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 昨开赛

 韫之 2014-08-03

■  逾7.2万人参赛

■  20人将晋级总决赛

 

  作为市民文化节“听说读写”四大系列赛的一部分,由嘉定区政府主办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昨日于嘉定区图书馆进行了两场比赛,外加今日同场进行的两场决赛,本次大赛共决选出“百位诵读达人”,并遴选出20位选手晋级8月23日的总决赛。

  自4月23日启动,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共有逾2万人参加街镇海选。上海各街镇社区文化中心通过组织市民网上、线下答题,层层筛选出200位选手进入决赛场争夺“诵读达人”的称号。参赛选手中既有白发稀疏的老人拄着拐杖不输士气,也有稚气未脱的儿童摇头晃脑沉着应答,亦有意气风发的青年人引经据典博古通今。

  除了个人参赛,南翔镇青年吟诵团、真新街道“真知书香驿站”等市民团体的加入,也为大赛添足了人气。家住上海市区的达先生昨日带着儿子足足开了一个多小时车才到了嘉定,就为了替参赛妻子现场加油,“比赛现场气氛很不错,赛程设置一环扣一环,很激烈!”达先生对早报记者说。

  作为诵读大赛的主办场地,嘉定区图书馆早在过年前后就开始了大赛筹备工作。在嘉定区图书馆副馆长黄莺看来,“诵读活动在民间本身便很受追捧,诵读大赛算是一种乘胜追击。”

  据黄莺介绍,本次决赛中的所有题目均由大赛组委会邀请过传忠、何勇等专家学者从《孔孟》、《论语》、《大学》、《中庸》、《三字经》以及唐诗宋词中择句而成,“中华经典太过博大,考虑到范围太广会让选手答题痛苦,我们只能限定一定范围。”昨日的决赛现场也按“选择、判断、接龙、诵读”四种打乱顺序的题型进行。

  四种题型中,“诵读”始终最让台上选手和台下观众血脉贲张。现场五位评委会从语音(通假字、读音)、句读、表现(语言、肢体、意境)、理解四个方面,对参赛选手的“诵读”做评判。比赛现场,唐诗《过故人庄》“青山郭外斜”中的“斜”字,究竟是读xié还是xiá引发了不少争议,纷纷扰扰中,评委过传忠最终给出了解答:“按照古音应该读xiá,与颔联‘邀我至田家’中的‘家’字押韵。但教委规定,我们读古诗文要按普通话读,这里是存在矛盾的,所以我们两种读法都要学会。”

  明朝文学家刘伯温的第二十一世孙刘巧云也参加了昨日的比赛。记者了解到,现年67岁的刘巧云在大赛前两三个月内每天都会捧着题库看题,偶遇不会读的字词都会仔细翻阅字典查找古音,比赛当天,她更是凌晨3点起床将三套题库中的逾千道题一一背好。但因被评委判定读错宋祁《木兰花》“觳皱波纹迎客棹”中的“棹”(zhào)字,刘巧云遗憾止步比赛。

  其实,关于“棹”字的评判,现场也颇引起了一些纷争。刘巧云解释说自己念的确实是“zhào”,

  但可能是语音中带了湖南口音,普通话并非那么标准,读出来就很容易让人误解。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巧云不无沮丧之情,“很遗憾,很难过,但重在参与吧。让我欣慰的是,现场后生可畏,被评为‘诵读达人’的选手几乎都是青年人,这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来说是好现象。”

  比赛之外,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还配套举办了主题讲座、诵读表演等系列活动。比如,“名家论经典”中华传统经典系列普及讲座,便邀请到骆玉明、李敬一、汪涌豪、姜鹏、郜元宝等知名学者与市民面对面交流,深入浅出地剖白古典书籍中的部分章节;“诵读经典,品味书香”名家经典朗诵会,则邀请到萧善芗、彭世强、蔡金萍等名家为市民浅吟低诵、娓娓道来中华古书中的古典韵味。截至目前,全市已有逾7.2万人参与到诵读大赛系列活动中。

 

 

录入编辑:周子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