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名家书画视频】韩天衡·篆刻技法(三)示范

 敬事大吉 2014-08-03

收藏:韩天衡谈艺术创新【珍藏版】

收藏:韩天衡谈艺术创新【珍藏版】

 

   11月12日,由成都市文化局主办的“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第七届书画印作品展”在杜甫草堂博物馆揭幕,这是艺术大师韩天衡首次入川办展。

  40余年免费授徒,捐赠千余件作品藏品回馈社会,让人看到这位老艺术家的高风亮节,而李可染、刘海粟等众多书画大师,几乎都用过韩天衡为其所治的印章,更是体现了这位大师的艺术水准。时值韩天衡来蓉办画展,本报记者专访了他。

嘉宾:著名书画篆刻大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韩天衡

主持人:本报记者 裴蕾

谈篆刻

   讲究“我”中有“你”

   韩天衡与新时期篆刻的兴起、发展联系紧密,以至于今天无论评判当代印风的成因与走势,还是回溯近30年中国印学的重振与推进,都无法绕开他的名字。韩天衡的作品被包括大英博物馆在内的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收藏。2001年,他刻的印章被作为国礼送给出席上海APEC会议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

   记者:你是如何走进篆刻这个领域的?

   韩天衡:6岁大时,我就开始跟着父亲在上海家里学习刻印,从此走上了研习篆刻的道路。23岁以前,我功夫都下在临摹秦汉印上。十几年中,前后临摹过三千多方秦汉印。就这么一本一本印谱进行临摹,有刻的,也有用笔勾摹的。我记得当时的清仪阁古印谱有张叔未收藏的四百多方印,我从头到尾全勾摹过。

   青年时期,我又遇到了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几位老师,像方介堪、谢稚柳、陆俨少、刘海粟等,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接触到了一些别人很难接触到的古籍,临摹第一手的东西,后来篆刻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记者:听说李可染先生第一次看到你为他刻的印后,喜不自胜,遂请你再刻几枚,从此你们之间有了深厚的情谊?

   韩天衡:我为李老刻过“为祖国河山立传”、“天海楼”、“孺子牛”、“可染印信”、“可贵在胆”等二三十方印。李先生是一个非常谦和的长者,外人很难见到他,但是我的学生送图章去,只要说是韩天衡的学生,他会马上开门让进家门。有一次我到北京,他家电话打不通,就直接到他家里去。来开门的保姆说,“李先生不接待访客”。我说,“那麻烦你将名片递给他”。过了大概两分钟,李先生亲自来开门,说非常想念我。后来我才知道,他嫌自家电话烦人,换了号码却忘了通知我,后来他又亲手把新号码抄给我。

   记者:那么,你又是如何根据各位大师的绘画风格,创作出与其画风相吻合的印章呢?

   韩天衡:作为一个有个性的篆刻家,他必须在他的作品里表现自我风格。但当篆刻一旦为画家所用,它又必须要注意和受者的作品风格的和谐统一。这就是篆刻要讲究“我”中有“你”。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篆刻家为画家刻印,就等于是为一位高明的时装设计师设计纽扣。印章就等于衣服上面的纽扣,它不能够随便拿来就当扣子用,要讲究和时装设计师设计的衣服相协调,尽管小,但是必须统一。我给刘海粟先生刻印,就强调一个“厚”,因为我觉得他的作品很“厚重”,给谢稚柳先生刻印则要讲究雅逸。

   谈创新

   取百家法,立一家式

   韩天衡的篆刻风格强烈而又新异,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导致一些人对其风格追随,这一现象被一些媒体称为“韩天衡现象”、“韩流滚滚”。本次展览中最受关注的当属韩天衡独创的草篆以及在业内享有极高声誉的“韩鸟”。在韩天衡的艺术生涯中,无论篆刻还是绘画,创新成了“关键词”。

  记者:你的草篆独具一格,受到了包括李可染、沙孟海、陆俨少、谢稚柳等大画家的推崇,你是如何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来的?

韩天衡:我从小就是一个特别不循规蹈矩的人,在艺术创作上我也渴望跳出樊笼,放飞心灵。因此,我在临摹古人之余学习往外跳。传统篆书体态修长,横竖粗细都一致,显得中规中矩。经过很多年的研究,我觉得篆书也可以借鉴草书的经验,写得洒脱一点。大概在1973年到1975年之间,我写的篆书形成了一种新风格。很庆幸,这种风格得到了包括李可染等大师的肯定。

  记者:你所画的三角形的“韩鸟”特别与众不同,为什么要把鸟画成这样?

   韩天衡:这是一种变了形的鸟。中国画里,文人画鸟的变形,是从明代八大山人朱耷开始的。在他之前画鸟以写真为主,就是讲逼真,但艺术总是与时俱进,八大山人将鸟的“形”放在次要位置,只用简单的笔墨勾勒而出,形不似而神似,别有趣味,此后,中国画无论工笔还是写意,画这种“变形”鸟的都是深受朱耷影响。到了20世纪,变形鸟画得最好的,我个人认为是林风眠先生,他画的鸟呈椭圆形,可戏称为“皮蛋鸟”,神韵俱佳。

   我画鸟也受到了他们的启迪。但一个艺术家想要创作出有自己风格的作品,艺术的出新,往往要与前辈逆向而行。上世纪80年代,我逐渐取百家法、立一家式,于是就有了现在这种三角形的鸟。

   谈传承

   不像我的才是好学生

   韩天衡于上世纪60年代末设帐收徒以来,40余年坚持免费授课,经常带上学生一起办画展。目前,一个由上海嘉定区政府投资建设的面积10000平方米的韩天衡美术馆正在紧张建设中,韩天衡将自己的作品及珍藏的书画印、古董1000余件捐给了美术馆。建成后,美术馆将免费对公众开放。

   记者:自2004年开始,你和学生的这类展览已经举办了七届,在上海、苏州、温州、枣庄等地都办过,为什么你经常带着学生一起办画展?

韩天衡:我认为现在的海派艺术有点滑坡,谈到海派书画印时,我们好像总在回溯历史。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弘扬海派艺术。但这绝对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我希望培养出一些学生,弘扬海派艺术,让它传承下来,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示作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影响力。这次展览,学生的作品大概占到一半。

   至于免费教课,其实还是缘于我的个人经历。我小时候家里本来很富裕,可是抗战时产业都给日本人炸光了,变得一无所有。我从小就喜欢艺术,可是买不起笔墨纸砚、石头、刻字刀,幸好遇上了很多好的前辈,他们教我本事,送我绘画工具,给我无私的帮助。所以,我不能收学生的学费,是以此报答恩师。

   记者:你曾经说过,那些艺术风格不像你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韩天衡:学生的作品、作风不能搬老师的,才称得上是好学生。我不赞成学生跟一位老师就要 “从一而终”,我经常告诫学生不可恪守师风,囿于师门,转益多师,才会有利于薪火相传。

   记者:你把自己那么多作品、藏品捐给在建的美术馆,这是为什么?

   韩天衡:再好的东西你个人也带不走,捐出来,让大家都可以欣赏。今年初,我捐了自己的书画印作品290件,收藏的古董、书画700多件给正在建设中的韩天衡美术馆,里面有像祝枝山、文征明、黄道周、张瑞图、金农等一大批画家的精品。美术馆免费开放后,广大民众就能欣赏这些作品。我认为文化强国,要提高国民素质,普及艺术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收藏:韩天衡谈艺术创新【珍藏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