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芒硝外敷耳穴按压加腹部按摩防治癌症化疗患者便秘的护理

 杏林脉香 2014-08-04

芒硝外敷耳穴按压加腹部按摩防治癌症化疗患者便秘的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病程长,医疗费用高,多数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这些应激反应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胃肠蠕动减弱;大部分化疗药物可导致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化疗使用的止吐药物恩丹西酮及盐酸格拉斯琼为5一羟色胺阻滞剂,能抑制肠蠕动;患者接受化疗期问,卧床时间长,使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摄人食物及水分减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为了增加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食物。以上多种原因导致患者大便干结、便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不愿继续治疗,以致影响化疗的全程完成。目前临床上对化疗中出现的便秘没有系统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本文采用简单容易实施的中药外敷、穴位按压及腹部按摩,辅以正确的饮食指导;通过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及减少化疗患者产生便秘,效果良好,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5月至20095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表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氟尿嘧啶、顺铂、盖诺、艾恒等药物治疗引起便秘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并联合使用止吐药物恩丹西酮或格拉斯琼进行化疗。其中男79例,女21例,年龄为2375岁。

1.2方法

根据自身对照,在化疗第1天开始使用芒硝100g,装入密封布袋内,用热水袋加热敷于脐周20min,早、晚6点各1次;于芒硝热敷于脐周后进行按压耳穴(双侧耳轮脚上方内1/3),每次按压10min2次·d;腹部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腹部放松,双手重叠(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置于右下腹部,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沿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反复推展按摩,使腹部下陷约1cm,幅度由小至大,直至产生肠蠕动,1次·d。,每次1O15min,于每日餐后30min或排便前20min进行。了解患者年龄、饮食习惯,指导患者多饮水,每天早晨空腹饮温开水,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粗制面粉、粗制大米、玉米粉、豆芽、芹菜、菠菜、韭菜、藻类和新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化疗期间服用既清热又解毒的蜂蜜;进食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芝麻、黑桃。观察便秘发生次数、程度,以及便秘相关并发症。

1.3便秘分级标准

参考美国癌症研究所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的便秘分级标准进行评估。0级:无便秘;I级:需要用大便软化剂(如开塞露)或食物调整;Ⅱ级:需要用缓泻剂;Ⅲ级:需要用手抠出大便或灌肠;Ⅳ级:肠梗阻或中毒性肠麻痹;V级;与便秘相关的死亡。

2.结果

护理措施实施前工级便秘患者为59(59),Ⅱ级22(229/6),Ⅲ级19(19)。通过芒硝外敷、穴位按压、腹部按摩的方法,辅以正确的饮食指导护理措施的实施,079(78)I13(13);Ⅱ级5(5);Ⅲ级3(3),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讨论

通过多年的临床护理观察,便秘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发生率极高。便秘会使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蓄积肠道,在细菌作用下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不仅困扰了患者的生活,且可以引起痔疮、肛裂,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芒硝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芒硝的精制结晶,又称玄明粉(元明粉),主要成分为硫酸钠。芒硝味成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之功效;耳穴按压可加强解痉、止痛、镇静、调节肌张力等作用,减少腹胀、腹痛;腹部按摩能调节胃肠功能,锻炼腹肌张况SSDVRT显示较好,本组3O例病例均能在SSDvRT上显示病变大体外观的情况,但不能显示真、假腔内情况。对于显示主动脉分支血管情况vRT优于SSD,本文中VRT清楚显示3O例主动脉的分支血管情况。对于真、假腔的密度差及延时后假腔密度高于真腔的密度变化,轴位图像、MPRMIP能清楚显示。对于撕裂口位置的显示,轴位图像、MPRMIP较为优越,本组资料中30例均能在轴位图像、MPRMIP显示撕裂口的位置,而SSDVRT不能直观的显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16层螺旋CTA影像上的表现:内膜片和主动脉真、假腔显示,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基本征象。另外显示撕裂内膜片钙化且内移位,CT平扫能较好地显示撕裂内膜片钙化向内移位,文献认为撕裂内膜片钙化向内移位5mm以上,就可以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此征象具有诊断价值]。增强扫描后将更能较清晰显示撕裂的内膜片;轴位图像、MPRMIP上呈弯曲的线状低密度影,本组3O例均显示此征象。增强后真、假两腔可同时显影,增强早期真腔因血流速度快,密度往往较假腔高,增强后期,真腔密度低,假腔密度高。一般假腔大,真腔因受假腔及附壁血栓压迫而变细、变直,在轴位图像、MPRMIP能清楚显示。本组达到100的显示率。

16层螺旋CTAMPRMIPSSDVRT图像给人以真实、直观的感觉,立体显示真、假腔,内膜片及破裂口,确定夹层动脉瘤的位置、范围和分支受累情况,因而能准确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就显示夹层动脉瘤而言,各种CT后处理技术有其各自的特点。

其中MPR可清晰显示内膜片形态、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真、假腔大小及夹层累及范围乃至破裂口等,但当撕裂内膜扭曲时,MPR对确定撕裂内膜及其相连的大血管有困难。MIP可清晰显示小血管及管壁钙化,但不能清晰显示血栓、内膜,缺乏解剖结构的三维空间关系,常需进行旋转以多角度观察。

轴位对判断管腔内情况有较大帮助,可显示真、假腔及内膜片三者的关系,了解内膜撕裂的部位、范围,判断重要分支动脉受累程度,有潜力成为主动脉病变的诊断工具。VRT重建血管图像表面光滑、立体感强,可立体显示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关系以及螺旋状的内膜,是显示夹层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主动脉夹层诊断的目的在于确定内膜撕裂的部位、夹层的范围,评估主动脉、主动脉瓣的功能及分支血管的血流灌注,证实有无主动脉周围血肿,评价假腔的通畅性及真腔受压程度,其中最重要的是证实主动脉夹层的存在及进行准确的分型,其中轴位图像、MPRMIPVRT图像价值最大。所以,螺旋CTA的轴位图像是评价主动脉夹层基础图像,MPRMIPVRT图像是重要的补充。

总之,16层螺旋CTA能准确地确定主动脉夹层的存在并能准确分型,能够及时帮助临床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为手术提供精确的解剖信息。16层螺旋CTA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