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自己刻方印,叫“放胆” | 王琪森

 老鄧子 2019-11-29

文/ 王琪森

春秋时光的交替,沧桑岁月的流变,总是在验证一种史实的确立,演绎一种人文的典范。

作为海派书画艺术领军人物的韩天衡,虽然已年届八旬,但依然以不忘初心的艺术理想、砥砺奋进的人生追求、老而弥坚的开拓精神,践行他“刀笔当随时代、作品应有担当”的座右铭。

2019年11月,《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展出的作品中,最早的篆刻作品为韩天衡20岁时的“天衡藏书之记”,最新作品则是今年创作的“空灵”“龙新”“如意”“闲里偷忙”和“国泰民安”等。书法作品中,最早为26岁时的临摹作品《临唐王居士砖塔铭》,新作则有其在76岁时创作的巨幅榜书《涛声》,以及今年创作的篆书巨作毛主席词《沁园春·雪》。绘画作品风格多样,有《杨万里诗意图》《松云皓月图》等。近350件精品力作,全面展示了韩天衡半个多世纪以来锐意创新的探索历程及艺术建树,进而生动呈现了当代海派艺术精湛的创作境界与丰硕的艺术成果。

属于韩天衡的幸运

在当代中国艺界,韩天衡代表着一种艺术的取向,甚至由此构成具有历史语境、时代意义与审美引领的“韩天衡现象”。韩天衡曾真诚地袒露心声:“我真正是新中国培养的艺术家,对此我是心存感恩的。”正是从这个参照系来看,韩天衡所取得的成就与建树,不仅属于他个人,而且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唯其如此,《周易》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韩天衡四岁发蒙学书法,六岁习篆刻,至今已逾七十多年,他取法正脉而传承谱系,师从名师而深入堂奥,是一位精研传统又善于变汇通融、开拓创新的标志性人物。因此,他的金石篆刻、翰墨丹青,才能彰显出先进的美学指向。由此,也佐证了1975年篆刻大师沙孟海在给周昌谷教授的信中对韩天衡的评价:“为当代印学开辟一新境界。”而今44年过去了,韩天衡不仅在印学,更是在艺界开辟了“新境界”。从2016年起先后在浙江、湖北、上海、云南、山东等地举办的《不逾矩不——韩天衡演艺七十年书画印展》,凸显了一种源于生命的勃发张力与虔诚艺事的澎湃激情。

金石缘,书画情。韩天衡不仅在书法、绘画、篆刻上不辍探索,也在艺术理论、学术阐述上著述迭出,使他成为当下海派书画的代表人物。历史地看,海派书画艺术崛起于清末民初及上个世纪30年代,涌现了如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吴湖帆、刘海粟、张大千、徐悲鸿等一批大师,从而使海派书画艺术衔华佩实而绚丽芬芳,文采风流而精英辈出。

应当确认,韩天衡是相当幸运的,他在从艺之初及其后的探求登攀中,得到了上个世纪海派书画最后一批艺术大师如方介堪、马公愚、谢稚柳、陆俨少、唐云、程十发等亲自指导、教诲帮助,这奠定了他高蹈的起点和扎实的基础。再加上他自身的坚毅专注、刻苦勤奋及多方取法、锐意变通,从而使他具有了新一代海派书画艺术家那种开阔的视野、强盛的活力、创造的能量及领先的优势,构成了一种打通的“马蜂窝效应”,从而在艺术的各种形态间推波助澜、风生水起。

“马蜂窝效应”的呈现

海派书画一代宗师吴昌硕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书画金石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韩天衡的“马蜂窝效应”,正体现了在艺术上的“贵能深造求其通”。

“韩氏艺术系统”涵括丰富的内容与样式,从韩印、韩书、韩画到韩论、韩藏,为当代艺苑提供了审美范式。这是一种社会化的艺术贡献与时代性的文化创造,从某种层面上彰示了属于当代的文艺使命感。为此,韩天衡把他从艺七十周年后的两次个人艺术大展,分别题以“不逾矩不”与“守正求新”,这既是一种大道之行的宣言,也是一种诗心文胆的昭示。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精神观照,是艺术创作的助推器。每一位从艺者都想有所创新,有所超越,但必须致敬传统,尊重经典,师法前贤,才能从此岸到彼岸。唯其如此,韩天衡年届八十,还清醒地自称为“老学生”,把每一次办展都看作“再出发”。他曾深有感触地讲:“循矩而又不囿于矩,在肯定中作智性的不屈不挠的否定,才能使艺术生命常青。也就是不守旧、不自缚、不懈怠、不信邪、不逾矩不。”这可谓对文化自信的深层解读和积极践行,在本质上诠释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即“通天地、成人格、正人论、显人文”。

韩天衡注重创新。他认为,“艺术要推陈出新,是区别于古人、区别于前人、区别于故我的艰辛劳作。我在2011年刻了一方印,叫‘放胆’,就是要让自己保持艺术的新鲜度,要不断提醒自己,探索更新的自己。创新不是表象上区别于别人,而是不断地让自己蝉蜕龙变、守正创新。我提醒自己,刀笔观照时代,作品应有担当,用理念支撑创新,至于能不能被接受、立得住,还要经过时间的考验。”

韩天衡的可贵与独到,就是他能智慧地站在巨人的肩上,进行宏观深入的审视与思想精神的对接。为此,他左手丹青刀笔,右手著书立说,构建了他创作与理论的两极,使之双峰并峙。从《中国印学年表》《历代印学论文选》《篆刻大辞典》到《豆庐艺术文综》《豆庐十论》《天衡印潭》等100多种著作,是具有理论建构意义及学科建设作用的。

著名棋人吴清源曾说过:“所有的东西是在等待中依靠时间兑现。”我与韩天衡相识已有四十多年了,应当讲是有幸见证了他从一名青年书法篆刻家到一个海派书画篆刻领军人物,再到印、书、画皆擅的嬗变。也有缘领略了他在金石、翰墨、丹青、理论上的标新立异、锐意进取。

西谚云: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古诗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的光环是相当璀璨的,但为此承受的磨难、艰辛与历练,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韩天衡曾患过严重的腰椎疾病,发病时人不能直立与平躺,晚上睡觉是把自己绑在弯曲的躺椅上,一小时起来活动一下,让腰积水流掉一点,否则疼痛如刀割。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没有放下刀笔,坚持创作与著述,依然憧憬着诗与远方。

“公共艺术家”的职能

更具有社会价值与时代意义的是,2013年,韩天衡美术馆在上海市嘉定区开馆,馆内展陈的除了他个人的艺术作品之外,更多的是他数十年收藏的艺术作品。“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应当看到,韩天衡美术馆的建立,标志着韩天衡个人的创作著述与艺术活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开辟了一个新空间,更显示了韩天衡走出个人艺斋后作为一个“公共艺术家”的社会职能和担当。

他张开双臂热情地拥抱了他的时代。由于韩天衡美术馆构建了一个开放、综合、大型、多元的平台,激发了他澎湃的创作激情和刀笔才思,在书画印上进行了不拘一格的拓展驰骋,创作了高4米、宽7.2米的巨幅榜书《涛声》及二幅高2.3米、宽8米的毛泽东词篆书《沁园春·雪》、行书《水调歌头·游泳》。挥洒创作了高1.5米、宽3.6米的巨幅水墨画《松云皓月图》及重彩画《杨万里诗意图》,走刀镌刻了“空灵”“老学生”“八十叟”等风貌一新的印章。

同时他主导策划了一系列创意独特、规格甚高的大型艺术展览,如《兰室长物——历代文房艺术展》在海内外赢得关注,《文心在兹——古今砚文化特展》被录入《2018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季活动目录》,《海上六大家》被评为“2018年最受欢迎的美术馆展览”等。又如每年举办的公益项目“晒墨宝”全国少年书法大奖赛,已有全国数十万爱好书法艺术的少年儿童参与。“童心绘美术公益大赛”旨在培养和开发智障儿童的绘画兴趣,由此传导了一个重要理念:爱孩子就是爱明天。

韩天衡以创作的冲击力、生命的强健力、艺术的旺盛力,全景式地注释了绚美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