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勇油画作品欣赏

 书画雅苑 2014-08-04
         沈勇(1960)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1986年作品入选第一届上海连环画作品展。1988年参加第二届上海市青年美术作品展,并获得大奖。1989年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1991年参加“上海—浙江”油画展。1993年参加中日现代美术作品展、上海现代美术作品展、“上海—横滨”友好城市交流展。荣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大奖。1995年参加亚细亚现代美术上海国际展、秋季沙龙日法交流展。1996年参加当代艺术家邀请展、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展、第一届上海艺术博览会、赴俄罗斯参加圣彼得堡油画展、历史画创作《小刀会起义》由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1998年参加“上海—仁川”美术作品交流展、第二届上海艺术博览会。1999年参加庆祝上海解放五十周年时代风采美术作品展,获得佳作奖。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作品《速写建设者》获铜奖。参加第三届上海艺术博览会。2001年参加上海美术大展。2002年作品入选“上海油画家邀请展”,其中《作品NO.6》由刘海粟美术馆收藏。2003年作品《风景NO.2》参加上海油画展并入选“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美术:[无心随笔] 却掩藏大胆天才--沈勇作品 - 石墨閣画廊 - 石墨閣画廊--雨濃的博客

沈勇琴童  


沈勇的画是有一种帅气,每每看到他的画虽然画幅不大,总会引起同行们注意,用笔随意、生动、色彩浓郁。我看到大师那些画会如此激动,因为我看到了大师们的激情,那热烈、磅礴之气是从画面里冲出来的,好像一座火山,涌动着灼热的岩浆。——邱瑞敏


美术:[无心随笔] 却掩藏大胆天才--沈勇作品  编辑/雨浓


无心随笔 却掩藏大胆天才 - 石墨閣画廊 - 石墨閣画廊--雨濃的博客

无心随笔 却掩藏大胆天才 - 石墨閣画廊 - 石墨閣画廊--雨濃的博客

无心随笔 却掩藏大胆天才 - 石墨閣画廊 - 石墨閣画廊--雨濃的博客

无心随笔 却掩藏大胆天才 - 石墨閣画廊 - 石墨閣画廊--雨濃的博客

无心随笔 却掩藏大胆天才 - 石墨閣画廊 - 石墨閣画廊--雨濃的博客 


无心随笔 却掩藏大胆天才

无心随笔 却掩藏大胆天才 - 石墨閣画廊 - 石墨閣画廊--雨濃的博客“沪上油画名家走进巴伦西亚”活动日前已经落幕,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组织的六位画家赴西交流均已返沪。浸染在西班牙诸多闻名世界的艺术博物馆,亲密接触顶级大师的画作无疑在他们的心中激起了涟漪,甚至是惊涛骇浪。在索菲娅皇后艺术中心看到了米罗经典的“点块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劼音返沪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有着激动的心情,回来后只能平静思考。
   
    似不经意 实用心良苦
   
    交流访问团先后参观了普拉多美术馆和索菲娅皇后艺术中心,王劼音显然更钟情于后者:“大部分人都喜欢普拉多美术馆,因为里面的陈品更加写实。老百姓总认为把事物画得越逼真就越厉害。而索菲娅皇后艺术中心那些超现实主义的画作显然不对胃口,这是一个审美方式的问题。”
   
    米罗的支离破碎、涂鸦式的创作,就连许多画家都觉得莫名,这样“漫不经心”地挥挥画笔就算是大师了?“米罗的线条和点,绝不是随心所欲的,布局空间、线条长短、颜色厚薄都是很讲究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极高的控制整个画面的能力。他抛弃了以往注重的具体形象,转而关注这些视觉元素。当你学会观察这些元素,就能够体会到大师的魄力了。”王劼音把那些晦涩的抽象画比作音乐,要考虑“管乐、弦乐层次搭配,高潮、低潮自然衔接”。
   
    对比技巧 更在于变革
   
    索菲娅皇后艺术中心最昂贵的藏品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7.8米宽、3.5米高的画作有六个保安守护着。王劼音说了一个小插曲:“当时看到《格尔尼卡》就在眼前,我们每个人都很激动,没想到刚走到相距六米的距离,警报器却呜呜大响,立刻有两个保安冲向画家黄阿忠,原来是他胸前的照相机惹的祸。”
   
    《格尔尼卡》几乎无人不知,可仍有很多人觉得,那些古典写实的瑰宝发展成越来越看不懂的当代艺术是一种莫大的遗憾,普通人也能画嘛。对此,王劼音举了陈丹青的例子:“他的西藏画为什么会出名?在他之前的西藏画都表现自然风光的雄浑、民俗风情的迷人,而他却选择如实刻画藏民艰难的生活,第一个想到用现实手法画西藏。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大师会被载入历史史册,因为他们引领了一个时代画坛的变革和超越。”如今,当代艺术已经发展到“五花八门”的地步——用人体、昆虫做画笔;摆弄稀奇古怪的造型;隐晦难懂地撒颜料,甚至以突兀和裸露吸引眼球。对此,王劼音道:“当代艺术中固然有很多哗众取宠、滥竽充数的作品,但不能因此就否认当代艺术。不能停滞在具象的欣赏思维模式。”
   
    民族色彩 用热情描绘
   
    西班牙的画作透着浓浓的西班牙风情:热情、奔放,以强烈的民族性实现了国际化。中国同样是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对比之下,如今中国画的民族感却显得淡薄。重提这个“老”问题,王劼音说这“无法由个人来解决”,也无法“刻意纠正或者宣扬的”。
   
    “有的画家会苦想'今天我该画些什么呢’,然后去找些事物来临摹。还有的,假如因为一盆花画出了名,就成天画花。”王劼音严肃地说:“那些画都是死画。为什么我看到那些画会如此激动,因为我看到了大师们的激情,那热烈、磅礴之气是从画面里冲出来的,好像一座火山,涌动着灼热的岩浆。说得夸张点,不让他们画他们就不能活了。这种热情,我们有吗?这和大师们的幽默感、好奇心、发掘精神也是分不开的。”来源:新民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