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史》董氏名人105名

 荷香月暖 2014-08-04

古代董氏名人大全补充3

————明史版董氏名人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明朝是各姓氏宗谱大发展的修谱时期,明朝董姓并不是个别人说的名人少?这些不研究历史的做法不可取。前段时间我主要整理二十四史的主要古代董氏名人,为了方便查阅,特把《明史》记载的明朝主要董氏名人105(与前几次整理的有个别重复,只是该文针对明朝时期进行统计)列举如下:

 

1、董兴:《明史。卷一百0七 。表第八。功臣世表三》:海宁伯,董兴,天顺元年正月己丑封,禄千一百石,世袭。成化十二年十一月卒,除。《列传第六十三》记载:董兴,长垣人。初为燕山右卫指挥使,累迁署都指挥同知。正统中,新建伯李玉等举兴将才,进署都指挥使,京营管操。复用荐,擢署都督佥事,充右参将,从宁阳侯陈懋讨邓茂七,破余党于建宁,进都督同知。《列传第六十五》、《本纪第十一 景帝》、《本纪第十二 英宗后纪》、《列传第六十》、《列传第六十一》等皆记载其为左副总兵、海宁伯等。

2、董汉儒:《明史。卷一百一十二 。表第十三。七卿年表二》记载:天启二年壬戌:董汉儒 九月任。兵部尚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董汉儒,开州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河南府推官,入为户部主事。……以郎中出理饷务。寻迁山东佥事,进副使,历湖广左右布政使,……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帝赐福王庄田,责湖广四千四百余顷……光宗立,召拜工部右侍郎。旋改兵部,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后忠贤大横,汉儒服阕,遂不召。追叙甘肃功,即家进太子太保,廕子锦衣百户。卒赠少保,谥肃敏。三年八月,召代董汉儒为兵部尚书,极陈边将克饷、役军、虚伍、占马诸弊,因条列综核事宜。《列传第一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宦官二》等皆有记载。

3、董旻:《列传第六十八》:董旻,乐平人。成化二年进士。历吏科都给事中。为吏所讦,下诏狱,谪石臼知县。孝宗时,卒官四川参议。《本纪第十三。宪宗一》、《列传第六十四》、《列传第二百十一。外国四》皆有记载。列传第二百十一 外国四 琉球又明年,贡使至,会册立东宫,请如朝鲜、安南,赐诏赍回。礼官议:琉球与日本、占城并居海外,例不颁诏,乃降敕以文锦、彩币赐其王及妃。十三年,使臣来,复请比年一贡,不许。明年四月,王卒,世子尚真来告丧,乞嗣爵,复请比年一贡。礼官言,其国连章奏请,不过欲图市易。近年所遣之使,多系闽中逋逃罪人,杀人纵火,奸狡百端,专贸中国之货,以擅外蕃之利,所请不可许。乃命给事中董旻、行人张祥往封,而不从其请。十六年,使来,复引《祖训》条章请比年一贡,帝赐敕戒约之。十八年,使者至,复以为言,赐敕如初。使者携陪臣子五人来受学,命隶南京国子监。二十二年,贡使来,其王移咨礼部,请遣五人归省,从之。

4---6、董暘---董一元、董一奎-:《本纪第十八 世宗二》、《列传第九十七》: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列传第二百十五。外国八鞑靼》:二十八年春,犯宣府滴水崖。把总指挥江瀚、董旸战死,全军覆,遂犯永宁、大同。总兵周尚文御之于曹家庄,大败之,斩其魁。……其年,东部炒花犯镇武堡,总兵董一元与战,大破之。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董一元传:董一元,宣府前卫人。父旸,嘉靖中为宣府游击将军。……兄一奎,都督佥事。历镇山西、延绥、宁夏三边,以勇敢著。一元勇如兄,而智略过之。……进署都督同知,入为中府佥事。……进一元左都督,加太子太保,廕本卫世指挥使。兵部尚书石星以下亦进秩有差。……朝鲜再用师,诏一元隶总督邢玠麾下,参赞军事。一元历镇冲边,并著劳绩。与麻贵、张臣、杜桐、达云为边将选云。《本纪第二十 神宗一》、《本纪第二十一 神宗二》、《列传第一百十六》:、《列传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二百八。外国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二百。四川土司二》、等皆有记载。

《列传第一百三》:山西、浙江总兵官董一奎、刘显,掌锦衣卫都督李隆等九人不职。《列传第一百十六》、《列传一百二十六》亦有记载。

7、董伦:《列传第四十》董伦传:董伦,字安常,恩人。洪武十五年以张以宁荐,授赞善大夫,侍懿文太子,陈说剀切。太祖嘉之,进左春坊大学士。太子薨,出为河南左参议。……三十年坐事谪云南教官。……建文初,召拜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成祖即位,伦年已八十,命致仕,寻卒。《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五》、《列传第三十九》亦有记载。

8、董卜:《列传第二百十七。西域三》董卜传:董卜韩胡宣慰司,在四川威州之西,其南与天全六番接。永乐九年,酋长南葛遣使奉表入朝,贡方物。因言答隆蒙、碉门二招讨侵掠邻境,阻遏道路,请讨之。帝不欲用兵,降敕慰谕,使比年一贡,赐金印、冠带。……《列传第六十二》、《列传第一百九十九。四川土司》亦有记载。

9、董基:《列传第一百二十二》董基传:董基,字巢雄,掖县人。万历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为湖广按察司经历。历礼部主事,以忧归,屡荐不起。家居二十年,始起故官。进南京兵部郎中。天启初,终太仆少卿。《列传第一百十五》、《列传第一百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一》亦有记载。

10、董应举:《列传第一百三十》董应举传:董应举,字崇相,闽县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除广州教授。与税监李凤争学傍需地,凤舍人驰骑文庙前,絷其马,用是有名。迁南京国子博士,再迁南京吏部主事。召为文选主事。历考功郎中,告归。起南京大理丞。……天启改元,再迁太常少卿,督四夷馆。……

11、董相:《列传第七十六》:董相,嵩县人。正德六年进士。官御史,巡视居庸诸关。江彬遣小校米英执人于平谷,恃势横甚。相收而仗之,将以闻。彬遽谮于帝,械系诏狱,谪判徐州。嘉靖初,召复故官。终山东副使。

12、董传策:《列传第九十八》:董传策,字原汉,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时张翀、董传策与时来同日劾嵩。而翀及时来皆徐阶门生,传策则阶邑子,时来先又官松江,于是嵩疑阶主使。密奏三人同日构陷,必有人主之,且时来乃惮琉球之行,借端自脱。《列传第一百一》:赵锦、王宗茂劾嵩,阶又议薄其罚。及是给事中吴时来、主事董传策、张翀劾嵩不胜,皆下狱。传策,阶里人;时来、翀,阶门生也。

13、董宜阳:《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文苑三》:董宜阳,字子元。良傅举进士,官南京礼部郎中,而良俊犹滞场屋,与上海张之象,同里徐献忠、董宜阳友善,并有声。及官南京,赵贞吉、王维桢相继掌院事,与相得甚欢。
14
、董其昌:《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文苑四》董其昌传:四年四月,太常卿董其昌复荐之……书画推董其昌,辉诗及书与齐名。董其昌,字玄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旭。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赴。……时人谓刑、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15、董伦:《列传第一百七十八 忠义二》:董伦,归德检校也。尚诏入归德,知府及守卫官皆遁。伦率民兵巷战,被执,垂死犹手刃数贼。妻贾及童仆皆从死。诏赠闻诗凤阳同知,伦归德同知,并立祠死所。

16、董尽伦:《列传第一百七十八 忠义二》:董尽伦,字明吾,合州人。万历中举于乡,除清水知县,调安定,咸有惠政。秩满,安定人诣阙奏留,诏加巩昌同知,仍视县事。久之,以同知理甘州军饷,解职归。天启初,奢崇明反,率众薄城。尽伦偕知州翁登彦固守。贼遣使说降,尽伦大怒,手刃贼使,抉其晴啖之,屡挫贼锋,城获全。复率众援铜梁有功,寻被檄捣重庆,孤军深入,伏四起,遂虞死。赠光禄少卿,世廕百户,建祠奉祀,寻改廕指挥佥事。崇祯初,论全城功,改廕锦衣千户。

17、董子庄:《列传第二十五》:董子庄,名琰,以字行,江西乐安人。有学行。洪武中,以学官迁知茂名县。永乐时,由国子司业出为赵王府右长史,随事匡正。王多过,帝辄以责长史。子庄以能谏,得无过。十八年春当陪祀国社,夙起,衣冠端坐而卒。《列传第六 诸王三》:择国子司业赵亨道、董子庄为长史辅导之,高燧稍改行。《列传第二十二》:赵季通……出为赵王府左长史,与子庄同心辅导,籓府贤僚首称赵、董云。

18、董涷:《列传第一百七十一。儒林二》:董涷,字子寿,海宁人。年六十八矣,游会稽,肩瓢笠诗卷谒守仁,卒请为弟子。子谷,官知县,亦受业守仁。……初,守仁倡道其乡,邻境从游者甚众,德洪、畿为之首。其最初受业者,则有余姚徐爱,山阴蔡宗衮、硃节及应良、卢可久、应典、董涷之属。

19、董方:《明史。卷一百一十一 。表第十二。七卿年表一》记载:成化九年癸巳:董方 十一月任右左、右都御史。成化十年甲午:董方 十二月任。刑部尚书。《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宦官一》

20、董份:《明史。卷一百一十二 。表第十三。七卿年表二》记载:嘉靖四十四年乙丑:董份 四月任。六月为民。礼部尚书。《列传第一百一》:时董份以工部尚书行吏部左侍郎事,方受帝眷,而为人贪狡无行。徐阶虑其代讷,急言于帝,起朴故官。朴固请终制,不许。寻以考绩,加太子太保。《列传第一百三》、《列传第一百十八》:里居尚书董份,大学士申时行、王锡爵座主也,属浙江巡按御史奏请存问。《列传第一百九》:严嵩父子窃政,吏部尚书吴鹏附之。定向疏鹏六罪,因言鹏婿学士董份总裁会试,私鹏子绍,宜并斥。《列传第一百二十三》:“乌程故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里居不法,汝训将绳之”。

21、董裕:《明史。卷一百一十二 。表第十三。七卿年表二》记载:万历三十三年乙巳:董裕 四月升尚书,仍管左侍郎事。十二月致仕。刑部尚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一》“董裕俸一岁”。

22、董可威:《明史。卷一百一十二 。表第十三。七卿年表二》记载:天启六年丙寅:董可威 正月任。五月致仕。工部尚书

23、董会:去世于知州。《明史。本纪第一 太祖一》

24、董国忠:《本纪第十八 世宗二》:甲子,振辽东饥,给牛种。是月,俺答犯土木,游击董国忠等战死。

25、董搏霄:《列传第十 郭子兴 韩林儿》:宣慰使董搏霄。

26、董丑汉:《列传第十二》:当元亡时,守土臣仗节死者甚众。……又大军攻永州,右丞邓祖胜固守,食尽力穷,仰药死。克梧州,吏部尚书普颜帖木儿战死,张翱赴水死。克靖江,都事赵元隆、陈瑜、刘永锡,廉访使佥事帖木儿不花,元帅元秃蛮,万户董丑汉,府判赵世杰皆自杀。

27、董贴里:《列传第二十二》:四川威茂土酋董贴里叛,以玉为平羌将军讨之。至威州,贴里降。承制设威州千户所。十二年平松州,玉遣指挥高显等城之,请立军卫。

28、董云:《列传第二十二》:赵季通,字师道,天台人。亦由教官历知永丰、龙溪,与修《太祖实录》,累进司业。出为赵王府左长史,与子庄同心辅导,籓府贤僚首称赵、董云。

29、董镛:《列传第二十九》:又董镛,不知何许人。诸御史有志节者,时时会镛所,誓以死报国。诸将校观望不力战,镛辄露章劾之。城破被杀,家戍极边。而给事中死者,则有陈继之、韩永、叶福三人。

30、董正:《列传第四十六》:正统初,光禄丞董正等盗官物,讷发之,谪戍四十四人。

31—32、董敏---伯浩:《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已,巡按四川。威州土官董敏、王允相仇杀,诏济督官兵进讨”。《列传第一百九十九。四川土司》:七年,提督松潘罗绮复奏:“松潘土番王永习性儿犷,尝杀其土官高茂林男妇五百余口,及故土官董敏子伯浩等二十余人。今又纠合番蛮,攻劫地方。臣与指挥周贵等统领官军,直抵桑坪,已将永等诛灭,边境肃清。”。《列传第四十八》:明年二月,出督云南、四川军储。已,代寇深镇守松潘。贼首卓劳纠他寨阿儿结等频为寇,绮擒斩之。土官王永、高茂林、董敏相仇杀,守将不能制。绮捣永巢诛之。

33、董璘:《列传第五十》:疏入,下廷议。言球所奏,惟择太常官宜从,令吏部推举。修撰董璘遂乞改官太常,奉享祀事。

34、董升:《列传第六十二》:宁知敌势盛,欲持重俟隙,乃敛兵守,而别遣将刘宁、董升与周玺相犄角。……玺与游击董昇战黑石崖,宁战塔儿山,皆有功。……十九年秋,亦思马因大入。大同总兵官许宁分遣玺守怀仁,宁与董昇营西山,自将中军,击之夏米庄,败绩。

35、董杰:《列传第七十》:时言官多称恕贤且老,不当任剧职,宜置内阁参大政。最后,南京御史吴泰等复言之。帝曰:“朕用蹇义、王直故事,官恕吏部,有谋议未尝不听,何必内阁也。”恕尝侍经筵,见帝困热暑,请依故事大寒暑暂停,仍进讲义于宫中。进士董杰、御史汤鼐、给事中韩重等遂交章论驳,恕待罪请解职,优诏不许。《列传第二百十七 西域一》、《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忠义一》:恶巡抚王哲不附己,毒之,得疾,逾年死。董杰代哲,仅八月亦死。

36、董让:《列传第七十》:正德元年春,又言:“镇守中官,如江西董让、蓟州刘琅、陕西刘云、山东硃云贪残尤甚,乞按治。”帝不悦。《列传第九十一》:郑岳,字汝华,莆田人。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刑部主事。董天锡偕锦衣千户张福决囚,福坐天锡上,岳言其非体。且言:“纠劾非镇监职,而董让行之。太常本礼部属,而崔志端专之。内外效尤,益无忌惮”。

37、董朴:《列传第七十五》:六年二月,江西盗起。……当是时,抚州则东乡贼王钰五、徐仰三、傅杰一、揭端三等;南昌则姚源贼汪澄二、王浩八、殷勇十、洪瑞七等;瑞州则华林贼罗光权、陈福一等;而赣州大帽山贼何积钦等又起。官军累年不能克。金以属郡兵不足用,奏调广西狼土兵。明年二月先进兵东乡,遣参议徐蕃等分屯要害,而令副总兵张勇,土官岑、岑猛各统官兵、目兵击贼熟塘。进战南甗,追败之赤岸廕岭。擒仰三,馘钰五等,克栅二百六十五,斩首万一千六百余级,俘七百五十余人。五月移师姚源,令参政董朴、吴廷举等分营余干、安仁、贵溪、鄱阳、乐平遏贼,而亲统大军捣其巢,勇十重创死。

38、董宝:《列传第八十六》:俺答阿不孩复遣使款大同左卫塞,边帅家丁董宝等狃天爵前事,复杀之,以首功报。

39、董效:《列传第八十八》:嘉靖三年,讨获海贼董效等二百余人,赐敕奖劳。寻谢病归。

40、董天锡:《列传第九十一》:董天锡偕锦衣千户张福决囚,福坐天锡上,岳言其非体。居二年,乞休,因荐前都御史万镗、大理卿董天锡等十四人可用。

41、董纶:《列传第九十三》:检校董纶率民兵巷战,手刃数贼,与其妻贾氏俱死之。又陷柘城,劫举人陈闻诗为帅。不听,斩从者胁之。闻诗绐曰:“必欲我行,毋杀人,毋纵火。”贼许诺,拥上马。不食三日,至鹿邑自缢。贼围太康,都指挥尚允绍与战鄢陵,败绩。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尚诏走莘县,被擒。贼起四十余日,破府一,县八,杀戳十余万。邦辅亟战,歼之。诏赉银币,擢山西右参政,迁浙江按察使。

42、董邦政:《列传第九十三》:邦辅督副使王崇古围之,佥事董邦政、把总娄宇协剿。贼走太湖,追及之,尽歼其众。《列传第一百》:柘林倭亦为官兵所击沉二十余舟,余贼退登陆。已,复泛舟出海。大猷及佥事董邦政分击,获九舟。而贼又遭风坏三舟,余三百人登岸,走据华亭陶宅镇,屡败赵文华等大军。夜屯周浦永定寺,官兵四集进围之。

43、董龙:《列传第九十八》:隆庆二年春,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所部万羊山跨湖广、福建、广东境,故盗薮,四方商民种蓝其间。至是,盗出劫,翀遣守备董龙剿之。《列传第一百》:六年春,以征蛮将军代大猷镇广西平乐。府江者,桂林抵梧州驿道也。……巡抚郭应聘与锡计,征兵六万,令参将钱凤翔、王世科,都指挥王承恩、董龙各将一军,以副使郑茂、金柱,佥事夏道南监之,锡居中节制。《列传第二百五。广西土司》:然后分兵七哨,以总兵俞大猷统之,使副总兵门崇文,参将王世科、黄应甲,都司董龙、鲁国贤,游击丁山等各领一哨,复分土兵为二队,更番清道,必先清数里而后行。

44、董其役:《列传第一百一》:命阶子尚宝丞璠兼工部主事,董其役,十旬而功成。《列传第一百十三》:河决沛县,尚书硃衡议开徐、邳新河,梦龙董其役。三迁河南右布政使。《列传第二百。四川土司二》亦有记载。附注:2015年4月7日更正,董其役不属于人名。

45、董承业:《列传第一百四》:天启四年,魏忠贤势大炽,锡畴偕给事中董承业典试福建,程策大有讥刺。忠贤党遂指为东林,两人并降调。已,更削籍。 

46、董子行:《列传第一百一十》:十三年,御史李栋上疏讼……御史董子行亦言季驯罪轻责重。诏俱夺其俸。其后论荐者不已。

47、董世耀:《列传第一百二十》:大盗刘应第、董世耀聚众称王,剽劫远近,督兵讨灭之。

48、董兆舒:《列传第一百二十》:给事中马从龙、御史董兆舒、彭端吾、南京给事中金士衡相继为三才辨。

49、董嗣成:《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当是时,帝一怒而斥谏官十一人,朝士莫不骇叹,然谏者卒未已。礼悦员外郎董嗣成、御史贾名儒特疏争之,御史陈禹谟、吏科左给事中李周策亦偕其僚论谏。

50、董元儒:《列传第一百二十四》:正春乃会九卿赵焕及都给事中翁宪祥、御史余懋衡等六十三人议坐敬不谨,落职闲住。御史刘廷元、董元儒、过庭训,……其党给事中赵兴邦、张延登、徐绍吉、商周祚,御史骆骎曾、过庭训、房壮丽、牟志夔、唐世济、金汝谐、彭宗孟、田生金、李徵仪、董元儒、李嵩辈,与相倡和,……而浙人唐世济、董元儒遂助嘉遇排击。自是亓、赵之势顿衰,兴邦竟不果迁,自引去。时论快焉。

51、董定策:《列传第一百二十四》:顷之,又再疏劾宗文、一鹭及其党董定策等。帝皆置不问。

52、董狐狸:《列传一百二十六》:泰宁部长速把亥、炒花,朵颜部长董狐狸、长昂佐之。《列传第二百十六 。外国九瓦剌 朵颜(福余 泰宁)》:二十九年,长昂与董狐狸等皆纳款,请复宁前木市,许之。

53、董羽宸:《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其结纳魏忠贤,与京之契合童贯同也;乞哀董羽宸,与京之恳款陈瓘同也;《列传一百四十九》:初,讲官文震孟入都,之纶、声往见之,震孟教以持重。之纶既受命视师,骤贵,廷臣抑之。震孟使人讽之,谓宜辞侍郎而易科衔以行,不听。既行,通州守者不纳,雨雪宿古庙中,御史董羽宸劾其行留。之纶曰:“小人意忌,有事则委卸,无事则议论,止从一侍郎起见耳。乞削臣今官,赐骸骨。”不许。

54、董抟霄:《列传第一百三十六》:初,延绥盗起,继贞请发帑金,用董抟霄人运法,籴米输军前。

55、董懋中:《列传第一百四十一》:范复粹……又言:“袁崇焕功在全辽,而尚宝卿董懋中诋为逆党所庇,持论狂谬。”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

56、董养河:《列传第一百四十三》:久之,江西巡抚解学龙荐所部官,推奖道周备至。故事,但下所司,帝亦不覆阅。而大学士魏照乘恶道周甚,则拟旨责学龙滥荐。帝遂发怒,立削二人籍,逮下刑部狱,责以党邪乱政,并杖八十,究党与。词连编修黄文焕、吏部主事陈天定、工部司务董养河、中书舍人文震亨,并系狱。

57、董承业:《列传第一百四十四》:无何,给事中董承业、孙杰、毛士龙,御史潘云翼、杨新期,南京御史王允成并劾克缵是非舛谬。

58、董茂忠:《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工科给事中潘士闻劾文龙糜饷杀降,尚宝卿董茂忠请撤文龙,治兵关、宁。

59、董维坤:《列传一百四十九》:六年,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之西山。象升击却之,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连败贼。贼走还西山,围游击董维坤冷水村。象升设伏石城南,大破之,

60、董学礼:《列传第一百五十》:传庭不得已出师,以九月抵潼关。大雨连旬,自成决马家口河灌开封。开封已陷,传庭趋南阳,自成西行逆秦师。传庭设三覆以待贼:牛成虎将前军,左勷将左,郑嘉栋将右,高杰将中军。成虎阳北以诱贼,贼奔入伏中,成虎还兵而斗,高杰、董学礼突起翼之,左勷、郑嘉栋左右横击之。贼溃东走,斩首千余。追三十里,及之郏县之冢头,贼弃甲仗军资于道,秦兵趋利。《列传第一百六十一》:他部将高杰、高汝利、贺勇、董学礼等十四人俱仍故官,一军乃定。《列传第一百六十四》:四月初,闻北都陷,福王立于南京。河南副使吕弼周为贼节度使来代振飞,进士武愫为贼防御使招抚徐、沛,而贼将董学礼据宿迁。振飞击擒弼周、愫,走学礼。竿弼周法场,命军士人射三矢,乃解磔之。缚愫徇诸市,鞭八十,槛车献诸朝,伏诛

61、董用文:《列传第一百五十一》:同日死者,督粮通判硃敏泰、诸生姚时中、副将宁龙及系狱总兵官董用文、副将刘九卿及里居知县申以孝,其他妇女死义者又十余人。福王时,赠之冯兵部尚书,谥忠壮。

62、董廷献:《列传第一百六十二》:凡求总兵巡抚者,必先贿幕客董廷献。”帝怒,逮廷献,诛志完,而令縯祚还任。

63、董志宁:《列传第一百六十四》:又有通政使会稽郑遵俭,兵科给事中鄞县董志宁,……闰六月,宁波乡官议纳款,肃乐建议起兵。诸生华夏、董志宁等遮拜肃乐倡首,士民集者数万人,肃乐乃建牙行事。郡中监司守令皆逃,惟一同知治府事。肃乐索取仓库籍,缮完守具,与总兵王之仁缔盟共守。

64、董元:《列传第一百六十四》:又有通政使会稽郑遵俭,兵科给事中鄞县董志宁,兵部郎中江阴硃养时,户部主事福建林瑛、苏州江用楫,礼部主事会稽董元,兵部主事福建硃万年

65、董大胜:《列传第一百六十五》:声耻无功,请率参将董大胜兵七百人,甫遗将古壁兵百人,及豪杰义从数百人,练成一旅,为刘之纶奇兵,收桑榆之效,不许。

66、董象恒:《列传第一百六十五》:巡抚董象恒坐事逮,代者未至,巡按御史左光先以抚标兵,命子龙为监军讨之,稍有俘获。

67、董用圆:《列传第一百六十五》:嘉定士民推峒曾为倡,偕里人黄淳耀、张锡眉、董用圆、马元调、唐全昌、夏云蛟等誓死固守。

68、董英:《列传第一百六十八》:自成乱天下二十年,陷帝都,覆庙社……当是时,降卒既众,腾蛟欲以旧军参之,乃题授朝宣、先璧为总兵官,与承胤、赤心、郝永忠、宗第、进才及董英、马进忠、马士秀、曹志建、王允成、卢鼎并开镇湖南、北生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

69、董曾:《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忠义一》:又破临安,执同知赵天麟,亦不屈,并送友谅所。友谅方攻洪都,杀三人徇城下。及陷无为州,执知州董曾,曾抗骂不屈,沉之江。

70、董彝:《列传第一百七十三。文苑一》:徐一夔,字大章,天台人。工文,与义乌王祎善。洪武二年八月诏纂修礼书,一夔及儒士梁寅、刘于、曾鲁、周子谅、胡行简、刘宗弼、董彝、蔡深、滕公琰并与焉。

71--72、董国光----董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八 忠义二》:“祸由董二。”董二者,故延绥巡抚董国光子也,居乡贪暴,民不聊生,故从贼。……董二逾城遁去。

73、董尔砺:《列传第一百七十九。忠义三》:自辰至午,力不支,与游击窦永澄、守备江万春、赞理通判董尔砺等皆死焉。

74、董时耀:《列传第一百七十九。忠义三》:迁天津兵备副使,平巨盗董时耀。

75、董祚:《列传第一百七十九。忠义三》:时乡官李崇德、董祚、魏克家并以城亡殉难。崇德,青县人。祚,隆平人。克家,高阳人。皆举人。崇德历户部员外郎。祚未仕。克家为邹平知县,有善政。若雯赠太常少卿,余赠恤有差。  

76、董调元:《列传第一百七十九。忠义三》:清丰破,教谕曹一贞、训导董调元皆死。乡官吏部郎中李其纪、黄州推官侣鹤举、富阳知县杜斗愚亦死之。

77---79、董嗣成---董三谟、董三元:《列传第一百八十。忠义四》:山阳陷,知县董三谟,黎平举人也,及父嗣成、弟三元俱死之,妻李氏亦携子女偕死。赠光禄丞,立祠,与嗣成、三元并祀,妻女建坊旌表。

80、董姓者:《列传第一百八十。忠义四》:崇祯元年征授御史……还朝,监武会试。武举董姓者,以技勇闻于帝,及入试,文不中程,被黜。帝怒,黜考官,如蛟亦落职。

81、董我前:《列传第一百八十二。忠义六》:衡州既陷,属县衡山亦失守,知县富顺董我前、教谕分宜彭允中,皆尽节。

82、董尚质:《列传第一百八十二。忠义六》:及自成据西安,分兵来冠,典史董尚质开门迎贼,时明被执。

83、董琬:《列传第一百八十二。忠义六》:其陷宁州也,知州董琬死之。宗室硃新鍱者,以贡生授中部知县。自成使人持檄招降,新鍱碎之。叹曰:“城小无兵,空令士民受祸,计惟自靖耳。”令妻妾子女尽缢,乃投缳死。

84、董谦:《列传第一百八十四。孝义》:成化间……富阳何讷,浙江西安锦衣百户郑得,丽水叶伯广,海宁董谦,浙江建德蔡廷茶,奉化陆洪,余干桃源训导张宪,永丰吕盛,晋江史惠,平谿汪浩,江夏傅实、周玺,监利刘祥,湘阴邵敏,……姚州土官高紫、潼赐。 

85、董玹:《列传第一百八十四。孝义》:正德间,则有高邑湘潭驿丞董玹……

86、董钦:《列传第一百八十四。孝义》:隆庆间,永宁王洁、胥瓚。万历间,少卿吴炯,浙江董钦等,临清张氏,江西胡士琇、丁果、娄世洁、黎金球,山西孙光勋、高自修,亳州李文明,顺义杨惟孝。

87、董昶子:《列传第一百八十八。外戚》:索之急,遂与天文生董昶子至谋讦祖前所首事,胁延龄贿。

88、董夫人:《列传第一百八十八。外戚》:孙忠,字主敬,邹平人。初名愚,宣宗改曰忠。……妻董夫人数召入宫,赐赍弗绝。……忠不问。景泰三年卒,年八十五,赠会昌侯,谥康靖。英宗复辟,加赠太傅、安国公,改谥恭宪。成化十五年再赠太师、左柱国。子五人:继宗、显宗、绍宗、续宗、纯宗。 

89、董玙:《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建宁卫指挥杨晔,故少师荣曾孙也,与父泰为仇家所告,逃入京,匿姊夫董玙所。玙为请瑛,瑛阳诺而驰报直。直即捕晔、玙考讯,三琶之。

90、董芳名:《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宦官二》:是年自春及秋,忠贤冒款汪烧饼、擒阿班歹罗銕等功,积廕锦衣指挥使至十有七人。其族孙希孔、希孟、希尧、希舜、鹏程,姻戚董芳名、王选、杨六奇、杨祚昌,皆至左、右都督及都督同知、佥事等官。

91、董恬:《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阉党》:前总督文贵、马炳然。大理寺则卿张纶,少卿董恬,丞蔡中孚、张桧。

92、董贤:《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五。佞幸》:汉史所载佞幸,如藉孺、闳孺、邓通、韩嫣、李延年、董贤、张放之属,皆以宦寺弄臣贻讥千古,未闻以武夫、健儿、贪人、酷吏、方技、杂流任亲暱承宠渥于不衰者也。

93、董其事:《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奸臣》:居南京五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会廷议更修《宋史》,辅臣请留嵩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及夏言入内阁,命嵩还掌部事。附注:2015年4月7日更正,董其事不属于人名。

94、董传策:《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奸臣》:前后劾嵩、世蕃者,谢瑜、叶经、童汉臣、赵锦、王宗茂、何维柏、王晔、陈垲、厉汝进、沈练、徐学诗、杨继盛、周鈇、吴时来、张翀、董传策皆被谴。……会阶所厚吴时来、张翀、董传策各疏论嵩,嵩因密请究主使者,下诏狱,穷治无所引。

95、董威:《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奸臣》:时坐严氏党被论者,前兵部右侍郎柏乡魏谦吉、工部左侍郎南昌刘伯跃、南京刑部右侍郎德安何迁、右副都御史信阳董威、佥都御史万安张雨、应天府尹祥符孟淮、南京光禄卿南昌胡植、南京光禄少卿武进白启常、右谕德兰谿唐汝楫、南京太常卿掌国子监事新城王材、太仆丞新喻张春及嵩婿广西副使袁应枢等数十人,黜谪有差。植与嵩乡里,尝劝嵩杀杨继盛。

96、董廷献:《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奸臣》:而门下客盛顺、董廷献因缘为奸利。又信用文选郎吴昌时及给事中曹良直、廖国遴、杨枝起、曾应遴辈。 

97、董赐:《列传第二百二。云南土司二》:洪武中,大军平云南,……十七年以董赐为知府、高仲为同知、赐子节为安宁知州、杨权为剑川知州。

98、董庸:《列传第二百四。贵州土司》:洪武十九年置都匀安抚司。二十九年改为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二十三年城都匀卫,命指挥同知董庸守之。二十五年,九名九姓蛮乱,命何福平之。二

99、董应轸:《列传第二百五。广西土司》:七年,大藤峡贼夜入梧州城。时总兵官泰宁侯陈泾驻兵城中,会太监硃祥、巡按吴璘、副使周璹、佥事董应轸、参议陆祯、都指挥杜衡、土官都指挥岑瑛等议调兵。 

100、董绍:《列传第二百十二。外国五》:真腊贡象,占城王夺其四之一,其他失德事甚多。帝闻之,怒。二十一年夏,命行人董绍敕责之。绍未至,而其贡使抵京。寻复遣使谢罪,乃命宴赐如制。 

101、董继舒:《列传第二百十五 外国八鞑靼》:夏,遂纠海西古六台吉等犯甘肃,总兵董继舒击之,斩三百余级。

102、董绪:《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列女三》:倪美玉,年十八归董绪。绪居丧过毁得疾……事竣,妇出拜谢,即入室卧不食。居数日,沐浴整衣曰:“亡夫召我矣。”举手别父母亲属而逝,年二十二。

103、董氏:《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列女三》:又兰氏,孙道升继妻。……其从弟子启先妻董氏。江都之围,诸妇女各手一刃一绳自随。城破,巽先缢死。兰时五十四,引绳自缢死。王氏、丁氏投舍后汪中死。古氏亦五十四,守节三十年,头尽白,投井死。有女嫁于吴,生女曰睿,方八岁,适在外家,从死于井。董氏以带系门枢,缢死。

104--105、董“马+奚”:《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文苑三》:陈束,字约之,鄞人。生而聪慧绝伦,好读古书。会稽侍郎董官翰林时,闻束才,召视之。……妻董,亦能诗,束卒未几亦卒,束竟无后。  当嘉靖初,称诗者多宗何、李,束与顺之辈厌而矫之。束早世,且藁多散逸,今所传《后冈集》,仅十之一二云。


 

 20148421:19荷香月暖(QQ353159928)整理于广西贺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