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时期的县长

 司敬雪书院 2014-08-02


年关岁末,三部电影上阵,一同学和我说笑:“如今的女人,白天是《非诚勿扰》,晚上是《让子弹飞》,最后生下一群《赵氏孤儿》。”电影《让子弹飞》异常火爆,影片所切入的点是北洋政府治下的县域情况。近日,看到王奇生所著《革命与反革命》书中,专有一章谈及民国时期的县长,觉得有必要谈谈。本来民国时期,离我们很近,但是意识形态原因进而导致虽然很近,看起来却非常模糊,犹如患了远视,我想用设问的形式来谈或许更实在。

一问:民国时期的县长是如何产生的?简而言之,两个途径,考试和举荐。因为县政府上面就是省政府,所以考县长都是在省里考,县长的任用也都是由省民政厅负责,民政厅就类似现在的组织部。很多人也许觉得通过考试就能当县长,那可比现在好多了。但是要知道,当时的文盲率相当的高,说不定按当时的比率,你我都是文盲了。而且考县长的科目设置也是非常庞杂,一共考四试:第一试政治理论,内容包括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和国民革命史。第二试是人文,包括法学通论、经济学、政治学、中外百年史、中国地理,第三试是时务,包括法令、条约、本省财政、实业教育等。第四试是面试。从文盲变成读书人已经不容易了,而当时的读书人更多的在识文断字上,对于这些庞杂的内容,根本没有条件学习得到,因此民国时期的县长考试,能考上的应该也不多。那么举荐又是如何运作的呢?《让子弹飞》里面的马县长,肯定就是通过举荐得任的县长。在中华民国国、省、县三级体制下,直接管理县政的是省,因此省主席和省民政厅长,就是决定县长的关键人物。当然花钱买县长的肯定也比比皆是。

二问:民国时期县长的教育水平如何?在民国文盲率较高的情况下,县长的文化水平总体而言还是不错。多数都受过新式教育,以抗战前江西省为例,大学毕业的县长有22%,大专21%,中专48%,余下的7%左右就是科举和军人。江西的情况算比较好的,比较差的湖南省1931年的县长中,125名县长仅有4名大学毕业,但是在1934年,湖南的县长大学文化的也占了20%多。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大概10%的县长都受过留学教育,可见清末与民初的留学风潮还是比较鼎盛。

三问:县长们年龄籍贯情况如何?民国的县,作为最底层政府机构,直接隶属于省,而且通过考试就能担任,因此县长中涌现出了许多年轻人。年纪最轻的县长产生于浙江,有26岁的县长。而平均来看,湖南县长42岁,湖北40岁,浙江38岁,安徽32岁,最低的陕西28岁。而民国严格执行籍贯回避制度,加之推荐可任县长,因此任人唯亲的现象比较严重,抗战时期桂系主安徽,安徽的广西籍县长占了近20%。而籍贯回避被打破,则在于抗战时期,因为抗战所需,原则上要求县长由本省本县人担任,更好的担负守土抗战之责。

四问:县长工资待遇如何?因为民国将各县根据人口分为四等,因此等级高的县长工资就高,而各省的数额也各有不同。以江西为例,一等县长月工资270元,二等县长月工资250,三等240左右。比对物价来看,抗战前,当时一元钱可买白米20斤,猪肉4斤。如果折算现在的物价,大概一元抵现在的30元左右,270元工资,抵现在的8000元左右。当时县长的工资可以说是高薪了。但是随着物价的上涨,到了抗战后期,这点工资实在微薄。虽然县长工资很高,但是当时的需要开支却也相当大,民国实行的是县长承包制,一个县一般的编制是30人左右,省政府一般绝少拨款下来,公务支出和请人办事的支出全部要从县长的工资中出纳,尤其是前任县长离任后会带走所有的办公用品,新县长必须置办所有新的办公用品。因此,很多县长必须搜刮钱财,才能保住开支。

五问:县长的处境如何?民国的县长,角色应当是十分尴尬的。一方面,省里各项政令频发,要求各项工作都要开展。另一方面,又不拨给钱粮办事。因此,县长只有造假了事。对上是造假,对下则是受怕。县长是需要仰仗乡绅的,因为乡绅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而执行程度如何?完全凭乡绅对县长的好恶而定。县长并没有权力对乡绅如何,因此还要百般讨好乡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