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滋阴大师 【草根一生】

 小毛头书屋 2014-08-02

                              滋阴大师 <wbr> <wbr>【草根一生】                                 

         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彦修,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所居丹溪村。所以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他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成长经历
  童年磨难
  朱丹溪祖父名环,父名元,母戚氏。祖父辈均以孝闻名乡里。朱丹溪的堂曾祖朱杓,精通医学,著有《卫生普济方》,重医德。堂祖父叔麒,宋咸淳进士,晚年从事医学,医德十分高尚,他们均对丹溪有一定的影响。
  朱丹溪自幼聪敏好学,日记千言。 丹溪父亲因病去世。丹溪和两个弟弟都尚年幼,全家靠戚氏一人支撑。朱丹溪的童年既经历了艰辛的磨难,又得到了母亲的良好的教育与熏陶。
  发奋为学 
  在逆境中成长的朱丹溪,性格豪迈,见义勇为,从“不肯出人下”。朱丹溪年满20岁,时任蜀山里里正。他刚正不阿,深得民众的拥护。
  丹溪30岁时,母亲患病,而“众工束手”,因此他就立志学医。他刻苦钻研《素问》等书,“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克服了学习上的种种困难,经过5年的勤奋苦学,既治好了母亲的病,也为日后的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时,丹溪已经36岁,他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到东阳从师许谦,学习理学。过了4年,成为许谦的得意门生。后来他将理学结合于医学,推动了医学理论的发展。丹溪在学习期间,曾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并未恢心,他认为:要使德泽远播于四方,只有学医济人,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时,他的老师许谦也鼓励丹溪学医。于是,朱丹溪决意断绝仕途,专心从事医学事业。
  有志不在年高,朱丹溪专业从医的时候,已40岁了。他一心扑在医学上,学业大有长进。丹溪42岁时,治愈许谦多年顽疾。
  千里求师 
  朱丹溪45岁,千里迢迢来到江苏苏州)。后到安徽宣城,上江苏镇江,但始终没有找到适合的老师。有人告知,杭州罗知悌医术高明,学问精湛,他不顾夏日的炎热,日夜兼程,赶到杭州求教。
  罗知悌精于医,得金刘完素之学,为刘完素的二传弟子,旁参张从正、李东垣两家,曾以医侍宋理宗。罗知悌对朱丹溪既有理论的传授,又有实践的教诲。使朱丹溪的医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朱丹溪经过长期不断的实践,总结出重要的论点,即“阴易乏,阳易亢,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为创立后来的丹溪学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半后,罗知悌去世。丹溪安葬了师傅后回到义乌老家。朱丹溪济世救人,数年后,“声誉顿著”。
                  
滋阴大师 <wbr> <wbr>【草根一生】


      主要成就及著作——倡导滋阴学说
  丹溪著书严谨,至67岁时,著《格致余论》一书。不久又著《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今仅存前三部书。 
  《格致余论》是丹溪医论的专著,共收医论42篇,充分反映丹溪的学术思想,是代表作之一。该书以《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两篇为中心内容,创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强调保护阴气的得要性,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为倡导滋阴学说,打下牢固的基础。其他各篇,侧重论述滋阴降火和气、血、痰、郁的观点,内容丰富,每篇多以治验相对照。
  朱丹溪的医学成就,主要是“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倡导滋阴学说及《局方发挥》一书,对杂病创气、血、痰、郁的辨证方面。其他,如恶寒非寒、恶热非热之论,养老、慈幼、茹淡、节饮食、节情欲等论,从养阴出发,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丹溪学说,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在15世纪时,由日本人月湖和田代三喜等传入日本,日本又成立“丹溪学社”,进行研究和推广。迄今日本沿存“丹溪学社”。
  至正十八年(1358年)夏,一代医学宗师朱丹溪与世长辞,终年78岁,葬于义乌东朱之郭头庵。  
  明清一些学者,对丹溪推崇备至,常远道前来祭奠。  
  今日之丹溪故里赤岸,丹溪之滨狮子岩顶建有朱丹溪纪念亭,狮子岩麓建有朱丹溪纪念堂。东朱村辟有朱丹溪陵园。赤岸镇区、义乌城区、金华市区分别有丹溪街、丹溪路之命名。丹溪在人民心目中,正如“云山苍苍,高风不磨,世远弥声,仰止者多。”                                                           
滋阴大师 <wbr> <wbr>【草根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