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呕吐临床治疗经验方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8-02

呕吐临床治疗经验方

呕吐(ǒu  tù)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 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1 基本解释

  呕吐(ǒu  tù)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 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呕吐呕吐、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体从而起保护作用,属于自动防卫行为,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呕吐是儿科临床工作中极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可发生于多种疾病,涉及各系统和所有年龄组。需要认真鉴别。

2 主要分类

  呕吐一般分反射性,中枢性,前庭障碍性,神经官能性四大类。

3 病理病因

  呕吐是由于食管、胃或肠道呈逆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食管或胃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可分为:1、消化道器质性梗阻:食管、胃或肠内容物下行受阻,而被迫逆行以致呕吐。如先天性消化道发育畸形(不同部位闭锁或狭窄);稍大的孩子则多为后天性肠扭转、肠套叠、肠梗阻(如常见的蛔虫梗阻)。

  2.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肠炎、胃炎、阑尾炎由于炎症对于胃、肠的刺激,可呈反射性呕吐,常伴有腹痛、恶心、腹泻、腹胀。

  3.身体功能异常:如果发生全身性感染或代谢障碍等情况时,常伴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中毒症状。

  4.脑神经系统疾病:如发生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或颅内占位性病变,能引起中枢性喷射性呕吐,呕吐前并不恶心,但伴有头痛、嗜睡、昏迷、惊厥等其他神经性症状.

  5.中毒:毒物对胃肠道局部刺激及毒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呕吐。

3.1 发生机制

  胃窦与幽门区收缩关闭,胃逆蠕动,胃体与胃底张力减,低继贲门开放,最后膈肌和腹肌的突然收缩,腹压骤增,使得胃的食糜通过食道、咽部而排出,过强烈的呕吐也可以把部分小肠的食糜也吐出来。呕吐能够把有毒的物质或者异物排出体外,对于人体是有益的,但是过度的呕吐容易造成机体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代谢性碱中毒,注意补充一些酸性物质,尤其是小儿和老年人。

3.2 病理生理

  由于呕吐的病因复杂多样、呕吐发生和持续的时间不同、程度不等和年龄各异,所以,对机体产生的影响非常悬殊。轻者没有任何影响,仅一过性不适。长期慢性呕吐。可致消化性食管炎、低血容量、低钾、低钠、碱中毒等代谢紊乱。进一步则贫血、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停滞。急重时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休克或误吸、窒息、诱发心律不剂甚至死亡。因外科原因引起者还可导致消化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休克、败血症等严重后果。那些运动神经功能不良的病儿也极易发生呕吐后误吸,需倍加警惕。

4 神经性呕吐

  神经性呕吐指一组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的心理障碍。神经性呕吐不影响下次进食的食欲,常与心情不愉快、心理紧张、内心冲突有关,无器质性病变,可有害怕发胖和减轻体重的想法,但由于总的进食量不减少,所以体重无明显减轻。部分病人具有癔症性人格,表现为自我中心、好表演、易受暗示等。

  神经性呕吐又称心因性呕吐。以反复发作的呕吐为特征,无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4.1 神经性呕吐诊断

  一、症状特点:

  1.多由于不愉快的环境或心理紧张而发生。呈反复不自主的呕吐发作,呕吐物为刚吃进的食物糜

  一般发生在进食完毕后,出现突然喷射状呕吐,无明显恶心及其它不适,不影响食欲,呕吐后可进食。

  2.多体重不减轻,保持在正常体重的80%以上

  3.无内分泌紊乱现象,常具有癔病性性格。

  4.有害怕发胖和减轻体重的想法

  5.没有导致呕吐的神经和躯体疾病

  二、鉴别诊断:

  需排除导致呕吐的神经和躯体疾病。没有癔病的其他症状。

5 治疗方法

5.1 救护措施

  (1) 禁食、禁饮水4~6小时,以防误入气管。呕吐停止后逐渐进食。

5.2 呕吐渐进食。

  (2) 昏迷病人头侧位,及时擦净口腔内呕吐物,禁止用毛巾堵住鼻、口腔。警惕呕吐物呛入气管。

  (3) 一般呕吐可给予镇静药、止吐药治疗,如安定、胃复安、阿托品、吗丁啉等。

  (4) 剧烈呕吐者尽快送医院检查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