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君茂
![]() ![]() ![]() 记 者:孙主任,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日前正式发布,新时期为什么要制定这部《纲要》?怎样才能保证“吃得好”“吃得健康”? 孙君茂:按我的理解,《纲要》是一个引导性的或者指导性的,不是一个强制性的、约束性的文件。在制定的过程当中,卫生、营养等多个指标从现状出发正常推断,实现的难度很大,主是着重于引导。比如说猪肉目前占到肉类产品的60%,就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来说,是不合理的,猪肉消费量超量很大,特别是在第一个《纲要》结束以后,生活富裕了,我们东方人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饮食习惯还要不要坚持?有人会说,我原来吃不起猪肉,现在经济发展了,有钱了,我当然要去多吃,但是,猪肉吃多了反过来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记 者:《纲要》明确指出应“加强对食物与营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研究,为我们今后开展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 那具体的工作从哪几方面入手?请做下详细介绍。 孙君茂:在食物生产环节,要加强食物新品种培育与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挖掘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植物功能基因,发挥常规育种技术和生物育种技术、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的各自优势,选育创制优质高产、功能突出、适应性强的食物新品种。积极开展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包括新资源食品来源、传统食用历史、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主要成分及含量、估计摄入量、用途和使用范围、毒理学等研究;微生物产品的菌株生物学特征、遗传稳定性、致病性或者毒力等研究。 在食品加工环节,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围绕方便营养加工食品、奶类与大豆食品的生产,加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以及奶类和大豆等的高营养保持度、高值化、方便化的加工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尽快研发一批利用区域优势农产品资源、适合不同人群消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关键技术和特色产品。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工艺装备研发,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 在食物消费环节,加强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与保持技术研究。以三类重点产品为切入点,分析测定我国主要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建立我国农产品营养品质数据库;筛选营养品质评价的理化指标,构建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标准体系;开发准确、快速、方便、无损且高通量的农产品营养品质检测新技术。研究农产品采收、储藏、运输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规律,分析影响营养品质变化的关键参数,研发一批农产品营养品质保持技术。 在营养改善环节,加强食物营养对健康的作用研究与产品研发。分析农产品中特有营养功效成分的化学结构,挖掘促进健康的食物特殊功能因子,深入分析功能因子的代谢途径和作用机理;研究建立食物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的效应剂量及量效关系,为特定营养需求人群提供食物摄入限量标准和指导值。研究开发适合特定人群体质、具有特殊营养功能、满足特殊营养需要的食品,例如母乳代用品、营养强化食品、低盐食物、低脂食物等。 记 者:关于营养方面的工作具体是如何开展的呢?对普通大众有什么具体的指导办法吗? 孙君茂:我们现在已经获得农业部批准,正在筹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与营养功能风险评估实验室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仅仅局限于农药低残留、无残留或者重金属超不超标,而是要把农产品的品质提到一个更高高度,比如我们常说的露天种植的西红柿、黄瓜和温室种植的有什么不同,从消费者来讲只是口味不一样,但品质有多大差别,说不出来、说不清楚。我们现在可能也说不很清楚,但是能通过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用数据来把它的品质区别出来。比如茄子有圆茄子有长茄子,但究竟里边的营养功能对人体来说有多大的差异性,类似这些东西。我们将来除了把食品安全这一块工作抓好以外,要慢慢的把对人群、尤其是对慢性病人群食物消费具有指导意义的这项工作强化起来。
记 者:食物与营养这一块工作,咱们这边和各个省里面都在做,怎么处理和他们的关系,或者说现在和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孙君茂:我们国家食物与营养委员会到目前为止已经成立了二十年多年了,是在1993年依据《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成立的。前两届委员会的工作,地方政府也有需求,比如天津市、山西省在2007年前后就成立了省级食物与营养咨询指导委员会。地方政府组建一个机构、一个组织来整体推动当地食物与营养发展、营养改善的意愿最近几年明显增强,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有阶段性,现在特别是2009年第三届委员会成立以后,地方农业部门、卫生部门建立一个专门机构的需求很强烈,目前已经有天津、山西、黑龙江、吉林正式成立了省级食物与营养咨询指导委员会,实际上准备成立的还有不少。因为这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符合老百姓的要求。如果有这样一个机构去统筹管理、正确引导,就大大减少了社会上一些误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