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节选(一)

 雁鸣阁 2014-08-03

2 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1980 年全国 14 省市 30 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 0.7%。1994 ~1995 年间全国 19 省市 21 万人群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5~ 64 岁年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 2.5%(人口标化率为 2.2%),葡萄糖耐量异常 (IGT) 为 3.2%(人口标化率为 2.1%)。

最近 10 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2002 年全国营养调查同时调查了糖尿病的流行情况。该调查利用空腹血糖 > 5.5mmol/L 作为筛选指标,高于此水平的人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在 >18 岁的人口中,城市糖尿病的患病率为 4.50%,农村为 1.8%。城市中年龄在 18~44 岁、45~59 岁和 >60 岁者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 2.96%、4.41% 和 13.13%,而农村相应年龄组为 1.95%、0.98% 和 7.78%.2007~2008 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 14 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 >20 岁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 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 9 240 万,其中农村 4 310 万、城甫 4 930 万左右。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需要指出的是,这几次的调查方法和诊断标准是不一致的,如 1997 年后糖尿病诊断的空腹血糖切点从≥7.8 mmol/L 改为≥7.0mmol/L。因此,如果采用最近的诊断标准,表中前 3 次的调查结果患病率是被低估的。在调查方法上,前 4 次的都是通过筛选高危人群后再进行糖耐量试验的。1980 年是采用尿糖阳性加餐后 2 小时血糖 (PG2h) 进行 100 g 葡萄糖的 OGTT.1986 和 1994 年的调查则是用 PG2h 筛选高危人群,包括了部分 PG2h 相对正常的人群 (PG2h≥6.7 mmol/L),2002 年则是用空腹血糖进行筛选。筛选方法不同可能导致患病率估计的偏差,如尿糖敏感性低、用空腹血糖筛选可能遗漏空腹血糖正常的 IGT 或糖尿病人群;而用 PG2h 筛选高危人群的方法,可能遗漏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 的患者。2007 ~ 2008 年完成的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自然人群 OGTT 来调查糖尿病的患病率,可能更准确地反映我国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流行情况(表 1)。

                        

目前,我们还缺乏有代表性的 1 型糖尿病患病率和发病率的研究。根据推算,我国糖尿病总体人群中,1 型糖尿病的比例应 <5%。上述几次调查结果是糖尿病的总体的情况,其中包括了 1 型糖尿病人群。

妊娠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在我国,曾经进行过几次城市妊娠糖尿病的调查,一般先经过口服 50g 葡萄糖进行初次筛查,然后进行 75 g 葡萄糖耐量试验。天津城区通过对近 1 万名妊娠妇女的筛查,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为 2.31% (WHO 诊断指标)。而 2008 年的资料显示,通过对 16 286 名中国 18 个城市妊娠女性进行筛查,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为 4.3%(按照 ADA 诊断标准)。高龄妊娠、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是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反复阴道真菌感染、自然流产、南方住民等与妊娠糖尿病电有关系。这些研究仅限于城市地区,只能代表城市的情况。

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年龄、性别、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病程以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等。目前,我国仍缺乏设计很好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组报告住院 2 型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 34.2%,脑血管病 12.6%,一心血管病 17.1%,下腋血管病 5.2%。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所需的医疗支出,占糖尿病医疗费用中最主要部分。

“中国心脏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伴发疾病:①中国冠心病病人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约为 80%,较西方人高;②中国冠心病人群负荷后高血糖的比例更高;③冠心病患者单纯检测空腹血糖会漏诊 75% 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

下肢动脉病变是外周动脉疾病 (PAD) 的一个组成成分,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闭塞;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常累及股深动脉及胫前动脉等中小动脉。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和栓塞等也可导致 PAD,但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

下肢动脉病变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 2 倍;依据调查方法的不同[如 ABI 测量或 /WHO 间歇性跛行 (IC) 调查表等],下肢动脉病变的患病率报道不一。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根据 ABI 检查>50 岁的糖尿病患者,其下肢动脉病变的患病率高达 19.47% -~23.80%。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 40 倍。大约 85% 的截肢是由于足溃疡引发的,15% 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渍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在 2 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中,有 20% -40% 出现视网膜病变,80% 有严重视力丧失。2001 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对中国大城市 24 496 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症进行的回顾性分析发现,2 型糖尿病并发眼病者占 35.7%,2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随病程和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糖尿病肾病 (DN) 是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在亚太地区的患病率较高。2001 年国内住院患者回顾分析显示 2 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患病率为 34.7%。

糖尿病诊断 10 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其发生率与病程相关。神经功能检查发现 60% ~90% 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 30% ~40% 的患者无症状。2OO1 年国内住院患者调查发现,61.8%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在吸烟、年龄 >40 岁以及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中,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更高。

总结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其有以下特点。

1. 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 2 型糖尿病为主,2 型糖尿病 >90%,1 型糖尿病约占 5%,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 0.7%,城市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接近 5%。

2. 经济发达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在 1994 年的调查中,高收入组的糖尿病患病率是低收入组的 2~3 倍。最新的研究发现,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仍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仍高于农村。

3. 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2007~2008 年 >20 岁人群全国糖尿病患者调查显示,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 60%,尽管比过去调查比例有所下降,但远高于发达国家 (美国约 48%)。

4. 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在 2007~2008 年的调查中,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男性患病风险比女性增加 26%.而文化程度大学以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 57%。

5. 表型特点。我国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 BMI 在 25 kg/m2 左右,而高加索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 BMI 多 >30kg/m2;餐后高血糖比例高,在新诊断的糖尿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占近 50%。

6. 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科。从临床工作中发现,近年来 <20 岁的人群中 2 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

城市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城镇人口的比例已从 2000 年的 34% 上升到 2006 年的 43%。

老龄化  中国 >60 岁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在 2000 年为 10%,到 2006 年增加到 13%。2007~2008 年调查中 >60 岁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 >20%,比 20~30 岁的人患病率高 10 倍。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年龄每增加 10 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 68%。

生活方式改变 城市化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出行的方式已经发生很大改变,我国城市中主要交通工具进入了汽车时代。人们每天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但热量的摄人并没有减少,脂肪摄入在总的能量摄人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在农村,随着农业现代化,人们的劳动强度已大幅减少。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电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这些改变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 生活方式的改变伴随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在 2002~2008 年调查的资料中,按 WHO 诊断标准,超重占 25.1%,肥胖占 5%,与 1992 年及 2002 年相比较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均有大幅度增加。

筛查方法 2007~2008 年调查使用一步法 OGTT 的筛查方法,结果显示,在新诊断的糖尿病中 46.6% 的患者是空腹血糖 <7.0 mmol/L,但是 OGTT 后 2 小时血糖≥11.1 mmol/L,糖尿病前朝的人群中 70% 是孤立的 IGT。

中国人的易感性 在相同的肥胖程度时,亚裔人糖尿病风险增加。与白人相比较,在调整性别、年龄和 BMI 后,亚裔糖尿病的风险比为 1.6。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其糖尿病的高患病率和发病率高于白种人,也支持中国人是糖尿病易感人群。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代表着与大陆地区华人生活习惯相近而经济发展在前的国家和地区,在 20 世纪 90 年代前半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些地区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 7.7% ~11%。与此对应的是,在 1987、1992 和 1998 年 3 次流行病学调查中,毛里求斯 25~75 岁华人糖尿病患病率均 > 11%。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高未诊断人群比例、大量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提示我们在糖尿病的预防中,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编辑: 清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