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盐碱对作物的危害

 昵称18746470 2014-08-03
摘要:盐碱对作物的危害,一方面是间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使植物失去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另一方面是通过土壤溶液直接危害作物细胞,影响作物正常的吸收和代谢机能。

一、影响作物吸收水分

植物吸收水是借助于根毛的渗透作用。盐生植物渗透压多在40个大气压以上,而一般植物的渗透压多在10~20个大气压之间,当作物的渗透压比土壤溶液渗透压大一倍以上时,就能够从土壤中源源不断的吸收水分。当土壤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分时土壤溶液浓度增加,渗透压也相应增加,作物吸水变的困难。当土壤溶液渗透压大于作物根细胞渗透压时,就会出现“反渗透现象”,作物像腌咸菜一样,产生“生理脱水”而枯死。这种现象发生局部也可以在根茎和页面。如29团0~3厘米土层含盐3%以上的棉田,当小雨湿润地表2~3厘米时,盐分被溶解,土壤溶液的渗透压高于棉苗体内的渗透压,使与湿土接触的根茎部分萎蔫变软,阻塞了水分输送通道,致使棉苗枯死。又如不适当的咸水喷灌或小雨溶解了吹散在页面的盐分,可使部分页面发生灼伤萎蔫。盐碱地的土壤溶液渗透压随盐分组成、含盐量、含水量和土壤性状而变化。不同盐类溶液的渗透压不同,以氯化钠为最高,硫酸盐为最低;在同一浓度的情况下,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比硫酸钠溶液几乎大一倍;同一盐类的渗透压,随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

二、影响作物吸收养分

作物所需养分一般都是伴随水分吸入体内的。土壤大量含盐,影响作物吸水,同时也影响作物吸收养分。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大,作物吸收氮、磷的数量逐渐减少,作物根系选择性吸收能力也相应降低,一些非营养离子随蒸腾流经木质部到达作物地上组织和器官。植株内非营养离子一旦饱和,便会造成营养失调。此外,土壤大量存在氯离子和钠离子时还能抑制钙、磷、铁、锰、锌等营养元素进入体内,破坏作物的矿质营养平衡。

三、离子毒害

当离子浓度过高时,非营养离子大量进入体内,而营养离子吸收减少或者吸收不上,从而打乱了体内正常的离子平衡,干扰了作物正常的新陈代谢机能,如改变氮素代谢的进程,破坏蛋白质的合成与水解。以及引起氨在体内积聚等,危害作物的生长发育。资料表明,强度盐化土(0~40厘米土层含盐1.348%)的春麦茎秆灰分,含总盐0.098%、氯根0.058%,分别比轻度盐化土(含盐0.6)的高2.6倍和3.34倍,强度盐化土的棉株,无论地上还是地下部分的含盐量,都超过轻度盐化土的一倍。

各种可溶性盐分对作物的危害是不同的,其中越易溶于水的离子穿透细胞壁能力越强,危害越大。几种常见的可溶性盐类对作物的危害顺序是:碳酸钠>氯化镁>重碳酸钠>硫酸镁>硫酸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