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姬十三:拉近未来和现实的距离

 lhsljq 2014-08-02

75后的中国创业家是什么样子?言必称互联网思维?惯用大数据和用户粘度等IT业行话?小众?专业人士?

当我到达果壳网位于北京城东郎园Vintage的办公区时,这位几个月前刚刚被中国的中央电视台强势推荐的创业家姬十三,就在这个近百人企业休息区的窗前和公司的COO姚笛聊着什么。时间是上午十点,果壳网的员工们打卡上班,CEO姬十三则早早在办公区里开始了工作。

这符合典型的创业公司老板的状态,起得比员工早,很多事情亲力亲为。

其实,自从央视用“慕课来了”这个标题将果壳网的新项目“MOOC学院”倾力推荐之后,姬十三本人也成为了中国在线教育的代名词。

果壳的MOOC学院现在已经有1500门在线课程,其实已经相当于一个不错的地方大学的课程量,而课程也从十分大众的《社会心理学》,到十分冷门的《andorid系统开发》。而作为优秀课程资源的平台合集,姬十三和他的团队将国外的在线教育公司Coursera等的优秀课程集纳于此,还吸引了上千人的翻译志愿者,将国外大学优秀的课程翻译成中文,成就了中国MOOC爱好者的渴望。

MOOC让姬十三有很多话要说,对于MOOC的现在,他称为不用肉身翻墙的在线时代的留学,对于未来,他觉得想象的空间很大——也许未来的大学会变得更为细分,不再是今天这中研究性大学或者教学型大学的分类方式,而是会出现地方和顶级大学的分野:他们职能会变得不同,顶级大学的学习环境不会被在线教育取代,比如哈佛和MIT,他们会输出课程,而且他们的价值要比今日还高……大学会变得非常多元化,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要求……

这种想象实则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颠覆,尤其是传统教育者而言,MOOC在他们看来多半是洪水猛兽,是教师数量的骤减和教师角色的被替代。但姬十三并不这么认为,他反对将MOOC和传统的课堂教育对立起来,他说:“MOOC是大学教育的维生素,让大学教育变得更好,比如翻转课堂,只有线上和线下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代表未来。”

但他也承认MOOC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颠覆,不过主要是对老师职能的颠覆。“老师的数量不一定会减少,但职能会发生变化……在这种模式中,老师会回归课堂本身,教师的师者本意会发挥出来,而不再是以讲课为主,理论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会变得更近。”

但对于一个商业公司必须考虑的商业模式,姬十三并不担心,“MOOC聚集了那么多热爱优质教育的人,理论上而言,赚钱不难”。而万科刚刚在果壳的MOOC学院投放了12万元的奖学金计划,这类似于传统大学的专项奖学金),也多少回应了他的这种乐观。虽然他说对于MOOC的未来,他不愿意去预测,并且认为预测未来是“幼稚的”,但在线教育无疑已经成为了一种从大学教育者、家长和学习者必须关心的一种时尚。

虽然MOOC让姬十三和果壳网成为了一种符号,但这并不是这个果壳网这个公司的全部,也不是姬十三的最初的选择,“选择引入MOOC只是为了让果壳网这个“双核”科学知识社区的圆划得更完整,一边是科学,一边是教育”。而他还在致业自己的科普工作。

谈起他的科普,果壳是他的第二段。第一段是科普公益机构科学松鼠会,到了2010年,才有了商业公司果壳网,谈起这样的创业经历,姬十三不觉得自己是“成功的”,也没有对创业这个事情下过多大的决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