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许仙·白蛇与法海 孩提时候,看不到电影,看不到电视,而能看到戏。
我分不清那是越剧,还是黄梅戏,但记得演的是《白蛇传》。 那时候,晚稻收割了,秋种忙完了,辛辛苦苦累了的农民,追求一种农闲短时的欢乐。于是穷山辟水的乡下,也行少有的看戏。爷爷是个戏迷,只要有戏看,翻山越岭赶八里十里都要去看。当然,不会忘了带上我这个长孙。因为,我也能看得几分懂,戏里的故事离不开爷爷讲的那些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戏台就打在罗神庙,庙前是一块平地,可以容纳三乡四水的人。演戏当然是晚上,台上的两边是两盏黑夜中能透亮的煤气灯,台下是黑压压的看戏的人。我个儿不够,只有骑在爷爷肩上。 我感觉到台下的人看许仙,看法海、看白娘子都有津有味,有一次,还初见台下一个小伙子突然上台打法海的事。 爷爷惋惜说,那个后生大偏见了,法海其实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坏。 后来,在一个又一个的空闲的夜晚,爷爷为我讲了,许仙、白蛇和法海之间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那些故事,至今还清清楚楚能回忆起来,关于对法海有了下面的认同。 法海不姓“法”,他姓“裴”,叫裴文德,他是唐宣宗宰相裴休的儿子。大中三年,宣宗皇帝的儿子得了恶疾,看尽名医均不奏效,裴休就把自己的儿子文德送到密印寺代皇子出家,主持灵佑禅师为他的儿子赐号“法海”。 剃度以后,其师灵佑禅师日日命其苦行,又为常住五百余僧众劈柴3年,挑水又3年。之后,闭门修行,一心参禅又3年,圆满后,游历寺院,于江苏镇江荒蔓中得一残佛,于是誓愿重修,在一次挖地基中,意外掘出一批黄金。法海禅师将其上交镇江太守。太守李琦将此事奉奏皇上,唐宣宗深为感动,敕令将黄金直接拨发给寺院常住,作为朝廷供养,修建寺院,并敕寺院名金山禅寺。从此法海禅师成为金山禅寺开山初祖。法海曾主持镇江金山寺,他修持法性,超凡脱俗,正道中行,破除是非,本与红尘中的恩仇爱怨无牵无涉。 后来有了许仙、白娘子与法海的传说;《金山志》记载:“蟒洞,右锋之侧,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伏。”即裴头陀(法海禅师)初来金山时,寺庙倾毁,杂草丛生,半山崖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法海禅师驱伏白蟒,将白蟒赶入江中而不再害人。后来又添了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将白蛇娘娘压在塔下。到《白蛇传》,完整的许仙、白娘子与法海的传说是近代民国中期的事。 “闭目佛前坐,骂从戏中来。”其实,即使是就《白蛇传》而论,法海也是善意劝告:许仙是人,白蛇是妖,人与妖结合是不会完满的。但经过说书,演艺的渲染,法海禅师,一位真正的有道高僧,成了“破坏美好爱情的糊涂僧”。 但话又说回来,那可能是明清时期迎合人们心里反禁锢反专制心里,那时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只能在传说里寄予期盼。恰巧那时也是佛教衰微的阶段,所以将法海禅师作为一个礼教的代表,描写为不通情理地去“干预世间美好情感”糊涂僧,也有存在的空间甚至博得喝彩。
这样联想起来,“法海风波”就是情理中的事了。2012年底湖南卫视跨年晚会上,龚琳娜的一曲《法海,你不懂爱》引发了网友大规模的吐槽。同时,由于歌曲所指的“法海”,是佛教禅宗祖师级的宗教领袖法海禅师,这种直接针对宗教领袖的娱乐风潮,引起了佛教四众弟子的强烈抗议(当代中国佛教信众首次公开向戏谑佛教的低俗文化说“不”),导致“法海事件”,同时激发文化界对“娱乐底线”的讨论,引动各界抵制风潮,激怒人们对当前中国娱乐界的低俗、庸俗、媚俗之风气气愤。 佛教没有抛弃世间,“万丈红尘,是佛子立足处,也是转身处”,六祖说“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我神服起爷爷这个乡下读书人的见识来,也许形象永远大于思想,这又难怪莫言的在接受渃贝尔文学奖的演讲中,直讲故事,不下结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