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笑看世态人情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8-03
笑看世态人情
2014年08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阿布(自由职业者)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这是杨绛在《将饮茶》中的一段话。《将饮茶》和《杂忆与杂写》(增订本)都是我极珍视的藏书,其中收录的大都是忆旧怀人的文章,有杨绛二十二岁那年发表的第一篇作品,也有她九十高龄以后所写的散文。无论是回忆父母家人、名流至交、普通百姓,抑或趣闻轶事、序跋信札,或长或短,无不体现了一位历经世事的老人的宽厚睿智,而情感的蕴藉有致、文笔的自然天成更是已臻化境。
  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有过挣脱封建婚姻桎梏的壮举,更有面对日寇骂敌遇害的大义凛然,但是,“她好像忘了自己是女人,对恋爱和婚姻全不在念。她跳出家庭,就一心投身社会,指望有所作为。她留美回国,做了女师大的校长,大约也自信能有所作为。可是她多年在国外埋头苦读,没看见国内的革命潮流;她不能理解当前的形势,她也没看清自己所处的地位。”
  一九五五年,杨绛有幸参加“五一”天安门广场观礼,“虽然啥也看不见,我在群众中却也失去自我,融合在游行队伍里。我虽然没有‘含着泪花’,泪花儿大约也能呼之即来,因为‘伟大感’和‘渺小感’同时在心上起落,确也‘久久不能平息’。‘组织起来’的群众如何感觉,我多少领会到一点情味……天安门上已空无一人,群众已四向散去,我犹如溅余的一滴江水,又回复自我……”
  在杨绛的生活中,不乏一个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的身影。蹬三轮的老王在临终的前一天还登门给她送来了香油和鸡蛋,“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天生万物,有美有不美,有才有不才,况且人各有志。万具枯骨,才造得一将功成。或有志不伸,而自己强不过命运,亦忘记了,猴子爬得越高,尾部的丑相就愈加显露。岂若一朵小花,在阳光下迎风摇曳,正所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智慧和信念所点燃的一点光明,敌得过愚昧、褊狭所孕育的黑暗吗?对人类的爱,敌得过人间的仇恨吗?向往真理、正义的理想,敌得过争夺名位权力的现实吗?为善的心愿,敌得过作恶的力量吗?”
  面对这昼夜交替的世界,面对世态人情,百岁老人杨绛的疑问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