返家后拂去身上雨露,生起柴火,炉上沸腾着又浓又苦的黑咖啡,醇厚的咖啡香融合着室内湿冷的空气,火炉旁的沉思,大提琴家们的低吟,一点一滴渗入了作曲家的细胞里,「春蚕到死丝方尽」,忧思织成一匹灰暗的布料。 

05:勃拉姆斯《F大调大提琴奏鸣曲》

勃拉姆斯F大调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作品99号)创作于1886年。这首奏鸣曲是作曲家在完成他的第一首大提琴奏鸣曲21年后创作的。当时50岁开外的勃拉姆斯,已经创作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首大型作品《第四交响曲》,进入他人生创作的顶峰时期。这首《F大调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也是勃拉姆斯晚期的力作之一。根据勃拉姆斯一贯的创作作风,这首作品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后完成的,由此使得这首作品篇幅长大、结构复杂、乐句宽广、乐思充满思辨、欢乐与伤感等多重意味的特点,无论对演奏者与聆听者来说,都是一部重量级的作品,所以有人形象地把它比作一部交响乐,足见一斑。 

06:谢尔盖·普罗柯菲耶夫《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07: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d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是肖斯塔科维奇早期的一部经典的大提琴作品,也是世界大提琴文献中的瑰宝之一。
二十世纪世苏联伟大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世人留下了三部大提琴作品,分别是《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1934年)、《第一大提琴协奏曲》(1959)、《第二大提琴协奏曲》(1966),这三部作品都是其创作阶段的重要之作,堪称经典。《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主题旋律抒情优美、平易近人,向听众地展示了他的独特的创作风格。对于这部大提琴奏鸣曲的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深入掌握《d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征、精神内涵,同时也可以帮助演奏者在技艺上更准确的演绎作品,为听众更直接的理解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提供较为全面的认识。
浪漫主义时期是音乐家们畅所欲言的春天,他们用热情的语言抒发内心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作品的歌唱性表达的淋漓尽致。很多优秀的经典作品在这一时期诞生。这一时期大提琴奏鸣曲也获得了较大发展。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a小调大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作品重视感情表达,旋律线条歌唱、和声色彩浓郁、节奏富于变化。为了演绎作品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大提琴演奏在歌唱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世纪的奏鸣曲较于古典乐派以及浪漫乐派的奏鸣曲有了不同的面貌,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方式,风格迥异,形式多样,充分展现大提琴的演奏魅力。1915 年独特“印象主义”风格的德彪西创作的《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打破浪漫主义写作传统,作品色彩朦胧、奇幻莫测。同样是在深刻、沉思d小调上创作,在肖斯塔科维奇的笔下却产生了另外一种魅力。《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融合了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优秀传统,融汇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与近代的种种作曲手法,赋予这部大提琴奏鸣曲鲜明的个性。柯达伊(Zoltan kodaly)写了一部大提琴独奏奏鸣曲,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这首奏鸣曲多处运用了左手拨弦为旋律伴奏的技巧,在右手运弓的同时,左手兼顾按音和手指拨弦,效果就像两把大提琴的演奏。
肖斯塔科维奇的《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是象征自己的作品,用大提琴音色中特有的深沉、忧伤,告别自己已经逝去的青春年华,谱写出对人生的回顾,对往事的依恋以及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绪。这部作品令人振奋,感情丰富,同时又符合传统思维并容易理解。

08:拉赫玛尼诺夫 《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拉赫玛尼诺夫于1901年夏天,完成了他唯一的一首为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這首乐曲,是世界大提琴奏鸣曲乐库中的杰作之一,是拉赫玛尼诺夫在《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奏曲》大获成功之后完成的,是他最具创作活力的巅峰時期的作品之一。这首乐曲,每一乐章都强烈地表現著作曲家深沉而浪漫的个性。由于拉赫玛尼诺夫夫本人是一位相当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都表現出写作钢琴曲的深厚功力,但这並不表示大提琴的表达力就被忽略了。這首大提琴奏鸣曲富有感性的張力,透过旋律线条的自然流动与丰富的和声色彩,充分显示出拉赫玛尼诺夫在音乐上的娴熟程度。他将此曲献給好友——大提琴家布兰朵柯夫(Anatol Brandoukoff,1856~1930),两人并于1901年底在莫斯科合作举行首演。

09:格里格《a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爱德华·格里格是挪威著名的作曲家,是19世纪挪威民族乐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其音乐语言语汇极具北欧的特色,诗意极浓,他的音乐基本上是描述性的,具极强的文学性。格里格的创作基本取材于民间音乐,是对挪威民族音乐的一种升华。他的《a小调大提琴奏鸣曲》属于浪漫派晚期作品,虽然取材于挪威民间音乐,但也是北欧大提琴作品的代表作,在创作思想上充分表现了挪威音乐的特点,其民族色彩性更为浓郁。

10:肖邦《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in g Minor Op.65 ,作于1846年,于1847年出版,也是肖邦生前最后发表的作品。这部为大提琴与钢琴而作的奏鸣曲与其他的晚期作品显然不同。在几乎与大提琴奏鸣曲同时写成的船歌和幻想波洛涅兹舞曲里,我们看到的是精致优美的音乐形象、纤巧秀丽的钢琴写法,同时又洋溢着无穷的诗意。在这首奏鸣曲中,我们可以看到作曲家对这两种乐器的创作手法都掌握得极为娴熟了,以往室内乐作品中钢琴压倒大提琴的情况已经没有了。其风格严谨纯朴、庄重高尚,感情平稳。最优秀的是第一乐章和谐谑曲乐章,首乐章主部主题非常动人,而谐谑曲乐章则充满了活力。广板乐章和末乐章写的不太成功,其主题材料不太鲜明,而且缺乏肖邦的特色。
这首四个乐章的作品,虽然不如贝多芬的5首和勃拉姆斯的2首那样被津津乐道,但与格里格、弗雷、拉赫玛尼诺夫和门德尔松的同类作品比起来,至少它抒发的情调和肖邦的性格吻合得妥当而贴切。在结束了与乔治·桑的情感之后创作的这首曲子,弥漫着肖邦内心的苦楚与留恋相冲突之时具有的焦躁和隐痛,虽然创作的动机不甚明确,但我是按照这份思路去听的,越听,越感到失落的感情,实在是一个复杂的空虚。
最抒情动听的是第三乐章,起始部分的悠缓类似委婉的啜吟,大提琴与钢琴同时铺排,然后钢琴向高,提琴走低,扯开了异性之间的反动。大提琴的揉弦,凄楚得颇有些藕断丝连,虽然伴奏的钢琴有点夜曲的影子,与大提琴的体征并不和谐,但这岂不就是恋爱和分手的界河在清流?我理解此时的提琴如同肖邦,钢琴则比乔治桑,肖邦在他的音符中刻画了他在现实中未曾袒露过的表白和懊悔。不是因为相差六岁生活了八年,而是因为彼此对于歧见的瓜葛,以至于虽然是女人放弃了男子,但在男子辞世之后,女人又满泪沾襟,第三乐章所揭示的内心世界的彼此思念,情真意切,凄苦哀婉,短短的3分58秒,却让我无数次悲痛地刻意接受,接受到我的表情,嗫嚅悄然的一丝一毫,都流着悲冷的泪水。

11:安东尼奥维瓦尔第《降B大调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

维瓦尔第,一位巴洛克音乐家的佼佼者,他的作品竭尽全力要表达纯粹音乐的美感,而不在乎是否表达任何深奥的哲理,他让我经常畅浴在音乐本体美的崇高境界中。
大提琴奏鸣曲和协奏曲是维瓦尔第谱写的最深沉的音乐。在木管乐器方面,维瓦尔第创作的一套长笛协奏曲,在充分发掘长笛这种乐器的潜能方面做出了尝试;当然,我们还不能忘记他为双簧管、大管等木管乐器创作的协奏曲,让音乐世界中又增添了更丰富的色彩。

12: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克洛德—阿希尔德彪西(Claude Debussy)于1862年8月22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先祖中并没有音乐家,父母亲的收入也颇拮据。父亲打算要他成为一个水手,然而他的音乐志向很早就显露出来。1873年他就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在校期间他获得了钢琴二等奖和伴奏一等奖。1884年他的大合唱获得了罗马大奖。80年代初在俄国富孀梅克夫人处充当家庭音乐教师,曾随梅克夫人赴威尼斯,罗马和维也纳旅游,接触了威尔第,瓦格纳等人的音乐,而在俄国则受到了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等俄国作曲家音乐的影响。80年代末返回巴黎后,常和印象派及象征派诗人交往,接受了他们的美学和艺术观。自80年代末起,创作日益显示个人独特的艺术风貌。
德彪西擅长用简短的音乐主题,色彩斑斓的和声,丰富多变的织体,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风俗和神话意境的标题小品,突出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音乐往往具有朦胧,飘逸,空幻,幽静的气氛。
《d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是德彪西在1915年创作的,这是他与身体的病魔和精神的苦恼斗争中,完成的独特而新颖的奏鸣曲,此曲燃烧着巨人般强烈的求生意志与澎湃的热忱,表现出独特的奋斗精神。
有人说这首作品受到舒曼的直接影响,但在此曲中所欲表现的灵性则是更加直接地流露,具有简洁纯净的美感,与鲜明的色彩对比。此曲使两个世纪以来,彷徨停滞的法国器乐传统以新的姿态与生命复活起来,同时它也成为二十世纪大提琴文献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d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特点
有人这样形容德彪西的音乐:“莫奈用颜料,德彪西用音乐。”德彪西的音乐当然不是重复雷诺阿,莫奈以及类似的其他艺术家手法,他的音乐绝非仅限于描绘的性质,印象主义者的优秀画面是心境描绘和心理刻画。法国著名女钢琴家玛格丽特.隆格曾经透辟地指出:“与其说德彪西的音乐是描绘了自然景色,不如说它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来刻画人物的情感...德彪西首先想揭示人的精神世界。”
德彪西喜欢标新立异,并且喜欢在他的创作中加入新的创作技法,如在和声方面,他不认为协和和弦与不协和和弦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而是认为所有和弦都是协和的。一些过去被认为粗野的,不属于音乐性的结合,现在都构成了一些新的和弦。当然创新不止在和声上进行,在大提琴的演奏技术中也同样受到影响。如运弓,颤音等等也有别于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下面我从创作技法和演奏技法两部分来加以说明。
这首乐曲不仅需要我们对弓法的复杂运用,而且需要我们对普通的弓法的处理变化,正如我在前面说的德彪西的乐曲中有大量的渐强渐弱变化,揉弦是表现方式的一种,另一种就是运弓的变化了。而在做这种音色变化时,不同于古典和巴洛克时期,阶梯式,持续式行进或有规律可寻,也不同于浪漫时期的歌唱性,情感宣泄性的表现,它是突然性的,出乎意料的,他在谱面上标记的渐强渐弱并且不只是力度的变化,而是需要情绪的瞬间变化。这就要求演奏者在用弓子来做变化的时候要考虑弓子运行的力度,速度,弓段,弓毛的接触面积。

19:科达依《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Op. 8

科达伊( Z.kodaly 1882-1967 )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创立者.这首大提琴无伴奏独奏奏鸣曲Op.8,集独创性,音乐性,民族性,技巧性于一身,堪称划时代经典之作.此曲完成于1915年,时年32岁,1923年首演于萨尔茨堡.它继承并发展了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的创作技法,采用了匈牙利民谣风格,以其特有的音调旋律,弹性速度,拨拉方式,突破常规的定弦手法,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特殊的调弦方法源自于巴罗克(Brock)音乐的作曲方法,将G-C两条弦统一降低半音,由低到高的空弦形成了B-#F-D-A,以求得作曲家所需音乐效果。著名的巴赫六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中的c小调第五组曲,就是采取了这样的记谱方法,使得3-4弦的发音更加松弛柔和。科达伊这首大提琴无伴奏独奏奏鸣曲Op.8,三个乐章自始至终采用这个定弦方法进行演奏,形成了独到的音响效果。 
下载整张精选集
免费下载到手机

入选曲目(50)
 01 Après un rêve - arr. Pablo Casals for Cello and Piano
“米沙·麦斯基《梦醒之时》
大提琴——乐器中的美男子,它有着世界上最美最动人的音色和简洁洒脱的外形,它极富感染力的“拟人低呤”,低缓、沉静,醇厚、深邃,其神奇的魅力,让我深深眷恋,久久着迷,令我沉思、遐想,淡淡的忧、深深的情、悠悠的梦,尽在弓弦下流泻,无法遏止......聆听它的低诉,如同与阔别已久的老友在促膝谈心,倾听老友在讲述那曾经的过往和内心的情愫,或悲伤,或爱恋,或憧憬,生命中的感动在此延续...... 
米莎.麦斯基用他的高超娴熟的琴艺演绎这组慢板弦乐,沉静,宽厚,高雅,智慧,在钢琴的衬映下,如长者般含蓄,凝重的气质中散发出淡淡的忧郁,它是那么的动人,那么的悲伤,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自然诗意,那么的柔美优雅,熨贴人心。夜深沉,临窗,凝神,静静聆听,静静的作梦......
梦醒 After a dream          
因为有你在我沉迷的梦里 
我看到快意深情的幻象 
你的目光柔和,你的声音纯澈、回响 
你如同被黎明辉映的天空一般闪耀 
你召唤我,我离开地面 
与你一同向着光飞去             
天空为我们打开云层        
从未见过的光辉,闪现的天光
啊!不!令人悲伤的梦醒时分    
我要你,啊黑夜,请再给我一次你的谎言 
我要回到、回到那喜悦的 
回到那秘与幻的黑夜!” 

 02 Antonín Dvo?ák: Klid ("Silent Woods")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Op. 68, No. 5 (Arr: Dvo?ák from his From the Bohemian Forest for piano four bands)
“安东尼·德沃夏克大提琴奏鸣曲《寂静的森林 》 Op.68, No.5” 

 03 Beethoven: Cello Sonata #3 In A, Op. 69 - 1. Allegro Ma Non Tanto
“贝多芬《A大调第三大提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
从容的快板,A大调,奏鸣曲式,这个乐章中比较多地安排了两件乐器的应答。第一主题充分体现大提琴从容而深沉的个性,第二主题由钢琴两手及大提琴以E大调进行三声部对话,转成B大调再转回E大调,由两乐器交替表达。呈示部反复后,移入以升F小调来处理,第一主题开始的发展部,接着乃采用两乐器应答第一主题,再现部钢琴并不反复第一王题,便直接移入经过句,接着移向主调的第二三题。” 

 04 Beethoven: Cello Sonata #3 In A, Op. 69 - 2. Scherzo: Allegro Molto
“贝多芬《A大调第三大提琴奏鸣曲》
第二乐章
谐谑曲,很快的快板,A小调,其形式是中段音乐两度出现,第一段以钢琴的谐谑主题开始,大提琴进行反复,第二段以明朗的A大调仍采用三段体,第三段先反复第一段,再反复第二段,再反复第一段。” 

 05 Beethoven: Cello Sonata #3 In A, Op. 69 - 3. Adagio Cantibile, Allegro Vivace
“贝多芬《A大调第三大提琴奏鸣曲》
第三乐章
如歌的慢板 - 活泼的快板,慢板的短小序奏为E大调,两件乐器以对位法演奏出如歌旋律,序奏平静地终止于A大调属七和弦后,移入A大调,快板主部,奏鸣曲式。” 

 06 Beethoven: Cello Sonata #5 In D, Op. 102/2 - 1. Allegro Con Brio
“贝多芬《D大调第五大提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
灿烂的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在呈示部中,第一主题多少有些威严,大提琴奏出雄大的A大调第二主题,两者以交替的变奏进行反复。发展部移调非常频繁。” 

 07 Beethoven: Cello Sonata #5 In D, Op. 102/2 - 2. Adagio Con Molto Sentimento D'Affeto
“贝多芬《D大调第五大提琴奏鸣曲》
第二乐章
充满感情的很慢的慢板,D小调,3段体,这是一个充满愁伤的乐章,开始的主题令人感觉像是宗教的圣咏。第二段一扫前面哀愁的气氛,以明朗的D大调开始,两件乐器以流畅优美的对位法向前进行。对话过后,又柔和地交织在一起。第三段回到哀诉,是第一段的变奏,哀诉中有平静的自省。” 

 08 Beethoven: Cello Sonata #5 In D, Op. 102/2 - 3. Allegro Fugato 
“贝多芬《D大调第五大提琴奏鸣曲》
第三乐章
快板-快板赋格,D大调,先展开四声部赋格,在赋格中,主题的回转经过扩大,力度也巧妙地加以变化。大提琴呈示新的第二主题后,又展开壮大的二重赋格。” 

 09 Antonín Dvo?ák: Rondo in G minor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Op. 94
“安东尼·德沃夏克《g小调大提琴和管弦乐队》Op.94” 

 10 Sonata in A minor for Piano and Arpeggione (Cello). D. 821: I. Allegro moderato
“舒伯特《A 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
中庸的快板,a小调,奏鸣曲式” 

 11 Sonata in A minor for Piano and Arpeggione (Cello). D. 821: II. Adagio
“舒伯特《A 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第二乐章
慢板,E大调,三段体,变奏曲式” 

 12 Sonata in A minor for Piano and Arpeggione (Cello). D. 821: III. Allegretto 
“舒伯特《A 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第三乐章
小快板,A大调,回旋曲式” 

 13 Brahms - Cello Sonata No.1 in E minor Op.38 - I. Allegro non troppo
“勃拉姆斯《e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E小调,奏鸣曲式。像所有的奏鸣曲一样,第一乐章是全曲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奠定了全曲的基调与音乐表达的主要思想,这一由奏鸣曲式写成的乐章分为九个段落。呈示部略带伤感的第一主题在大提琴低音区陈述出来,而钢琴以涟漪荡漾的对位音型,为大提琴的旋律提供了潜在的动力和紧张度。之后第二主题在新调上更为激情地与钢琴以赋格曲式向前推进,经过从头反复的冗长的陈述后(现今有的演奏者,为了压缩作品的篇幅,省略了这个反复),经过两件乐器复调对置的短小插部,轻柔且充满神秘感地渐转到F小调的展开部,进入整个乐曲最为活跃、充满活力的段落,随之而来,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在这里充分地展开。其后,钢琴优美的三连音与大提琴在开阔的旋律与分解和弦的对置下,将乐曲推向峰顶,一次次不断重复着充满忧郁、激情、思索与进取的主题。尾声是一段极为出神入化的段落,大提琴轻轻地陈述,钢琴在宽广的音域空寂地衬托着,在落寞甚至悲情的思绪中结束整个乐章,令人回味无穷。紧接,进入第二乐章” 

 14 Brahms - Cello Sonata No.1 in E minor Op.38 - II. Allegretto quasi Menuetto & Trio 
“勃拉姆斯《e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第二乐章
近似小步舞曲的小快板,情绪与前大相径庭形成鲜明的对比,充满优雅活跃的情绪。在大提琴与钢琴的描绘下,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维也纳华丽的宫廷舞会场面与轻盈飘逸的舞步。接之的“三声中部”乐段,大提琴与钢琴的演奏把乐思带入更为华美的境界。按照奏鸣曲写作的常规,一般第二乐章为慢板乐章,由于作曲家放弃了写好的这一部分乐谱,就有了这样一首稀有的、缺少了慢板乐章的奏鸣曲。当然也有一说:这个慢板乐章后来被用到作曲家的第二首F大调奏鸣曲中了。” 

 15 Brahms - Cello Sonata No.1 in E minor Op.38 - III. Allegro
“勃拉姆斯《e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第三乐章
《E小调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是聆听的重点,这是一个快板乐章,E小调,采用赋格曲式写成,兼有随想曲和幽默愉悦的意趣。评论说这个乐章的主题是作曲家受巴赫的《赋格的艺术》启发而作的,显示了严格的古典作曲风范。作曲家运用娴熟的复调写作技巧,成就了这一段充满睿智的乐章,使两个声部即交互碰撞闪挪又各自跳宕畅行、清晰可闻。两件乐器尽情奔跑着、追逐着,各展英姿,让人有不分伯仲之感。” 

 16 Sonata Movement -- Various Artists
“科达依《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 

 17 Brahms - Cello Sonata No.2 in F Op.99 - I. Allegro vivace 
“勃拉姆斯《F大调大提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
活泼的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在“汹涌波涛冲击般”的钢琴震音下,大提琴奏出歌剧咏叹调式的旋律,呈示部的发展充满了热情。发展部为升F小调,力度减弱,大提琴奏出柔和的半音阶化的新旋律,钢琴加入后达到顶点。再现部以第一主题为基础,它的变形相当的优雅。” 

 18 Brahms - Cello Sonata No.2 in F Op.99 - II. Adagio affettuoso 
“拉姆斯《F大调大提琴奏鸣曲
第二乐章
一首深情的慢板,升F大调,三段体,在这一乐章中,作曲家充分发挥了大提琴的抒情性,钢琴则与之呼应展现了完美的对位,这是全曲最为优美和出神入化的乐章。” 

 19 Brahms - Cello Sonata No.2 in F Op.99 - III. Allegro passionato
“勃拉姆斯《F大调大提琴奏鸣曲》
第三乐章
热情的快板,F小调,速度极快,随时出现偶尔的休止,与节奏的变化,以体现幽默的风格。第二段是回旋曲和奏鸣曲有机的结合。” 

 20 Brahms - Cello Sonata No.2 in F Op.99 - IV. Allegro molto
“勃拉姆斯《F大调大提琴奏鸣曲》
第四乐章
很快的快板,F大调,回旋曲式。这一乐章在正主题之后,副主题的出现明朗而活泼,后略显忧愁。正主题再现后,转至D大调,第二副主题出现,钢琴的三连音充满内在的动力。尾声是由大提琴拨奏暗示着主题的音调。” 

 21 Sergei Prokofiev: Sonata for cello & piano, Op.119 - 1. Andante grave
“谢尔盖·普罗柯菲耶夫《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 

 22 Sergei Prokofiev: Sonata for cello & piano, Op.119 - 2. Moderato
“谢尔盖·普罗柯菲耶夫《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第二乐章” 

 23 Sergei Prokofiev: Sonata for cello & piano, Op.119 - 3. Allegro ma non troppo
“谢尔盖·普罗柯菲耶夫《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第三乐章” 

 24 Romance lyrique -- Various Artists
“科达依《浪漫lyrique》” 

 25 Dmitri Shostakovich: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Op.40 - 1. Allegro non troppo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 

 26 Dmitri Shostakovich: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Op.40 - 2. Allegro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第二乐章” 

 27 Dmitri Shostakovich: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Op.40 - 3. Largo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第三乐章” 

 28 Dmitri Shostakovich: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Op.40 - 4. Allegro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第四乐章” 

 29 Sergei Rachmaninoff: Sonata in G minor for Cello and Piano, Op. 19 - I. Lento - Allegro moderato - Moderato
“拉赫玛尼诺夫 《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奏鸣曲式,全曲有由慢至快的速度来划分段落,钢琴的织体变化多端,在推动音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0 Sergei Rachmaninoff: Sonata in G minor for Cello and Piano, Op. 19 - II. Allegro scherzando
“拉赫玛尼诺夫 《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第二乐章
,回旋曲式,主要以两种音乐形象为主,1、给人以诙谐不安的音乐情绪。2、旋律优美的抒情段落。” 

 31 Sergei Rachmaninoff: Sonata in G minor for Cello and Piano, Op. 19 - III. Andante
第三乐章
三段体的抒情乐章,首段的伤感,中段的深沉、真挚、丰富的情感,以及末段音色飘逸朦胧,恢复冰冷凄凉的情绪,正乐章感情细腻,耐人寻味,需要用心去体会。” 

 32 Sergei Rachmaninoff: Sonata in G minor for Cello and Piano, Op. 19 - IV. Allegro mosso - Moderato - Vivace
“拉赫玛尼诺夫 《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第四乐章
奏鸣曲式,慷慨激昂的音乐形象,钢琴织体与节奏的变化,音色与情绪的变化,使得整个乐章丰富多彩,色彩斑斓。” 

 33Hungarian (Magyar) Rondo for Cello & Piano
“科达依《匈牙利大提琴和钢琴回旋曲》” 

 34 Edvard Grieg: Sonata for cello & piano in A minor, Op. 36 - I. Allegro agitato
“格里格《a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品36号
第一乐章” 

 35 Edvard Grieg: Sonata for cello & piano in A minor, Op. 36 - II. Andante molto tranquillo
“格里格《a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品36号
第二乐章” 

 36 Edvard Grieg: Sonata for cello & piano in A minor, Op. 36 - III. Allegro molto e marcato 
“格里格《a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品36号
第三乐章” 

 37 Antonio Vivaldi: Cello Antonio Vivaldi: Sonata No.1 in B flat major RV47 - I Largo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降B大调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 RV47
第一乐章” 

 38 Antonio Vivaldi: Cello Antonio Vivaldi: Sonata No.1 in B flat major RV47 - II Allegro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降B大调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 RV47
第二乐章” 

 39 Antonio Vivaldi: Cello Antonio Vivaldi: Sonata No.1 in B flat major RV47 - III Largo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降B大调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 RV47
第三乐章” 

 40 Antonio Vivaldi: Cello Antonio Vivaldi: Sonata No.1 in B flat major RV47 - IV Allegro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降B大调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 RV47
第四乐章” 

 41 Cello Sonata in G Minor, Op.65 (2000 Digital Remaster): I. Allegro moderato 
“肖邦《g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Op. 65
中速的快板,g小调,4/4拍” 

 42 Cello Sonata in G Minor, Op.65 (2000 Digital Remaster): II. Scherzo (Allegro con brio) 
“肖邦《g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 Op. 65
谐谑曲,精神抖擞的快板,d小调,3/4拍” 

 43 Cello Sonata in G Minor, Op.65 (2000 Digital Remaster): III. Largo
“肖邦《g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Op. 65
广板,降B大调,3/2拍。” 

 44 Cello Sonata in G Minor, Op.65 (2000 Digital Remaster): IV. Finale (Allegro)
“肖邦《g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 Op. 65
终曲,快板,g小调,2/2拍。” 

 45 Claude Debussy: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in D minor, L.135 - 1. Prologue (lent)
“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序曲 慢板 d小调 自由的奏鸣曲式

这个乐章有一组对比性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个男性化主题。在一开始以强奏奏出,大提琴紧接以近似宣叙调展开之后,速度放慢。第二个女性化主题出现,这个主题像日本民族的旋律,生动而有表情,钢琴伴奏以半音和四六和弦模进为主,主题重复,呈示部结束。在16小节进入中段的展开部分,D多利亚调式与旋律小调交替进行,使人感觉明暗交替,而后大提琴又成为固定不变的伴奏一直向后延伸,由钢琴来给予不同的色彩,将乐曲推向高潮,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高亢激昂,在第二句时将速度放慢一倍,逐渐向回收,连接部以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作为过渡,第二个女性化主题平静地奏出,将整个乐章在安静中结束。” 

 46 Claude Debussy: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in D minor, L.135 - 2. Sérénade (Modérément animé) 
“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
第二乐章
夜曲精神焕发的中板幻想曲风格
虽标明为小夜曲,但却有异于甜言蜜语的情趣。乐章中速度变化频繁,各种音型时现时失,造成不稳定情绪和紧张感,大提以低音拨奏开始,两小节的引子后入主题,象征着对死亡的恐惧心理,紧接是一阵轻蔑的调侃,这像是他性格中的一部分,拨奏主题重复出现,稍加变化,速度加快的连接部之后,拉奏出高潮段,节奏自由,伸缩性强,并有特殊音效笛音的运用,突出了迷茫的情绪,最后为主题的变化再现。” 

 47 Claude Debussy: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in D minor, L.135 - 3. Finale (Animé)
“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
第三乐章
终曲生气蓬勃的中速 d小调 回旋曲式
主题很有激情,具有东方气质,是以a为主音的多利亚调式,有舞蹈般跳动的节奏,闪耀着精灵般的光彩,两个插部的形象,一个是如歌的旋律,带有幻奇色彩,另一个是进入了A大调,快速的跳弓把乐曲推向高潮直至最后的柔板旋律,与第一主题有着内在的联系。前呼后应,轮回出现结束全曲。” 

 48 Sonata for Solo Cello, Op. 8 - I
“科达依《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Op. 8
第一乐章
庄严而热情的快板,B大调,3/4拍子” 

 49 Sonata for Solo Cello, Op. 8 - II
“科达依《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Op. 8
第二乐章
急速的快板,B大调,2/4拍子。优美的匈牙利歌谣曲贯穿始终,浓郁的东方音乐风格旋律宽广而富有表情,在低音声部拨奏的衬托下,音响效果耐人寻味。” 

 50 Sonata for Solo Cello, Op. 8 - III
“科达依《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Op. 8
第三乐章
以回旋曲式构成的生动活泼的快板。全曲突出了匈牙利热烈欢快的舞曲风格,变化多端,双手配严密,技巧艰深。”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