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人脱下胸罩是一种自然美

 万宝全书 2014-08-03

文|柯倩婷

7月9日,美国国家无胸罩日。当天,网民纷纷上传上空照,游行,明星助阵凸点出街,还有宗教人士到场抗议,热闹非凡。倡导者称:胸部是天赐之福,应得自由,以前不带Bra本就是一种时尚。乳房和胸罩,每隔几年都要掀起“战争”,有与无,裸与藏,戴与不戴,均引发激战。

疾病风险挡不住爱美的脚步

无胸罩日没有在中国火起来。当然,这节日不是中国网民发起,国人大可不必跟风,要不要抛弃胸罩,总得问问中国女人的想法吧!据我目测,绝大多数女人是不敢,小部分是不想。习惯了,就这样吧。

女人习惯戴胸罩才出门,甚至在家里也不脱。习俗跑赢医学常识。有研究表明,长时间戴胸罩,会导致多种疾病;每天戴胸罩超过12小时,比起短时间或不穿内衣,患乳腺癌的几率高出20倍以上。胸罩的钢箍会阻碍血液循环,导致乳腺增生、肌瘤或炎症;胸罩的常用材料海绵含有剧毒化学成分TDI,TDI受热会分解为TDA甲苯二甲胺,这是公认的致癌化学品。

但疾病的风险挡不住爱美的脚步。只需一个简单的理由女人就会坚持戴乳罩,譬如好看、礼貌、预防下垂。胸罩真的能够对抗万有引力?法国贝桑松大学Jean-DenisRouillon教授的研究表明:“胸罩在抵抗重力方面,没有任何的效果。”但谁也不愿以身试法,真的下垂了怎么办!再说,科学能提供真理,却很难破除习俗。

对于身体,女人往往把健康放在末位,首要考虑的是:别人的眼光、伴侣的需求、外表的美。要改变这个排序,得要很多场革命。

粉红丝带广告在国内推行十年,以期推动乳腺癌检查和自检。每年都有一线明星出阵,今年的李娜、蒋方舟和林志玲更是代表体育、文学和娱乐圈的名人。然而,有多少女人受其感召而坚持自检?如此鼎盛的阵容,华丽的展示,难道只是激发女人们去追求明星般的曲线美?

我就是那个只顾看广告美女,没有动手自检的女人。为写这篇文章,我才细读维基“乳癌-自我检查”词条,方法简单易行,洗澡时花几分钟就可以检查。

当今不缺医学知识与预防方法,要检索和咨询都非常容易,但那堵美的墙隔阻女人与身体的联系。玩自拍的女孩们,在镜头中抓到让自己满意的瞬间,却可能忽略对身体感受的体悟,丧失对疾病征兆的感应能力,这是普遍的疏离。

乳房与胸罩的“革命”

我访问过一个女人,问她为什么选择去做隆胸手术,她说:“有胸,才是女人”。她铿锵有力地抛出这句话时,我无言以对,花很长时间去消化这话背后的意思。不超过B罩杯,就不是女人,这是什么原理?难道乳房能代表女人的一切?

回看历史,确实,围绕乳房可以写各式“战争史”、“革命史”。玛丽莲·亚隆写过《乳房的历史》,她说,神话、宗教和文学争相描述乳房,心理学解释乳房,医学解剖和治疗乳房,商业“服务”乳房,政治家利用乳房,女人则极力夺回乳房的话语权。围绕乳房的“战争”从未停歇,乳房也在历史演变中被赋予复杂意义。

其中,商业是最活跃的争夺力量。针对女人身体的产品,首先诉求美貌,其次诉求礼仪和道德。19世纪,英国人制造一种玩意叫紧身褡,手艺繁复、价格昂贵、沉重僵硬,却成了上流社会女性的标志。直到1867年,几位女性医生和教师发起运动,痛陈其危害健康、扼杀活力,紧身褡日渐没落。

1907年,真正的现代胸罩诞生了,用棉麻制作,不再用撑架或鲸骨。据说,这东西于1920年代末进口到中国,名曰“义乳”,影星阮玲玉是最早使用“义乳”的时尚先锋。难怪民国的旗袍能够穿出完美曲线,原来有“义乳”协助塑身,取代传统的胸衣。胸罩无疑成了都市、时尚、变革与解放的代名词。

1960年代,美国发生所谓的“焚烧胸罩”事件,其实是媒体的歪曲报道。组织者呼吁女人抛弃束缚自己的胸罩、束腰、假睫毛和高跟鞋等,她们象征性地把胸罩丢进垃圾桶,却被报道为愤怒的焚烧,成了反面教材。女人脱下胸罩,被认为是低俗、不雅、不想做女人。如今的中国也不例外,社会并没有进步多少。

妇女运动带来的女性解放,会被商业迅速收编。女人争取到工作的自由,但无法拒绝制服的约束,资深的职业规划师会警告女人,想要在职场混,就不要试图摆脱胸罩和高跟鞋。女性主义者所倡导的自由与自然,往往是反消费的。商业必须煽动女性对身体装饰的热情与焦虑,因此,1980年代麦当娜横空出世时,她内衣外穿的叛逆大受欢迎,商家趁机造势:内衣不再是女人私密的语言,而是性感、开放和颠覆的符号。

在中国,自从胸罩展示在橱窗,出现在海报上,商业就开始参与对女性身体意义的定义与争夺。罩杯ABC开始普及,胸围由A到D的增长,代表了性感指数、女性魅力和身份地位的攀升。乳房提供无限商机,整形行业协助矫正,还有五花八门的外用、内用药物,胸罩则成为时尚必备,成了第二层皮肤,女人想要脱掉,就跟扒了几层皮一样。

小众突围,不守规矩的美

虽然中国网民没有发起无胸罩日,但很多女人已经躬身践行多年。我认识一些女人,她们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不戴胸罩,真是生活在女性文化的伊甸园里。她们坦然接纳乳房的大小与形状,自我欣赏,与乳房和平相处。女人一旦享受了没有束缚的自由,就不想回去。

不过,人们还是很担心。这样不会失礼吗?不会惹麻烦吗?如苏珊·布朗米勒所分析的:“乳房不受约束,晃来晃去,被认为是不符合女性特质的”。制约是女性气质的代名词。不受约束的乳房被认为是自由的,后面还要加上道德评价:是放荡的。女人的身体想要回归自然,竟然引发那么多质疑、反对和忧虑,可见他们心目中的自然美,其实是束缚之美,自古皆然。

什么是自然?乳房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就是自然;哺乳时袒露乳房,就是自然;乳房有丰满、有干瘪、有健康、有疾病,就是自然。

什么是性感?女人敢于展示自己的乳房,深以为自豪,就是性感;对性有感受力,就是性感;追求这两种性感,胸罩都是多余的累赘。没有胸罩,或会失去人造的事业线,但凸点与激点岂不更有显示度?

当然,切除乳房会连同削弱性感受力。切除乳房是女人的死结,不能接受。然而,乳癌,一千个女人中就有一例。女人们已经学会如何与这个疾病优雅相处。摄影《失落的乳房》曾激励万万千千的女人,玛图希卡身穿礼服,优雅地展示了她那被切除乳房的胸膛。同样是患乳腺癌,香港作家西西则写下《哀悼乳房》,她幽默地谈到,手术后去买个单罩杯的胸罩,躲躲闪闪跟跑典当行似的,最后干脆不戴了,套个宽大衬衣,给身体一份自由。

阅读女人写的乳房故事,别有境界。

我真想建立一个讲述乳房故事的工作坊,或者一个写作计划,让女人尽情地讲出她们的感受,记下她们的故事。亲爱的姐妹们,你们会有话说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