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融汇成汉族先民的主要部族

 黑老赵 2014-08-03

融汇成汉族先民的主要部族

 (2008-11-23 11:06:09)

融汇成汉族先民的主要部族

汉族源流之五

    传说时代不同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汉族先民,经历过一个繁荣昌盛的部族发展时期。根据汉文古籍所记的传说,在汉族先民部族昌盛时期,大约有四个部族进入了平坦、广袤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他们在这江河交错、水源充沛的中原地区共同开拓,先后进入稳定安宁的农业生产,发展兼收并蓄、安土重迁的农耕礼仪文化.进而以初具端倪的中原农耕礼仪文化,吸附和凝聚着陆续来自东西方各部族,发展成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传说时代汉族先民的主要部族

    汉族先民大约是在传说时代的燧人、伏羲、神农“三皇”时期,经历了氏族社会的发展阶段。在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五帝”时期,进入了部族发展的繁荣昌盛阶段。

1、生活在东方的渔猎者部族

    在今山东和河南东部一带,主要分布活动着太昊部族。《世本·帝系篇》称:“太昊伏羲氏。”伏羲即为太昊氏。太昊居陈,“陈”在今河南淮阳境。又据《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含神雾》所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现代学者有人认为“雷泽”大约在今山东荷泽北。

    由此可见,这是一支传承自太昊伏羲的汉族先民部族,他们主要繁衍滋息在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东部。

    按照“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的说法,这支源自于女始祖“华胥”的汉族先民,曾处于母亲氏族社会时期。他们生活在适宜捕捞的水乡泽国,身材高大、长着一双“大足”,擅长结网渔猎。而“华胥”也就成为这支汉族先民部族的世系和地域文化之源。

2、活动在中原的狩猎者部族

    蚩尤是与炎帝、黄帝同时代的部族首领。《路史·后妃四》提出,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这反映蚩尤与炎帝一样,源出姜姓的羌人。只是他较早进入今山东西部和河北南部的中原,形如“人身牛蹄、四目六手”“头有角”地,从事“食肉寝皮”为主的游猎生产。

   《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说:“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登九淖以伐空桑。”羊水、九淖、空桑等古代地名,有的今已不可考。但从今河南陈留东南,还有空桑城来看,羊水、九淖、空桑都应是古代中原的地名。所以,蚩尤是活动在中原的狩猎者部族首领。因此,炎帝来到中原,要和蚩尤联合“建典”;黄帝进入中原,也要在阪泉战胜炎帝后,再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

   《路史·后妃四》注引《世本》又提出:“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这让我们看到了,这支进入中原的狩猎者部族,乃是发明戈、矛、戟、酋矛、夷矛等兵器的汉族先民。

3、由西向东拓展的农耕者部族

   《世本·帝系篇》认为:“炎帝神农氏。”宋衷注曰:“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提出:“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我们要指出的是,古代“姜”和“羌”本是同一字。章炳麟著《检论·序种姓》说:“羌者,姜也。”傅斯年的《姜原》也进而主张:“地望从人为羌字,女了从女为姜。”

    所以我们说,炎帝出自一支较早步入早期农业的姜姓羌人,他带领羌人沿着江河水域向东拓展农耕生产文化,是一支出由西向东发展的羌人中最早的农耕者

4、从西北游牧到中原的农耕部族

   《史记·五帝本纪》开宗明言指出:“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同时又明确地指出了:“轩辕之时,神农氏衰。”《帝王世纪》说:“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河图稽命征》进一步描述了:“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权星,照耀郊野,感而生黄帝轩辕于青丘。”这些记载反映和折射出,黄帝原本应是出生于旷野荒原上的,游牧者部族的首领。

   《水经注·渭水》说:“轩辕之丘,在上邽。”有些学者考证后认为,感生黄帝轩辕的“青丘,”当指渭水上游的“上邽”,即甘肃天水。黄帝率领着一支游牧者部族,从西北游牧到中原,与先前抵达中原的狩猎者蚩尤部族,以及由西向东拓展的农耕者炎帝部族,先后发生碰撞和融合,最终以胜利者而转为定居农耕。

    随即,在黄河中下游流动的中原,崛起和出现了奉炎帝和黄帝为始祖、以黄帝首领的炎黄部族。强盛新兴的炎黄部族融合着不同生产生活文化的各部族,汉族先民开始进入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时期。

二、黄河中下游多元一体发展的部族文化

    黄帝轩辕氏开始了传说时代汉族先民的五帝时期。五帝时期汉族先民呈现出多元起源和一体发展的特点。奉炎帝和黄帝为始祖、以黄帝首领的炎黄部族,在广袤平坦、水源丰沛的黄河中下游流域,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条件,吸引着各部族文化的陆续进入。

1、多元发展的汉族先民部族文化

    “五帝”时期汉族先民的部族发展,呈现出了多元的特点。汉文古籍记载的传说向我们揭示了,当时进入黄河游域的中原地区的,主要有东方传承自伏羲的太昊部族文化,以及来渊源于西部羌人和北方戎人的,以蚩尤为首的狩猎部族文化,以炎帝为首的农耕部族文化和以黄帝为首的、从游牧转入定居农耕的部族文化。

   (1)《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含神雾》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世本·帝系篇》称:“太昊伏羲氏。”这支生活在东部传承自伏羲的太昊部族,社会生产和文化发展的水平比较高。晋葛洪《抱朴子·对俗》:说太昊“师蜘蛛而结网。”《太平御览》卷七八引《皇王世纪》说:伏羲“取牺牲以充庖厨。”反映他们使网捕捞和饲养牲畜的生产生活。《楚辞大招》王逸注说,伏羲“作瑟,造〈驾辩〉之曲。”《路史后妃一》注引《古史考》:指出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太平御览》卷九引《王子年拾遗记》说: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学者们普遍认为,“八卦”是后来华夏文化之源。所以,源自东方伏羲的太昊部族文化,开启了华夏文化的主要源头。

   (2)《路史·后妃四》的记载说,活动在今山东西部和河北南部的,中原狩猎者狩猎部族首领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同卷注引《世本》又提出:“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这么一来,我们不仅看到较早进入中原的蚩尤源出自西羌。而且他们在狩猎活动中发明了戈、矛、戟、酋矛、夷矛等兵器,创造了英武勇悍的狩猎部族文化。

   (3)由西部、西北进入先后中原的炎帝部族和黄帝部族,是生产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两大部族。《国语·晋语》记:“昔少典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说:“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号也。” 近年有学者认为,“少典”应是与“有娇氏”有婚姻关系的、进入父系世系的部族。而且“少典”还应是初具“典册”文化的部族。因此,“少典”之子炎帝和黄帝,都应是初具簿籍和典礼制度、步入文明门槛的两个汉族先民部族首领。

2、汉族先民部族的多元起源一体发展

    汉文古籍记述的传说时代汉族先民历史活动告诉我们,繁衍生活在今天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族先民,应是来自西部羌人先民、西北戎人先民和东方夷人先民中的一支。这些原来生活在西部、西北和东方的人们,分别从收获不十分稳定的采集、狩猎、游牧和渔捞等生产生活方式,逐步进入较为稳定的早期农业生产,并且不断迁移过程中扩大活动地域。

    当他们来到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四大山脉环抱,水源充足、四季分明、气候适宜的黄河中下游流域,这里广阔无垠、平坦肥沃的黄土地,十分有利于发展稳持安宁的定居农耕生产。

    因此,相对于陆续来自西部、西北和东方的部族来说,群山环绕下宽阔的黄河中下游平原,就被视为“中原”而吸引各部族的纷至沓来。进而遂使今天的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传说时代多元起源的汉族先民部族,共同创造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耕文化,开启一体发展的共同地域。

    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范围,随着农耕生产文化的发展而发展。逐步拓展扩大的中原,有力地吸引着各部族文化的迁入;奉炎帝和黄帝为始祖、以黄帝首领的炎黄部族,以独步于时的农耕文化,凝聚融合着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部族文化,使自己不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推动了汉族先民进入了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时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