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天9大伤身坏习惯

 大东村人 2014-08-04
深情 [http://261364142.qzone.qq.com]2010-1-29 11:54 


冬天天气冷,人体畏寒自然会有一些反应与作为,久而久之便养成习惯,但这些习惯其实对身体是有伤害的。这些冬天常见的几个坏习惯,会产生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做,可以健康过冬?

坏习惯1:全身肌肉关节缩起来

好冷!大家都会忍不住缩起脖子、拱起肩膀手抱胸瑟缩起来,中华民国物理治疗学会理事长简文仁表示,这就是台语所谓的「ㄍㄧㄩ(缩)冷」,但这只会愈缩愈冷。
简文仁表示,紧缩起身子来,刚开始会觉得比较暖了,但肌肉紧缩久了,血液不循环反而会觉得愈来愈冷,也有很多人就干脆缩着身着连续好几小时窝在沙发椅都不动,也因此常会扭到、闪到,睡一觉醒来「落枕」,这都是肌肉紧绷太久没有动,肌肉僵硬,随便一个较大的动作,就可能引发肌肉拉伤了。

解决对策:每隔几分钟 就要动一动

简文仁表示,每隔几分钟就要动一动,让肌肉可以伸展。可以试试简单的「双手向上举握」运动。高举过头,双手握紧维持35秒,松开3秒后再重复进行,连续多次,再将手放下。这种简单的肌肉收缩放松动作可产生热能,很快就暖和了,等熟练了,可以从前臂、手臂及肩膀的肌肉一起用力再放松,热身效果就不只是手臂,而是整个上半身的肌肉都有运动到。
而下半身则是做脚板翘起用力伸展腿前侧肌肉,之后再脚尖往下用力,这样的肌肉收缩放松也是各持续35秒,很快就会觉得从臀部、大腿和整个小腿都运动到;如果不方便做这么大的动作,就将脚用力往地上踩,也是维持35秒钟再放松。
简文仁说,这些虽然是很小的动作,但却是很好的肌肉能量动作,多做几次的运动效果就相当于走路及举沙包的运动,如果再加上呼吸训练,用力吸饱气,再把嘴嘟小小地慢慢均匀地细长吐气,让肺活量增大,如此连心肺功能也可一起训练。

坏习惯2:嘴唇干 频频抿嘴唇

嘴唇都干到裂开来了,明知不能舔嘴唇,还是忍不住用口水把嘴唇沾湿。虽然暂时缓解唇裂之痛,但就像饮鸩止渴般,皮肤科医师赵昭明提醒,口水里含有溶解角质的酵素,等口水干了以后,嘴唇上薄薄的表皮可能又被破坏一层,嘴唇裂痕深度可能又加深了。
赵昭明表示,每年冬天,外围嘴唇炎的病例就会增加2成。嘴唇和其它皮肤构造不同,除了表皮薄薄的一层角质外,嘴唇内是由黏膜细胞构成,因此嘴唇表皮缺乏皮脂腺的保护,暴露在冬天干燥的冷风中很容易风干裂伤,如果再用口水去舔,更会破坏嘴唇的保护角质层。
此外,冬天大家习惯吃火锅或麻辣锅等热烫的食物,都会使新陈代谢加快,造成嘴唇表皮生成不正常并刺激嘴唇,嘴唇表皮的水分也易流失而更易干裂,赵昭明说,很多人看不惯干裂发白的唇皮影响美观,会不自主把唇皮剥落,反而使嘴唇表皮更易撕裂,流血发炎更严重。

解决对策:多喝水,擦有保湿护成分唇膏

赵昭明建议,有嘴唇炎的人要多喝水,才不会因为体内缺水而让嘴唇更干,如果觉得嘴唇的皮肤干裂脱皮不雅观,建议用沾了凉开水或凡士林等保湿剂的棉花棒,把脱落的唇皮推掉,把嘴唇充分沾湿后,再擦上有油脂的护唇膏。刷牙后嘴唇上的牙膏要冲干净,以免牙膏成分造成刺激。
此外,可多吃含胶质的食物,强化嘴唇表皮的修护及防护力。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喝太热的汤或水,避免吃辛辣的食物。
即使是冬天,也要加强防晒,嘴唇表皮防护力弱容易受紫外光伤害。选择唇膏宜选择天然色素制成,以免有害的色素沉积。

坏习惯3:洗过烫的热水澡

「天气好冷,上山泡汤吃美食正好!」台湾各处都有温泉资源,因此泡汤成为每年秋冬季最流行的旅游行程,不只出外泡汤要泡得热呼呼,在家洗澡也愈洗愈热。
皮肤科医师赵昭明表示,泡热水澡会让人愈泡愈舒服,而且温度的耐受性易让人将水温愈加愈热,泡得全身暖烘烘虽然很舒服,但是温度愈高,皮脂膜愈易被洗掉,不只皮肤缺油脂易变干,天然的保护膜被破坏后,也会因为干痒而搔抓,一不小心就可能细菌感染。
不只皮脂腺分泌减少的中年人好发冬季痒,年轻人如果有过敏性肌肤,或是干性肌肤者,洗澡水太热也容易引发干痒症,而糖尿病患及肝病患者也较易引发皮肤干痒。

解决对策:水温不超过40 加强保湿

赵昭明建议,水温不要超过40℃,够热,洗后够暖够舒服,也不易引起皮肤的不适。
皮肤容易干痒的人,平常就要注意加强保湿,补水后也要锁水,保湿剂不只是泡完澡用,一天要补充好几次才行。
喜爱泡澡的人,在水里最好加一些精油,泡完澡后油脂可以附着皮肤帮助保湿,如果有异位性皮肤炎或严重冬季痒者,可以使用燕麦清洁产品,或在水里加一点燕麦或是太白粉,以形成物理性保护膜,预防干痒。
现在温泉汤屋的收费通常是2小时计算,很多人2小时都尽量泡在水里,赵昭明提醒,泡水太久皮肤角质层的水带油脂都会脱失,皮肤看起来变白像要脱皮般,此时皮肤缺乏保护机制,洗后也易引起脱皮龟裂,而且体内水分大量流失。
因此泡澡每次不要超过10分钟,起来喝水擦擦保湿剂,至少隔5分钟再下去泡,在汤屋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才不会让体内体表的水分流失太多。

坏习惯4:吃太烫的东西

当桌上一锅热滚滚火锅不停滚动,似乎就让人感到寒意全消,因此台湾人冬天总是爱吃火锅,还要喝热滚滚的红糖姜汁地瓜汤取暖。不过,高雄荣总家庭医学部主治医师薛光杰提醒,蛋白质变性的温度是50℃~55℃,人体就含有蛋白质,吃太热当心大伤害。
薛光杰说明,汤水滚沸时是100℃,若汤含油沸点更高,就可知吃了热滚滚的火锅汤有多伤!首先是烫伤,但因口腔黏膜耐受力比皮肤好,而且黏膜代谢速度快,烫着了赶快喝冰水可能就不觉得痛,也很快就好了,但常看到抱怨喉痛的患者,舌头及口腔黏膜都已纤维化,就是因为吃太烫的食物造成的,久而久之可能引起癌前病变的口腔白斑。
冬天常吃的汤圆和汤包也是有致命吸引力的美食,薛光杰说,包馅的食物内外温度差很大,有时外皮微温觉得可以吃进嘴里,但一咬开内馅却很烫人,有人会直接在嘴里吹凉,有些人则是干脆快速吞下,对食道又是一个大伤害。

解决对策:多拿个碗冷却,汤圆汤包剪开

薛光杰说,吃热烫的食物是一种习惯,也可能是口腔黏膜细胞和末梢神经纤维化影响,会愈吃愈不觉得烫,需要吃更烫的食物才过瘾,但口腔黏膜、牙周牙龈及食道都可能受伤。
薛光杰建议,吃热食时最好多拿一个小碗,把想吃的东西先捞出来冷却一下,人体自然体温平均37℃,所以只要觉得食物烫口就可能超过5060℃,因此滚烫食物最好等到温度降至微温时再吃。至于汤圆和汤包最好先剪开或小心咬开一个洞,让内馅及汤汁稍稍冷却后再食用。


坏习惯5:冬季进补补过头

「今天吃姜母鸭,明天去吃羊肉炉,后天来个烧酒鸡,中午吃碗当归鸭面线也不错!」台湾人一到冬天,三天两头都在吃补,长庚医院中医内科部主任杨贤鸿表示,每到冬天就会有许多因为失眠、口疮或是便秘等各种上火症的患者求诊,就是补过头所致。
杨贤鸿表示,很多有手脚冰冷的人到了冬天都会认为应该要吃点补品来养生,但部分上了年纪的女性族群多属阴虚体质而非虚寒体质,阴虚体质者虽然体虚,但体质却偏热,偏偏姜母鸭、羊肉炉等,都属于极热补的食补,轻则易口干舌燥,重则引起失眠、青春痘、口破或口疮久病不愈,或是牙龈肿胀、便秘等各种上火气的症状。

解决对策:一个月最多吃一次 水加多一点

杨贤鸿提醒,姜母鸭或是羊肉炉、当归鸭等这些食补,一般人一个月最多吃一次,虚寒体质者最多也不宜超过两次,而40岁以下的女性偶尔可以吃些食补,但若年过40即将更年期,或已经更年期的女性体质多属阴虚,很容易上火,最好不要吃。
如果想吃的话,杨贤鸿建议,药材浓度减少,水或高汤多加一些,以降低药性浓度,锅里多加些凉性蔬菜如白菜、金针菇及白萝卜、木耳,冲淡药效。不过,最好还是选择凉补,如麦冬、玉竹、菊花、西洋参须及白木耳等药材,或是以莲子、山药、芡实、茯苓组成的四神汤。
杨贤鸿说,吃补药要看个人体质,觉得手冷脚冷血循不好,但是平常也容易上火的人,最好选择以补气为主的食补,例如以参须取代人参的参须鸡汤,而不是吃补血养血的大补药膳。

坏习惯6:饿得快 寒夜吃热宵夜

荣新诊所副院长何一成表示,冬天人体为了御寒,会耗费较高的热能,理应过了冬天会变瘦,可是现在却总是发现,过一个冬天,大家都变胖了。
这是因天气冷会让人多消耗热量,也因此晚餐后2小时,就容易觉得饿,但大家通常都会撑一下,等到睡前再来吃宵夜,加上马上入睡没运动,体内血糖一下迅速上升一下降低,半夜易醒干扰睡眠,且很多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好,使得栓塞性中风或心脏病的风险剧增。
此外,很多人冬天晚上爱热食,吃完马上就睡,胃酸逆流呛到胸、喉而引起疼痛。

解决对策:晚餐要吃淀粉 比较不会饿

为保持身材,很多人习惯晚餐少吃淀粉,只吃一点青菜加少量的肉,何一成提醒,这样的饮食在冬天夜晚很快就会饿,建议一定要吃淀粉,但以糙米及全麦等全谷类为主,避免甜食及含糖饮料,可维持饭后血糖稳定,并维持较长的时间不饿,较不会想吃宵夜。
刷牙也有助抵抗宵夜诱惑,吃完晚餐与水果后就刷牙,很多人不想再刷一次就会戒掉宵夜习惯。
何一成说,在认知方面,有些人晚餐吃得早,担心半夜会饿坏而吃宵夜,但其实只要撑过饭后3小时不吃,饥饿感就消失了,可以一觉到天亮也不会饿。
如果还是很想吃宵夜,最好在睡前3小时就把宵夜吃完,例如6点吃晚餐,12点要睡觉的人,可把晚餐30%的热量预留到8点半再吃,如此睡觉前热量已消化完。

坏习惯7:喝过量的酒热身子

寒风飒飒,很多人都会想来杯烧酒暖暖身,小心!喝酒虽然会让人感觉全身暖呼呼,可是暖意只是暂时性,反而容易让人体温丧失。
何一成表示,确实酒精可以让血管扩张与增加新陈代谢,让人觉得身体变温暖,不过血管扩张的效应过了一小时后最强,此时体热大量丧失,人反而会觉得更冷,而适得其反。
杨贤鸿表示,很多人都认为酒精可以带出药膳中药材的药效,虽然酒精确实会带出药性,但是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很短暂,酒精摄取过量,反而引起过敏,所以秋冬皮肤干及荨麻疹的患者非常多,都可能是滥用酒精惹的祸。
何一成说,很多人因为晚上冷,吃宵夜的时候会喝更多酒,结果不仅反而更冷,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溃疡而肠胃道出血的病例也增多。
此外,喝酒也会影响睡眠品质,虽然很多人觉得微醺容易入眠,但是一小时后酒精代谢掉,睡中容易醒来而不易再入睡,而且三、四天后想要产生助眠效果,必须喝更多酒,会造成愈喝愈没效而更伤身。
此外,喝酒过量也造成痛风患者易在冬天发作,酒精对痛风患者有双重不良影响,一是酿造酒本身酿造过程普林含量高,特别是有颜色的酒;二是酒精在体内代谢会产生尿酸,都会让痛风发作。

解决对策:喝酒适量 痛风者饮酒减半

何一成说,喝酒酌量让人舒适并让体温上升,只要不要过量即可,例如葡萄酒不要超过100c.c.,啤酒不要超过300c.c.,烈酒不要超过30c.c.,喝酒后要注意穿衣保暖。
如果是痛风或慢性病患,饮酒量则要减半,也就是葡萄酒一天不能超过50c.c.,啤酒不要150c.c.,而烈酒也只能15c.c.。此外,最好不要在睡前喝酒,以免半夜胃酸分泌加上酒精作用,易对胃部造成刺激。


习惯8:在暖暖被窝里憋尿

冷冷的天,窝在被窝里好舒服,谁也不喜欢正好眠的时候被尿意打断而起床,许多人都有在冬天的早晨时,憋着尿不去上厕所的经验,只为了能多睡一些。长庚医院泌尿科主治医师黄世聪提醒,经常憋尿小心膀胱发炎上身。
黄世聪表示,冬天排汗少,尿量相对就会比较多,通常夏天都会一觉到天亮才想上厕所的,许多人在冬天离原来的起床时刻还有一段时间就被尿急逼醒了,因此在门诊中常听到患者抱怨,因为憋尿胀过头,起床解第一泡尿时总是比较不好解,甚至出现灼热感或血尿等严重感染症状。

解决对策: 有尿意别憋,睡前少喝水

黄世聪提醒,冬天睡觉时有尿意的时候还是得去上厕所,否则偶尔憋一、两次尿是没什么大问题,但若长期憋尿,膀胱的积尿也可能逆流到肾脏而造成肾脏积水,更严重者还可能造成肾衰竭。
正常的情况下,很多人可以一觉到天明,最多也只会在睡眠中起床解一次尿,如果需要于睡觉当中起床解尿两次就算是「夜尿」了,建议民众可以检视一下平常的喝水习惯,例如睡前喝水量少一些,少吃会利尿的瓜类水果,茶、咖啡及冰冷饮料也要少喝,若有服用利尿剂,最好配合医嘱将服药时间调到早上。
夜尿问题较大者也可请示医师开立药物,但也要配合医嘱使用,否则容易产生水中毒,引起钠离子过低等电解质不平衡等副作用。
另外,晚上最好用温水洗手洗脸,避免冰冷的环境刺激膀胱引发过动症状。

坏习惯9:懒得上厕所 少喝水

「反正也不觉得渴,而且水喝多了就要常上厕所,干脆就少喝点水吧!」冬天流汗的机会实在不多,即使只是喝一小杯水,没多久就会想跑厕所。
黄世聪表示,冬天虽然汗出得少,但水分如果补充不够,就可能因尿液太浓稠而引发结石发作或感染。而且当尿液浓度愈高时,对膀胱黏膜的刺激也愈严重,更容易引起膀胱过动现象,所以当小便颜色都呈深黄色时,表示水分摄取不够,可能对膀胱黏膜已经形成很大的刺激,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最好适时多喝点水,即使冬天流汗少,至少也要摄足一天1000c.c.左右。

解决对策:喝温开水,23小时解尿一次

黄世聪建议,冬天补充水分时以温开水为主,一来因为水温较高了,大家就会慢慢喝,让水分可以得到适量的补充,二来温水相较于冰水,较不易刺激膀胱过动,不会一喝就想上厕所。
至于担心喝水后频尿的情形,黄世聪建议,要学会忍住尿,但「忍尿」不同于「憋尿」。憋尿是超过4小时以上不解尿,这是不对的,但也不要一有尿意就马上上厕所;而忍尿则是要让膀胱有扩胀的机会,发挥膀胱正常储存尿液的功能。
他解释,膀胱就像汽球,必须要有经常性尿液扩胀膀胱的机会,才能维持膀胱的弹性与发挥储尿及排尿功能,有人可能数10分钟一有尿意就去解尿,膀胱无法发挥储尿功能,久而久之膀胱容积愈来愈小,进而产生频尿、尿急等过动症状。此时虽然膀胱尿液不多,但只因感觉尿急,就去排尿或没尿硬挤,不但会发生小便量少而且困难,甚至需用力解尿,长期下来,有些患者甚至于会尿到疝气或痔疮发作。
因此,要预防频尿及夜尿反而要学会先适时忍尿,至少23小时以上再上厕所比较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